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0-03-04 03:33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店镇中心小学朱洪宝宋昌影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德育科学情境

■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店镇中心小学 朱洪宝 宋昌影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为德育开辟新渠道

现阶段,教育界不断探索德育的新渠道,以期改善以往的德育方式,转变学生对德育的刻板印象,推动德育的现代化发展。在以往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更多教师认为德育是语文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或者班主任的任务,导致德育的渠道被压缩。但德育内容作为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由人类群体所公认的规则理念,它往往存在于学生的不同生活活动中,因此各学科均和德育存在联系,这为德育的学科渗透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小学科学中渗透德育,等同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德育学习大门,而科学往往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为紧密,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相信更能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思考,使其在科学课堂中学习及实践德育,实现品德素养、学科素养的同步培养。

(二)落实实践性德育

科学是一门自然类学科,它和自然界的联系使得教师在授课中应保障教学实践性,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调动。例如在学习植物知识时,教师会组织学生观察植物,分析植物特征,该类教学活动往往存在较强实践性。在该类实践性教学内渗透德育,也等同于为学生提供了德育实践环境,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让德育渗透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种植观察活动时,通过植物种植、浇水、除虫等活动,便能引导学生了解粮食生产的不易,利用学生的亲身实践,培养其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

二、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前提

(一)掌握德育渗透的出发点

德育渗透要求教师掌握学科教学特征,联系学科特色进行德育元素的渗透结合。因此在科学课堂中,要保障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更应掌握德育渗透的出发点。科学是一门融合生物、物理等不同内容的学科,且其中涉及的学科知识均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要求学生观察探究生活现象,因此教师可通过规范学生的探究行为,找到德育渗透的出发点。例如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遵循与人交往的尊重、友善等美好品质,在实验探究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敢于探索等,将德育渗透进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

(二)全面分析学生德育需求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而小学教育也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各阶段学生在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要保障科学课堂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应结合学生实情,综合分析其德育需求,以此保障德育渗透的效果。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活动相对有限,思维能力也偏弱,因此教师在德育渗透中,应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与其生活密切相关且内容深度有限的德育知识,运用情境创设等手段,将德育渗透进学生的真实行为中去,使其感受“看得见”的德育,保障渗透效果。而在中高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便可适当加强德育渗透的深度,将德育知识点类型拓宽,使其了解内容更为丰富的德育知识,保障德育符合学生需求。

三、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以科学背景故事发展学生爱国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部分科学理论的背后,往往凝结着很多科学家的汗水。合理挖掘并运用科学背景故事,使其成为科学课堂的补充知识点,不仅能提高科学教学趣味性,也能为德育渗透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爱国敬业等意识。爱国教育是德育中的重点,为保障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篇幅、内容等合理的背景故事,以对比中西方的科学家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时间的测量教学中,自古以来人们便对时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古时人们便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该类计时工具不断演变和改进,才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钟表、电子表等工具。为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对时间的探索史,并同时完成德育渗透,笔者通过PPT为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诞生的不同计时工具,例如日晷、铜壶漏刻等。以日晷为例,它是古人通过对日升日落规律的观察总结,最终以对太阳射影方向来判断及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蕴含着古人的无穷智慧,蕴含着古人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的美好品质。笔者将该类背景故事展示给学生,他们通过对古人发明的了解,便能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到华夏民族的探索精神,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拓展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规范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德育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活动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学生营造了联系知识和生活的环境。作为一项由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活动,其中蕴含了一定的德育渗透出发点,教师对其灵活运用,便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德育的机会。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利用德育内容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组织学生遵循交流合作的不同礼仪,在保障实验秩序、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品德素养。

例如在植物种植教学中,学生需要整合个人所学的植物特性、生长需求等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植物种植,并记录植物种植中的变化数据,以此完成科学知识的实践。作为一项长期合作活动,实验活动的规则将对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为促进实验顺利进行,笔者在总结学生实验活动内容后,为其提出了实验规则,要求学生以此规范个人实验行为。例如笔者规定的“互相合作,互敬互助”原则,要求学生在植物种植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以此完成翻土、浇水、施肥和植物高度测量等工作。该类行为准则能让学生的实验活动更加有序,学生不会过于计较合作活动中个人是否付出过多,同时也会因责任心驱使,自觉参与植物种植的活动,在种植中体会良好道德品质带来的益处,完成合理的德育渗透。

(三)以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感触进行德育

情境创设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情境的较强感染力、直观表现力等特征能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吸引力,进而保障教学效果。在科学课堂内渗透德育,教师也应灵活应用情境创设,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德育渗透情境,降低学生的德育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在德育情境创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某一生活现象,该生活现象应蕴含科学知识点,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也能以此发现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点。

例如在“空气”教学中,掌握空气的组成及特点、了解保护空气的理念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本节涉及环保教育,而环保更应体现在每个公民的个人行为中,因此笔者利用搜集的图片、视频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在资料展示中,学生能亲眼目睹以往的蓝天白云被当下的雾霾飞尘所取代,而导致雾霾飞尘的原因是对树木的随意砍伐、现代城市中大量的废气排放,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通过对上述资料的观察,学生能掌握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了解保护空气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分析破坏空气环境的行为,了解保护空气的正确方法,培养环保意识,规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

(四)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及教师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课堂活动的组织主要由教师进行,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素养也会潜在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要做好科学课堂内德育的渗透,教师在重视教学活动设计的同时,也应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避免向学生传达消极负面的观念,以教师对“德”的正确了解,引导学生完成真正的德育学习。

笔者在科学课堂中会十分重视个人的言行举止,在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时,会用到“请问”等礼貌用语。在学生回答后,笔者也会简要评价其观点,向学生展示礼貌、平等、尊重的魅力。在实验活动中,笔者对不同实验用品会轻拿轻放,并在实验完成后,将用品放回原位,同时清理实验垃圾。在学生实验中,笔者会表扬遵守实验规则、不随意乱扔实验用品的学生,对他们的表扬也形成了榜样作用,鼓励更多学生自觉约束个人行为。在对不同细节的重视和要求下,笔者的科学课堂也成为规范课堂,在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使其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德育科学情境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