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画在快乐学习中回归本真

2020-03-03 08:59蔡艳静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知快乐本真

蔡艳静

摘要:由于社会各界的影响,儿童画确实失去了纯真的一面,有的也只是大人干涉的痕迹,所以美术教师更应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善于带领孩子变着法子在美术的道路上快乐嬉戏与行走。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得到心智的成长与发展,个性的张扬与呈现。那么如何给孩子发挥自我空间,使孩子学得好,学得欢?所以笔者尝试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简析:情境中展示快乐;感知中学会快乐;创作中体验快乐。并真切希望孩子的作品能够回归本真,体现天真、幻想、生动的一面。

关键词:情境;感知;创作;快乐;本真

儿童画变了味,错在谁?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一家长的不正确干预让孩子失去了兴趣;其二各种功利性的美术培训为了生源,屈从于某些家长的不正确要求,过早地把技法教给孩子,这种超越孩子认知的教法,也会导致孩子感觉丧失且作品出现成人化倾向;其三部分美术课堂按部就班,放任自流,成了没有笑声的“苦学课堂”。实践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老师,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一到上课就不那么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些老师不是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而是走这条路太不易了,靠临摹的方法按教材上课太省事,见效也快。这样教会毫不留情地磨灭孩子的感受,扼杀孩子的想象和主见。回想孩子们的课堂作业,又有几张作品是出自内心感受,让我们爱不释手的呢?

至少我们美术教师可以从自身做起,从孩子的源头找起,让孩子从快乐出发。在课堂中让他们尽情地心动、行动,发挥自己的个性,摸索自己的路子,试着从美术创作中表达自我,回归本真。我认为课堂中至少该关注以下三点,相信孩子在课堂中有快乐参伴,思维开阔了,呈现的作品自然会更生动更有趣,更能体现天真浪漫的一面。

一、情境中展示快乐

法国哲学家蒙田曾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所以教学中更少不了情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更能促进孩子发展。我们在创设中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突出美术学习主题,让孩子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美术化”的过程。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寻找趣味点,能够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我在演示板上画了一个骑在牛背上带来一封信的牧童,邀请孩子们到水墨家族做客。在画牛的时候,我只画了一块黑墨,然后添加牛角让孩子顿时明白那是水牛,无形中增添了水墨画的神秘感。水墨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呢?结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以有趣的比作告知孩子并融合了生活的气息,符合孩子的品味,顿时孩子情绪激昂。接着我利用生动的语句描述并带领孩子体验墨色的浓、淡干湿及线条的粗细变化。就这样孩子逐步认识墨分五色。紧接着以普通家庭小故事形式,这样既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将故事情节转入到各种特殊墨点画法的教学中,孩子觉得既有趣又真实。

我们知道智慧、快乐的课堂应充满灵动、生机和创造力,更追求实效。让孩子在宽松的教学环境里,画身边的人物、小景以及游戏,能够真正做到画由“心”生。可见水墨画利用亲情游戏的创设更符合了孩子的心理,突显水墨画的趣味。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师生间的温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

二、感知中学会快乐

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认识一直占主导作用。我们教师要学会引导孩子说出主观感觉,要时刻把孩子摆在中心看问题。下面的片段记录提示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让孩子在整体感知中学会大胆、自信的表达内心,体现自主。

老师利用陶瓷图片欣赏,揭示脚下的泥土是通过劳动及智慧变成灿烂的文化,告诉孩子脚下的泥土很神奇。接着每人分一块泥巴,让他们尽情地在地上甩着、踩着,加上孩子的叫喊声使得教室显得异常热闹。孩子们在体验感知中充满热情,老师又将炼泥的手法融合了进去。在这样放松自由的状态下,看似很难收场,可老师不慌不忙的把身子一俯,用耳朵在泥巴上一靠,用食指在嘴唇上轻轻一点:“嘘!大家听,我的泥巴在说话了,你听到你的泥巴说什么了?”泥巴能说话吗?孩子们半信半疑地静心听着,老师的这种沉稳、机智的做法,让我咋舌。此时孩子被一股神力拽了回来。不一会儿就呈现出独特的鞋雕展。此时老师这只鞋听听,那只鞋评评,并用小泥块迅速做了五官装点在泥鞋上并高兴地说:“孩子们,你们现在想想泥巴又说什么了?”

老师俯身专注的听,以此来激励孩子你真棒!老师激情饱满地引领大家一起用废弃的泥巴搓成条,做小路、做山水和刚才鞋脸组成了一个新奇的“家园”。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了解到教育是一门对话的艺术,更是走进孩子心灵的艺术。孩子有了身心体验,能够将真情实感随心流露。我们只要让孩子在感知中产生一些情感火花,让美术学习真正回到孩子本身,突显孩子的自主性,带领孩子变着法子在美术的道路上快乐嬉戏与行走。

三、创作中体验快乐

在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中,大家都会发现孩子在习作中,一副苦样,无从下手。老师的鼓励、启发也是有限的。这样的僵局还要持续多久?一个孩子的话再次提醒了我,当孩子的头脑里没有印象,我们就要链接生活,创造体验。

在《橙色的画》教学中,我采用生活中的清潔工、消防兵的着装让孩子全方位体验橙色的魅力。利用橙色明度高的特点,通过自然及生活中的橙色欣赏,刺激孩子的兴趣点,努力让他们表达对橙色情感的不同理解。在创作中我始终引导孩子在掌握橙色调配等技能方面与生活相相融合,要求孩子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把生活资料变成创作资源。每个孩子的生活世界都不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态度也因人而异。瞧!有了真切体会,孩子们的作品就是不一般:为灾区的小朋友盖橙色的房子;橙色的火炬;橙色的爱心,祝福所有的人;橙色的棒棒糖,甜甜蜜蜜;橙色的荷包蛋,给妈妈做的。这些用眼睛来观察,用心来思考,用情来表达的作品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以上三点我认为只要你考虑并加以运用,那么效果着实成效。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沟通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那么让“快乐”与“爱”永驻儿童美术教育吧!相信在我们低下头去看孩子的作品时,也一定能闻到孩子作品中这朵鲜花的阵阵清香(指孩子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及想象大胆地表现)。让孩子们在美术这一肥沃、缤纷的土地上回归本真,开花结果、长大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名师如何练就名课》[C]: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0: 352页

[2]少儿美术[J]: 2011:157-166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梁向申《打造快乐美术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D] 教育导刊2010.8: 91页

猜你喜欢
感知快乐本真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