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心的老人鞋

2020-03-08 14:25老树
老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鞋子商家老年人

老树

近年来,各种媒体上老人鞋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多生产厂商瞄准了老年人的脚,大力推销老人鞋,让一些老年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不可否认,有些品牌的老人鞋对老年人的健康确实有帮助,但是老人鞋市场的乱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有关部门应该切实履行职能,防范不法商家借助發展银发经济的热潮,销售伪劣产品,损害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不让“老人鞋”成为“坑老鞋”。

乱象不断

2019年12月11日光明网的文章《“专业老人鞋”不如普通鞋,噱头营销该被叫停》称,最近,有消费者维权机构分别通过电商平台、实体店和电视购物购买了80批次老人鞋样品送往检测机构进行比较试验。由于国内市场没有成人鞋的外底硬度标准,检测机构采用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业标准《儿童皮鞋》进行测试,发现有38批次的老人鞋样品不达标,占样品总数的47.5%;另外,14批次样品耐折性能不达标,鞋底出现超长裂纹,鞋帮与底墙开胶,14批次样品耐磨性能不达标。这让人怀疑,所谓老人鞋不仅是老人不宜,连能不能算合格的鞋,都得打问号了。以儿童鞋标准检验,硬度和耐磨性都不达标,对于体重大于儿童的老人,就更不适合了。本是普通商品,但贴上老人或儿童“专用”标签就涨价,而很多消费者出于对父母或子女的爱又甘愿多付钱买“专用”,结果是善忽悠、玩噱头、卖概念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2019年12月30日中青在线的文章《老人鞋莫“穿对了鞋”,却“走错了路”》认为,老人鞋的经商路子、创意路子是对头的,可以说“穿对了鞋”。然而,由于概念炒作、服务漏洞,却出现了“走错了路”现象。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老人鞋的生意,就切合了老龄化时代的个性化服务。然而,“穿对了鞋”却不能“走错了路”。老人鞋的质量问题不能不引起关注,而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后续服务都存在欠缺,市民购买的时候商家是“笑脸相迎”,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商家却都是“横眉相对”。老人鞋总是在给老人“穿小鞋”。

1月6日凤凰网的文章《缺乏高科技,老人鞋概念营销能撑多久》指出,目前市面上的老人鞋更多的是一种概念营销,通过大打广告宣传的手法对其产品进行宣传,其产品未必有独特的价值,质量也存疑。除了概念营销外,部分在售老人鞋价格虚高的情况也存在。普通的防滑、防震功能放到老人鞋上就变得昂贵,主要是商家抓住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对老人的安全健康关注度较高这一心理。实际上,部分老人鞋企业在研发实力和研发投入上并不如专门做运动鞋类的企业,这也就意味着其在防滑、防震特质上没有技术优势。很多老人鞋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抢占一定的份额,主要还是靠广告宣传。但是,仅通过广告营销及概念宣传可能一时在市场上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从中获取部分市场暴利,但从长远来看,其发展前景实际上是有限的。

畅销背后

2019年12月9日新华网的文章《莫让银发经济变质为“坑老经济”》提到,部分商家之所以打出老人鞋噱头,无非是有利可图。近年来,“银发经济”一词被社会所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也就是说,每六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庞大的老年人数量基数及老人对于生活方面的不同要求,也让根据老人需求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的“银发经济”显示出蓬勃潜力。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消费规模将增长到61.26万亿元。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蛋糕”,商家们闻风而动在情理之中,但为了利润最大化,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劣质老人鞋卖给老人,不仅是非道德行为,更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019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坑老的老人鞋横行,良心何安?》指出,问题老人鞋横行,与缺少相关标准有关,更与一些厂商缺乏敬畏有关。无论生产什么鞋子,首先都得有质量保证。特别是老年人穿的鞋子,厂家更应该讲究,而不能将就。用劣质鞋冒充老人鞋,置法律于何地?又置老人安全于何地?越来越多的商家瞄准“银发经济”发力,一些无良企业则将有钱有闲的老人视为围猎的“肥美”目标,推销保健品、售卖收藏品等“坑老”手法不一而足。与之相比,劣质老人鞋不过小巫见大巫。他们吃定了老人维权意识差、能力弱,有恃无恐。

2019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的文章《老人鞋不能只卖概念》认为,在商家的宣传中,老人鞋大多被描述为比其他鞋子更舒适、更安全。可是,如果连普通鞋类的标准都达不到,老人鞋的舒适性、安全性何来?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老人鞋生产企业明示的执行标准是旅游鞋或休闲鞋,还有少数企业要么没有标注执行标准,要么胡乱标注。因此可以说,看上去“专业感”十足的老人鞋市场,实际上大多就是旅游鞋、休闲鞋披了个“马甲”而已。其中的一部分产品,甚至连旅游鞋、休闲鞋都不如。老年群体的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分辨能力比较低,在商家的宣传之下,很容易为老人鞋动心。一方面是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执行标准的缺失,老人鞋市场的混乱,也就不难理解了。

齐抓共管

2019年12月9日光明网的文章《老人鞋不应该仅仅在名称上吸引老年人》说,起个“老人鞋”“健步鞋”的名字,就能卖得更火,卖出更高的价钱,这是因为消费者们都相信,这些鞋子有着更高的品质。实际上,“创造”一个诱人概念,与打造优质产品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要求消费者了解清楚每一项产品的执行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确实也不太现实。而老人、儿童等有着特殊需求的群体,又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面对一个拥有庞大需求的细分市场,有关部门不妨顺应市场需求,及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并通过严格监管,让那些优质产品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占领市场,劣质产品则露出“原形”。老人鞋不应该仅仅在名称上吸引老年人,更应该在品质上适应老年人,这是一个健康清朗市场的基本要求。

2019年12月26日新华网的文章《别让老人鞋成了坑老鞋》认为,从市场角度上看,无论是产品生产、市场销售,还是消费者心理等方面,老人鞋都已经被打上了“老人标签”,这就意味着老人鞋相比于其他产品更能满足老人需求。可是,有关部门在产品标准的制定和监管上,却仍然滞后于市场,并没有专门针对老人产品在监管上进行细分。这也就导致了商家为了利润而以次充好,把其他不适合老人消费需求的产品也打着“老人专用”的幌子来牟利。因此,要让更多的老年产品不坑老而是真正护老,监管必须强化,要走在市场前面,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老人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让老人放心消费。

2019年12月14日新浪网的文章《老人鞋成“坑老鞋”,缺的不只是行业标准》建议,制定老人鞋的“行业标准”固然重要,而要有效铲除“坑老鞋”,切实保护好老人合法权益,仅凭行业标准,远远不够,还需有多方给力,打好持久战,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一,有关部门要勇于担当、作为,依法打击“坑老鞋”。在制定标准的同时,有关部门更应当创新监管,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市场,依据标准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老人鞋依法惩处,该退出的要退出,该罚款的要罚款。其二,老人要学会依法维权,对“坑老鞋”说“不”。面对不合格的老人鞋,老人也需依法维权,及时向消协投诉,敢于较真,让问题浮出水面,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中,让其不敢“任性”。其三,既要抓“祸首”,也不放过“帮凶”。除恶务尽,生产销售不合格的老人鞋,本身就是“恶”。有关部门既要从生产源头治起,也要不放过某些“助纣为虐”的媒体,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来。让老人穿上真正的老人鞋,需要的不仅仅是行业标准,还需有关部门依法亮剑、强化监管,唯有如此,方能让标准落地生根,让“坑老鞋”无处藏身。

链接:如何选购合适的老人鞋

对于老年人如何挑选合脚的鞋,医疗专家提出“三要、两不要”。

1.鞋底要前软后硬。鞋底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动力学,人走路时依靠前足活动,因此鞋的前三分之一部分一定要足够柔软,而足弓承受压力,鞋的后三分之二部分则要对足弓有足够的支撑力。鞋底从前向后硬度逐渐增加。

2.鞋面要前部宽松、后部贴合。由于老年人跖趾关节处脂肪薄,因此鞋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一定要足够宽松,鞋的后部则不需要过于宽松,尽量选择贴合脚型的鞋子,提高行动时的稳定性。老年人在试鞋时,可以将脚跟离地或者多走几步,感受鞋子的貼合性。

3.足跟部分要“裹”。老年人在挑选鞋子时,要注意鞋后帮面一定要有足够的硬度,以保证行走过程中足部处于中立状态,也可以防止走路时出现内翻或外翻,不至于对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损伤。

4.鞋底前后落差不要超过一厘米。如果鞋底前后落差超过一厘米,人体重心就会落在前足,而由于老年人足部脂肪变薄,容易产生跖趾关节痛及足底筋膜炎等症状。

5.绒毛不要过长、过多。许多冬款鞋子内里都会加绒,但是绒毛过长、过多,一方面会降低鞋子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会造成鞋子难以清理,足部卫生得不到保障,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如果脚趾间有霉菌,很可能就会产生足部溃烂,鞋内绒毛过长更不利于创面恢复,有可能加重病情。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鞋子商家老年人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混乱的鞋子
多么幸福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