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成效

2020-03-04 06:20尚胖胖蒋银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育经营农民

尚胖胖,蒋银红

(泽州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晋城 04800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泽州县自2014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以农民教育培训为主线,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

1.1 培训人数

全县围绕小麦、果树、蔬菜、养殖等主导产业,共培育农民5 045人,历年培训人数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统计(人)Tab.1 Training statistics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1.2 培训专业情况

从5年来泽州县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业来看,种植专业有3 300人,占比培训学员65.4%;养殖专业有1 265人,占比培训学员25.1%;其他专业480人,占比培训学员9.5%。如表2所示。

表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业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 training

1.3 培训机构情况

全县共有34家培训机构承担培育任务,其中公益性事业单位有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家,社会性机构有9家。如图1所示。

1.4 培训资金情况

5年培育资金共630.06×104元,其中生产经营型337.96×104元,占总资金的53.6%,专业技能、服务型292.1×104元,占总资金的46.4%。如表3所示。

表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统计Tab.3 Statistics of training funds for new vocational farmers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调查研究,做到精准施策

为了做好全县的培育工作,对全县17个乡镇的农业产业状况和农村从业人员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产业的分布、规模,农民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及培训需求,为全面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要求各培训机构要按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标准,紧密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实际需求和农时季节,分类型、分专业、分班制定培训计划,满足农民求知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2.3 加强师资筛选,做到公平公正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效果由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决定,为了把好这个关键环节,结合项目要求,在全县范围筛选了具备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熟悉三农、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业专家、教授,同时还吸收了熟悉农村情况的各类乡土专家和经过知识更新的农技人员作为培训师资,并纳入为市农委师资库。在培训机构选择时,坚持以各级政府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培训学校等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原则。每年通过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各种培训机构的场地规模、师资配备、实训基地情况,公开、公平选拔培训机构。

2.4 加强工作创新,做到监管到位

泽州县遵循农民学习的规律特点和农业生产生活实际,针对不同产业发展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培育模式,在培训中侧重实践,将培训班办进北义城、大阳等重点产业乡镇,办进合作社、办进农业企业,实践实训与农业生产环节融合,推进农民培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同时依托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为农民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使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监管工作是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全程监管制,保障培育任务每一环节都有人监督负责。在财务方面,要求培训机构严格按照《晋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在项目完成后要出具资金审计报告。

2.5 加强政策扶持,做到动态管理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认定、扶持”三位一体模式,泽州县政府于2018年4月出台了《泽州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泽州县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实施方案》,并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集中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上,积极与兄弟市县学习交流,由市农委带队赴临汾市、运城市学习转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

3 成效

3.1 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经营者队伍

通过系统培训,参训农民在个人素质、专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打造了一支留得住、带不走、有激情、敢担当、讲奉献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为科技成果在泽州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智力支撑。如泽州县靳文喜、田小靠、黄红文等17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被泽州县政府授予2018年“泽州好农民”的称号。

3.2 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通过培训,大部分参训农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升了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成为泽州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对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如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的陈晋元,通过参加培训,不仅成立了锦园养蜂合作社,还办起了泽州县晋元种蜂场,申请注册了“锦源花儿”商标,锦园养蜂合作社社员已从创立之初的10户300箱蜜蜂,发展到现在的60多户5 000多箱蜜蜂,生产蜂蜜7.8×104kg,加上各种蜂产品收入,每户均比往年增收3 000元。他充分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学习到的经验技术,运用到泽州养蜂业发展中,还经常举办养蜂现场经验交流会,积极动员残疾人和妇女养蜂,为蜂农送资料、送蜂王、传技术、解难题,积极引导合作社蜂农发展乡村观光个性化养蜂场,变出门销售为上门购买,让顾客在体会乡土乡愁的同时也品味到天然的蜂产品,为蜂农更多的增加收入。

3.3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培训,一批有知识、有学历、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知农”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对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都镇南焦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张建兵,通过多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决定要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子,于是大胆引进人才和资金,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牵头成立“绿成林果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经营,建起了全县规模最大、品种最优的“丹河西岸5 000亩(1亩=0.067 hm2,下同)优质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区”,并组织合作社成员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社员劳动技能,更好地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实现了能力和效益双赢,不仅全村近千亩土地实现流转经营,还有效解决了村里女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每0.067 hm2土地可实现流转收入900元左右,在园区劳务的收入每人每年可达到1.2×104元左右,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4元以上,名列全镇前茅,成为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县里“一村一品先进村”。

猜你喜欢
培育经营农民
耕牛和农民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连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