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中的“功利式”取舍

2020-03-08 14:27郑韵菲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知道义功利主义

郑韵菲

在中国社会,“功利”从古到今都是略显贬义的词语,而“德”则被诸子百家所褒扬到极致。在传统思想中,功名利禄与德行道义相对,也就是说,重视利益的人,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道义和善。但实际上,万事万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道德本身也不例外。当面临两种选择,它们皆循道义却相互矛盾时,总要有一种衡量标准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在“大义”与“小义”中做出抉择的这个过程,即是将“功利”融入道德的过程,也是“鄙夷功利”这种想法不攻自破的过程。要实现整个世界的善,我们必须“功利”地进行取舍。

功利主义的提出者杰里米·边沁认为,道德是踩在高跷上的废话。他提出:“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使快乐总体上超越痛苦。”这个论点初看很简单,很有道理,但是当结合了许多例子之后,我发现它将道德从“神坛”上拉了下来,道德变得可以估量,同时,也变得复杂和无情。

两难境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成全了一个人,就可能会辜负另一个人,到底怎样做才是道德的?功利主义给了我答案:没有绝对道德。如果在两难困境中必须要取舍,那么在权衡利弊和道义之后做出的选择,就不应该收到“非道德”的责骂。

人如果秉持对道德单一的衡量标准,那他其实是将复杂世事活成了童话乐园。《公正》一书中,作者通过列举众多道德抉择的例子,来让我们思考功利主义。在厄休拉·勒吉恩《离开欧麦拉的人》里,有一座快乐的城市,没有国王和奴隶,没有战争和欺骗,没有贫穷,但是代价是某一个密封的地下室里有一个孩子,有些弱智,营养不良,在人们的忽视中痛苦地苟延残喘着,一旦他被拯救,所有美好就會成为泡影。我们是否能说,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牺牲这一个孩子呢?许多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因为这违背了人性。可是如果两边都违背人性呢?我们又何以估量“快乐的总体”和“痛苦的整体”哪个更多?就像经典的“电车问题”——是按照原路线撞死多个不守规则的人,还是转一个弯撞死一个无辜的遵守规则的人——每一个做法都撬动了潘多拉的魔盒,每一个选择都存在对与错。“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人可以做童话故事的主角,我们都是灰色地带里的人。

《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以上帝的全知视角去讨论道德这个问题,上帝要考虑所有人的幸福和痛苦,以求达到一个最和谐的世界。这和政府抉择有着相似的性质。政府既不能过分忽视某一人群的痛苦,又不能拯救这一人群而牵动另一群体的命运。万事万物如同蛛网交织,谁也逃不离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世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着“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自我解剖和重塑,最终明白“功利”的必然性和牺牲的必然性。我们站在上帝视角俯瞰全景,会发现目前的社会形态似乎无法实现完全的“公正”,所以只能接受这一事实并期盼未来更好的社会。

人非上帝,若是从全知视角抽离,作为世界大网末梢的一个小人物,我们又能从《公正》中学到什么?

一方面,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从无奈接受到自我升华。我们无奈接受“对实现全民幸福束手无策”的这个事实,但可以遵循我所能遵循的道德。周作人曾写的“各人各有胜业,彼此虽然不同,其为胜业则一”,就是作为微观的人所应有的领悟。并不是说我们只考虑自己的幸福和痛苦,而是说,做到我们立场上能做到的最好,就是最大的善了——即便这之中某一个做法在上帝视角看来,并非明智。假如在我面前的任何选择都会带来同等的痛苦的话,那我可能会选择弃权,让事情自己发展。打个比方,假如面临“电车问题”,我会让电车在原轨道上开下去,在这件事情上“退出选择”:既然命运的设定是这样,也只能让不守规则的人自食苦果了。

另一方面,“进入全知视角又退出全知视角”的这个过程,使我明白了自己的无知,从而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判别人。正是因为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看到的“最大的善”,所以我们无从怨恨别人的所作所为。比如说,一个人对我冷漠回答,我认为他怠慢了我,但我不会知道他从小就是在一个冷漠的环境长大,性格孤僻,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他正为着另一件事心烦意乱,无法抽身——在这种环境下,他已尽了他最大的善意,而我并不知情。这样的事情很多,他人的“伤害”,也许已经是他的立场上所能做的“最大的善”了。人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它的合理性,《公正》让读者看到了极端的两面,让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增大了包容度。

“功利”或许并非真正是贬义的,而是中性的、理性的。道德中的“功利式”取舍,立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他人不同的“功利式”取舍,我们不能批判其违背道德,只能说是三观不一。“幸福”与“非幸福”都如此片面,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所以幸福的最大化和道德的取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成为牺牲者的可能,不排除那一个人是我自己。假如那一个人是我,那么我只能在这基础上做出“我所能做的最大的善”的行为,来走我自己的路,而不是怨恨和辱骂。

也许《公正》这本书的本意只是让我们了解关于“公正”的哲学讨论,但是从理论中我们可以慢慢完善自己的哲学观、人生观。作者用理论和浅显的例子总结了世界上的现象、伦理和本质,但人通过理论最终找到的是“怎么活”的启示,在公正两难困境的选择中更加清醒。

猜你喜欢
全知道义功利主义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三教合流——《水浒传》全知人物与宋江关系所折射的文化意蕴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双城记》中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声音研究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