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裕固族文学中的民俗文化

2020-03-03 07:14金安张璐
文教资料 2020年32期
关键词:裕固族文学

金安 张璐

摘   要: 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民俗文化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突显的民俗特征备受关注。民俗文化的融入,给裕固族文学添加了更多文化底蕴,促进了大众民俗思维的发展,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本文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裕固族文学中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阐述裕固族作家文学创作和民俗文化的基本含义,以及艺术呈现。认识裕固族文学中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好民俗文化的承传工作。

关键词: 裕固族   文学   民俗文化研究

一、裕固族文学与民俗文化基本内涵

裕固族文学是指裕固族人民创作的文学作品,所谓裕固族,是指生活在河西走廊南部、青海湖以北的祁连山腹地的民族,人口相对较少,“尧熬尔”是他们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读音的相似取名为“裕固”,即“富裕巩固”之意。他们的祖先在四百年前因自然灾害和战乱,从中亚草原迁到这里。据2010年人口普查,裕固族现有一万四千多人,语言上分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历史和文化都在亚欧草原游牧文化之列。他们的文学创作,包括口头文学和作家文学。作家文学往往是用书面语言书写在纸张上的文学作品,本文着重从作家文学中举例论证。所谓民俗文化,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本文通过具体的裕固族作家文学作品,说明裕固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如何呈现的。

二、裕固族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艺术呈现

1.贺中文学作品中信仰习俗的体现

贺中,裕固族作家中著名的诗人。他的少年时代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度过,大学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85年进藏,曾在《诗刊》《民族文学》等发表诗作,现服务于西藏的两家画刊社。他的诗以《世纪末纪事》闻名,全诗体现出最深挚的特点:精神守望者的孤独歌吟。诗中这样写道:“西藏的一个村庄,有幢神秘的房子……村中最老的人说,他有不灭的灵魂。”在当今变化莫测的世界里,这声音更显得辽远和深沉。这种沧桑的感触,只有在那片原始的草原上才能生根发芽。这个道理好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缺乏了裕固族生活的土地,就诞生不了这种独特又浓厚的情感,没有了草原和骏马,也就找不到游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客观的生长条件极为重要。这才是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得以永葆生命活力的根源,它就像一条河一样,不断地流淌,前辈们好比河里的石子,当河水流过的时候,就会带上河中石头的信息,流到了下游。我们又好比下游的石头,接受了上游带来的信息,又将自己的认知赋予河水,继续被这不舍昼夜的水带去远方,留给更多的人。这种民俗特色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很难见到,这是一种原始信仰的遗存,是信奉祖先和神灵的朝拜文化,现已深深地融入裕固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变成一种独特的民俗信仰与民族文化。

2.贺继新文学作品中游牧生活民俗的体现

贺继新是裕固族作家中重要的一位,获得过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以独特的诗歌魅力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思维见长。比如他的诗歌《火苗在一堆干柴上舞蹈》这样写道:“年轻的牧马人匆匆翻腾的书包,寻找一角丢失的时间和一首未写完的诗稿。”用诗化的语言和丰富的激情反映出草原文明与草原生活。作者表达了牧马人的匆忙与忙中寻找诗意的精神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裕固族有着浓烈的草原文化。世代的族人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在草原文明中逐渐成长起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近,“牧马人翻腾的书包”体现出他生活中的匆忙与对新生活的渴望。这里巧妙地加入一句“未写完的诗稿”。淋漓尽致又自然地表达出草原人民热烈奔放的性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草原文化的洗礼,有着热情豪迈的心绪,又有着十分细腻的内在情感,往往在山头用山歌的方式吼出心中的一腔情怀。又在日暮归家之时,唱着小调轻轻吟诵,念出心中的思念与惆怅。用诗稿这个词体现出了生活中的热烈与情感的细腻,可以想象一个牧马人骑着马,带着身边的牛羊在草原上驰骋,既是为了生活,又是一种享受,在这一过程中他写诗作词又写歌作曲,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忙碌中的悠然自得。这种匆忙和自然融合一起的生活,正像这首诗,更加充满情谊和雅致。这是贺继新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典型的草原游牧生活,放牧文化中忙里偷闲寻找诗情画意的民俗文化特征。

《清晨,她赶着羊群》描绘了骏马奔驰、牛羊成群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过去。在辽阔的草原上,牧民骑着马,赶着牛羊,行进在青草芬芳的土地上,远处是苍茫的雪山,近处是夹带湖水清香的微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展现在天地之间。也许你会想起传统社會中人们用木桶积攒雨水,用马鞭赶着骏马运送物资。每逢重要的节日,乡民们会穿上长长的袍子,戴花花绿绿的首饰,在帽子上贴上象征吉祥平安的画符。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如今只是保留在草原牧民的生活中,抑或是保留在进入城市的人们的内心深处。贺继新的诗中传递的草原风情正是本土文化的背影,正是对传统世界、古典生活的回眸。无论是对过去的眷恋还是对新生活的向往,都融进了诗中“一簇靛蓝色的火苗,在一堆干柴上舞蹈”。

3.铁穆尔文学作品中歌唱民俗的体现

裕固族族人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多姿灿烂,特别是歌曲表达生活这一重要特点。在生活中,无论是婚丧嫁娶的大事,还是邻里串门的小事,人们都喜欢用歌声穿插在其中,表达心中的情感。在大草原上,无论是悲伤的时候还是欢乐的时候,裕固族人民都会用歌声和舞蹈传递自己心中最神圣的感情。这一点在铁穆尔的散文中表达尤其强烈。铁穆尔是裕固族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散文集《北方女王》荣获甘肃省第六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这位著名的作家可以说在整个西部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亚欧大陆来看,中国的西北边裕固族文学中铁穆尔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北方女王》中这样写道:“那年夏天他在家乡牧区采风时,听到过一个奄奄一息的尧傲儿老太婆唱的谷歌,歌名叫北方女王。”这里可以看出,一位老者步履蹒跚走在草地,走在雪山之间,不知要寻找什么。不知要到哪里去,脸上饱经风霜的皱纹,描写着裕固族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当生活即将结束,当生命就要油尽灯枯的时候,她的心中和口中仍然唱着熟悉的歌曲《北方女王》。这正体现了草原人民独特的情怀,他们那种豪迈的心绪和深广忧愤的思想在蓝天和草地之间荡漾。文中还提道:“每天图拉喝着从乳牛群中刚刚挤出的鲜奶。茶碗里融化着刚从奶汁里提取的酥油,夏营地云雾缭绕与山中杜鹃声声,而这些自然之声都混在了我的歌声里。”不难发现裕固族人民的生活中,他们的歌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往往会在婚丧嫁娶的时候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也会在送别友人的时候,用歌声加深彼此的思念。不像繁华的大都市里车水马龙,节奏都很快。然而想要看到人情的朴素,只有到草原上听一听歌声,到裕固族人民的生活中看一看那纯洁自然的民族之舞。将歌声和舞蹈融入生活当中,这是裕固族人民最独特的民俗文化之一,在铁穆尔的散文中可以看出歌声充满全文,就像获奖的作品《北方女王》一样,本身题目就是一首古老的尧熬尔民歌,所以用歌声和舞蹈表达人内心的情感,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才能使感情更加真挚,传递的过程更加亲切。这是裕固族文学中体现出来的鲜明民俗文化。

三、裕固族文学中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

1.促進民族志的书写

对于裕固族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方面表现突出,作为敦煌文艺奖的获奖者,铁穆尔是裕固族文坛重要的成功者,铁穆尔的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民俗文化是帮助铁穆尔登上文坛的重要力量。铁穆尔以独特的文字语言描述,将民俗文化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众多作品均得到了东西方的共同认可,如《苍狼大地》《北方女王》等铁穆尔的作品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向往及民俗文化内涵。

无论是铁穆尔优秀的散文表现出的歌唱民俗,还是贺继新、贺中等人诗歌反映的信仰文化与游牧民俗,都能促进民族志的书写。所谓民族志是人种志,是一种写作文本,这是人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在实地考察访谈裕固族群众的基础之上撰写习俗。比如裕固族的民歌研究。裕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人民擅长用民间歌曲抒发情感,传承历史教育后代,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唱歌。一个裕固人,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在母亲的怀抱里听到了宁静又甜美的歌曲,当他开始懂事的时候,又通过父亲的歌声认识到了自己的民族及故乡。当地人习惯用本民族的历史或英雄人物写入歌曲,当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就把这些歌曲传唱给后人。我们实地考察之后才发现这些歌曲每个人的演唱都有着了不同的方式,即使歌词的大意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人口中唱出了不同的风采,将这些歌曲进行记录和分类有利于促进民族志的书写。

再比方说婚礼当中有“尧达”,所谓“尧达”有着多种解释,从民间解释中可以了解到“尧达”是青年男女结成婚姻关系的凭证。也是裕固族男性成年的标志,是已婚的象征,当然“尧达”肯定与生殖有关。从历史沿革上讲“尧达”可能是裕固族甚至整个北方游牧民族早期历史上生殖崇拜文化的遗存。通过研究其婚俗文化,探索“尧达”的意义可促进裕固族民族志的书写。

2.对口承语言民俗文化的记录十分有利

裕固族民间文学是十分丰富的,深深地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文化生活当中,能够深刻地反映裕固族文化的某些特征,从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一些民族特征及民族心理。一般来说,民间文学的功能包括许多方面,而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历史功能与教育功能则十分突出。比如《西藏取经》《长毛喇嘛》等反映了裕固族人民迁移、宗教传承发展的过程,不同程度反映了裕固族的历史。裕固族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集中体现在家庭伦理道德为主。著名作品《兄弟俩》讲述了重组家庭中不同血缘兄弟受到不公正对待及不同的结果,反映出了需要公平对待每一位的家庭成员。可以说是整个裕固族民间文学口承语言民俗文化中的社会功能特征。将这些民俗文化特征进行记录书写,有利于口承语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游牧民族,它的游牧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特征,它的游牧氛围体现在一些著名的民歌如《割草歌》《打酥油歌》里。这是千百年来裕固人对游牧生活的概括总结,与游牧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这是裕固族口承语言民俗文化中比较有特点的游牧文化氛围。

纵观裕固族民间文学的艺术特点,共同性就是弥漫在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气氛,一些民间故事和民歌反映了具体的悲剧情节与事件,折射出了一种强有力的悲剧色彩。比方说《紫红的檀香》讲述了兄弟二人的悲剧故事,虽然以喜剧结尾,但故事的主体仍是悲剧。《黄莺妈妈》以拟人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动物间的爱情故事,其中“救世主”观念,反映出了悲剧的主题思想,对人世间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沉思。

四、结语

本文从介绍裕固族文学与介绍民俗文化入手,分析贺中、贺继新、铁穆尔等裕固族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不同民俗文化,具体论析艺术呈现与重要价值。无论是民族志的书写促进,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保留与口承语言文化的存档,裕固族的民俗文化书写都显得价值非凡。本文只是浅显地调查和研究裕固族文学中部分民俗文化的民族特点,若研究整个裕固族文学中的民族和民俗特色,则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今后,尚需进一步努力,以期为裕固族文学与裕固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做出新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武文.裕固族文学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2]杨进智主编.裕固族研究论文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3]赞丹卓尕,编著.裕固族研究论文续集(上、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4]钟进文.裕固族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5.

[5]钟进文.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6]贺卫光,钟福祖.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7]田自成,多红斌.裕固族风情[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

[8]王锐.裕固族当代文学创作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

[9]武文.浅论裕固族民间叙事体长诗[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3).

[10]武文.宇宙建构的奇妙幻想——裕固族创世神话漫议[J].民族文学研究,1996(1).

[11]钟进文.寻根的人──裕固族诗人妥清德诗歌中的民族情结[J].民族文学研究,1999(3).

[12]钟进文.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2007(4).

[13]李卫华.论民族文学创作中的空间书写[J].当代文坛,2007(2).

[14]金海.草原文学艺术的内在品格及其审美特征[N].光明日报,2007-11-23.

[15]汤夺先.裕固族的宗教民俗[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项目名称: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大学生科技立项《裕固族文学中民俗文化的研究》

项目编号:238

猜你喜欢
裕固族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浅谈裕固族民歌传承现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客观因素影响下裕固族民歌的发展和传承分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基于音乐教育者角度研究裕固族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