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乡村改造,圆你山水田园梦

2020-03-08 14:23
东方企业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四驱宏村旅游

在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国,历来都对田园牧歌式的美好乡村存有向往,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便是典型的理想化文化符号。可以说,到乡村寻找灵感和精神力量,在中国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轰轰烈烈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却让不少乡村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重现乡村之美正成为城市与乡村居民共同的诉求。

想要重现“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村,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是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诉求。因而,自2003以来,连续十余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期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2013年,国家农业部推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江西婺源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每到春天,缓坡上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令很多人心驰神往。 图/ 全景网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规划》将乡村分为四类,分别是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事实上,乡村衰落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正在面临或曾经面临过的普遍课题,20世纪30 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了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改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产业,结合法律体系与保障制度,他们收获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实践。

当建设美丽乡村、加速乡村振兴成为奋进新时代的重要一步,我们所需应对的问题较之其他国家既有共性,也存在个性,在借鉴别国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也正探索着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科技驱动型

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这里的“科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农业科技,另一种是高科技产业。

首先说农业科技,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打造100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示范村、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村、农村产业兴旺示范村、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示范村。

在这一方面,出身农村的恒大集团掌门人许家印正展开尝试。2016年,许家印首次投资农业失败,并以27亿卖掉曾经投资1000亿的农业板块项目。然而就在两年后,他再次涉足高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农业项目,其中包括恒大在上海崇明投資的智慧农业项目“智慧温室”,以及恒大寿县高科技农业基地和汉南现代农业基地等项目。

其次是高科技产业。这方面日本“绿色硅谷”德岛县神山町的成功或许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

神山町位于日本四国地区德岛县,人口有6100人,小镇距离德岛市内40到50分钟车程,平地较少,建筑星星点点地散落在陡峭的斜坡上。过去,神山町也曾因林业的发展繁荣一时,但随着木材价格走低,它最终没能逃脱人口减少的命运。这是一个典型的备受少子化和老龄化困扰的山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达46%。

2015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乡土远程办公”计划,神山町从中紧紧抓住机会,因IT风险投资的“转移浪潮”而重获新生。从自身条件而言,早在2005年左右,德岛全境内就大规模铺设了光纤网,光纤总长超过20万公里,能绕地球5圈,优越的通信环境对IT企业,特别是从事影像制作的企业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

另外,德岛县政府为了给卫星办公室招商,特地去东京、大阪与风险投资企业洽谈,并提供了方便企业出行的车辆、为企业在德岛机场预留停车位等优惠条件,在各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自由的工作方式为入驻企业的员工提供了宽松氛围,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另外,员工们在享有同东京本部员工相同报酬的情况下,又可以用低成本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不必担心堵车与空气污染,购买新鲜的有机蔬菜,浸泡有名的神山温泉。

如今,神山町聚集着来自都市的企业和年轻人,活跃着才华横溢的创意人和商业精英。这里已经有了茶屋、面包房、咖啡馆、百货店、书店、文化中心、牙科诊所、农场、食品店、综合卫星办公楼等一系列配套项目,一步步成为日本新农村产业振兴的典范。

文旅驱动型

乡村旅游能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还能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我们注意到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不同于科技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旅游开发所需要的关键要素。

就拿如今名满天下的安徽省黟县宏村镇来说,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中国最美乡村、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等多个荣誉于一身,但建村近900年,面积不足20公顷的它,也就是在最近20年才靠着现存的140余幢皖南明清古建,扭转了“穷乡村”的命运。

宏村镇村民回忆,上世纪70年代,宏村是有名的穷地方。村里人勉强吃饱肚子,老宅子的住房条件很差,生活非常艰苦。“当时宏村比周围的村子都穷,没几个姑娘愿意嫁过来。沿河街道两旁都是卖农药、农具、化肥、粮食等商品的小店,又破又乱。”

依托纯正的古徽州建筑搞旅游,是宏村穷则思变的必然选择。1982 年,清华、同济两所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发现了宏村完整精美的古民居群,从此引发外界关注。1986年,在安徽省黟县政府的主导下,县旅游局作为经营主体,开始发展宏村旅游。

宏村镇现状

然而宏村起步的时候,与旅游景区的要求相去甚远。村庄老旧,加上缺乏资金,无法整饬,所以彼时的宏村,青石板路面大部分已经损坏,有些房子年久失修面临垮塌,到处堆放的垃圾散发着腐坏的臭味。

几经探索之后,黟县为宏村选定了新的突围方向——通过招商引资来做大旅游。1997年9月,黟县政府与中坤集团签订为期30年、总投资2518万元的租赁经营合作协议书,并根据协议成立了由县旅游局、文物局参与的黄山京黟旅游开发总公司,负责开发和管理以宏村、南屏、关麓三个皖南古民居村落组成的旅游方阵。

按照“保护、开发、利用”的古村落运营思路,京黟公司上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对宏村仔细调查研究后,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古建筑保护专家实地考察,进而共同制定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基础工作完成后,京黟开始广泛宣传,以发布会、展览会、网络推介等多种形式推广项目,印制精美的宣传品四处发放,充分利用現代媒体宣传和促销, 宏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1998年,京黟主导宏村第一年,门票收入就超过48万元,同比增长近两倍。

2018年,约有250万人涌入宏村,去领略徽商、徽文化和徽派建筑的魅力。而近1.3亿元的门票营收,间接拉动超过10亿元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尤其是解决了当地80%以上的农民就业和助力100%的农户脱贫。

据黟县宏村镇人民政府官方文件显示:2019年1-6月,宏村镇累计接待游客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实现旅游总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9.8%。从经济数据和品牌影响力来看,堪称拓展乡村振兴的文旅经典案例。

康养驱动型

只有基于对大城市郊区度假和养老市场的洞察,才有了投资兴建新型农村度假康养项目的市场基础。

以“中国乐养城”为例,项目位于“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城城南3公里处,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扶绥县政府、五行创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老年宜居养生示范基地”、2012年广西区政协主席提案督办项目、2013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广西第一个“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试点基地”项目。

中国乐养城项目定位为“以养老服务产业为核心、旅游为拉动、休闲农业为支撑、壮乡新村为补充”。项目以“乐养”的精神文化价值为统领,通过精细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民宿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带动,面向稀缺的养生养老市场,打造集五星级度假酒店、旅居式养生养老、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民宿旅游、户外运动、老年医疗康复等产业集群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树立全国5A级旅游景区及旅居养生养老行业示范标杆,以养老旅游服务的产业化培育和发展为建设目标。

中国乐养城项目由两个主要业态和一个补充业态构成:一是提供专属养老服务及配套的乐养小镇,建设用地1200亩,包括特色老年养生公寓、乐养中心(老年大学、电影院、影剧院、创意文化园、水疗馆、健身馆等)、老年特色商业、乐养服务中心,以及康复养老中心、老年专科医院和2个五星级探视度假酒店,2000个探视度假床位,老年养生公寓约7500户(共约12000人),康复养老床位3500个;二是以汪庄河奇特景观为核心的5A级旅游景区及周边占地7000多亩的生态、养生、运动休闲农业,包括现代农业(绿色食品供应基地)、观光农业(奇异瓜果)、景观农业(观赏性的鲜花、盆景等)、耕读农业(自主性、互动式的欢乐农园,如农场、茶园、咖啡园等)、野生养殖场、果园苗圃(水果、苗圃、鱼塘,户外运动设施)六大块;补充业态为石马新村、楞投桃花村两个壮乡民俗示范村,主要功能为民俗化旅居养生及民俗旅游。

在此前,旅游一直是扶绥的短板,但依托中国乐养城等重点项目,扶绥县计划充分利用“长寿之乡”品牌,大力宣传、挖掘长寿文化,努力把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产业优势。引进建设一批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休闲健身为主体功能的健康产业项目,逐步培育成为高端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

艺术驱动型

艺术介入乡村,复兴当地的乡村精神、乡村文化才是最重要的目标。通过内在情感的渗透,引起共鸣,帮助人们寻找记忆深处的那份精神。具体实践过程中,采用何种艺术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合理的介入方式才有可能激发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艺术才能真正融入乡村,成为乡村的代名词。凭借艺术影响力跃升国际舞台的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祭和直岛模式,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重要案例。

20世纪70年代末,“造村运动”在日本各个乡村开展,根本目的是让每个村落根据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集中一到两项特色大力发展,使农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1979 年日本人平松守彦提出的“一村一品”正是“造村运动”时期的经典产物,而挖掘乡村品牌魅力的“一村一品”正是濑户内国际艺术祭和直岛模式的成功基石。

濑户内海是位于日本九州、四国、本州几个岛屿之间的内海,领海面积达19700km?。作为日本工业奇迹的核心带,经历了工业时代的巅峰,在上世纪80年代却面临着生态破坏与人口流失的问题,修复迫在眉睫。

为了继承先父遗愿,重现儿时家园的旖旎风光,中国人熟悉的“巧虎之父”,福武总一郎邀请了日本著名的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安藤忠雄参与复兴濑户内海。安藤忠雄先后在濑户内海直岛设计建成了现代美术馆贝内斯之家和如今的直岛地标建筑地中美术馆,馆内陈列着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四幅睡莲真迹。

一座遗世独立的小岛,一个超越现实的艺术设计,安藤忠雄让乌托邦成为现实,也将这个小岛再次推向世界的舞台。直岛在福武集团的号召下逐渐吸引起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眷顾,大家所熟悉的草间弥生的标志性红黄南瓜就是在1994年一场名为“Out of Bonds”的展览中留下的作品。

不过,乡村需要的是尊重,而非艺术家的个人秀场。这里的作品让艺术从水泥盒子中解放出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场”,无法转移,无法复制。然而与本地村民的和解、获得他们的信任却花了近10年的时间。1998年的“家”计划真正的使得艺术与本地村民产生紧密地联系。艺术家通过对江户时代遗留旧房屋的改造,一方面唤起了村民的本土记忆,另一方面也让村民重拾了最自我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逐渐地主动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

草间弥生的南瓜成为了直岛上的标志性艺术品

经过30多年,濑户内海诸岛摸索出了成熟的借由艺术作为媒介实现区域复兴的路径,其“艺术之海”的地位逐渐明晰。2019年初,《纽约时报》公布了“2019年一定要去的52个地方”,濑户内诸岛以第七的名次,成为了日本唯一入选前十的地区。

如果说,李子柒在其视频作品中构建的是带有“滤镜”的乡村乌托邦,那么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专业规划与设计人员正在用他们的力量为乡村注入新的生机,也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带出泛黄的古籍纸页,照进我们的现实。而每一个当代桃源的诞生,都凝聚着优秀设计师与设计团队的智慧结晶,我们不妨也来听他们讲述那些乡村改造项目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猜你喜欢
四驱宏村旅游
游黄山宏村
宏村画卷
“四驱”试卷讲评法 培养英语学习力
雨色宏村
LM01型四驱水陆两栖车传动系统设计
在宏村
旅游
MPTP“四驱”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