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校园暴力事件成因及预防措施

2020-03-03 21:28林盈盈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

林盈盈

摘要:近年来在学校中不断发生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这些非正常事件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师生生命安全,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和谐与安全校园的建设,如何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患于未然,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心理  道德辨析能力  无痕教育

当我们解放了双眼双耳,彻底摆脱了“两眼不见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建教条,却无意中让窗外的苍蝇飞蛾阻碍了我们的视野。一个教育界的世纪顽症正滋扰着一个个脆弱的童心――“校园暴力事件”。

所谓的“校园暴力事件”:是指一部分学生用强制手段来欺负弱小同学,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快感。其病因纷繁复杂,如:实际成绩与期望值差距引发的无能感,生活上、人际交往的阴影中导致的孤僻感,以及各种不健康心理诱发的极端偏激的个性。“校园暴力”在国外已颇具悠悠历史,在我国目前尚属隐性现象,但近年来在电视报刊等各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让我们愈来愈感觉它潜在的危险性。

笔者曾在班中组织过一次名为“小小社会活动家”的班队课,结果触目惊心:全班53位学生中,反映社会良好风气的仅3人,而反映不良风气的竟达40人,其中最热门的是校园暴力事件,这么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留给我们的何止震惊和感慨呢!

一、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沾染

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萌牙期,分析及判断能力极其有限,模仿性极强。当他们接收了电视、杂志、报刊、网络各传播渠道的信息后,由于缺乏辨别分析的能力,就极有可能将之全部消化。这些带暴力倾向的卡通、电影,带色情的歌曲、漫画,再加上某些利欲熏心之人的唆使诱导,使一部分抵御能力差的学生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中流行的“口头禅”:像“老大”“哥儿们”“你有种”“操你祖宗十八代”等诸如此类,并以会些拳脚工夫,喜拈花惹草为荣。

(二)、重升学率轻素质教育的趋向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我们国家很早以前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从当前看,重升学率、重就业率的教育观念还大有市场,素质教育难以跟上时代的要求。

(三)、家庭教育的危机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顺从,导致孩子任性、难以经受挫折和打击,心理素质差,遇事好冲动,走极端。 另外,单亲离异家庭对孩子疏乎管教导,这些孩子由于長期在生活上得不到照顾,学习上得不到指导,心理上得不到抚慰而变得终日郁郁寡欢,不满现状,有时就会通过极端的手段来发泄心里的不满。

纯洁的童心,岂容如此被无休止的侵蚀下去,21世纪的小主人,是如此的渴求一片可自由呼吸的小绿洲呀!我们怎能无动于衷呢?

二、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

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全面深化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而我们要做的是给学生一把能衡量真、善、美的标准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通过班级宣传渠道,定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让学生收集名人好品德故事,播放相应歌曲,讲述身边“活雷锋”故事,办《品德手抄报》等,还可以在班中制定“品德计分表”以自评和互评等形式来进行激励和自我督促。

2.通过媒体宣传手段,定时让学生观看儿童节目,新闻联播,组织学生多看儿童教育片,杜绝色情暴力片,还可以在班中自组“品德宣传队”,定期推出自导自演的品德小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耳、口、心去全面体验身边的真、善、美。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处理问题。

小学生阅历浅,分辩是非的能力弱,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很简单,因为有些错误在大人们、老师们眼里是错误,而放到孩子们的年龄阶段来看,也许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因人而宜地疏导,用开放的、民主的教育理念,为孩子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对此,我们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先进的教育工作者。陶老曾这样深情的告诫青年教师:“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孩子加入到孩子们的队伍中去吧!----你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们能做许多你们不能做的事,也能做以前你们认为不能做的事。”

21世纪的教育,我们需要的同样是教学教育两手抓,育人必先育其德,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们时刻警惕着“校园暴力”的发生发展。我们已有十足的把握找到病因,我们就要当之无愧的宣布:我们绝不会让21世纪小主人的队伍中出现寄生虫。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5卷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周正《美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

[5]黄坚厚《教师的多重角色》教育资料文献,1978

[6]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出版社,2000

[7]王宏方《国际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

[8]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猜你喜欢
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走开,心理噪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心理课教学设计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婚恋心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