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0-03-04 06:40陆丹艳冯心怡段彦娟
光明中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氯雷风邪荨麻疹

陆丹艳 冯心怡 段彦娟

荨麻疹(urticaria)又称“瘾疹”“赤白游风”“赤疹”“白疹”“风疹”“鬼饭疙瘩”等。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风团和瘙痒。按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者,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1]。调查发现,慢性荨麻疹影响了0.5%~1.0%的澳大利亚总人口,1.8%的德国人一生中曾患过慢性荨麻疹,美国估计约有150万人患有慢性荨麻疹[2-4]。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病情严重者联合使用雷公藤、环孢素A、奥马珠单抗、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停药后皮损的反复,都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有良好疗效,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本文综述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医生拓宽思路,也为科研工作者对慢性荨麻疹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病因病机

1.1 风邪致病历代医家对荨麻疹的论述均指出该病多由风邪侵犯肌肤腠理导致营卫失调引发。《金匮要略·水气病邪脉证并治》中记载:“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诸病源候论》言:“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胗。” 《医宗金鉴》曰:“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近现代医家如赵炳南等也认为风邪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或因饮食不节,湿热内生,复感风邪;或平素体弱、久病气血耗伤而风邪趁虚而入;或因情志内伤,生风化燥而发[5,6]。张作舟[7]认为荨麻疹或感受外来风寒、风热之邪,或正气不足,外邪侵袭,其中又以风邪为主,或与湿、寒、热相结,而成风寒、风湿、风热证。

1.2 脏腑功能失调荨麻疹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也有很大关系。近现代医家卢传坚[8]教授认为,荨麻疹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气虚、肺气虚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脾气虚运化失司,易生湿邪,湿邪致缠绵难愈。唐沙玲等[9]研究认为,致荨麻疹发病的风邪的产生和肝肺二脏有重要关系,肝肺二脏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肝功能失调后,影响肺脏,肺失宣肃,卫外不固,易感风邪。此外,张历元等[10]从玄府理论论治慢性荨麻疹,认为慢性荨麻疹先有卫气失司,玄府开合不利,又遭外来风邪,闭郁玄府而致。

2 中医药治疗

2.1 中药辨证论治综合目前文献,本病目前在辨证分型方面尚不一致,主要证型有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胃肠湿热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血虚风燥证、肝郁脾虚证等多种证型,治疗以祛风、清热、温阳、除湿、健脾、益气、养血、疏肝等为主。李佳玲等[11]总结周光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提出基于发作时间规律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3型,早晨发作辨为卫阳虚弱、营卫失和。傍晚及夜间发作辨为阴虚内热、营卫失和。发无定时,早晚均发辨为气阴两虚、营卫失和,以疏风解表,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为基本治则。姜云平等[12]认为正气不足是其发病根本,阳气不足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故在临床上运用温阳法对其进行辨证论治;阳虚外寒、脾胃虚弱型治以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卫阳虚弱、脾虚湿蕴型治以温阳固表、健脾除湿,方以桂枝汤合二陈汤加减;肾阳不足、血虚风恋型治以温阳益气、养血祛风,方以桂附地黄丸合当归饮子加减。温涛等[13]用自拟温阳固表汤与盐酸西替利嗪片对照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CD4+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D8+显著较之前降低,且治疗组的数值变化更为明显,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9例,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中药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率和调节机体免疫方面,与西药合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临床上两者常联合治疗本病。曹俊等[14]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在左西替利嗪片基础上加用消疹托透饮,连续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风团最大直径、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25、TGF-β1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黄月琴等[15]将100例血虚风燥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养血消疹饮,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王进等[16]将2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黄芪、白芍、当归、白术、荆芥、防风、蝉蜕等),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TNF-α、IL-4、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L-18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3 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将一些中成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和西药联用,可起到增效的效果。任艳丽等[17]应用玉屏风颗粒加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且其LT、IL-4降低水平及INF-γ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孙瑞红[18]将8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分别以枸地氯雷他定片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治疗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及74.36%。陆江涛等[19]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盐酸西替利嗪片组及加用自拟瘾疹丸组,治疗2周、4周时对临床症状进行积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

2.4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中医特色疗法,如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等方法单用或联合药物治疗本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2.4.1 针刺疗法谷力彬等[20]将1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肩髃、阳溪穴阴中隐阳法,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的瘙痒、风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周振琴[21]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片、赛庚啶、雷尼替丁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则采用消风散加减配合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0%,且治疗组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宋春华等[22]将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刺双侧曲池穴,2组治疗28 d后,在风团数量、大小、瘙痒程度、发作次数方面治疗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2.4.2 放血疗法翟灵仙[23]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疏肝汤及针刺放血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血清炎性因子降低程度、复发率及DLQI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孙玉虹[24]将15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消风散加减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gE、嗜酸性粒细胞值、C3、C4、IL-2、IL-4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2组治疗后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4.3 灸法黄丽坤[25]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片口服,治疗组给予疏风消疹饮联合艾灸疗法,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0%,治疗组IgE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王玲等[26]将70例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伏灸治疗,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局部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王丽芳等[27]将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发现,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4.4 穴位埋线疗法黄艳霞等[28]将1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9周后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包金莲等[29]将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埋线治疗,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胃肠湿热、气血两虚分型配穴,对照组使用氯雷他定片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IgE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刘飞[30]将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清IgE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5 其他李刚等[31]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多皮饮加减联合耳穴埋籽治疗,3周后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连婉仪等[32]将90例风寒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给予神阙穴闪罐治疗,Ⅱ组予单纯内服桂枝汤加味治疗,Ⅲ组予I、II组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发现Ⅰ组总有效率为56.7%,Ⅱ组总有效率为73.3%,Ⅲ组总有效率为93.3%。贺琲珺等[33]将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氯苯那敏片口服,治疗组予电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2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72.4%。

3 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动物实验研究

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良好的基础上,为了探究具体的作用机制,一些研究者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郭敏等[34]建立慢性荨麻疹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当归饮子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及当归饮子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清IL-17和IL-23,与氯雷他定组比较,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王垣芳等[35]将60只慢性荨麻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防风通圣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左西替利嗪组,每组10只,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防风通圣颗粒各剂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降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率减少,血清IgE含量降低,IFN-γ含量增加。惠爱武等[36]将6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扑尔敏组、抗敏丸高、中、低剂量组,卵白蛋白造成I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抗敏丸主要由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苍术、厚朴等组成,给药14 d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从颈动脉取血测大鼠血清中IL-4、IFN-γ及IgE的含量。结果提示抗敏丸不但可显著减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可显著升高血清IFN-γ含量,降低血清IL-4、IgE含量。吴玲霞[37]等研究黄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酮替芬组、黄芪组,各组药物均配置成2 ml溶液,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处死大鼠后进行组织切片,对脱颗粒肥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酮替酚组与黄芪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明显减少,黄芪组与酮替酚组比较,黄芪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高于酮替芬组。

4 小结与展望

荨麻疹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程迁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涉及到免疫、感染、精神等多方面因素,治疗也较为棘手。西医治疗本病以抗过敏为主,药物的不良作用及停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使得临床医生及研究者寻求疗效肯定且不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优势,在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有中草药的单独口服,也有中草药、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还有针刺、艾灸、穴位埋线、耳穴等的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均能够起到增效及缩短疗程的作用。

然而,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虽效果肯定,但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报道多以研究者经验为主,辨证缺少客观化,处方也缺少标准化,这虽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点,但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医药的大范围推广及国际化。临床评价方面风团发作数目、频率等主观标准较多,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缺乏统一。此外,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目前,一些研究者做了一些经典方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动物实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可能机理,但每项研究具体的检测指标不相同,实验针对的范围也相对较窄,不能大范围进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药效评价。针刺、艾灸、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机理尚未明了,需更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慢性荨麻疹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临床报道的处方及治疗方法众多,本文综述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尚不能涵盖所有,目前已有的方法也远不能满足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应积极探寻效果更为肯定的中药处方及治疗方法,并尝试进行标准化和客观化,以便更好的扩大中医药的应用。

猜你喜欢
氯雷风邪荨麻疹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