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热点、研究理路及未来转向

2020-03-03 23:17周晓娇马一先
关键词:教师队伍结构研究

周晓娇 马一先

(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2.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3.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总体规模和基本质量逐渐得到保障,政策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将合适的教师配置到需要岗位上,也即实现师资结构的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问题自2010年以后开始逐步被关注,伴随城乡教育结构的矛盾转化而产生和发展。

一、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可知,近十年来教师队伍结构研究主要围绕“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问题展开,分为三个主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政策研究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特点就是依靠政策推动,因此教师队伍研究中的政策研究所占比例一直较高。通过综述所有检索到的政策研究文献可以梳理我国优化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的政策体系。从全国范围的宏观视角来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相关政策主要是优化东、西部教师队伍结构和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分为数量结构优化和质量结构优化两个维度。其中关于数量结构优化的政策研究主要针对 “西部计划”〔1〕“三支一扶”计划,〔2〕“特岗计划”和“免费师范生”计划展开。而质量结构优化政策研究主要围绕“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3〕,“交流轮岗”制度,“县管校聘”制度,以及“国培计划”中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展开。此类研究主要以政策梳理或诠释为研究内容。

(二)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的现状研究

如果说政策研究关注的是价值和管理,那么另一类研究则从实践出发,以反映和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此类研究多以实地调研为研究方法,且在绝大多数研究中,城乡教师队伍结构主要指县域内城乡结构。这与我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县为单位的教育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有关。县域师资结构失衡主要是指优秀教师的差异化分布和乡村教育师资保障困难两个问题。〔4〕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5〕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6〕第二,乡村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不能熟练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第三,乡村教师中高学历者相对不足;〔7〕第四,城乡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等高技能人员相对较少;〔8〕第五,乡村教师队伍中缺乏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9〕〔10〕〔11〕

(三)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的成因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欲解决问题必先探明因果,面对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的既定事实,对其成因的研究自然成为热点。现有文献对结构失衡的成因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一线调查。在研究所获的原因中既有交叉重合,也有各自独到见解,归纳总结后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工资待遇是出现频次最多的影响因素,〔12〕〔13〕〔14〕且绩效工资作用效果不良是多数研究共同发现的问题。〔15〕〔16〕〔17〕其次是乡村教育工作负担问题,〔18〕研究发现在乡村教师身兼数职的现象非常普遍。〔19〕再次是教师个人及家庭发展受限。〔20〕〔21〕最后是工作环境问题。〔22〕〔23〕另外,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存在结构性矛盾,如农村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理疗保健等工作大部分由任课教师兼任,缺少专业化编制,同时也缺少机动编制以应付教师外出培训或休病假。〔24〕有学者提出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重点用于农村教师的统筹调配,同时建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非专任教师缺编问题。〔25〕

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研究理路

通过对教师队伍研究的文献资料较为全面且系统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研究理路主要分为三重视角,分别为管理学视角,统计学视角和教育学视角。

(一)管理学视角的研究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管理学视角下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侧重于发挥教师队伍的社会功能,将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的附属资源,强调队伍的结构和配置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政治建设的需要。如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解决种族教育公平问题,〔26〕而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解决城乡和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研究的管理学视角研究以解决教育均衡问题为目标,如前文研究热点分析中所示的文献几乎都来自于管理学视角。因为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自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以来,城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问题便成为教育均衡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管理学视角研究以政策分析和实地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政策文献或一手调研资料,解决方案主要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

(二)统计学视角的研究以宏观比较分析为目的

统计学视角下的教师队伍结构研究一般以教师队伍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为内容,目的是为了清晰展现教师队伍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27〕以供科学研究、比较分析和政策决策参考。如《世界教师队伍统计概览》(A Statistical Profile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作为联科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缩写ILO)为提高教师地位所取得的成果,其中关于教师队伍结构主要选取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兼职结构三个方面,研究过程中特别关注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和女性教育管理者的比例。〔28〕此类研究的数据一般来源于各个国家教育部官网,国内最权威的统计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以及各省市统计局公布的关于教育和教师的统计数据。世界上较为权威的有关教师和教育发展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主要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缩写OECD)发布的 《教育统计概览》(Education at A Glance:OECD Indicators),欧盟教育信息网(Eurydice),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缩写UNESCO)统计数据。教育统计数据中的教师队伍结构主要统计可测量的教师数据,如性别构成、职业类别(专职教师、行政人员、兼职教师)、职称构成、年龄构成、学科构成等,我国的教师数量的城乡结构也是统计的主要内容。

(三)教育学视角的研究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为目的

教育学视角下教师队伍结构研究一般将教师视作教育对象,以改善教师的素质结构和知识结构为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直接决定教师队伍的质量,〔29〕OECD发布的《有效的教师政策》(Effective Teacher Policies:Insights from PISA)报告显示,教师的经验和专业素质与学生表现呈现正相关关系。我国也有研究发现教师具备优秀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助于他们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完善的人格结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30〕威廉姆·黑尔(William Hare)在教师的人格结构方面做出论述,概述了优秀教师的八个核心品质:谦逊、勇气、公正、开放、同理心、热情、判断力和想象力。〔31〕当然也有研究将教师的素质视作知识的一种,将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行归入教师的专业知识。如,国外学者舒尔曼(Shulman)的教师七要素知识结构理论、斯滕伯格(Sternnberg)的三要素知识结构理论、吉尔伯特(Gilbert)、赫斯特(Hirst)和克拉里(Clary)的四层次知识结构理论,都是从教育学的视角讨论教师结构的典范。而国内学者范良火、甄德山等人也尝试从教育学视角研究教师结构的优化和改善。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队伍结构与教师素质结构的内涵虽然有待进一步辨析,但是不可否认教师的素质也是结构的重要内容。

三、教师队伍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通过综述文献分析可知研究视角决定如何解构教师队伍,而研究视角又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切口。但当前的研究多是以静态的思维研究教师队伍结构,以追求教师队伍数量充足、发展稳定和配置均衡为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静态的教师队伍结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下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然而我国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必定带来教育需求的城市化转移,“互联网+教育”的崛起必定对传统教育结构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新时代义务教育不仅要求公平而且追求质量。在多重复杂背景下教师队伍结构应如何布局调整应成为教育研究者思考的问题。基于研究背景的转换反思当前义务教育教师对结构的研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应将人口背景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之中。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分布决定教师队伍规模和配置。按照常规资源配置办法,学龄人口增加,则教师队伍规模就应随之扩大,学龄人口稠密地区,教师数量也应越多。但是当前学龄人口增长并非按户籍人口布局发展,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结构布局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 《中国教育统计数据》,2013-2018年城市小学学龄人口增长949万,镇区学龄人口增长580万,而乡村学龄人口却在五年间下降了551万。城市教育需求越来越旺盛,乡村教育需求则日渐萎缩,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结构如何机动应对动态的教育结构,将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选题。

其次,未来的教育均衡不再是单纯的城乡均衡,而是多级结构均衡。据统计,镇乡结合地区教师数量最为紧张,每增加867名学生,才增配1名教师,其次是城乡结合地区,每增加28名学生增配1名教师。与之相对的是,城市市区内和镇区核心地区虽然学生增量高,但教师配置的速度也快,且数量充足,(城市市区学生数=城市学生数—城乡结合地区学生数,教师数量按同理计算)。因此,未来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需要突破县域范围,上升至省级层面。

再次,教师结构优化应由外部结构转向内部结构,思考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当今时代存在一种“跨界危机”现象,如“让尼康关闭中国工厂,不是佳能和索尼,而是智能手机摄像的崛起”。“跨界危机”主要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为传统行业带来的危机。当前研究多是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视为辅助工具。但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无人敢确保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传统教育的挑战者。“互联网+”生态给各行各业带来“跨界危机”,传统行业被取替和颠覆悄然发生在大众的市场选择中。2020年春节期间,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威胁下,全国中小学发起“停课不停学”活动,学校教师在网络平台上组建班级,并发起网络直播授课。学生在家通过观看直播学习,通过网络与教师互动。这次“停课不停学”活动相当于大型教育实验,事实证明,网络教育完全可以实现知识传播的目的。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互联网教育是否撼动传统教育,教师这个角色永远不会消弭,学生永远需要引路人,只是未来这个角色的扮演者会是“什么样的人”却值得思考。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结构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论结构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