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体系下苏州明月湾村现状分析与历史溯源

2020-03-08 02:20姜佳贝刘远远朱润黄滢
艺术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现状历史

姜佳贝 刘远远 朱润 黄滢

摘要:苏州明月湾村作为一个具有2000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其公共空间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村民的居住以及活动。本文介绍明月湾村的基本现状及历史溯源,从公共空间体系的角度对明月湾古村的空间发展由来与布局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明月湾村;公共空间;历史;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7-0005-04

1明月湾村的基本概况及开发现状

1.1基本概况

明月湾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岛的南部,风光秀美,依山近湖,三面又有群山环绕,身处太湖之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4年当选“国家级传统村落”。

1.2开发现状

明月湾规划古村总用地面积大约为18公顷,大部分面积用以村民建造住宅,其他为展览用地和商业用地(农家乐)。此外,明月湾村的码头、古樟树等保留至今,传承了村落悠久的文化历史。

明月湾古村现有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水路和陆路两种。陆路以水泥路、石板路和泥土碎石路为主,道路整体几乎不分主次。村内整个规划格局保存得较为完整,村口的两块空地用来停放车辆,规模尺寸适宜。村外则是以水泥路为主,后变成一条旅游专用的环岛公路,与古村的风貌相互呼应,前往明月湾村的游客可以通过这条道路完整地欣赏到古村落的风光。西南边有一古码头是外界交流的主要地点,现在主要用于鱼虾买卖、装货卸货等。

明月湾村在重视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黄家祠堂设立历史展览馆,礼和堂设立民间古玩展览馆,敦和堂设立古村民俗展览馆,邓氏祠堂内建设了廉吏暴式昭纪念馆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

2明月湾村公共空间分析

2.1街巷道路布局

村内主要以两条南北东西走向的街道為主线,街道之间有多条小巷,纵横交错,属于“线”型空间(图1)。街道的作用不仅连接着建筑,还是村落与外部的交流枢纽,引导人们游览观赏村中风光的主要线路。

2.2现存建筑群落

明月湾古村落集中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期间修建的建筑群落,是典型的太湖沿岸文化古村,与山水自然形成独特的景观风貌。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村内现代建筑缺少细节装饰,现代风格混合而成的建筑与传统建筑风格对比显得格格不入,形式单一,缺乏传统的形态特色,影响了古村的传统风貌。其中还存在部分建筑年久失修,周围环境乱、差,长时间缺乏修护。同时,传统建筑随着历史变迁留下来的腐蚀和损坏,使明月湾村的公共空间体系发展受阻。这些影响都无法适宜地融入现今环境中,破坏了古村落建筑风格的协调。

邓氏祠堂与黄氏祠堂在同一时期修筑,祠堂坐北朝南。大部分建筑在20世纪70年代被破坏,现仅存有照壁、门楼及厅堂遗址。当地人民政府于2008年下令整修邓氏祠堂,使其相貌基本恢复原状。由于宋代迁移至明月湾村的邓氏家族人口众多,且都为贵族家系,其所修筑的祠堂规模宏伟壮观,处处可见精美细腻的苏式雕刻,邓氏祠堂的特色也在此体现。

2.3活动场所

村落作为村民一起生活、共同拥有的空间,其存在不可缺少的统治中心和精神中心,这种中心在古村落的具体表现为村口街道、休闲广场、祠堂。

2.3.1村口节点

每个村落的人口空间是最典型的公共空间体系节点,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它对村落作出第一印象的判断,并前期定位村民道德形象。村口是公共空间体系中的街巷起始点,同时也是村落与外部交流的联通枢纽。明月湾村村口空间采用开放式设计,公共活动空间开阔,活动多样。

2.3.2休闲广场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明月湾村公共空间体系愈发完整,其中形成的几块开敞空地,村中用来进行活动交流——休闲文化广场。此广场是明月湾村规模最大的公共空间,连接着中心道路,是较为重要的物质、精神传播中心,与街道、村口、祠堂相互依存,构成村落的中心场所。

3明月湾村公共空间发展历史溯源

从整体上看,明月湾村空间演变历史大致分为5个阶段(图2)。

3.1第一阶段:明月湾村原始核心形成并呈分散状分布

早在2000多年前,明月湾村就已经初步形成,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和生产力的限制,春秋时期的明月湾村总体规模小,分布密度小,公共空间布局比较狭隘,公共空间发展也有很多局限。人们在这个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村庄,开垦荒地,渐渐形成原始村落的重要核心。村落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松散,建筑的密度很低,但是街道已逐步形成。

这时的村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地位,明月湾村空间形态的演变与自然环境也有直接影响。在当时,整个村落呈现出一种融于山水的自然布局,建筑与环境十分和谐。但是村民的改造能力不足,村落也相对分散,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等因素,使明月湾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极少与外界交流。

3.2第二阶段:明月湾村初步形成整体,空间靠拢发展

到了南宋时期的明月湾村,由于金兵南侵,很多达官贵族迁移至此生活,使明月湾村的公共空间体系大大扩张。当时村落便由邓氏、黄氏、吴氏和秦氏等大氏家族组成,他们在明月湾村修筑自己的宗祠、寺庙等供家族内部交流。其中邓氏、黄氏、吴氏、秦氏宗祠分别位于村西南、西北、东北、村中偏北位置,四面包围村落。以各个家族祠堂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开,形成主要街巷和各个活动中心,和谐统一。

宗祠随即成为村落的发展中心和活动聚集地。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宗祠为中心的街巷不断扩展,逐渐形成街巷骨架结构,住宅也不断填充内部空间,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较完整的公共空间体系。也因此明月湾村的道路主次分明,并且具有一种等级次序,使村中形成一两条联通全村的主街道,比较宽敞,其他是连接各主街的小巷和各个宅院,比较狭窄。

3.3第三阶段:明月湾村空间结构紧凑发展

明清时期的明月湾村逐渐发展,大批的居民开始外出经商,返乡后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和文化。这些经商者在明月湾村修筑了大量精致华美的宅邸、祠堂、石板街、码头等公共建筑,将它们进行严密规划和合理布局。著名的建筑有礼和堂、汉三房、金家厅、邓家祠堂等。清乾隆时期是明月湾村发展史上的高潮,人口和空间分布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大多数现存的建筑也建于此时,如古码头、石板街等。

明月湾村相对封闭的环境使村民也产生了封闭的感情,他们很少和外界互动,仅仅在家族村落中互相了解,所以当时的建筑都是高墙,无法从外部看见内部的结构。封闭的情感让明月湾村的居民认为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注重精美的细节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安全性。建筑与建筑的中间仅留一手掌的距离,街巷都是以一个人为标准设置的,十分狭窄,这都是为了很好地保护村庄、抵御外敌。

3.4第四阶段:明月灣村公共空间体系向外扩展

随着明月湾村的不断发展和公共空间体系的扩增,明月湾村开始向周边的平地扩展,向周围的干道蔓延靠近。这一时期,交通、商业等外界因素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不明显。住宅的修筑依然按照原先风格特点建设。

明月湾村内部空间被不断填充,并向东、西和北3个方向扩增,空间密度大大提高,大大小小的街巷不断形成。

3.5第五阶段:明月湾村公共空间体系整体形成

村庄不断延伸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月湾村公共空间体系成熟起来。后来到了清朝末期,明月湾村公共空间发展变得相对缓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仅仅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修补或建造能解决生活基本需求的住宅,质量外貌也比较低。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十年乱斗”,这场斗争对明月湾村的传统建筑及传统文化影响极大,宗祠、住宅、石雕、木刻等都被破坏。这一时期的明月湾村内部空间还保持原有的样子,变化不是很大,但其千百年传承的建筑形态遭到了破坏,错误的文化观念也让它与传统越来越远。

4结语

明月湾村经历过千年的历史,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显而易见,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开发意义。明月湾村在这种相对适宜的公共空间体系下,使整个村落变得丰富并具有完整性。它以宗祠为中心向外发散,形成完整的活动空间,建设出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如今的明月湾公共体系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应当加强对明月湾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把旅游与村落文化结合起来,展现明月湾村的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作者简介:姜佳贝(1999-),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刘远远(1998-),女,河南信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黄滢(1980-),女,山东济宁人,研究生,博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现状历史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