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2020-03-03 09:19赵阁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现象学心理学

赵阁

摘要:现象学是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开创的一种哲学思潮,它首先作为一种方法论而存在。现象学对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本世纪初德国哲学和本世纪中期法国哲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现象学与心理学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指导,对心理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了解现象学对于更好的理解心理学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现象学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关键词:现象学;心理学;心理学方法论

1.现象学哲学要旨

1.1现象学的产生背景

1.1.1 欧洲科学的客观主义化所造成的危机

客观主义的实证科学的一般总体特征,便是将科学的概念简化为纯然事实的科学,而真是这种片面化的简化,使其丧失了真正的科学性,也正是这种简化,致使客观主义的实证科学,漠视逃避或者盲目对自身的科学方法基础做出彻底的严格要求。

客观主义的实证科学大多数并不关注人性问题,他们认为完整的人类存在的有意义或无意义不适合作为科学的主题,而对其采取漠视或拒斥的态度,还有实证主义科学家比如心理主义的客观主义心理学家,他们乐观的认为或主张属于人性的科学,或可说是一切精神科学,最终可以简化到物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最终的根据。现象学的目的是解决客观主义所带来的危机,“回到事物本身去”,即强调探究人性问题,摆脱一切先入之见,探究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1.1.2 现象学的思想渊源

1.1.2.1 近代西方哲学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自古以来就有。首先笛卡尔提出了主体性的问题,即强调“我思故我在”,但是马上这个“我”就面临它和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这个“我”是经验的我,是有经验的和常识的残余,主体性更多的代表了普遍性的那一方面,虽然它在普遍和个别的问题上向前推进了。唯理论视直觉和理性演绎为真理性认识之源,认为“没有离开精神直觉或演绎的科学知识”,唯理论推崇着理性演绎法。

相对于唯理论,经验论突出了个别的问题,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论者恪守“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中”的原则,认为凡是真知无不起源于感觉经验,无感觉亦无认识,感觉经验是唯一可靠的来源。经验论强调经验归纳法。到了康德时期,则将二者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贯通。这是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他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如《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笛卡尔式的沉思》、《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

1.1.2.2 心理学的影响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同时期有个著名的人物布伦塔诺,他是意动心理学学的代表人物,他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老师,他的一些思想对胡塞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向性。“意向性”的基本意思是说,我们的任何活动都指向意向对象,都涉及到意向对象。

其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意识流的思想也对胡塞尔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逻辑研究》一书中就已经看一看出其受到了影响。意识流思想和意向性思想在胡塞尔那里也得到了发展改造。

1.1.2.3 胡塞尔的数学基础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第一卷以批判心理主义为主,他抛弃了心理主义,创建了现象学,这一方面都是受了弗格雷的影响。弗格雷建立了当代数理逻辑,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莱布尼茨普通文字的设想,找到了一种演算的逻辑,不像古代亚里士多德只是推理的空壳,而是它本身成了一种语言,一个独自存在的系统,用它的公理化系统就能产生各种逻辑定理,然后用这个定理来研究数学的基础,胡塞尔在建立现象学之前写过一本《算数哲学》,它基本上是用心理学的东西来解释数是怎么出现的,数学是怎么产生的。因此,胡塞尔的数学基础也为现象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2现象学的发展历史

现象学研究的前辈罗姆巴赫在1998年的“现象学之道”文章的一开始便说,“胡塞尔不是第一个现象学家,海德格尔不是最后一个现象学家。现象学是哲学的基本思想,它有一个长长的前史,并且還会有一个长长的后史。”现象学的发展历史就是现象学方法论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再到梅洛庞蒂,他们的思想为现象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推动着现象学的进步。

1.2.1胡塞尔之前的现象学

胡塞尔作为一种哲学,它的先驱至少可以追溯到和康德同时代的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1728-1777)。拉姆贝特在1764年出版的著作《新工具》中,第一次提到现象学,并把它应用于认识论。他把真理和幻象、谬误区分开来,认为现象和人的经验的幻觉特征有关,从而把现象学定义为“关于幻觉的理论。他认为“现象学的目的是“系统化假想的种类,借以避免错误,认识真理。”假想不全是错误,假想中既存有真理也有错误,即现象中既有真理也有错误。但是勃拉姆特的现象学只是“假象学”,还不是胡塞尔后来所说的显现真理与本质的现象学。

1.2.2 胡塞尔时期的现象学哲学

胡塞尔(Edmund Husselr, 1859--1938)是现象学哲学的创立者,前人对现象学的论述对他影响颇深,尤其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布伦塔诺的意向性观念,他对于现象学的研究可以根据他的三本著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本质现象学,先验现象学以及生活世界现象学。

1.2.2.1 本质现象学——《逻辑研究》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第一卷发表于1900年,这部著作标志着现象学的建立。《逻辑研究》为存粹逻辑和认识论提供了新的基础。

首先,胡塞尔指出心理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它没有正确的区分知识的对象和认识活动,尽管认识活动在时间内消逝,并有开始和终结的心智过程,但是,对于在该活动中被认识到的逻辑原则和数学真理而言,却并非如此。胡塞尔对观念的和实在的之间的区分具有某种柏拉图式的主义。胡塞尔还在两种类型的观念和先天可能性条件之间做出区分:客观条件(逻辑的)和主观条件(意向行为的)。客观条件是构成任何可能的理论的先天基础的根本原则、结构和规则,违反这些就是违反了理论自身的概念。

其次,胡塞尔提出意向性概念。他认为经验具有指向性,这个属性也被称为意向性,即意识总是指向某些对象。胡塞尔认为,被意向的对象本身并不是意识的一部分,也不被意識包含在内。简单的,要理解意向性,可以从这一句话来看,意向内容使意识成为意向性的,并给活动提供指向性。

最后,关于胡塞尔的本质主义,他断言我们能够经验到或观念的或范畴性的对象,他还认为,我们能够获得本质的洞见。胡塞尔对本质还原和变更的可能性的思考,对质料和形式本体论的区分,以及对感觉和思维关系的思考,都是重要的哲学研究。

1.2.2.2 先验现象学——《存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概念》

胡塞尔发表了《存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此书标志着他完成了从“描述现象学”到“先验现象学”的过渡,现象学获得了“先验还原”和“先验现象学”定义。现象学被表述为一个全新的、具有批判性以及严格的科学。

1.2.2.3 生活世界现象学——《欧洲学科危机与先验现象学》

胡塞尔在《欧洲学科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一书中把现象归结为“生活世界”,而不是自我的创造物,从而形成了“生活世界现象学”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对“生活世界”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并且还发展了一种称为“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的新的现象学方法。

1.2.3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

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在20年代末改变了现象学研究的方向,开创了侧重探讨存在问题的新思潮。海德格尔对现象学的理解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进行的,探寻个人存在的价值,“此在”表示某一个具体的人的基本的生活方式就是理解,前理解不能消除先入之见,个体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理解、不断展开以及不断丰富的过程。现象学到在海德格尔那里就是一句话“回到事物本身”,也就是让事物自己显示自己,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人的存在的意义。

1.2.4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梅洛·庞蒂是法国现象学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法国现象学思潮中的一个迷,一方面因为他过早去世而给后人留下一堆令人费解的手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知觉现象学》中也存在着晦涩难懂的概念。在梅洛·庞蒂看来,“现象学最重要的成就也许是其在世界概念或合理性概念中把极端的主观主义和极端的客观主义结合在一起”,所以现象学能够为解决内在与超越的矛盾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其含义与胡塞尔的相关概念差异较大。

1.3现象学的主要特点

1.3.1 把意识研究放在首位

现象学把对意识的考察作为一切知识的起点,胡塞尔认为哲学的真正对象既不是物质世界,也不是感觉经验,而是先验的自我意识或纯粹意识。对这一意识的考察才能给人以永恒绝对的真理,所以现象学是关于“纯粹意识”或“意识自身”的科学。

1.3.2 强调自我的先验维度

先验与经验相对,即为先于经验的,但是又是构成经验所不可或缺的。胡塞尔受康德影响,主张先验还原,他认为既然人们对世界的了解与看法是通过认识获得的,那么这些人们认识到的知识就有可能是原先存在世界上的,是不言而喻的。胡塞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还原方法的根本目的是积极的,可以为人带来积极的更新行动,有助于自我发现并认清其基本想法,使人能更好地处理社会中个人与人际之间的问题,并使人集中精力去探究个人感到独特和具体的东西。

1.3.3强调意向性

胡塞尔认为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特征,意向性的基本含义是:意识是某个对象的意识,意识总是指向某个意识之外的客体。正是因为意识有了这个特点,意识才可以对一切事物持开放的态度,可以把一切事物作为自己的对象。胡塞尔继布伦塔诺之后,认为意识具有意向性,意识的意向性由三种成分构成:意向性活动的主体;意向性活动;意向性的对象(客体)。对象并不存在与意识之外,而是存在于或包容与意识之内。

1.3.4 主张回到事物本身去

现象学对核心的观点是强调“回到事物本身”,胡塞尔也反复指出,面向事物本身并非面向经验的、个别的事物,而是面向“现象”,即意识的对象,包括各种呈现在意识中的观念和事物的表象。呈现在意识中的并非仅仅是事物的主观复制品,也包括各种实际并不存在的幻觉、错觉、梦境等等。意识所处理的正是这些观念和表象,而不是实际存在的客体。

1.3.5强调直觉经验

现象学是知觉的哲学。胡塞尔所提出的直觉并非像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具有神奇的作用和深奥、神秘的色彩,直觉就是简单地面向意识所呈现的事物,不受任何前提和逻辑、成见和假设的干扰,即“面向事物本身”。所以,直觉并不神秘,对于现象学家来说,知觉、主义、记忆、认知、想象等都是直觉的不同表现形式。知觉就是面向事物本身,没有任何理性的色彩。

2.现象学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2.1 以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

现象学强调“回到事物本身去”,并且主张先验还原,即抛弃一切先入之见,用一颗最单纯的心去认识事物,发现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它强调以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比如一个人看到一个杯子,现象学家应当要抛弃之前对杯子的一切认识,来重新发现这个杯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们与实证主义不同,实证主义把可以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作为研究对象,现象学则把研究对象又拉回到意识的范畴。

2.2 强调对意识经验的如实描述

现象学认为,经验值应该按所呈现的加以描述,绝不应该分析。根据这一思想,胡塞尔曾经激烈的批评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他认为冯特把意识简化为感觉元素,这是接受了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化学前提,这种前提不是对我们意识到的现象的描述的结果,而是冠以世界的一般假设的结果。

2.3 主张整体观

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对纯粹意识的描述是一种没有先决条件的整体描述方法。实证主义对于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元素分析的方法,现象学则主张对完整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研究而无需进行还原论的分析,坚持根据“现象”一词的最初含义即外表或表象把行为或心理时间作为自然呈现的那样来研究或描述。

现象学认为,经验只应按所呈现的加以整体描述,绝不应该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因此现象学把整体作为分析单位与实证主义的元素相对立。格式塔心理学是在心理學中最早接受现象学方法的学派之一。

2.4质的研究先于量的研究

现象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先验本质,强调先质后量的原则。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它采用的是主观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观性构成了其研究的基础。现象学研究的主观性,并不排斥现象学也采用实验,不过,与经典实验不同的是,现象学的实验首先是决定性的实验,即某些概括性的有说服力的单一论证。其次,现象学的实验强调质的分析,主张质的研究先于量的分析。质的分析实质上是强调提出好问题。与实证主义相比,由于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导致其研究方法也相应改变。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研究采取的是客观性和定量化的研究,这种研究多是在实验中进行的。

2.5 强调心理学研究的主观范式

现象学与实证主义不同,实证主义强调发现事物的客观事实,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其客观的范式,而现象学更强调主观经验,对直接经验进行研究,强调意识的重要性,因此现象学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强调建立主观范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最终的真理。比如现象学的悬搁或先验还原的方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3.现象学哲学与心理学的内在关联

3.1 现象学与意动心理学

心理学初创之时,就存在着内容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争论。作为意动心理学创始人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也参与了这一争论,胡塞尔的思想冲击了内容心理学的主导地位,他认为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不能提供绝对的真理。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原本追随冯特的心理学家如麦赛尔、屈尔佩等人转而偏向了意动心理学。

现象学与意动心理学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现象学中的意向性是来自于布伦塔诺的意向观念,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对移动心理学产生了影响,甚至影响了当时的心理学的发展。

3.2 现象学与二重心理学

二重心理学是由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符兹堡学派提出来的,二重心理学把意识的功用和内容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企图解决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之间的争端。

符兹堡学派的二重心理学也是在现象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屈尔佩原是冯特的弟子,受到胡塞尔的影响之后,他从内容心理学转向了移动心理学。他把布伦塔诺的意动改为功能,认为内容和功能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来,他的学生麦斯尔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强调将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结合起来。之后在美国形成的与铁钦纳的结构主义相对立的机能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这一路线的延伸,胡塞尔受到机能主义先去詹姆斯的影响就是一种佐证。

3.3现象学与精神分析学派

现象学与精神分析渊源颇深,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都是布罗塔诺的学生,二人都深受布罗塔诺对于意识的研究的影响。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于1927年发表的《存在与时间》意向了后来法国的存在主义,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存在主义治疗。

3.4 现象学与格式塔心理学

现象学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格式塔心理学选择研究对象的基础,格式塔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现象学的意向性包括意向性活动主体,意向性活动以及意向性活动客体三个方面,这启发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感受到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格式塔心理学也主张研究人的行为和行为场。

其次,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自然观察法要求主体对特定时间内观察到的经验材料不加任何修饰,只进行如实、详细的描述。

最后,现象学的整体观启发格式塔心理学家研究整体的心理现象。格式塔心理学进而提出了著名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原则,完形原则认为部分不包含整体的全部特性,所以整体的性质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也不能还原为部分。

3.5 现象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现象学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强调没有先入之见,“回到事物本身去”,悬置自己的经验,主张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内部体验作为自然呈现的现象来看待。现象学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的价值、潜能和自我实现等问题,如马斯洛最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罗杰斯在咨询中强调与来访者共情,创造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重视人本身的作用。

现象学的方队对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也有重要的影响。现象学的整体描述方法在人本主义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本主义把研究重心放在整体的人升上,反对根据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的心理。马斯洛极力倡导他的整体分析观,提出了五大要点。

3.6 现象学与认知心理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格式塔心理学,它无论是从信息加工取向还是联结主义取向,均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一些主张的影响,因此,它必然受到了现象学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意识,采用现代精密的科学仪器研究人的意识,也就是不加任何修饰呈现人的意识最原本的状态。

现象学运动对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哲学上,他冲击了实证主义的统治地位,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心理学上,他从一开始就影响这心理学的发展,把心理学从无脑的科学又拉回到了意识的范围,他的研究方法也对心理学的研究有重大影响,因此,现象学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钟汉川.反思、情感与规范性——从胡塞尔到萨特的价值现象学思路[J].哲学研究,2018(06):105-114.

[2]倪梁康.现象学与心理学的绞缠——关于胡塞尔与布伦塔诺的思想关系的回顾与再审[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03):1-16.

[3]孟娟,彭运石.浅论现象学哲学研究方法与现象学心理學研究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5):26-29.

[4]伍麟,车文博.现象学的心理学贡献[J].社会科学战线,2010(01):23-28.

[5]秦金亮. 论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轨迹[A].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2009:5.

[6]伍麟,车文博.西方主流心理学意识观的现象学批判与重构[J].心理科学,2008(04):914-916.

[7]彭运石,林崇德,车文博.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危机及其超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49-58.

[8]倪梁康.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06):47-50.

[9]伍麟.胡塞尔的心理学情怀——现象学心理学思想对西方主流心理学的价值[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5):158-162.

[10]郭本禹,崔光辉.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86-90.

[11]郑荣双,车文博.心理学的整合理论[J].心理科学,2003(02):349.

[12]彭运石.心理学的整合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01):107-112.

[13]郭永玉,陶宏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6):153-157.

[1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J].心理学报,1999(03):349-356.

[15]叶浩生.试论现象学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学中人文主义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1999(02):3-8.

[16]陶宏斌,郭永玉.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04):61-67.

[17]伍麟.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人文取向——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的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50-54.

猜你喜欢
现象学心理学
音乐审美:基于“现象学”立场的思考与实践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跟踪导练(二)5
具象表现绘画方法与理论的再思考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关系的历史和逻辑考量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