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消费,让年轻人成为“负二代”

2020-03-03 09:19孙海淦许梦瑶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年轻人

孙海淦 许梦瑶

摘要: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年轻人消费自己变得无节制。分寸被这繁花似锦的大千世界打磨得光滑,穿着溜冰鞋的我们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那么注定要在消费自己这条光滑的路上由于惯性失去自我,消费根本停不下来。对此,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以及新媒体平台等多元主体同时发挥作用,共同为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引导凝结聚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年轻人; 过度消费;负二代

一.引言

11月13日消息,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今日在京发布《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消费升级仍是普遍现象,年轻一代具有巨大消费潜力,信用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据了解,有86.6%的受访年轻人正在使用信贷产品,根据《报告》数据,有近6成工作90后拥有实质性负债,比例高于其他年轻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都有很高比例正在使用信贷产品。但是去除“支付工具”的因素之后,工作90后仍有57%的比例存在实质性负债,这一比例远高于在校学生的21%和工作95后的39%。与此同时,高知高薪人群的负债比例更高。这种超出收入水平并因此借债的消费行为,不得不说是一种过度消费行为。

二.过度消费的定义以及分类

(一)过度消费的定义

过度消费,是指不符合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是一种扭曲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其破坏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浪费资源。

(二)过度消费的分类

超前消费:是指消费者或为了提前享受,或为了追赶潮流,或为了某种虚荣,往往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度,超标准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与购物水平。

炫耀性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炫耀性消费,并不是满足个人消费的需求,而是通过一种消费方式向周围的人表明:我有钱。那些比阔斗富的人希望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取得一种心理满足。炫耀性消费往往打乱正常消费秩序,误导消费方向。

病态消费:不同于高消费,它是一种非理智的反常消费,也是一种畸形消费。病态消费往往集中在极少数暴富而又素质低下的人群身上。它尽管是先富阶层中的极少数人所为,但他们挥霍无度、无理智、不道德的消费行为,往往容易败坏整个先富阶层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年轻人“负二代”现状

“上一秒发奖学金,下一秒还‘蚂蚁花呗。”安徽省某重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小孟笑着说,她每个学期、每个月都要数着日子过,盘算奖学金、生活费与还款日的节奏,生怕出现收支失衡。

刚参加工作五个月、今年27岁的小曲,还在用工资一点一点“填窟窿”。在北京读研期间,她在“蚂蚁花呗”上每月动辄花费三五千元,由于没有固定还款来源,每月只还款最低额度,剩余部分自动转到下月收取利息,如此反复“滚雪球”。“家里给生活费,自己也有奖学金,但就是不够花,跟朋友吃饭、谈恋爱送礼物、自己买衣服买鞋,都要花钱。”小曲坦言,用花呗支付的时候感觉是在花别人的钱,自己不心疼。

小曹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二年开始,喜欢交际的他饭局也逐步多起来,三天一趟KTV,五天一桌下酒菜,这样的生活,对小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尚未踏足社会的他,每月赖以生存的资金,也不过父母补贴的1000元生活费而已,平日的交际和吃穿消费让他每个月都处在“透支”状态。“读到大二,班级聚会、学生会聚餐越来越多,想多交朋友当然要多和大家吃饭。”而变得注重衣着打扮,小曹说,寝室里大家都穿名牌,自己不穿感觉会“掉价”。尽管时常收支不平,但小曹却没有停下“挥金如土”的脚步。

当前,一些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已然发生变化,“超前消费”成为他们的日常行为。最近一项针对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受访者接受小额信贷。他们购置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门,从日用品到奢侈品,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早已经远离传统意义上的贷款买房、买车。与此同时,大堆零食未开包装便已过期,新买的时装未及上身已经过季,手机是否更换全看是否推出新款……尚不谈这是否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入不敷出的还款焦虑,加之几乎“零门槛”的“高利贷”“套路贷”的威胁,几乎已将一些年轻人捆绑于盲目消费与疲于奔命之间。经过观察和对比之后,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性的具有‘活跃式的消费理念。就是说热衷于消费,喜爱消费,甚至达到为了消费而消费。他们这种消费心理是盲目性的,是攀比性的,是纵容性的。

四.过度消费的原因

这种过度的消费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年轻人自身的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却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原因。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引发各种需要。因此,作为消费者来说,其购买、消费行为都会受到其消费心理的支配。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如购买奢侈品或名牌,乃是因为消费行为本身或品牌产品能够满足其某种需要(生理的或心理的需要)。有了这种消费或购买品牌的需要便产生一种驱动力——消费动机,然后促使其产生消费行为,最后实现消费。

(二)性别差异也是导致过度消费程度不同的原因。大学生消费行为普遍是理性消费行为,有少数同学存在过度消费现象,男大学生理性消费程度得分高于女大学生。男生的理性和务实性消费行为明显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在大脑思维上的差异导致,男性更偏向理性思维,女性更偏向感性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商品特别是那些高端品牌在其营销策略上使人们感到产品的独特性和超前性,使得消费者情不自禁想要去拥有与之自我概念相匹配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就更加吸引女生的目光,比如名牌包包,高端化妆品等等。男生虽然理性消费程度高于女生,但是仍然存在过度消费现象,就是消费品类较少,集中于名牌衣服,高端球鞋方面,没有女生的现象严重,还算较为理性。

(三)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过度消费的原因之一。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40年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

(四)“双十一”和“双十二”等购物狂欢节商家的炒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获得井喷式的发展,引起了网购热潮,电子商务成为网民购物的主要通道。在大规模的网民中,其中占比最大的使用人群为学生和年轻人。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速度较快并且使用互联网最普及的人群,自然成为网络购物者的主力军。2019天猫双十一销售额是多少依旧备受瞩目。11日24时,2019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最终定格在2684亿,再次刷新双十一交易额记录。2018年的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2135亿元,今年比去年超出549亿元。阿里巴巴就是抓住这样一个销售时机大搞商品五折促销、免费邮寄、赠送礼品、抢红包等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仅仅用10年时间,销售量已从当初2009年的0.52亿飙升到了2019年的2684亿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在这样的一个世界狂欢日里,更少不了喜欢追求时尚、敢于尝鲜的大学生的参与,他们被商家诱人的折扣所吸引,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是否经济条件支持,就只奔着图“小利小惠”而不加以控制的购买,甚至“双十一”的交易量已成为同学、朋友之间暗中比较的“工具”。这样的过度消费,让不少大学生提前透支了生活费,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更有甚者不惜透支信用卡和花呗消费。

(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的内容。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这些都可以用罗杰斯的自我理论来解释,对于大学生,理想中的自我应该是新潮的、有个性的、优秀的,但是来到大学后与同学进行社会比较之后,发现自己土气、无人问津,有些因为课业困难而成绩落后,从而形成了不和谐的自我概念。为了缓解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个体开始用具有心理符号意义的商品去拉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购买高档的商品来包装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更新潮、更有个性,进而发展成为过度消费行为。

五.年轻人过度消费的危害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通过网络借款平台进行信用消费,由“月光族”变“月欠族”,成为年轻的“负翁”。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3%的大学生选择贷款是由于购物需要,主要购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多属于能力范围之外的过度消费。而在众多借贷平台,用户可以预支额度,这会让年轻人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后,却为接下来的还款发愁。消费借贷诱惑多,经济条件尚不稳定的年轻人更要学会“开源节流”。穿得起潮牌、用得起新款手机是很多年轻人的追求,但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不会过时。“月欠族” 的花钱做派看似“潇洒”,其实是一次小型的债务危机,处理不好就会演变为人生危机,诸多大学生因校园贷而发生的悲剧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个体来看,大手大脚、借贷消费极容易“啃老”,导致与父辈、家人产生龃龉、争执,资不抵债使自己变成年轻“负翁”,既不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今后家庭生活的美满。一旦养成攀比、炫耀、打肿脸充胖子、寅吃卯粮的消费恶习,更易跌入“零储蓄、高负债”的恶性循环。对整个社会而言,当下过度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类似情况若蔓延开来,将给其个人、家庭和全社会带来风险。

六.结语

我们这个时代,借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句被用滥了的话来形容就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比起我们的上一代,我们这个时代物质极大的丰富了,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更加简单方便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大行其道,攀比炫富成了社会的主导思潮。评价一个人的高低不是看他贡献了多少东西、或者他内在的价值,更多的是看他攫取了多少东西,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有钱、并且敢于奢华的消费。

“人的需要与社会、文明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统一”,这说明消费作为需求本身也依托于现实。基于这一逻辑,“过度消费”的合理性一要看“过度”的目的,二要看“过度”的程度,目的应符合身心和谐的自然发展规律,程度应以个人的生产劳动实践作为参照。换句话说,追求消费带来的物质丰盈与精神享受,既不能过激,也不应过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则呈现出完全的消费异化本质,坐享其成、挥霍无度、好逸恶劳的蔓延造成高档消费品占用的资金和资源过多,更对少数年轻人的精神开始侵蚀。而无论消费超不超前,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前提是亘古不变的。诚然,提醒年轻人适度消费并非提倡极端“克俭”,但求“过度消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何珂. “超前消费”不可成“炫耀性消费”[N].安徽日报.2018.12.28.

[2]周慧芳. 学生过度消费,难成理所应当.[N].山西日报.2013.10.23.

[3]沐牧,张菁,黄斐,浅談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的成因及引导方法.[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4]黄娇娇,曹科虎.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的危害及其对策.[J].知识文库.2018.

[5]王丽美.“月欠族”过度消费不可取.[N].湖南日报.2019.02.22.

[6]赵杨宁.大学生过度消费网络微贷现象的分析.[J].经济师.2018.

猜你喜欢
年轻人
年轻人的“保温杯”
冬日去禅寺祈求姻缘的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山里来了个年轻人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日常
这届年轻人,克花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