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国际化社区文化冲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探析

2020-03-03 09:16华学文朱菁菁余姿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对策研究

华学文 朱菁菁 余姿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籍人口涌入中国,以长三角地区为甚。随之形成的国际化社区中,不同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产生了碰撞和矛盾。本文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国际化社区中的外籍人员访谈内容的基础,阐述了文化冲突的现状和问题,探索了国际化社区内文化冲突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社区 文化冲突 对策研究

为繁华便利的城市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前来我国留学、工作、旅行,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居住在社区中,形成了国际化社区。外籍人口的大量入驻以长三角地区等经济繁荣地区为甚。目前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外籍人口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国际化社区作为文化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的表现形式,承载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不同的世界观和不同的文化底蕴注定了社区中会有文化的矛盾、碰撞和融合,但由于国际化社区形成时间较短,当地居民缺乏跟外籍人员相处的经验,可能存在文化矛盾和其它交流沟通上的问题,导致解决国际化社区中文化冲突的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居于长三角区域国际化社区的外籍居民的访谈问卷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国际化社区文化冲突的现状和问题,探寻解决文化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及对策。

一、文化冲突现状和问题

文化冲突指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力量释放过程中由于差异而引起的互相碰撞和对抗的状态。1多种迥异的文化在国际化社区中聚集起来,由于差异而产生的碰撞和对抗在所难免。

根据图表 1中的统计数据,有140多人认为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是双方产生文化冲突的最大原因。其中,肢体语言等行为方式从细节上反映了各方文化上的差异,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多元文化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肢体语言等行为习惯上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地理位置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各国各地区的礼仪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异,甚至有着全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会带来误解。例如点头在我们国家就代表同意、附和等肯定的意思,但在阿尔巴尼亚、斯里兰卡、保加利亚、印度、尼泊尔、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却恰好相反,人们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正因为这样的礼仪文化差异,导致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困难甚至误解;不同于这些存在差异的各国礼仪文化,用手指点别人的行为无论在什么文化中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根据访谈结果,多数外籍人员都反映自己遇到过被当地居民指指点点的行为。即使讨论的内容并没有恶意,这样的肢体语言依然会对外籍人员产生不良感观。

(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国际化社区中的居民来自全球各地,出生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熏陶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上的迥异无可厚非。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知,中外居民价值观最大的差异在于交流方式上——所有参与调研的外籍居民都认为居民在交流方式上存在巨大价值观差异;其次,96人认为差异在对于个人主义的观念看法上。另外,认为衣食住行和交往观念上存在观念差异的外籍人员人数相当。

交往观念中体现的文化冲突比较直观。国人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和包容性强的文化底蕴促使国人对外籍居民态度友好、乐于沟通。但事实上,交往观念上的差异却使这份关心适得其反。例如多名外籍人员反映的在衣着上过分热情的建议和在饭桌上让对方多吃点的行为:当地居民的出发点是担心外籍居民不适应当地天气,然而他们却认为自己穿衣的自由被干涉了;国人在饭桌上劝酒劝吃的行为渊源以久,归根究底来自其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但外籍居民可能对这样过分热情的招待行为有些许抵触心理。同时外籍人士更注重个人居住空间和个人信息的隐私性2,有些出于关心的询问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三)语言问题和沟通不足

纵然国际化进程在我國持续推进,随处可见的双语服务和随时随地的双语沟通在现在的长三角地区还是遥遥无期。根据问卷的数据统计,仅有47%的外籍人员称他们的社区提供双语服务,甚至还不到半数;有35%的外籍人员不曾学习中文。这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外籍人员由于语言问题无法获得应得的社区服务,更无法与社区或者当地居民进行有效沟通。沟通不足也会成为文化冲突解决的一大绊脚石。

二、文化冲突缓解对策

(一)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文化人类学家莱底菲尔德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适应用于理解这样一类现象, 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通过不断的接触, 使双方或两个群体最初的文化类型发生变化。”3在文化适应方面,外籍人员已经迈出了巨大一步,这也更需要我们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措施。在精神维度的文化, 李亦园认为应该包括艺术、音乐、文学、戏剧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4就在其中最为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外籍人口已经主动完成了初步的文化适应。例如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本应每天坚持五时拜,但在时间和设施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内完成早上的礼拜。在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差异甚大的情况下,这些外籍居民率先在坚持自己宗教的前提下进行了退让和适应。社区方面也要多表示宽容,对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同时社会方面亦可以对这些差异提供更人性化的对待:例如在穆斯林的大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期间为外籍人员提供假期,更主动地适应外来的文化和宗教。

(二)建立健全国际化社区服务标准

我国国际化社区的管理尚缺乏时间的积累和成熟的经验,多国籍的社区成员和多元文化的社区背景也使得社区需要更加全面、更加宽容的服务标准。可在统一规定的社区服务指南的基础上,制定国际化社区的服务标准,对基层自治、便民服务、配套设施服务、人员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化。5针对外籍人员中普遍存在的语言问题,在社区内统一设置双语的指示标牌,在公共设施、公告栏等社区设施处提供双语服务和告示,减少语言沟通问题带来的文化冲突,提高外籍人员居住的满意度。同时根据外籍人员的调研情况,35%受调查的人员并未学习中文,在日常交流上有可能存在障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公共设施的使用率。社区可以组织开展与外籍人员相关的活动,一方面组织他们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的输出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充分将当地居民和外籍人员聚集到一起,多提供接触的机会,减少由于沟通不足而产生的文化冲突。

(三)主动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各种文化自组织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发生扩张和相互接触, 会有文化输出与输入的现象发生。”6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将会存在接触,而迥异的文化在接触中必然产生矛盾。文化冲突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主动地传播中华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到每一个居住于国际化社区的外籍人员。社区可以在传统节日时组织当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同庆祝,也可以将社区公共设施中的文艺活动室充分利用以开展书法、国画等饱含中华底蕴的文化活动,在主动的文化交流中让外籍人员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在各种活动中减少其对中华文化的抵触和成见,进而减少文化冲突。

三、结论

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化社区形成时间较短,多元文化在同一社区内骤然接触,产生的文化冲突不容忽视。只有在社区管理制度和文化传播两方面双管齐下——在制度层面规范社区服务标准、建立完善社区标准体系,促进文化良性融合接触;在文化传播方面主动交流输出,尽早完成文化适应和外来文化本土化,尽快解决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 陈平. 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2004,(2).

[2] 菅强. 社会转型视野下国际化社区治理路径探析——以上海市G社区为例[J]. 河南社会科学, 2013,21(05):66-68+107.

[3] 陈平. 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2004,(5).

[4] 李亦园. 我的人类学观(一):说文化[A].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72).

[5] 毛学庆、茅海军、陈微微、博琳琳. 标准化视角下国际化社区发展对策研究[J], 2009, (3).

[6] 王晓朝. 文化互动转型论———新世纪文化研究前瞻[J].浙江社会科学,1999, (3) .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对策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文化冲突”让日剧很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