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化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及意义

2020-03-04 07:26
国土绿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信息技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国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林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从传统的植树造林和林木采伐,演变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及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提供生态服务、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公益事业。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更是加速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对林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林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全面推进新时代林业改革创新,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信息化”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日本,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则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1997年,我国召开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做了明确定义。林业信息化则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和延伸出来的。目前,我国的林业信息化发展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之上,并在各方面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应用系统作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已经有效应运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领域。应用系统中,森林防火系统的开发使用较为广泛,但以防火监控的硬件设施投入为主,软件研发薄弱。与此同时,林业门户网站已经全覆盖于省、市、县、镇范围,综合办公系统的建立则实现了文件办理、会议办理、事务办理的办公信息化。网站体系的建立,保证了整个国家林业都能够通过该体系得到有效控制。信息技术随着时代变化日新月异,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确保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二、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有了足够重视,但是组织机构仍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专职部门,缺乏组织机构支撑。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和标准制订并不完善,以至于林业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充分共享。林业信息化标准与国家信息化标准内容重复性较大,标准制订的实用性不高,起不到推进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有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管是网络基础建设,还是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都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当前,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靠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专项建设和后期维护资金,很多林业部门未将信息化建设和维护资金纳入项目预算。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林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有专业的林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基层林业部门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在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方面更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信息化发展进程。

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应用深度不够。目前,各类林业重点工程建立了大量的应运系统,但信息资源没有合理整合,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林业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不够广泛,导致多种信息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合理化应用。比如遥感测试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等,都处于应用的起步阶段,对相关数据挖掘不够深入,不利于资源管理的高效运行。另外,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资源浪费较严重。

三、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制度机制。首先,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成立林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并配有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信息化建设思路,制订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第三,健全制度机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定期举办信息化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信息化建设工作,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信息报送制度、保密安全制度等,让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日趋规范。

加强资金投入,扩大融资渠道。林业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成功落地实施,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林业主管部门要设置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和后期维修资金,将国家和地方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信息化总体规划,建立全国林业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以获得更多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与此同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独立收支预算,采取多元化筹资模式,开辟更多融资渠道。

加强林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人员及社会技术力量,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改善技术人员福利待遇,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从信息化建设整体来看,林业信息化系统孤立零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缺乏统一管理模式,导致大量基础数据分散。提高林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促进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一,建立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为林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各级林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分类和数据库建设内容,明确数据库更新化维护职责应用权限等。第二,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的林业信息系统开发,减少资源浪费。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林业信息资源的相关数据,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加强移动办公信息化建设,提高林业信息化移动办公便捷性。移动办公平台是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又一新高度,是一个集成高度科技与集约化管理理念的通讯网络技术平台。林业移动办公平台的优势在于实现了GPS定位,移动数据收集、移动业务办理等问题。GPS定位解决了林区工作人员监控难、林区数据搜集受限等问题,为我国林区准确管理奠定了基础。移动信息采集技术则是通过图像、文字与视频等形式来快速记录相关信息,并将重要信息传输到后方管理平台,确保信息沟通及时与顺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业信息化管理的移动性与便捷性。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经建立了自己专属的移动APP,优化升级移动办公软件并向基层林业部门推广非常必要。

加强合作交流。第一,要实现行业内部信息化工作定期交流互动。重点加强国家和地方林业信息化部门之间、各地方林业信息化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形成良性交流机制。第二,充分借助林业信息化科研、教育、企业的技术力量,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林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三,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国外相关同行的交流合作。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同世界林业信息技术先进国家的战略合作,提高对关键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消化吸收能力,不断提高我国林业信息化水平。

四、信息化建设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义

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林业要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步伐,必须紧抓机遇,顺应生态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改变林业发展模式,才能真正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真正发挥林业产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林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夯实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奠定基础。

五、结语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和科技革命的到来,我国林业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林业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林草资源的有效管理,及生态衍生产品的充足供应,依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林业信息化信息技术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