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文献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卓尼县非遗项目开发为例

2020-03-08 09:20吕茹悦
甘肃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献文化

吕茹悦

(兰州市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运作与发展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和文化消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态,自然成为最能吸引人们眼球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珍贵资源。

1 地方文献内容的准确性可影响文化产业项目研发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并称四大名砚,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洮砚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是近几年卓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重点工作任务。然而,在项目筹备和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地方文献里关于洮砚的表述十分重要,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进展。例如《文房四宝工业史》编纂委员会针对卓尼县递交的“洮砚”文字材料提出如下要求:“砚石开采时间,一定要以史为据,县志、市志确有记载,要以复印件为据。”然而,《甘南史话》和《卓尼史话》里对洮砚开采时间的表述均为 “始于唐而盛于宋”。在《话说洮砚》一书中,却另有一番表述:“根据史料证实,洮砚的开采,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即使汉朝末期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另有《美术教育研究》中的文章道:“据相关史料记载,洮砚艺术的发展起始于中国汉唐时期,并在唐、宋、明时期较为兴盛,受到人们的喜爱。”

基于上述几种对洮砚开采时间的表述,笔者发现,地方文献不仅具有其他图书无可取代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是人们认知和了解事物的重要依据。而地方文献内容的准确性,也势必会影响到文化产业项目研发——如果无法明确所要开发产品的历史源流,该产品从研发初期就很难定位。即便部分产品达到投放市场的条件,也会因产品说明等信息的不准确而误导消费者,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消费者在查阅产品源流和价值时,往往会借助相关地方文献,若发现该产品在书中的表述并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对产品概念和认知方面的混淆与误解。

此外,笔者在撰写《洮砚》宣传片解说词时,发现相关资料对“蓄砚以青州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临洮。”一句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二、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据查证,可以肯定的是此句出自《论砚》一文,但《论砚》究竟是柳公权还是柳宗元的文章呢?怀着疑问,笔者在兰州市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仔细查阅了《柳河东集》,发现在柳宗元多篇著述中并没有《论砚》一文。经查证推理,大书法家柳公权对砚台的赏鉴、评定更具权威性,他才是《论砚》一文的真正作者。此文不仅给洮砚早在唐代就已广为流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而且奠定了洮砚在中华名砚中的重要地位。

2 地方文献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地方文献不仅反映某一区域的地质、气候、沿革、资源、风俗、名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还兼具史料留存、资政建言、励精图治等作用,是史料性很强的文献信息。地方文献作为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和依据,在各地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说任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和那一区域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无论是历史积淀、人文底蕴,还是人口素质和文化氛围等方面,都要高于其他相对落后的地区。这足以说明文化储备的支撑与配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卓尼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如果卓尼只有青山绿水,而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做支撑,那么文化产业开发就无从谈起。据相关地方文献记载:“这里有新时期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还有唐、宋、元、明各朝代大量的军政重镇、古长城及烽燧墩壕等古代军事设防遗址,它们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荣辱沧桑和历史变迁”……通过地方文献,我们很容易就梳理出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脉络,足见其在传承地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地方文献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重复使用率极高。而它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任何文化产业的开发,都需要大量地方文献中的相关资料作为考据。因此,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如何利用好地方文献,使其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是每一个决策者和执行者应当重视的关键所在。

3 对策和建议

3.1 编纂地方文献时对重点内容需多方考证,力求准确表述

地方文献和地域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地域文化又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那么,做好地方文献对当地文化遗产的记录和保存工作就尤为重要。从卓尼县在开发洮砚文化产业时所遇到的问题可见,地方文献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具有的功能不容小觑。它不仅肩负着为地方政府和机关提供决策依据的职能,还兼具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情报服务等功能。因此,笔者建议在未来编纂、修订 《甘南藏族自治州志》《甘南史话》《卓尼史话》等地方文献时,编纂委员会应聘请专家对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和在多个文献中表述不一的素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尤其对如“洮砚开采年代界定”这种重要信息进行考证,在文字表述上要力求准确无误。

3.2 地域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环境

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或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很难发展文化产业的。只有把地域文化摆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上,使二者相融、互补,才能提升和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甘南藏自治州卓尼县以国家支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为契机,以洮砚乡洮砚文化产业开发为基础,坚持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将洮砚矿石开采、生产展销、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功能有机融合,结合区域良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候优势,打造具有文化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旅游小镇。由此可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与以非遗项目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开发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如何让卓尼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经济建设中焕发生机且发挥积极作用,是每一位在卓尼文化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领导和同志都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卓尼人必须参与并践行的必由之路。

3.3 充分利用地方文献,合理开发文化产业

卓尼钟灵毓秀,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除了悠久的历史底蕴,卓尼还拥有丰富而厚重的文化积淀:一、卓尼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集聚地,当地各族人民敦厚淳朴的民风,以及藏族人民特有的热情豪放,在卓尼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韵;二、藏族摄政王策墨林一世至四世在卓尼开创了西藏策墨林传承制度,因而卓尼有“藏王故里”之称;三、以著名佛教圣地——禅定寺为代表的诸多寺院和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刊印,在卓尼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藏传佛教文化;四、“兄为土司、弟为僧纲”政教合一的土司制度经过二十代的承袭,在甘、青地区形成了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吐司文化;五、别具一格的觉乃妇女服饰(包括头饰)至今沿袭了藏族古代宫廷服饰的样式和色彩,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1995年,卓尼县洮砚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雕刻)之乡”。上述这些历史遗存和文化形态,均能在《卓尼史话》等地方文献中找到对应的详实的内容,如果当地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能够组织专门的团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掘,一定能找到多个卓尼文化产业开发、建设的突破口。若能打好地域文化这张“牌”,卓尼的文化产业发展一定会迎来光明的前景。

3.4 依托地方文献,大力宣传特色资源

当下,“抖音”“快手”“美拍”等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已成为全民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分享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作品,亦可无限量观看他人在平台上的所有上传作品,同时也能在这里认识到更多朋友,了解各种奇闻趣事。目前,已有多地文旅部门(包括卓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已录制了景区景点推介、非遗项目展示、特色产品推销等视频,尝试利用此类软件强大的社交功能,向庞大的受众群体输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期达到宣传本土文化、展示特色资源的目的。这些信息的输出,因为多是官方发布,涉及内容广泛(特别是非遗项目或牵涉民族、民间、民俗等内容),就必须遵循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那么如何保证上述原则呢?这就需要将地方文献作为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在摄制、推介本土文化资源时,一定要依托地方文献,来完成信息发布前的准备工作。

4 结束语

地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撑,而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丰富地方文献的内容,是地方文献价值的真实体现。因此,把本地区的区域文化资源,尤其是非遗项目继承好、保护好、传承好,是地方文献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为地方文献编纂工作提供准确而完备的地域文化发展资料,也是各地地方政府应当认真对待的职责所在。

步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渴望越来越迫切,而这种寻找心灵栖居之所的愿望,也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珍贵资源。文化产业的融合而活化,是当今社会生活与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时代赋予人类的使命。我们必须趁势崛起,将华夏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推向新的高地!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献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谁远谁近?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