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中铝收购力拓案例

2020-03-04 14:38赵昶瑾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内部化中铝区位

赵昶瑾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开放化,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形式。中国企业纷纷在海外谋求发展机会,参与了众多跨国并购活动。2018年我国直接对外投资并购金额达到310.9亿美元。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并非所有都是成功的,尤其是在资源型企业的并购中屡次受阻。因此研究中国资源型企业企业跨国并购投资的动因及失败原因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资源型企业并购的典型失败案例——中铝收购力拓,并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失败原因,帮助我国资源型企业顺利走出国门。

一、背景介绍

1.中铝背景介绍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于2001年,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

中铝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原铝生产商、全球第三大原铝生产商,综合实力位居全球铝行业前列。

2009年时,该企业在《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499位。

2.力拓背景介绍

力拓矿业集团是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1873年成立于西班牙,澳洲总部在墨尔本。

力拓是全球最大的资源开采和矿产品供应商之一,世界第二大鐵矿石生产商,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被称为“铁矿石三巨头”之一。

2009年时,该企业在《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134位。

二、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案例

本文将借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研究框架,分析中铝收购力拓的动因及失败原因。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三种优势时,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下文将结合案例对折衷理论的核心逐一进行具体分析。

1.所有权优势

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的或是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者无法获得的特定优势。主要包括企业规模优势、技术与管理优势、融资优势三方面。

在企业规模优势方面,虽然中铝处于中国金属行业的龙头地位。但相比起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力拓而言,在规模上必然是落下了一大截。根据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数据,力拓在2009年的营业收入为542.64亿美元,利润为36.76亿美元;而中铝2009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85.787亿美元,仅为力拓的34%,利润甚至为负数-7.44亿美元。

在技术与管理优势方面,力拓毕竟是历经百年竞争与并购的老企业,其资源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中旅当时仅成立8年,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距离力拓有着较大差距。据统计,过去十年由于力拓大型矿山的开采成本低至30美元/吨,而中国矿石开采成本却高达130美元/吨,相差悬殊。

在融资优势方面,中铝作为央企,其背后有国家作为支撑,在融资方面相较于私有的力拓而言有着较大优势。收购期间银行曾为中铝提供约210亿美元贷款以支持本次投资的资金需求。

综上,中铝只在融资上面略有优势,在企业规模、技术和管理方面差距较大。因此综合来看,中铝并不完全具备所有权优势。

2.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形成区位优势有三个条件,分别是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和贸易壁垒。

在劳动力成本上,力拓所处的澳大利亚是一个人口稀缺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高。据统计,2009年澳大利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时薪13.74澳元(约为67人民币),而中国09年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时薪仅为8元/人,相差8倍之多。

在市场潜力方面,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著名的矿石出口国,有着400做运营的矿山,包含19中矿产。其矿石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好,被誉为“坐在矿车的国家”。 因此理论上,澳大利亚有能力带给中国足够的发展规模。

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由于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其对中国及其历史不认同。在2009年4月澳大利亚的一项民意调查中,59%的受调查者由于中铝央企的身份而反对。在澳洲人民看来此次收购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而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这种制度性进入壁垒使得中铝不要说发展成一定规模了,甚至连进入市场都成很大问题。

贸易壁垒方面,澳大利亚作为经济和就业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贸易壁垒相对较低。

综上,在该案例中,区位优势形成的三个条件两个都不满足,其在贸易壁垒上的优势相较于劳动力成本及市场潜力方面的劣势而言微不足道,因此中铝对力拓并购并不存在区位优势,尤其是严重的制度性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此次并购失败的直接原因。

3.内部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

中铝入股力拓可以取得一系列的传统内部化收益。关键外部要素,可以通过收购进行内部化,防止外泄,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这些内部化的外部因素还可与内部要素相互协调组合,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除此之外,并购还会带来原料海运渠道的开拓、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成本等。在世界铁矿石资源运输体系下,通过内部化中铝并购力拓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三、结论

通过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首先,中铝的并购动机之一是想要获取所有权优势,增强竞争力。但与矿业三巨头力拓相比并不完全具备所有权优势,此次跨国并购失利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其次,区位带来的丰富矿产资源也是该次并购的动因之一。但是就本次跨国并购活动来看区位优势并不存在。经济安全成为了澳大利亚反对此次跨国并购失败的直接原因。

最后,虽然中铝入股力拓18%的资产能够增加中铝的内部化优势,但是也只是部分资产的股权,中铝并不具备完全控制权,影响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综上,中铝在此次跨国收购中并不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收购力拓失利也再所难免。

参考文献:

[1]刘琪. 海尔公司投资海外OLI范式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11): 50-51.

[2]雷茜, 刘维. 中铝并购力拓失败原因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09: 110.

[3]苏亚红, 刘小燕. 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现状及政策分析[J]. 国土资源情报, 2010, (12): 32-38.

[4]王林卉.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在发达国家投资的解释——以海尔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为例[J]. 价值工程, 2014, (14): 11-12.

[5]刘燕. 基于OLI折衷范式的印度制药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J]. 2013, (9): 80-8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1)

猜你喜欢
内部化中铝区位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中铝模板的应用研究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简介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蒙元京畿区位论
地理区位
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阻力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