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03-07 06:28陈春燕罗盛清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围术针对性结核

陈春燕,罗盛清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脊柱结核是一种临床常见骨关节结核,约占全身结核的50%左右。一旦患者的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受累塌陷或形成肉芽组织,将会导致进一步造成脊柱受压,进而引起结核感染及循环障碍,甚至椎体病变,最终形成脊柱结核[1]。脊柱结核的发病较为隐匿,发病后一般会引起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截瘫等不良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因此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需要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改善预后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3]。本研究通过纳入2015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的104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均来自我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时间从2015年1月-2019年8月,采用双色球随机模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研究组(n=52)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在26-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5.6)岁;其中胸椎17例,腰椎14例,胸腰13例,骶椎8例。对照组(n=52)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在26-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5.6)岁;其中胸椎17例,腰椎14例,胸腰13例,骶椎8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在26-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5.7)岁;其中胸椎18例,腰椎13例,胸腰14例,骶椎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研究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体征监测,术后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开展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⑴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缺乏对手术治疗的认知,担心手术效果,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诸多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沟通交流,将操作步骤和术后风险告知患者,正面引导患者的思想,积极回答患者疑惑,提高其配合度。②用药护理:术前患者需要进行2-3周积极的抗结核化疗,告知其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用药原则,并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待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缓解,各项身体指标符合手术指征,再开展手术治疗方案。③营养指导:术前评估患者的机体情况和营养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膳食食谱,嘱其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增加肉类、新鲜鱼类及水果蔬菜。⑵术中护理:术中为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并准备相关仪器和药品,以防突发情况发生,手术中坚持无菌操作。⑶术后护理:①心理支持: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易产生心理负担,为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积极地心理干预,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保持心情舒畅,以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营养护理:手术患者的营养消耗大,术后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及时补充能量,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经济实用食谱,嘱其适量饮水,多进食新鲜蔬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高能血浆、营养合剂及清蛋白。③用药指导:术后告知患者抗结核药物是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共同监督患者全程规律服药。④功能锻炼:术后采取循序渐进原则,指导患者腰背部用飞燕点式或五点式支撑法进行锻炼;并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上肢用握力器、拉力器等进行肌肉和关节锻炼;同时给予定期按摩,改善局部供血。⑤出院后随访跟踪:出院后以上门回访或电话回访的方式,跟踪患者6个月的康复,并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和下床时间。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指标,0分为无疼痛,10分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服药依从性评分标准:完全不配合为0,完全配合为10,分值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分值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3.0软件处理,定量资料(Mean±SD)用t检验,定性资料[n(%)]用χ2检验;P小于0.05象征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和下床时间 研究组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创口时间和下床时间比较(Mean±SD)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服药依从性和Barthel指数评分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服药依从性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并且研究组护理后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服药依从性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Mean±SD,分)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多是由于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原发病灶活跃,继而形成的病灶。脊柱结核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约占关节及骨结核的45-60%,该病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4]。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常规护理的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围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中发现,给予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缩短,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服药依从性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这与李孝文[6]的研究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结果说明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显著的疗效。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从心理和用药等多方面满足患者需求,可以提高促使患者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病痛。结核患者多伴有贫血、体弱的表现,术前加强保持营养平衡以及合理的用药干预,不仅可以确保抗结核药物的药效,并减少术后未愈或复发的风险[7]。术后从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给予患者必要的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术后舒适感。由于脊柱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术后易出现不遵从医嘱用药情况,导致术后未愈或复发,因此术后规范的药物可以提高患者遵从医嘱用药的意识,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并有效预防脊柱结核的复发[8]。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机体能量消耗过大,术后增加营养支持可以确保患者的机体保持营养平衡,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帮助杀死结核分枝杆菌,降低复发风险。术后功能性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肉舒缩力度,并避免关节与肌肉坏死的发生,可以达到积极恢复的目的;而通过定期随访可以确保护理的连贯性,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用药依从性,有效缩短康复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针对性结核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