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书法“个性”说析论

2020-03-03 13:07刘星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个性书法

刘星振

摘 要:民国时期的书法“个性”说是在五四运动的个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理念,其中杂糅了日本的个人、个性主义的观念和我国传统书法思想“书如其人”的内涵,将个性与本真联系起来,注重书法实践的创造性和理想性,后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尺度。文章将分析民国时期书法“个性”说从康有为“形学”到“心学”的转移,注重书法的创造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民国时期;书法;“个性”说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历代书法经典必然具有时代性和独特的风格特点。这些经典作品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是在前人书法作品影响下呈现的结果。了解书法史和书法的发展,以把握书法的特征,是了解和分析民国时期书法“个性”说的前提。书法作品在发展过程中受时代标志、时代个性和时代风格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书法作品的特点和风格的差异,看到人们的审美方向和风格特征的转变。从研究角度来看,各个时代的书法都有传统书法的优雅特征,但又受到传统书法的限制。每个时代的书法都在寻找自己的历史原型和过去传统的早期形态,这是时代的动态过程和审美情趣所反映的书法个性和风格的方向。在民国时期,梁启超和章太炎是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他们从日本大量引入个性主义学说的内容和概念,并且融入到五四运动当中,这样的改变使书法进行了创新并推动了新的理论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书法研究及书法“个性”说概述

(一)民国时期的书法研究

近年来,对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相关文艺部门出版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只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呈现出一种非常不平衡的状态,除了对中国书法家个人的介绍外,没有对民國时期的书法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论述,这是由于相关研究者对零散的时代资料和书法发展的不同认识所造成的。笔者认为,民国时期的书法承前启后,许多书法风格直接影响着如今的书法创作,许多有经验的书法家仍然在书法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关注这一时期的书法,总结其发展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

民国时期的书法是清代书法研究的延续和发展。清代,中国书法史上出现了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图1)在近代书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书法风格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是研究民国时期书法作品特征的重要史料。在《广艺舟双楫》中,康有为总结了“南北书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优秀的学者和书法家生活在一起,碑学运动的部分支持者和参与者成为中国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用中国书法界的丰富多彩的作品及艺术特征来宣传自己的艺术实践。

由于社会动荡,那些没有政治意图的人大多数都致力于书画创作和娱乐。中国的许多画家也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吕凤子、齐白石、吴湖帆等都是书法大师,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精彩论述也丰富了现代书法理论,他们为近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图2为张大千书法作品。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无论是学校的正规教育,还是师徒之间的传统教育,都会涉及一系列书法界的知名学者,他们翻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二)书法“个性”说的提出与阐释

1926年,梁启超就在《书法指导》(图3)这一书中提出书法“个性”这一概念,并且进行相关问题研究,其中“个性”说的思想有了较丰富的阐述,在文章中如此写道:“美术有一种要素,就是表现个性,个性的表现,各种美术都可以,即如图画、雕刻、建筑,无不有个性存乎其中。但是表现得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由此看来个性的第一层内涵就是书如其人,能够反映作者内心的心境。

梁启超在书中写的第二层含义:“放荡的人,说话放荡,写字亦放荡。拘谨的人,说话拘谨,写字亦拘谨,一点不能做作,不能勉强。”由此看来,写字中最核心的“个性”说,需要遵循自然之道,不能过于勉强做作。“旁的可假,字不可假。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笔迹,旁人无论如何模仿不来。不必要毛笔,才可以认笔迹,就是钢笔铅笔,亦可以认笔迹,是谁写的,一看就知道,因为各人个性不同,所以写出来的字,也就不同了。”可以看到要满足“个性”这一说法,需要做到以上几个条件,更加注重书法中“个人”的重要性,强调书法家的技术除了学识和修养之外,其个性是核心,这需要书法家长年累月的积累,并且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真正达到“书如其人”。

二、书法创作的风格与标准

(一)书法创作的风格

在艺术创作中,技法是可以传授的,而品质、个性、书法艺术的风格只有自己用心去体会。书法家追求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建构,真正的书法必须依靠长期的艺术训练形成一系列反映自己风格追求的作品。书法的个人创作不是通过参加展览的一两件作品来完成的,而是作者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逐渐把自己的情感、修养真正地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线条、笔触、结构和形态。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艺术探索过程。书法的创意与想象,就是在书法实践中按照书法的原理对各种线条和结构的图案进行合理安排。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一个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现代书法的创作离不开对传统书法的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二)书法创作的标准

1991年出版,刘咸炘在《弄翰余沈》中使用了“个性”一词,其中就明确描述了书法创作的标准:“西风东播,言艺术者始自尊,然皆谓西洋主要艺术为雕刻,而中国主要艺术为绘画。实则华夏艺术书画并重,而书之变化尤多,尤足以表现个性……”由此看来,书法的标准是根据作家的风格来判断的,但是大多数是没有标准的,因为书法要讲究自然和谐,趣味横生,在最具优势的情况下发挥最突出的书法水平,达到民国时期“个性”的标准一说,所以书法创作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这种随心而为的个性,使得原来的形学书法向心学书法转移了。

三、结语

个性风格的确立是探索和追求书法创作方式、艺术实践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而且这种艺术语言应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而不是自圆其说。因此,它象征着书法的深入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它应该超越现实,涵盖时代。

参考文献:

[1]张彤.晚清民国魏碑书法的四变及其原委[J].名作欣赏,2020(23).

[2]张静.当代书法环境的变化对审美的影响[J].中国书法,2020(7).

[3]赵昱琨.书法创作中的笔性与悟性[J].参花(下),2020(1).

[4]刘立文.谈书法的艺术美感和精神内涵[J].中国文艺家,2020(1).

[5]赵琳.民国时期的书法“个性”说析论[J].中国书法,2019(24).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个性书法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诗书画苑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