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与健康

2020-03-04 11:27
国土绿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媒植树造林病菌

随着森林数量的减少,大规模流行病疫情可能被“引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开垦后的森林可能成为一些病媒生物繁殖的温床,而人类不断入侵森林,也大大增加了与病媒生物接触的机会。

早在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发生大火,生活在其中的果蝠四处逃窜,最后飞到马来西亚的果园。果蝠身上所携带的致命病菌也被带出森林,并在马来西亚大规模暴发。这是人类首次感染尼帕病毒。令人焦虑的是,砍伐、开垦、火灾等,正在导致世界森林快速减少。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因贫困所迫,当地人迫不得已用森林资源换取外汇,导致人类健康不断受到威胁。

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森林减少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森林中生活着诸多物种,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以达到整个森林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当森林受到破坏,有些动物就会从原生地逃窜出来,其身体携带的病菌或病毒,成为引发疾病的疫源。森林中的植物,如杉树、松树、桉树等,能分泌带有芳香味的气体“杀菌素”,可杀灭空气中的白喉、伤寒、结核、痢疾、霍乱等病菌,阻止疾病传播。调查显示,在干燥无林处,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400万个病菌,林荫道处含有60万个左右,森林中则只有几十个。很多树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尤其像红豆杉、楠木等,都遭受过人类的大肆砍伐,不仅物种本身受到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除了阻挡疾病传播外,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灾害、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与人类的健康也直接相关。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黏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50吨—80吨粉尘,能很好地保护人类呼吸系统。森林中释放的负离子有益人体健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呼吸平稳、血压下降,并提高机体免疫力。森林的绿色环境能减少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人平静、舒适;还能降低人体皮肤温度,让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从而维持心脏平稳跳动。一旦森林减少,空气质量会急剧下降,人体健康将受到很大威胁。

森林减少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强烈关注。我国近些年森林覆盖率较以往有所升高,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各项生态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务工,对耕地需求的降低。虽然我国森林数量在逐步提高,但其质量却有待提高。不少人工林的物种相对单一,食物链较短,难以形成健全的食物网,导致森林系统稳定性差,一旦有外来物种入侵,就很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自行恢复。

在保护森林、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增加本地物种的多样性。植树造林所选种树木的种类尽可能丰富一些,避免单一。保护好森林中的植被、动物,禁止过度采摘、捕猎,保护珍稀物种。我国现有的木本植物中,有一些由于对生存条件要求苛刻,或是因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被砍伐、破坏,以至于现存数量较少,恢复困难,比如红豆杉、紫杉、楠木、黄花梨、桫椤等。对这些珍稀物种,一定要加强保护。在生活中,请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肆意追求山珍或野味,从而引病上身。

猜你喜欢
病媒植树造林病菌
评价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的监测能力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
病菌的克星
植树造林共参与
Trouble in Disneyland
警惕病媒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