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群体文娱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3-05 17:12肖亿甫张雪黎罗怡珑
老区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农村

肖亿甫 张雪黎 罗怡珑

[提 要]利用调研组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的5个调查点共收集到289份留守群体的调查数据,对当地居民的文娱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居民传统文娱方式基本缺失,同时与现代文娱生活严重脱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公共文娱活动场所和设施供给匮乏、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城市文娱活动的渗入徒有其表,在观念落后、事务繁杂、文化程度低的农村群体中很难生根发芽。通过分析有关学者给出对策,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回归传统、接轨现代”的理念,从高校层面出发,明确改变现状的责任主体: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群体;文娱活动;现状分析

[作者简介]肖亿甫(1989—),男,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张雪黎(1964—),女,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媒介素养、青年就业创业;罗怡珑(1995—),女,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南昌 330045)

一、引言

文娱活动是文化娱乐活动的简称。农村传统的文娱活动主要包括打麻将、闲聊、电影、音乐(广播、戏剧)、下棋、读书看报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的文娱方式如上网、广场舞等传入农村,使农村文娱活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农村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出内容缺乏适应性,形式缺乏组织性的态势,出现“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激活和调整。此外,一些传统艺术如书法、民间乐队等对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及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居民没有意识到这些传统艺术的价值而导致其逐渐走向没落,值得学者深入挖掘。

在农村,邻里关系不和谐、酗酒闹事、赌博、老人自杀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同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口涌向城市,由于年轻人的经济能力加上老人的生活习惯等原因,绝大部分老人选择留在农村,子女长期不在老人身边,即使在物质需求方面得到了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也往往很难得到满足,这就会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产生,引起身心疾病,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1]。另一方面,农村年轻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了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大量研究证实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一系列身心发展的问题。如今的农村普遍呈现出“人口空心化”的现象,而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与长期规划的主要问题[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此外,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由此可见,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情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般而言,农村留守群体主要包括“386199部队”,由于调研所在地留守的妇女样本量太少,加上其文娱活动现状与另外两个群体差别不大,故不对其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当作两个相互独立的群体进行研究,将两者放在一起研究的较少。近几年,有关学者逐渐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中近5年的文献占到54.43%,说明将两者作为关联体同时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对象产生的原因类似,都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直接造成的。此外,他们的境遇与居住环境也一样,都是“留守”在农村。目前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和生活质量上,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教育和心理发展等方面,对两者文娱活动的研究都是作为一个小的论点笼统概述,将文娱活动单独进行研究的较少。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作为关联体一起研究,并将两者的文娱活动开展现状作为此次调查的重点,希望以此为突破口,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和资料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0%,水面与山地草洲占40%,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单一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工作,导致家乡居民以老人和儿童为主。本次调研的地点确定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全乡辖区内共有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队),此次选在具有代表意义的五个调查点:东阳村、赤城村、幸福小区、敬老院和铁河街道。

(二)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方法

通过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观察访问以及征集相关专家意见,发现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文化娱乐活动种类比较集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个部分:一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人口统计学信息;二是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现状;三是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性;四是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对未来增添文娱活动种类的建议。问卷的题目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考虑到有些老人不懂普通话,调查队伍里配有一名能用方言与被调查对象交流的人员。

此次调研采取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的方法,分别对东阳村、赤城村、幸福小区、敬老院以及铁河街道进行实地入户调查。在当地人员的带领下,调查人员进入村民家中通過问卷调查,无结构式访谈等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空巢老人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95%;留守儿童共发放100分问卷,回收问卷100分,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80%。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笔者团队在调查的同时还对铁河乡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观察,并对当地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1.空巢老人

数据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男女比例比较均衡,其中男性占42.11%,女性占57.89%,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老人文化水平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占总人数的90.91%。数据显示,老人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子女和自给自足,有退休工资的寥寥无几,虽说也有政府补贴,但是每个月95元的金额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更加难以保证精神需求(参与文娱活动)(见表1)。

2.留守儿童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女孩占比大于男孩,女孩占比62.50%,由爷爷奶奶看护的比例占到88.13%。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占总人数的77.50%。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生活自理能力,学业压力小,叛逆期还不明显,留在家乡父母比较放心。通过访谈发现,虽然大部分儿童有零花钱,但是并不多,主要用于零食的开销上,生活费仅够维持平常的生活,儿童在文娱活动上的支出很少。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见时间多数在半年以内,这与寒暑假以及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有关,平常主要靠电话与父母联络,说明网络在农村未普及开来。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慢慢减少,流动儿童相比同期有所增加(见表2)。

3.空巢老人与子女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老人有3个及以上的子女,但是没有一个子女陪伴在身边,而且子女均外出多年。尽管平常联系较多,大部分子女也会在节假日回来看望他们,但由于在外地工作,除去来回路上耽误的时间,真正陪伴老人的时间非常少,这会增添老人内心的孤独感(见表3)。

(二)文娱活动开展现状、评价及设想

1.文娱活动开展现状

调查发现,村里的文娱设备集中在麻将馆等棋牌类场所和户外健身器材,32.20%空巢老人和28.75%的留守儿童经常去文娱活动场所,说明他们参加文娱活动较少。数据表明空巢老人以闲聊(84.21%)、打牌(58.65%)和看电视(37.54%)为主;留守儿童以读书看报(91.43%)、看电视(86.25%)和闲聊(30.00%)为主。此外,有22.97%参加求神拜佛等活动,村里很少开展文娱活动,见表4。经过访谈发现,农村精神文化的稀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贫乏。在问及对农村文娱活动设施建设的展望时,增加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娱活动器材以及建立基层网络服务中心的呼声较高。

2.对文娱活动的评价

从表5中可以看出,空巢老人(74.64%)和留守儿童(75.00%)普遍认同文化娱乐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将本组调查数据与文娱现状的数据相结合分析是矛盾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文娱活动很重要,但是村里几乎没有开展过任何相关的活动,这说明农村文娱活动改善的空间还很大;二是留守儿童认为活动重要,但是参与程度一般,这说明村里已有的文娱活动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或者不适合他们。虽有大部分空巢老人表示经常去文娱活动的场所,但占比低于对重要性的认同,这说明村里的文娱活动种类需要增加,现有的形式可能比较单一,未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3.对增添文娱活动种类的设想

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发现,当地的文娱活动种类稀少、形式单调,如表6所示。空巢老人希望增加乡镇文化活动中心(77.99%)和文娱活动器材(75.60%);留守儿童希望建立基层网络服务中心(78.75%)和村级体育健身器材(52.5%)。这组数据显示农村精神文化的稀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贫乏,表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对文娱活动需求的差异。在希望政府组织哪些文娱活动的调查中,老人和孩子都倾向于选择送戏送电影下乡和送图书科普知识下乡,这说明农村地區教育资源的稀缺。国家一直在倡导教育公平,但教育究竟该怎样公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走访中观察到每个村子都有运动器材,但没有人使用,甚至出现人为的、不正常的损坏现象。其一,这主要可能与人们内心需要的文娱活动不符合,无法调动人们使用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二,建设器材的宗旨宣传不到位,人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些器材给身心健康带来的作用;其三,该类文娱器材可能不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情。

四、原因分析

以上数据显示,目前农村的文娱活动出现“传统缺失、现代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公共文娱活动场所和设施供给匮乏、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城市文娱活动的渗入徒有其表,在观念落后、事务繁杂、文化程度低的农村群体中很难生根发芽,造成农村的文娱活动开展状况变得模糊不清。

(一)政府层面

1.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随着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愈发频繁,农村对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在农村的居民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城市文明的“入侵”一方面让农村居民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在现代金钱观的冲刷下变得耻于传统,易于舍弃民间技艺;另一方面,长期的生活习惯又让他们羞于改变,难以接受现代文明。农村的文化娱乐等方面仍然只是被动地等待政府的安排,而政府目前开展的文娱活动却是少之又少。在此次调查的过程中,56.94%的空巢老人表示村里没有开展过文娱活动,33.49%的空巢老人对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情况不太清楚,认为村里没有开展过文娱活动或对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情况不太清楚的留守儿童达到100%。在20世纪80、90年代,农村因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等原因,政府时常组织村民看电影、戏剧等,同时,村庄一般有自己的乐队,在红白喜事及闲暇时演奏。此外,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之前村里春节时贴的对联都是由家里的老人创作并书写,而如今很少靠自己完成,有些老人写对联或平常练书法甚至遭邻里嘲笑。目前看似跟上时代的农村既没有与城市文明接轨,又丧失了之前政府给予的文化福利与民间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开展的文娱活动少,直接导致农村居民接触文娱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加上对文娱活动的不重视以及宣传的缺乏,使得农村的文娱活动开展状况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传统缺失、现代脱节的现象。

2.公共文娱活动场所和设施供给匮乏、利用率较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农村基础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这也是丰富农村居民闲暇生活的重要举措。在铁河乡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该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严重匮乏,供老年和儿童使用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施较少且利用率较低。在问及“村里有哪些文化娱乐设施”时,有68.90%的老人和81.25%的儿童选择了麻将馆等棋牌类场所,说明麻将场所是村民闲暇时的主要活动地点,调研组发现,留守儿童跟随在打麻将的老人身边玩耍、吃零食,甚至在“玩麻将”的现象非常普遍;有92.34%的老人和97.50%的儿童选择了户外健身器材,说明户外健身器材的建设情况落实比较到位,但是,经过走访发现,户外健身器材距离大部分村民家较远,同时,很多健身器材已经损坏,在健身器材附近的村民直接将被子以及农作物放在器材上晾晒,出现“徒有其表”的现象;仅有11.96%的老人和7.50%的儿童选择了“篮球场等运动场地”;“农村书屋”和“网吧”还完全没有建立起来。这些现象都说明铁河乡各村公共文娱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匮乏限制了文娱活动的开展。

(二)农村居民层面

1.观念落后导致参与意愿低

在对铁河乡各村村民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当地村民参与文娱活动的意愿较低。当问及“是否去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时,有23.59%的老人和17.50%的儿童表示“经常去”,仅有8.61%的老人和11.25%的儿童表示“每天去”,有40.53%的老人和31.25%的儿童表示“从未去过”。由此可见,虽然村民的生活条件较之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他们参与文娱活动的意愿并不高。在与村民谈话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是其思想观念的落后制约了参加文娱活动的意愿。有近25%的老人和儿童认为文娱活动“可有可无”或“不需要”,他们认为文娱活动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关系,参不参与都无所谓。老人们认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挣钱,挣很多钱,完成“人生任务”,甚至不惜让留守儿童下地干活。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奶奶带着的两姐妹卷着裤脚,腿上都是泥,大的12岁,读初一,小的10岁,读五年级,她们刚从地里帮忙插秧回来,吃完午饭后马上又要回到地里。为了完成“人生任务”,他们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为下一代谋福利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文娱生活,甚至剥夺了孙辈的闲暇时间。同时,在农村存在“谁家挣的钱多谁就更有出息”的思想,这种攀比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导致村民文娱活动主人翁意识淡薄,即使政府组织了文娱活动,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更谈不上自己组织开展一定的活动。总之,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村民参与文娱活动的意愿很低,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以及开展属于自己的文娱活动,让村民享受丰富的文娱生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事务繁杂导致参与时间少

年逾花甲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现实却是老人们只能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务农、做家务以及照看孩子上,难以有自己的晚年时光,更谈不上享受文娱生活。在调查中发现,奶奶们的生活写照就是做饭—带孩子—睡觉,爷爷们则是吃饭—务农—睡觉,从中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平常事务繁杂,空闲时间较少。此外,即使出现闲暇时间(下雨或农闲),有58.65%的老人将时间花费在打麻将上,22.97%的老人把时间花费在烧香拜佛等封建迷信上。另一方面,农村中出现了一种“剥削式”的代际关系。在访谈的过程中一位60岁的奶奶说:“不要他们的钱,哪能要他们的钱啊,他们在外面打工那么辛苦,赚的钱又不多,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帮他们把小孩带大,就可以了。”正是这种“无私”的想法在铁河乡各村的长期存在,使得老年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安享自己的晚年,属于他们的文娱时间无形中被青年一代压榨殆尽。因此,铁河乡各村的老年人正面临着文娱时间少且不合理利用的问题,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

3.文化程度低导致参与能力弱

沈康荣把闲暇活动分为一般消遣型、娱乐充实型、学习提高型、自我发展型四种类型[5]。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铁河乡各村村民参与文娱活动的能力较弱,有37.54%的老人和86.25%的儿童选择了“看电视”,有84.21%的老人和30.00%的儿童选择了“闲聊”,有58.65%的老人选择了“打麻将”,而这些都是消遣型的文娱活动。仅有17.29%的老人选择了“读书看报”,说明很少有老人参加像“读书看报”之类的学习提高型文娱活动,这与农村文化水平低下有密切关系。数据显示,有90.91%的老人文化水平处于“小学及以下”。值得一提的是,有91.43%的儿童选择了“读书看报”,说明儿童对阅读有强烈的兴趣,这从我们此次的捐书活动中也可以看出来,但“农村书屋”没有建立起来,阅读资源缺乏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老年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参与的主要是消遣型的文娱活动,学习提高型较少,娱乐充实型和自我发展型基本没有。总体上,铁河乡各村老年人文娱生活呈现出类型单一,层次较低的现状。

五、对策建议

关于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众说纷纭,层出不穷。大多数学者将矛头指向政府,江金启(2010)等认为政府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文娱活动的能力[6]。陈前恒、方航(2017)提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发挥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7]。事实上,各地政府已经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有特色的举措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见表7。这些举措尽管对现状有所缓解,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一些学者指出,要将文娱自主权交给农民。朱玉春、唐娟莉(2010)建议创新“自下而上”的投资决策模式让农民也成为文娱活动的决策主体,真正参与到文娱活动中[8]。刘玉堂、张蕊(2017)认为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提高农民对自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實现文化自我供给[9]。在当今的经济压力下,让青年一代回到农村务农是不可能的事情,指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与儿童发挥自主权更加不切实际。还有一些学者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的作用,让乡村教师帮助农村的老人和儿童开展文娱生活。经过在东阳村的调研我们发现,全村仅有3位老师。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如今能舍弃繁华留在落后农村教书育人的又有多少。教师的教学任重道远,生活压力更不堪重负,还能要求教师做更多吗?综上所述,上述的对策建议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在目前看来还有所欠缺,见表8。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农村文娱活动“传统缺失、现代脱节”的现状,本调研组提出“回归传统、接轨现代”的理念,从高校层面出发,明确责任主体: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事实上不乏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村老人及儿童服务的实例,如南安市大学生志愿者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活动,黑水县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小书包大未来-爱心背包行动”,黔西南州实行的“代理家长‘2111联系制”等等,但是这样的服务活动大多是碎片化、暂时性的,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期性的服务体系。无论承认与否,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无疑是目前中国社会最有潜力的社会群体,他们心中有着“服务农村、回报社会”的理想信念。面对农村文娱活动“传统缺失、现代脱轨”的现状,大学生志愿者思想前卫、善于利用时间、文化水平高,同时能策划文娱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不仅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让农村文娱活动“回归传统,接轨现代”。让大学生志愿者承担起这个责任,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能够让他们树立更加崇高的理想信念,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让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提升高校形象;能够给社会树立榜样,带动更多高校乃至社会团体参与;能够给农村的空巢老人带来抚慰,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见图1)

以调研组所在的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可以成立一支专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文娱活动的志愿者队伍,队员在10名左右,志愿者队伍要经过严格选拔,确保服务质量。首先要经过调研选取一个具体的点,详细了解服务点的情况,充分规划,坚决执行,然后长期坚持,做出成效,最后以点带面,辐射到其他乡村乃至整个落后地区。以铁河乡为例,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急需帮助的群体,有热爱书法的老爷爷、有缺书的儿童、有忙着插秧的姐妹、有想看电影和戏剧却没有渠道看的老人、有喜欢读书但是眼睛看不清的老奶奶、有想跳广场舞但是羞于跳的大妈、有想和外出打工的亲人视频却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和儿童。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志愿者队伍可以回到学校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如带书法爱好的同学过去交流,赠送一些书法用品,进行书籍募捐活动,准备露天电影的放映,给老奶奶带来听书的设备并带她去体检,教广场舞并营造氛围,想方设法联系打工的亲人进行视频等等,既可以为老人与儿童做一些群体性的事情,也可以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改变思想观念,如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要耻于书法;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不要让学生忙着插秧;陶冶情操的重要性,不要羞于广场舞。然后慢慢优化他们的时间,让他们从不合理的“事务繁杂”中走出来,拥有自己的文娱时间,接着给他们带去更多现代层次较高的文娱活动,逐步达到“回归传统、接轨现代”的目的,使农村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留守儿童的命运发生改变,既维护了稳定,又带来了希望。

本文根據调研结果对农村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文娱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目前农村文娱活动开展现状“传统缺失、现代脱节”的现象,找出了政府及村民的原因,分析了学者给出的对策,提出了“回归传统、接轨现代”的理念,从高校层面指明了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这一责任主体,并给出了本调研组的具体建议。不足的是,没有对志愿者的组建、服务内容与方式、管理模式、效果评估、宣传手段等给出详细的方案。如何让农村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更好地生活,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很多,至少在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参考文献]

[1]李晞萌.中国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2]王文彬.机制设计视角下的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J].农村金融研究,2016,(0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王维.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沈康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探略[J].社会,2000,(9).

[6]江金启,郑风田,刘杰.私性不足,公性错位: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河南省嵩县农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0,(06).

[7]陈前恒,方航.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路径——基于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调研[J].图书馆论坛,2017,(06).

[8]朱玉春,唐娟莉.农村公共品投资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北五省农户的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0,(03).

[9]刘玉堂,张蕊.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7,(11).

[责任编辑:黄贝如]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