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化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2020-03-03 08:59郑宝康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太极拳

摘要:雅文化作为一种较为高位的文化,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于雅文化的影响,技击搏斗的太极拳进而创立了以养生为主的杨氏太极拳,使套路武术开始走向高位;二、当今武术在塑造武术形象时,要高瞻远瞩地树立雅文化意识,避免彰显出武术暴戾原形,努力寻求武术与文化的高度结合,在文化的深化中提炼完善武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三、在当今的武术拳种中,要树立当年的“文”“武”之分,以“文”带“武”,以“武”养“文”公平对待,使武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雅文化;太极拳;武术发展

前言

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触角衍生到了医学、军事学、哲学等众多领域,武术的发展也一直是我们所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在众多的拳种当中,太极拳的发展在近百年来始终是长盛不衰,而在武术的拳种流派中,武林中的名气和经历一样辉煌的八卦掌和八极拳却因时代变迁无法和太极拳传播广度相比,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民族雅文化对其的影响。通俗来讲雅文化就是适应高层次人群的文化。这种文化同样对武术的发展影;响也相对较大,本文就从太极拳,八卦掌、八極拳的发展为例来谈谈雅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近百年来武术发展过程中雅文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为例。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分析雅文化在这些拳的发展历史当中所起到的作用。

2分析与讨论

2.1雅文化与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起源众说纷纭,本文目的不在于考究究竟是何人所创此拳,而在于展现武术由弱到兴的背后文化层次上雅文化对其的影响。因此,本文简要叙述一些我们众所周知的,从陈王廷开始至太极大兴起到如今百花齐放的一个过程,来展示其中潜在的文化层面上的影响。

太极拳的成型当在陈王廷时代,之后一直到陈长兴时代,这一时期该拳种一直流传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附近。那时的拳勇多以耕种为生,很少有机会能走出大山跻身与上流,较少受到雅文化的影响,而较多的应该是农耕文化对其的洗礼。之后陈长兴收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福魁(露禅)为徒。杨福魁艺成回乡,后到达北京,经历了一段闯天下、打天下的传奇经历。其后在王府当差,便在王府内教习太极拳。当时的杨露禅为了适应当时上层:社会人群和体弱年迈者的健身需求,和弟子吴鉴泉等先后进行了发劲、跳跃和难度等简化改革,突出柔缓、圆绵的运动特点,创编出了简单易行的杨式、吴氏等太极拳架,从而使得太极拳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拥,有了广泛的受众基础。

由以上经历我们可以推断杨露禅作为一个外地入京城的下层百姓,其自身必然经历了农村文化向京城文化的过渡,由,平常百姓向王公贵族文化的趋合,也正因为如此,杨露禅深深地明白王公贵族的需要,他们需要的不是充满戾气的杀戮动作,而是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一种既能健身又能欣赏的高雅的技术动作。因此,为了适应这些人群的需要,杨露禅将太极拳进行改变,进而使太极拳在王公贵族中传播开来,其高瞻远瞩意识到了王公贵族极强的辐射能量对日后太极拳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杨露禅有意无意地使太极拳向雅文化进行了靠拢,而雅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太极拳,自此太极拳开始发扬光大,一日千里。

继杨露禅之后,相继又涌现出不同门类的太极拳。民国年间,南京国术馆挂着“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镇乾坤”的匾额,这也说明即便是乱世争雄,太极拳的发展依旧非常棒。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太极拳在当时崇尚武术技击的社会大环境下,依然如日中天地发展着呢?其实自王公贵族开始习练太极拳起,太极拳本身在人们的心中的地位已经在不知不觉起了变化,文人士大夫对王公贵族的趋合,下层百姓对王公贵族的摩拜,加上太极拳本身的好处,使太极拳这个拳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始终是高雅的,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从这点上来讲,其实也是雅文化对太极拳的深远影响的一个侧面论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习练者对太极拳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加上太极拳数十年的发展,使得太极拳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之一。这实则是对太极拳成为高雅文化的一种认可。

由此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发展走了一条由民间低位文化不断向雅文化趋进的道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武术拳种中雅文化的代名词。

2.2雅文化与八卦掌的发展,

八卦掌从董海川开始说起。董海川为公认的八卦掌鼻祖,其曾在清朝肃王府做教练,主要传人有:尹福、程廷华。其中,程廷华为民族英雄,曾抗击八国联军。尹福曾为光绪皇帝保镖,其弟子宫宝田为四品带刀侍卫。这些人的生平经历也多与王公贵族有交集,而且其也深受民族雅文化的洗礼。故今日八卦掌的发展也相对较好,但流传人群的层次和广度与太极拳不可同日而语。在文人士大夫人群中,八卦掌习练者较太极拳相比较少,究其原因是八卦,掌本身动作以走圈为主,动作枯燥单调,加上一些动作难度过大,导致习练者要有很好的毅力和天赋才能学好。而正是因为八卦掌走圈这一特色,导致其无法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站住脚,其发展与太极拳相比稍逊一筹。

2.3雅文化与八极拳的发展

之所以选择八极拳是因为俗语“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镇乾坤”,可见八极拳在武林中的地位。按照通常的说法,八极拳尊邋遢真人为一世,丁发祥为二世,“癞”为三世,吴钟为四世。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之后,八极拳由沧州孟村一隅之地,波及全国。

《武林史话》记载:八极拳名师李书文是以其大枪而驰名天下的,曾被许兰洲将军、李景林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政治舞台上。

民国初年,八极弟子王连峰任直系军阀曹锟卫队长,八极弟子霍殿阁在长春做过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如此,传奇般的八极拳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面的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强劲。然而,在风云变化乱世争雄的那个年代,是时代对武力强权的需求,八极拳师虽然也走近了权力的高层,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始終没能接受雅文化的洗礼,这就使八极拳依旧保持着强烈的攻伐之气。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天的太平盛世,雅文化兴起的主流社会中,八极拳的发展流传也是举步维艰。

3结论

3.1这三种拳种均是人才辈出,而且都是接触过高层次的社会主流人物。太极拳深深受到民族雅文化的洗礼,主动地将用于搏杀的太极拳向雅文化靠拢,开始走向社会的上层,进而在这些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发展开来,自此太极拳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

3.2太极拳技术本身的变化实际上可看作是武术当中的一次俗雅文化的转换,从此之后武术不再是杀戮攻击的工具,开始从寻常人家进入主流社会。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不仅具体而微地演绎了近代中华武术发展概况,为中华武林的其他拳种做出了表率。

3.3与太极拳相比,八卦掌可称为当今民间武术的典型代表,其粗犷实用的技能,坚硬厚实的骨气,实为民间传统武术的代表,这也是武术草根文化的特点。其难以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甚至包括雅文化的洗礼,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必会举步维艰。因此,同样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要保护和重视,这些濒危灭绝的传统文化,在地方拳种的保护上多下功夫。

3.4武术发展中俗雅文化的转化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末时天下没有纷争格局,才使得太极拳的成功转化,而八极拳出场的时代不适合八极拳的转型。所以转型与否,除了本身的技术特点和文化特征外,还需要合适的时机和可供转型的土壤。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重视这一现象,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今时代中,在塑造武术形象时,要高瞻远瞩地树立雅文化意识,避免彰显出武术暴戾原形,努力寻求武术与文化的高度结合,在文化的深化中提炼完善我们的武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今的武术拳种中,要树立当年的“文”“武”之分,以“文”带“武”,以“武”养“文”,保护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使武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康戈武.全面梳理太极拳发展脉络[J].中华武术.2001.(3):5-8.

[2]陶朔秀.拳种视角下太极拳源流辨析[J].武术研究.2019.4(10):40-42.

[3]朱超.太极拳发展研究述评[J].武术研究.2019.4(06):9-11.

作者简介:郑宝康(1990,10-),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身健美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太极拳
体育杂技——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怎样正确品悟太极拳经
练习太极拳可有效防治高血压
从零开始练太极
爱打太极拳的爷爷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