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澎湃!

2020-03-07 14:27
珠江水运 2020年1期
关键词:升船机乌江水运

乌江,贵州的母亲河。她连接高原与平原,打通内陆和沿海。乌江的馈赠,使这片土地拥有了风光旖旎的景色,鱼米之乡的禀赋和连通江海的优势。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莫不肇始于大江大河,并由此绵延展开。

乌江,从乌蒙山东麓腹地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奔腾于毕节、六盘水、安顺、贵阳、黔南、铜仁等7个市州50多个县,带给沿岸1000多万人口以灌溉之利、舟楫之便和鱼米之裕。

一头紧贴黔中腹地,一头伸进莽莽长江,乌江在贵州运输体系中的优越位置堪称独一无二。

乌江,贵州的母亲河。她连接高原与平原,打通内陆和沿海,奔腾着多少述说不尽的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江的馈赠,使这片土地拥有了风光旖旎的景色,鱼米之乡的禀赋和连通江海的优势。

乌江航运,最早起于战国时的秦楚争雄时期。据《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由枳(今涪陵)出发,浩浩荡荡逆乌江而上,直抵思南一带,这是乌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是历史上乌江航运最早的记载。

日历翻至近代。贵州不产盐,全靠川、滇、粤等省供给,川盐占绝大部分。川盐入黔主要从涪岸(涪陵)口岸进入,至沿河、思南,分售秀山、石阡、铜仁、镇远,每年达数百万斤,占据贵州食盐半壁江山。抗日战争时期,思南每场由潮砥运抵的食盐就有5万斤。

乌江盐运的发展,带动了沿岸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思南、沿河迅速成为商贾中心,大小商号几百个,仅思南城就有70多家盐号,还吸引了蜀、湘、赣、粤、桂等外省商人进入贵州经营食盐、大米、桐油、木油、山货、布匹、中药材、煤油等生意,仅沿河城就有外来客商200余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和经商理念,推动了乌江沿岸的商贸发展和繁荣。

舒展历史画卷,乌江沿江百姓凭着辛勤劳作,获得年年有余的好光景。他们以乌江“黄金水道”为轴,把水运优势和岸线资源整合在一起,让乌江流金淌银。

航道整治八个女工的历史定格回溯治水之难

“走遍天下路,难过乌江渡,千里滩连滩,十船九打烂”,这句民谚,在沿岸流传百十年。

船行乌江,在潮砥、新滩、龚滩,因崩岩堵塞,巨石横亘,落差大于5米,流速每秒八九立方米,水势汹涌,航行中稍有不慎就会带来覆没之灾。

解放后,贵州省政府把整治龚滩作为乌江航运畅通的重点工程。1957年,贵州省交通厅第三航道工程队(简称三航队)成立,整治险滩,炸除明礁。

1972年,17岁的贵阳女青年楼文艺身赴思南县城,与另外七个“姐妹”,面对相机留下了历史定格。彼时,她们正在新滩进行爆破作业。

“最遗憾的是,没能看见新滩通航。”楼文艺们在河滩上用铁杵一点点凿开炸药槽,灌入火药,又再爆破,百余米宽的河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结束施工。

作为爆破队成员,楼文艺们每每走出一弯险滩,身后便是一条澎湃大河,河水奔涌,他们却又抽身去向下一个险滩。

经过治理,乌江航道枯水深由原0.6—1.2米,增至1—1.2米,航漕最低宽由原5—8米增至8—30米,曲度半径由原60—80米增至150米以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乌江真正意义上成为一条通畅的河道,可通行120吨级的客货轮船。

跌入低谷水运成为贵州交通的一块“短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乌江之滨的公路及桥梁建设方兴未艾,相较陆路交通的快速便捷,“慢吞吞”的水运显出了劣势。

顺应发展需求,乌江之上,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等梯级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乌江进入长达十余年的断航期,江域航运跌入低谷。当时,航运路线从原来的通江达海,缩减到只有70公里的一条沿河县至洪渡镇的小型船舶客运专线。沿河县三家航运企业,有两家相继破产。

受水电站闸坝碍航的影响,贵州水运从繁忙的百舸争流中急剧萎缩,从通江达海的长途运输变成了封闭河流的区间运输,尴尬地成为贵州交通大踏步前行途中的一块“短板”。

原因何在?“主要是航道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时代需要。”贵州省乌江航道管理局局长王启乔,一语道破“谜底”。

随着乌江梯级电站的全部建成,水位回升,黄金水道能否再现辉煌?众目盼之。

时不我待“火力”全开的极限挑战

有人算过一笔账,贵州目前对乌江流域的物流需求已达到1000万吨,其现有完成量却不过十分之一。

据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测算,乌江干流水运客运输量、货运输量到2020年将分别达1660万人次、1550万吨,到2030年分别达到2600万人次、2800万吨。

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复航,补齐这块交通短板!贵州下了决心。

2011年初,《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指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乌江入列国家战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贵州省将乌江渡——龚滩航运建设工程列入“十二五”重点交通建设项目,部省共同投资5.96亿元,按照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标准建设航道431公里,建设开阳港、乌江渡、江界河等8个重点码头共15个500吨级泊位,配套建设航运安全支持保障系统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

这,是贵州内河水运建设史上标准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运建设工程。

为了尽快打通断航10 余年的乌江“黄金水路”,贵州和重庆同步启动了相关设施建设。《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提出,乌江流域以国家高速公路和干线铁路为骨架,形成区域干线交通网络,其中水路以乌江航道和武隆、彭水、酉阳港区为支撑,形成干支直达、能力充分、功能完善的港航体系。

到2020年,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计划突破188公里,乌江航道将有147公里达标三级航道,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保守估计将突破1355万吨。

蓄势待发高峡平湖间架起座座“超级工程”

站在海滩的人知道,一个波浪过来,细沙流走,脚就慢慢陷进沙里。这叫做沙土液化。如果把人换成建筑物,那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在深水航道一个试验中,巨大的混凝土半圆体安放就位后,大家都觉得很坚固,但大浪来袭,大块头一夜之间被拍入水底1米多。”构皮滩发电厂工程管理部副主任袁晓斌,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出了乌江通航的困难。

这样的困难,在通航水位落差数百米的乌江上,又何止一处?

迎难而上,破浪前行。

跨越数十座电站,贵州计划要在乌江上,架起数座落差以百米计量的升降“电梯”,彻底打通航道“梗阻”。

以在构皮滩水电站建设的升船机为例。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通航建筑,以单级升船为主,船只仅需坐一次“电梯”即可通过大坝。然而构皮滩通航水头高差有199米,为目前世界上通航水头最高,升降船只,需要分别乘坐三次“电梯”。

“升船机自重就超过3000吨,要通过钢丝绳将这样的庞然大物精准调度,必须受力均匀、确保平稳。”袁晓斌说,“超级工程”从机械设备制造、运输以及安装调试都没有经验可循,误差值是以毫米为单位,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无穷后患。

江水之上,有一股贵州交通人“憋大招”的蓄势待发之势。

2017年7月31日,思林电站升船机通过验收,船舶提升高度突破76.7米,站上国内已建成同类型升船机高度之最;2016年12月6日,沙陀升船机500吨级过船调试成功;再看难度最大的构皮滩升船机,2020年计划完成三层升船“电梯”的全部调试,届时,乌江江水将载起500吨级船舶在高低落差127米的超级“电梯”间,上演“空间挪移”。

此心昭昭!几代人的追赶之势,汇聚乌江。

劈波斩浪!闯出狭小水域,融入汪洋大海。

汹涌澎湃!奋发赶超,无愧时代!

猜你喜欢
升船机乌江水运
又见乌江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升船机简史
世界最大升船机铭刻
图解三峡升船机的运行原理
乌江,乌江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