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俏色雕刻在和田玉中的运用

2020-03-04 06:38侯晓平
名家名作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肉色和田玉杂质

侯晓平

《春江水暖鸭先知》

《达摩祖师》

俏色雕刻作为玉石雕刻中的一种技艺,早在殷商时期出土的玉器中就有所发现,它作为一种专业技巧,由玉雕师利用玉石天然的皮色、肉色、纹理甚至杂质等所包含的色彩,雕琢出对比鲜明、生动绚丽的画面和造型,以达到美观甚至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也正是因为俏色雕刻的特点决定了俏色雕刻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材料本身就具备多种色彩,而这恰恰是和田玉的短板。众所周知,在常见的雕刻玉料中,石英岩类的玉石以其分布广泛、产出状态丰富、颗粒状结构等特点,造就了它具有色彩艳丽、颜色丰富的特点。相比之下,和田玉的产出状态单一、结构致密等特点,造就了它在自然界形成的过程中外界因素致色的概率大大减少,这也正是我们所看到的和田玉料几乎都是单色或带皮双色料子的原因,在和田玉中达到三色及以上的籽料则更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了。其次,俏色雕刻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雕刻技艺在实际运用中充满着极大的风险。随着雕刻过程的深入,材料的色彩也会发生变化,有时会越来越淡,有时会变成脏色,有时甚至会消失,这样的变化使得玉雕师们在面对和田玉这种高档玉料时显得缩手缩脚、举棋不定。尤其是近年来和田玉原料产量逐年下降,面粉贵于面包的奇特现象愈演愈烈,使得和田玉的俏色雕刻越做越难,尤其是籽料的俏雕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这个现象从和田玉在2020年天工奖的获奖作品数量占比中可窥见一斑。那么,和田玉的雕刻作品会不会在俏色雕刻的领域里越做越少,甚至消失呢?答案当然是不会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它最难以为之的时候,也正是其最具收藏价值的时候。和田玉的俏雕作品存世量越少,它的价值就越高,人们收藏的欲望也越强烈。为了更多更好地创作和田玉俏雕作品,针对和田玉原料自身的特点,笔者结合十余年和田玉的雕刻经验,归纳总结了俏色雕刻在和田玉作品中的几种运用类型,具体如下:

一、皮色俏雕

和田玉的皮色是其在自然界中受地质条件的变化以及外界矿物质的长期浸染、渗透而形成的,不同的形成环境和原料质地决定了皮色及其形态的不同。在颜色上有红、黄、白、黑等色彩,在形态上有深、有浅、有点状、有块状,不一而同。皮色俏雕的作品通常都具有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特点。大多数作品均以浮雕的形式呈现,内容以人物、花鸟、瑞兽、山水、神话及历史故事等为主,这与皮色的平面化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一件好的皮色俏雕作品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1.对皮色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与分析。对在雕刻过程中皮色发生的变化应有一定的预判,做到胸有成竹。

2.雕刻图案和造型的设计要尽可能贴近现实素材的色彩,从而凸显皮色俏雕的巧妙之处。

3.利用好皮色的自然过渡,可以使作品显得更加灵动、充满意境。

4.不是所有的皮色都要保留和利用,就像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要有构架和留白一样。大胆地对皮色进行取舍,才能避免出现匠气十足的作品。

5.皮色俏雕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玉质的颜色与质地,清爽或凝重的底色,纯净或温润的质地,能更好地衬托皮色之美,提升作品的价值,反之,就算皮色部分雕琢得再好,作品整体的经济价值也可能会大打折扣。

二、肉色俏雕

所谓的“肉”就是和田玉中包含玉质的主体部分。肉色相对于皮色而言,它是先天形成的,同时可具备两到三种甚至更多的颜色,且多以层状或体块状形态出现。因此,肉色俏雕在实际运用中较皮色俏雕更为复杂,具体表现如下:

1.肉色俏雕多以圆雕或深浮雕的形式进行加工,因此,要求玉雕师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造型能力。

2.好的肉质可以提升色的价值,反之,再多再好的色也会被差的肉质所掩盖。所以,在皮色与肉质之间要权衡轻重,根据设计题材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3.肉色俏雕的题材广泛、造型丰富。几乎很难见到完全一样的此类作品,因此,肉色俏雕在作品创新的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杂质俏雕

任何一种天然玉石中都会或多或少含有杂质,和田玉也不例外。这些杂质由各种不同的矿物质结晶而形成,并以点状、条状、团块状等形态呈现,通常有黑、白、褐及金属色调。玉雕师在运用杂质俏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杂质的形态颜色及特点予以设计和雕琢。具体类型归纳如下:

1.脏点。和田玉中的脏点主要以铁矿物质为主,其颜色多以黑至褐色为主,形态多以点块状及草花状呈现。因其在玉料中存在的范围通常较大,所以在雕琢之前一定要对和田玉中的脏点做整体全面的细致观察,找出一定的规律性,并确定哪些是可以剔除的,哪些是在下料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的,再根据脏点的整体形态去设计相适应的素材,如眼睛、皮毛、花草、山石等,这样以杂质为主体而创作的俏雕作品通常会达到惊艳奇绝的艺术效果。

2.白棉。和田玉中的白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是玉石成矿过程中天然形成的一种伴生矿物,其分布较为随机,有点状的,也有片状的,甚至有大面积团块状的。针对白棉的俏雕设计,业内已经有较多的经典案例,如杨树明大师的《风雪夜归人》等作品,多把具有点状或片状白棉的和田玉设计成风雪题材的作品,如漫天飞舞的雪花、冰雪覆盖的草木山川等。而大面积团块状的白棉多数情况下会予以切除,结果通常造成了杂质去掉了,而玉料也变得造型怪异、所剩无几的尴尬境地。所以在这里建议玉雕师们,要充分发挥逆向思维,把杂质和玉质做一个功能性的转换,变杂质为主体,设计成让人耳目一新的和田玉俏雕作品。

3.金属杂质,这类杂质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多呈细小而致密或片状及斑点状分布,其金色或银色的光泽总能让人与“财”联系在一起,故此类杂质在俏雕中的运用多以传统的“福禄”题材为主,或是利用其璀璨的金属质感做一些素面的器物首饰,也不失一种别样的风情。

四、纹理俏雕

在和田玉中有一些天然形成的纹理,有的类似玛瑙的平行纹,只不过没有那么致密,像瀑布或河流。有的曲折蜿蜒,似重峦叠嶂的山脉;有的若隐若现,似飘忽不定的云雾,这些纹理多形成于皮壳之下,或夹杂于玉质之中,既属于玉质的一部分,也相当于一种有一定规律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美感的杂质。因此,相对于杂质俏雕而言,纹理俏雕的作品在制作时更加注重对这种天然物质的保留和利用,在设计之初就往往以大片的纹理为核心,选择与之相应的题材和造型进行加工,从而使作品最终以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呈现在观者面前。由于具有纹理的和田玉较为稀少,加之又有一部分具有天然纹理的和田玉作为观赏石而被人们所收藏,所以,和田玉中的纹理俏雕作品在整个俏色雕刻的系列中显得尤为稀少与珍贵。

综上所述,和田玉的俏色雕刻不只是体现了玉雕师的高超技艺,更是对玉雕师的文化内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的修养,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使俏色雕刻在和田玉的作品中得以更加全面的运用和完美的展现。

猜你喜欢
肉色和田玉杂质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肉色的宝宝
农村土鸡养殖成功率低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研究
我们是肉色的
为什么你的多肉养不好?
二则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八字诀鉴别和田玉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和田玉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