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理论渊源与现代意义

2020-03-03 09:16欧阳朔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

欧阳朔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政治关系、安全格局、经济贸易、文明交流、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这一思想理念根植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取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之精华,继承并发扬了当代中国外交思想。不仅为我国和平稳定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也为各国共同应对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路径选择。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内涵;理论渊源;现代意义

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国家之间的经贸摩擦、政治博弈、局部地区的战乱冲突和生态环境的渐趋恶化,已然成为世界发展不稳定的因素。面对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实现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不仅对中国和平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总部提出:“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1]540为国际社会治理构建出清晰的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58-59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别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维度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主张,其涉及领域之广、价值影响之深、引发反响之大,彰显出智慧的光芒,为维护国际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关系

在伙伴关系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建设平等协商的世界。国与国交往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互相尊重主权平等,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处理政治关系中的首要体现。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绝对的力量主导整个世界。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就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而非分裂,互相尊重而非恃强凌弱,平等协商而非暴力对抗。“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3]523坚持主权原则就要做到以多边主义为基本,摒弃冷战思维,不仅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还应维护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支持其他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4]540只有营造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的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基础才能得到保障,进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二)营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和平环境

在和平安全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世界发展需要营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和平环境。“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戰。”[4]541-542因此,国与国之间要坚持安全上守望相助。近年来,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卫生疫情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成为摧毁世界和平安全的定时炸弹。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帮扶互助,通过公正、平等、人道的对话谈判促进动乱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冲突战乱和疫情蔓延。积极推动地区安全合作,共同探讨制定地区安全行为准则,努力解决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构建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经贸格局

在经济发展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总体上要求构建开放创新,包融互惠的经贸格局。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可以为各国经济注入推动力,但也离不开所有经济体的贡献;另一方面,少数国家的繁荣不是世界经济真正的繁荣,“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动互帮互助、互惠互利。”[5]524具体而言,经济体之间要加强经济贸易往来,面对贸易摩擦时积极开展磋商而非互砌关税的“防护墙”;国际经济组织要依法依规维护各经济体的权益,致力于破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面对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声音,中国提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主张,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为促进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在文明交流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也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矛盾与增进友谊的有效途径,历史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学习交流,并由此促进文明进程的例子不胜枚举,充分证明了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世界文明才能多姿多彩、繁荣兴盛。同时,“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6]。这就要求我们秉持平等的理念,充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摒弃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傲慢与偏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在对话中找寻文明的差异性,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例如庆祝中泰建交40周年泰拳争霸赛、中巴友好交流年招待会、“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2019年法国华人春节晚会”等多个大型国际交流活动的举办,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底蕴呈现给世界各国友人,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倡导尊崇自然、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

在生态建设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的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7]525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改善生态环境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或地区,而应该由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完成。中国将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建构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也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只有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才有未来。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历史发展新的高度,结合时代发展新的问题而提出的理念,具有特殊的理论渊源,大体可以归结为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以及当代中国外交思想。

(一)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吸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论述根植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在马克思的多部著作中都谈及“共同体”,认为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并立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共同体展开了分析与批判,进而指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社会的真正共同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422他认为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个人与“共同体”之间才能消除异化与对立关系,人的个性自由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而作为“虚假共同体”的典型代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实质上只为资产阶级服务,并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西方国家主张的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等思维模式已经不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虚幻共同体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同时,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文明冲突、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也阻挡着人类发展前进的步伐,这是所有国家、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基础,以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满足人类发展需要为重要目的,提出了新的国际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方案,主张世界各国团结协作,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应对国际难题,呼吁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共享、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就为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积极创造了物质条件,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

(二)对中华和合文化的传承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取向,和合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并体现出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合文化包含着中国人对于世界、自然、人类的思考,“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统一性以及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性。而在和合文化体系中,平等、仁爱、和谐、互惠、共享等核心精神理念始终贯穿其中。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114是对平等理念的深刻阐述,“礼之用,和为贵”[10]3体现了“和”的价值标准,“保合大和,乃利贞”[11]2认为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几千年来,无论是对内治国理政还是对外邦交、这些精神理念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中的很多方面仍对社会治理和国家外交具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中华和合文化。“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12]“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倡导世界各国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13]233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愿望,愿意通过谈判积极化解矛盾,同各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谐发展。这种和谐价值观是对中华和合文化理念的传承。但同时,“和”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无原则的和谐,维护国家权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条件。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集中表达了中国衷心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追求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与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和谐万邦等价值理念存在共通性,是对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精髓的传承。

(三)对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继承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在哪一个发展时期,中国的外交都秉持着和平、合作、互利、互尊的基本思想,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智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历代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具体而言,是对以下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用应用于中国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是始终秉持的外交原则,发展到今天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认可和接收,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加强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示范,尽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智慧。这既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秉承,也标志着中国将是维护国际社会和平和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将履行自己应有职责、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二,“和平发展”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始终贯彻“和平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從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到论断“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再到“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中国当代外交无时无刻不显现出“和平发展”的理念。正是由于坚持和平发展,中国才能在世界上获得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既是中国外交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所表现出的担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将秉承和向世界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推动形成合理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代意义

当前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大国之间的关系正处于深刻调整变化之中,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无疑对世界各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对世界其他各国的重要程度和在国际中的地位日渐提升,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其独特而深刻的理论价值,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国际和平事业和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促进了世界公平正义新秩序的构建。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把世界看作整体,那么中国就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素,这个要素受到整体的制约,也影响着整体的发展趋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难以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一方面,中国需要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整体中去。邓小平曾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4]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融入到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40余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是融入到世界中去可持续发展的。既能让我们看到与世界先进发展水平的差距,促使我们不懈努力奋起直追,又有助于加强与其它各国的合作,充分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与成果。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将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解决世界共同难题提出了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新发展观。中国也在不断致力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与安全稳定,努力把本国利益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管理,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树立了良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和平环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15]15-16 中国梦不是简单的古老文明的复兴,而是在与其它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实现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复兴;中国梦也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发展和称霸扩张的梦,而是在与世界相互依存和相得益彰中实现互惠共赢。中国梦的实现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紧密相联,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为了中国人民,从更广阔的意义来看也是为了世界人民。因此,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为中国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发展提供可行的路径选择

当前世界充斥着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乏力、地区暴力冲突、全球难民危机、生态环境污染等威胁着人类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了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主张的超越。这一理念以解决全球重大问题和维护全国全人类共同利益为诉求,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选择。

第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际和平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局部地区的军事冲突和暴力示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绊脚石。例如2011年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已造成巨额民生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随之大量难民涌入使欧洲多国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引发反难民冲突和恐怖主义渗透,冲击着社会稳定秩序。“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16]542当事各方都无法置身事外,只有通过协商谈判和积极斡旋,才能稳定事态,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中国主张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也积极参与到国际和平事业的维护和建设之中。21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派出的维和部队多次圆满完成联合国交予的救援任务,受到联合国及多国人民的赞许和感激。国际舞台上的中国不仅向世界传递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理念,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彰显出大国负责任形象。

第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重的衰退风险,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贫富差距加大,这些经济领域的突出矛盾阻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反全球化的呼声,贸易保护、关税壁垒和经济制裁使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各国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和互惠互利。面对当前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当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创新发展方式,维护金融稳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经济开放性与包容性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对外开放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为沿途国家和经济体带去贸易和投资的机遇,也推进沿途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作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实践路径,“一带一路”倡议秉承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第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生态环境早已亮起红灯,气候变暖、臭氧层漏洞、白色污染、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果不能抑制生态进一步破坏,生态危机进而将引发人类生存危机,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都无法避免。“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国际社会通力合作,转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为治理全球生态尽职尽责,“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管担负着将近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生存发展的压力,中国仍然是全球生态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并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33-540.

[2] 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59.

[3] 习近平.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5-16(0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5] 罗安宪主编.论语[M].人民出版社,2017:3-114.

[6] 罗安宪主编.周易[M].人民出版社,2017:2.

[7]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16(2).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

[9]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16.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