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2020-03-03 05:06李杜娟
河南科技 2020年34期

李杜娟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特性及其危害性,阐述了国家对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标准,然后分析了桶装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及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的、可行的桶装水选用建议。

关键词: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超標

中图分类号:TS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34-0090-04

Caus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ottled Water

LI Dujuan

(Zhengzhou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Zhengzhou Henan 450006)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fulnes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xpounded the national inspection standards fo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ottled water. Then, i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ottled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overproof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ottled water.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vided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barreled water for consumers.

Keywords: bottled drinking water;pseudomonas aeruginosa;exceed the standard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水是生命之源,为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选择桶装饮用水。桶装水因洁净、卫生、不含杂质等优点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饮用桶装水已相当普遍。但近年来,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问题不断凸显,成为公众饮水卫生的重大隐患,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对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尤为重要。

1 铜绿假单胞菌特性及危害

1.1 特性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溶性的绿色色素,使感染创面呈绿色,又名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生长温度是25~42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菌在4 ℃不生长,而在42 ℃可以生长[1-3]。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水源性致病菌,因对营养要求不高,善于利用各种碳源和氨化化合物作为氮源,所以在水、土壤、食品以及医院等环境中广泛存在。此外,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且常存在于潮湿环境中[4]。

铜绿假单胞菌对消毒剂、干燥、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紫外线对假单胞菌杀菌效果不佳[5]。

1.2 危害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对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饮用水中如果含有铜绿假单胞菌,被人大量饮用或被胃肠黏膜有损伤的病人、婴幼儿饮用,可能会导致腹泻,严重者甚至可能感染该菌并引发相关疾病。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健全或是出现免疫缺陷时,比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老弱病孕人群和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极易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受感染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黄疸、脾大、伤口溃烂等现象,并产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继发性疾病。

如果是肺部感染,可能会引起发烧、咳嗽、咳痰甚至气促;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烧伤后感染了铜绿假单胞菌可能会造成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评估明确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婴儿瓶装饮用水的危害指示菌,可造成婴儿腹泻。

令人担忧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多种抗生素对它均无法产生有效作用。

2 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指标要求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大危害性,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对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含量标准的要求是每250 mL不得检出。

我国由于以前对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认识不足,在《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9298—2003)中没有将铜绿假单胞菌列为检验指标。

随着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及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最新饮用水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取消了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同时增加了包装水产品中最常见的环境污染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指标,明确规定铜绿假单胞菌是必检项之一,且每250 mL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该标准自2015年5月24日起实施,并且要求企业出厂前对每批次成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如果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则为不合格产品,应该停止销售。同时,对已在市场上流通的超标桶装水必须召回。

3 桶装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

在《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实施后,多地对桶装水的监督抽检中,屡有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报告,桶装水的安全令人担忧。

2016年10月,南京市食品抽检报告中有26批次不合格,其中21批次为桶装饮用水,且大部分不合格原因为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超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6年11月份各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有9个省市的桶装饮用水中检出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贵州省有38批次,山西省有12批次。

四川省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第42卷第6期期刊上报道:达州市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66.67%[6]。

湖南省怀化市2016年5月份随机抽检鹤城区的19家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7.37%。

多个地方、多家企业的饮用水、矿泉水、桶装水都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桶装水一时成了铜绿假单胞菌的重灾区。所以,找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让人们喝上干净、安全的桶装水迫在眉睫。

4 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原因

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实施以来,郑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对郑州市桶装水生产企业进行了桶装水质量监测,并到多家生产企业实地调研,分析了从水源头到成品的每个环节,总结出了导致桶装水中出现铜绿假单胞菌的原因,指导企业完善了生产工艺,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预防了铜绿假单胞菌的产生。

4.1 生产企业对相关标准不够重视

通过调查可知,多数桶装水生产企业对新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不够重视,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这是个普遍现象。大多数企业重经济效益、轻产品质量的思想比较严重。个别企业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甚至不清楚新标准中有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指标,没有加强投资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也未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2 生产企业水源污染

生产企业水源污染是该指标超标的首要因素。纯净水的水源以自来水为主,矿泉水多以浅层地下水或地表水为水源,均易受微生物污染。部分企业采用蓄水池,但蓄水池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及消毒措施,经检验,蓄水池水中含有大量铜绿假单胞菌,是原始污染源。

4.3 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

机器设备设施和车间环境消毒不严,如贮水罐和管道无冲洗消毒设施,臭氧消毒浓度不够或臭氧发生器已坏。在生产车间,经常看到生产人员未洗手消毒就进入生产车间,操作人员缺乏工作防护用品,手未经消毒直接抓桶的瓶口上灌装机。

4.4 生产环境不符合标准要求

很多企业的生产车间较小,作业区内没有根据作业内容划出不同的区域,回收的旧桶、灌装区、检验区都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桶装水的灌装车间一般都十分潮湿,为铜绿假单胞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当生产设备、器具等消毒不彻底时,易造成污染并可能蔓延到全工序的管道和设备。

4.5 消毒方式不正确,消毒药剂使用不当

个别企业对桶装水仅采用紫外线消毒,但是紫外线对铜绿假单胞菌不起作用,消毒效果很差。有的企业使用的消毒剂种类不符合要求,花了较多钱起不到消毒作用,有的企业自制的消毒液配比浓度不满足要求,消毒效果不理想。

4.6 回收桶内部清洗不充分

部分企业对回收桶内部清洗不充分,如桶盖不清洗或简单清洗,消毒不到位。个别企业旧桶回收后,杂乱地堆放在一起,场地卫生条件较差,并用蓄水池水洗刷水桶及车间地面,导致水桶及包装材料交叉污染。

4.7 运输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

有时候,搬运过程中多次提拉桶盖,会导致桶盖包装破损,使压盖松动漏水,造成微生物污染。由于桶装水是凹桶身且密封性比瓶装水稍差,因此,在搬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碰撞和颠簸,让桶盖产生“漏洞”,造成细菌污染。

4.8 产品未经检验合格就出厂

部分生产企业没有化验室,而有化验室的,检验条件十分简陋,导致桶装水检验形同虚设。

此外,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不能满足要求,为降低企业成本,又不主动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致病菌检验。大多数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靠政府监督抽检发现问题,是被动检验,企业自我防控意识不强。

5 防控措施

5.1 政府要严把准入关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控桶装水生产企业的发证审核,严把准入关,对生产条件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坚决不能发证,杜绝无证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加大对市场上桶装水的抽检力度,对出现不合格产品的企业予以曝光,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让企业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5.2 对水源进行保护,并定期监测

优化采样点设计,防止源水以外的水进入采集设备,避免对源水造成污染。同时,在出水口或取水口建立适当的防护设施。

5.2.1 地下水源的保护。设一、二、三级防护区,位置分别为距取水点15、30、100 m。

一级防护区:设封闭式建筑物,由專人管理;禁止设置与引水无关的建筑。

二级防护区:不得设置居住区、厕所、水坑,不得堆放垃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

三级防护区:在此区域内只允许进行对水源地卫生情况没有危害的经济工程活动。

5.2.2 地表水源的保护。设一、二级防护区,取水点外围半径为30 m和50 m。

一级防护区:禁止设置与引水无关的设施或建筑。

二级防护区:禁止进行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人类生活及经济工程活动。

5.3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

所有操作人员及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已消毒的工作防护服。同时,操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工人的手必须有效消毒后才能进行灌装作业,应避免裸手操作。

5.4 改善车间生产环境

有效消毒是桶装水生产的重要环节。生产前,应对车间环境和关键设备进行消毒。把生产区域分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及时清除地面的积水,保持地面干燥,同时,各区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5.5 采用正确的消毒方式,选用合适的消毒劑

第一,由于紫外线对铜绿假单胞菌不起作用,因此,生产企业应探索出最佳的消毒条件及消毒剂种类,并交替使用,防止因消毒不彻底而出现交叉污染。

第二,生产车间应采取紫外线和消毒剂共用的消毒方式。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控制剂量,避免产生消毒副产物,预防消毒剂给人们健康带来的次生危害。

第三,近年来,桶装饮用水使用消毒剂的品种主要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食品级改性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和臭氧等。

二氧化氯消毒剂的优点:杀菌能力强,灭菌速度快,效果好,不影响水的口感;缺点:气味重,会使消费者认为水中消毒剂过量。

在使用二氧化氯时应用注意以下事项:①活化时不要搅拌,活化时间5~10 min,活化后应尽快稀释使用,以提高活性;②避免与次氯酸钠、碱类、酸类和洗洁精等混合使用,防止抗结作用;③要确保无菌空气过滤器正常工作,同时加大通风量,降低二氧化氯气体浓度,保证操作环境有良好的空气质量。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的优点:气味小,有广谱杀菌作用,灭菌高效;缺点:稳定性差,应在碱性条件下使用。

改性过氧化氢消毒剂(也称改性双氧水)的优点:无味、无色,消毒后分解为水和氧气,车间气味小;缺点:消毒所需浓度较高(0.05%~0.3%),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使用改性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注意的事项:购买的原液浓度应在40%以下,操作时要戴眼镜、手套,防止伤害操作人员。

过氧乙酸消毒剂的优点:杀菌能力强、灭菌效果好;缺点:应提前24 h将2个组分进行反应后再稀释成消毒使用,使用不方便。

臭氧的优点:杀菌消毒能力很强。臭氧用于水的消毒时,0 ℃最好,因为温度越高,臭氧的分解越快,杀菌效果越差。此外,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因此,湿度最好在60%以上。

缺点: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臭氧对人有毒,消毒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

5.6 对回收空桶及桶盖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不得使用废料和回收料制成的桶

空桶回收后,不得露天存放,应放置在干净、经过消毒的专用区域。灌装前,必须对生产设备、回收桶及桶盖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尤其要做好回收桶内部的清洗,包括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消毒剂清洗、冲洗、成品水冲洗等不少于10个环节。同时,要注意不应使用超过5年的回收桶。

5.7 加强运输过程的监管

对成品桶装水进行有效的防护包装,对运输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禁止装卸桶装水时以桶盖为抓手,防止运输过程中包装受损,产生污染。

5.8 生产企业要完善硬件建设

政府部门指导和监督生产企业完善硬件建设,建立满足检验要求的实验室,应单独设立符合生产要求的消毒间。配备紫外消毒灯、臭氧发生器等,先将与水接触的器具清洗干净后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为2 h以上。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新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的宣传,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企业的检验能力,让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

6 对消费者选用桶装水的建议

第一,买桶装饮用水时要选择名牌产品,选择生产规模大、知名度高、社会口碑好、售后服务比较好的桶装水公司。到有厂家授权的品牌销售点购买。

第二,购买时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看外包装有无破损;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判断是否在保质期内;要看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看成分或配料表及QS标识;看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但不得添加糖、甜味剂、香精香料或者其他食品配料。同时,要保存相应购货凭证,以便有问题时可以追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另外,还要观察桶底有无“PC”标识。国家规定,桶装水厂商必须使用食品级材料的PC桶,安全性较高,PC材质耐高温,遇开水不产生有害物质。由于食品级材料的PC桶价格高,为降低成本,部分企业使用便宜的不耐热的PET材料,这种材料在阳光直射或者加热杀菌的情况下会释放有毒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三,定时对饮水机进行清洁消毒,建议每月进行一次,最好请专业人员进行清洁消毒。饮水机的储水胆、水道存在结构死角,由于湿润,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繁殖的温床,饮水机使用时间越长,水质越易受到污染。

第四,桶装水要彻底烧开后才能饮用,但饮水机不能常开,反复烧开的水对身体有害。很多人经常从饮水机直接取常温水喝,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

7 结语

桶装水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国家已下大力气整治桶装饮用水市场。在该背景下,政府部门要尽到监管责任,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家标准,抓好每个生产环节,认真做好桶装水出厂前的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流入市场。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能保证桶装水的卫生质量,才能让人们喝上安全放心的桶装水,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水仙,马群飞,金乐君.桶装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原因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2):64-65.

[2]陈倩,陆峥,杨玉芝.北京市瓶装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5(4):38.

[3]马群飞.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2):95-98.

[4]张淑红,吴清平,徐晓可,等.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11(11):1403-1405.

[5]马群飞,陈伟伟,杨毓环,等.瓶装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调查[J].食品科学,2000(3):277.

[6]梁盛年.瓶装水中铜绿假单孢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2):34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