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山水画课程的教育与研究

2020-03-03 11:16陆海霞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山水画

陆海霞

摘要: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创作层出不穷,并随历史沉淀发展至今。国画作为古典文化的艺术载体之一,一笔一画都承载了东方民族各阶段的历史观念和精神向往。而其中山水画通过描摹中国的山水景观,上至白鹭飞鸟,下至小溪流淌,无一不向世人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各大书画家的艺术追求。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对于中学生素质提升大有裨益:首先,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观,探索东方艺术之美;其次,可以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使其具有优良的艺术赏析和画作表达能力;最后,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绘画与习作相辅相成。本文通过阐述山水画的内涵,分析山水画教学课程对于中学生的影响与现状,就提高中学山水画教学课程、提升我国国画课程的教学水平给出一些建议,为促进我国国画教学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山水画;国画教育;中学美术

山水画是我国国画艺术的主要分支之一,山水画重点在于描绘山水轮廓,表达意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传承至今。山水画大多出自于文人墨客之手,但并非寥寥几笔可以说尽,而更像是杂糅进个人情感、理想后对自然景观的二度加工创作,使画卷更多了一份人情与抱负。在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今天,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把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课程与教材,潜移默化教育学生以优秀传统理想信念,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一、山水画的起源与内涵

山水画是民族智慧与灵感的综合体,也反映着中国人民多彩的精神风貌。纸墨笔砚下沉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根基,是国画艺术创作和理论修养的本源。

山水画起源于晋魏时期,形成于隋唐之际,繁荣于两宋年间,直至元、明、清时代,已经形成完整的派别体系[1]。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山水画独树一帜,建立了自成一派的创作方式和审美标准。南朝画论家宗炳先生道:“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2]阐述了他对山水的理解与感悟。宗炳先生提出,山水画以圣人之道为核心,以笔墨赋予实物形态,从而把画作提升到圣人的高度。同时,山水画中所蕴含的“山水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奠定了国画山水画理论的基础,以“道家思想”为山水画的宗旨,影响着后世的山水画研究者、绘画者。

中学生在国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笔与墨的构局之后,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赏析山水画丰富的精神,从中品味出“澄怀味象,洗心养身”的圣人之道。山水画要求欣赏者摒弃世俗杂念,辽阔心胸、陶冶情操,在包容开阔的审美模式下,感悟和体会画作所内涵的深远意蕴。

内涵的另一面是山水画所创造的意境。意境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概念,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欣赏者带着不同的自我情感去欣赏画作就会得到不同的反馈与感悟,在不同的层次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以在思想上受到熏陶。

二、山水画课程对于中学生的影响

山水画作为国画中一个核心且特殊的分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在学习、欣赏、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主要能对中学生起到包容审美、丰富情感和提升文学素养这三方面的影响。

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这是一门“没有标答的学科”,没有任何一个审美观点是错误的,每个人衡量标准都有专属的尺度。在欣赏与评价一幅山水画作品时,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拒绝表达。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认可,每个孩子都拥有特殊的想象力,正是因为山水画赏析没有唯一的正确评价,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加学生对于学习创作的热情和信心,同时包容不一样的审美观念,这有助于塑造中学生的完整人格和世界观。

中学美术教育旨在从艺术作品赏析、艺术作品创造等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无论是学习山水画构架、体会山水画意境、表达山水画思想,都是在了解山水画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教育,修身养性,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使其具有优良的艺术赏析和画作表达能力。山水画教学课程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国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发扬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山水画教学课程能够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提升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使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力量。中学是孩子们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应当重视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通过文体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学素养。

三、山水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学生山水画教学课程是国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国画艺术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大多数中学并未涉及山水画教学内容。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次展开山水画的教学[3],之后国内各大高校和中小学才开始把山水画教学纳入美术教育体系当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山水画教学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但依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传统观念落后

在目前的国画教学中,大众把国画课程分类为可有可无的艺术类学科,忽略了国画赏析的重要性,没有把山水课程摆在正确的位置上。究其原由主要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人们重理科而轻文科,对国画赏析的认识不全面,忽视深层次的国画赏析研究,把赏析简单的等同于看看而已。

另外,在山水画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山水画的绘制就是简单的运用笔墨在纸绢上绘画和写字,但这只是研习山水画的基本要求。在本质上,山水画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超脱时間与空间的艺术价值,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主旨内容等方面都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深厚背景。学习山水画不仅仅是对绘画技巧的学习,更是将山水画作为楔子,领略历史精神,全方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基本认识不足

山水画理论奠基之作——《画山水序》所提出的“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4]“含道映物”核心是庄子的“道”学,即在描述自然万物时,内含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属于人文主义;而“澄怀味象”核心是审美品“味”,即从审美的角度看待世间万象,属于自然主义。中国山水画饱涵的精神与意境,需要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下,中国山水画累积了大量的历史作品、理论研究和对于经典作品的赏析,这些是山水画学习的文学基础。学习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中学生掌握山水绘画技巧,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但是在实际的山水画教学中,常有学生的主观审美与实践表达不统一。有同学偏理论而轻实践,理论知识丰富但仅是纸上谈兵,绘画技巧不足;有同学重实践而轻理论,绘画技巧娴熟,擅长临摹但是意境模糊,缺乏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于山水画的基本认识不足,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理论与实践不匹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累积,没有真正理解山水画的精髓。

3、缺乏其他艺术形式储备

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究其根源都有各自的领域背景。中学生在学习山水画时,除了对山水画本身的了解,还需要姊妹艺术学科的基础。以书法为例,书画要求对毛笔有一定的掌控力。而山水画重点在也用笔,以内力运笔,以书入画,而非采用西画中素描的技巧去描绘山海。因此,研习山水画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姊妹艺术学科的基础。

4、教学模式陈旧

在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制下,开设山水画教学课程的学校愈来愈多,课程的模式也随科技的发展而更加多样化,但其课程内容却总浅显、无实质内涵。当今中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这种模式传统且高效,但却有着较多的诟病,不符合当下的情况。在山水画教学的课堂上,信息的传递是主要单向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教育信息的反馈与观点的思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山水画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艺术基础、身心发展的层次,制定匹配的教学方案。在山水画课堂上,老师应该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指引同学们在山水画赏析过程中,加入各自的生活经历,积极思考、反复揣摩。在其他同学表达见解的过程中,耐心听取,细心思辨,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山水之美。

四、对于目前山水画课程的创新与建议

山水画教学课程意义深远,是传承中国山水文化、传播山水画艺术的桥梁,有其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承前启后的教育使命。中学山水画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除了传授山水画绘画技能外,还要尊重传统美术绘画的表现形式,回归山水画本身的中国文化背景中。

1、树立正确的山水画教育观念

教师应当把了解、欣赏、评价山水画内在的精神底蕴和艺术价值作为授课的重点内容。从山水画出发却不拘泥于表面,把山水画作为与历史交流的窗口,领略中华民族深厚的背景,传承和发展山水画的内在意境和审美价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中提高绘画水平和文化修养。

2、重视山水画的基本认识教学

教师要把山水画的基础常识在赏析的过程中教授给学生。在没有任何国画基础的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找到任何角度去欣赏画作的,特别是对于山水画鲜少有接触的中学生,把握山水画的精髓是十分困难的。多读历史文献,建立扎实的理论背景知识,有文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才有创作攀登的可能。

3、多些写生课代替临摹课

传统的山水画教学以临摹为主,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单纯的临摹是比较枯燥的,通过适当加入写生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造化”指代大自然,“心源”意为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传达的思想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在学习山石的时候,不防把石头直接“搬”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山石的观察、写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石头是怎样演变成山水画中的山石的。在学画树木的时候也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校园树木的写生,引导学生亲身去感悟天地之灵气,再进行写生创作。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体会。

4、补充艺术形式储备

所谓“书画同源”,山水画的笔法最早是由书法中的用笔演化而来的。现代山水画大师陆俨少曾说过:“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5]可见书法基本功对于山水画研习具有内在的重要意义。纵观历代山水画大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因此,山水画的学习是离不开笔墨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有着和方面的练习和夯实。在学习中感受线条的构建与搭配,体会墨色焦、重、浓、淡、清的多重性。可以把黄宾虹先生的“五笔七墨”[6]融入教学方案中,引领学生感悟墨法,对用笔有更加丰富的认识,在实践中对山水画的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文学素养、其他艺术形式的积累也可以融入山水画教学课程中。山水画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山水,拥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扎实的文化修养对于理解山水画、创作山水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5、改善教学模式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体现山水画的意境美。单纯地讲解山水画的理论知识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们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因此,为了产生更好的授课效果,教师在讲解山水画时可以补充线条、色彩等多元化的形式,以意境美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注意力。通常作为欣赏者,对画作的第一印象就是视觉上的感官冲击,由此再引发一系列的认知与内涵剖析,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意境美,融入个人自身经历并从中获得共鸣。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对于情境构造和教学情况有着充足的把握,能够根据环境适时构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从创意上引发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享受山水画带来的乐趣与丰富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课后作品展览上,学校可为学生提供多个展示山水画作品的平台。对于创作者来说,接受欣赏、得到认可甚至倾听不同的意见都对他们的创作过程有着极大的鼓励与帮助。例如,课室设优秀作业展区,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学校举办学生优秀作品展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的山水画作品得到宣传鼓励,也可以通过优秀作品体现学校积极的学风氛围和高水准的教学质量。

着眼于中学教育课程的长远发展,山水画教学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山水画赏析可以成为连接当代青少年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通过科学、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生们更好的感受到山水画作品思想内涵和意境之美,国画的学习与赏析中提升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山水画教学课程不仅仅能够养成优良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更可以提升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向心力。

五、结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7]陶行知老先生的话对于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来说都是指路明灯。除了在专业上给予中学生绘画技能的教导,老师还要注重对学术的品行、人格培育。艺术之路要走得稳、走得好,端正的人格精神和优秀心理素质是必要条件。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往往拥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却经受着贫瘠的精神世界。要使文化培养跟上经济发展的角度,山水画教学课程非常有意义且任重而道远。山水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底蕴,还有超脫时间与空间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山水画的外表、主旨、内容等多方面都体现着中国特色。包含着中国精神。

中学山水画教学课程作为联结学生和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纽带,研习山水画能够从精神上引领学生绘画兴趣、了解传统绘画技巧,更能陶冶情操、建立丰富的精神世界。虽然山水画教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育观念在当下有些过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问题,如授课效果偏差、普及度低下、重视程度较弱等,但通过社会多方的支持与努力,山水画教学课程会不断优化完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使文化得到欣赏、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9.

[2]梁彦.中小学美术课中如何上好国画欣赏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202.

[3]柳姗姗.当前高校写意山水画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9).

[4]文瑞杰.新课标下中学山水画教学价值和前景探析[D].鲁东大学,2014.

[5]李庭坚.浅谈高校设计专业中的写意山水画教学[J].大舞台,2011(11).

[6]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1.

[7]谭国恩.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中学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明代山水画家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