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画人物构图中的团状图式

2020-03-09 03:42王鹏
人物画报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图式外形中国画

王鹏

图式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绘画样式。图式具有视觉性,同时又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趣和时代文化理念,所以产生了不同的绘画作品风格。 图式贯穿于绘画的全过程,古人称之为章法布局,谢赫六法中讲“经营位置”,张彦远解释为“画之总要”,足以见得图式的重要性,与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画人物团状图式的梳理研究,从中国传統绘画实践中提炼其团状图式内涵,并站在艺术视角来重新诠释其图式价值。欲找到其来龙去脉,旨在推陈出新,找到传统与当下的契合点。本文重点对清代画家闵贞的作品进行分析,说明团状构图的具体应用特点。以启发当下的中国画人物构图向传统挖掘,为传统添加新的血液,以适应当今的时代精神。

中国汉字大多是象形文字,字形有其图像来源和背后深意,团,作动词时,有围绕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团圆也,从口专声,度官切”。如此看来,中国画人物中什么是团状图式呢,顾名思义,即主体人物在画面中聚拢成团的一种构图,它仍然遵循中国画人物的一般构图法则,开与合,动与静,虚与实,疏与密,黑与白,只是将所有关系围积到一个整体外形之中,而团状外形又和画面外形发生另一层对比关系。这种构图的作品古往今来屡见不鲜,能工巧匠们屡试不爽,因为其背后也透露中国文化长久的对圆融聚拢的追求。这与书法用笔讲究圆转,印章在方寸之间讲气息团的拢一样,都是符合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的。探其来源,人类一切文明都来源于自然,宇宙星辰,万物生来都有其自己的规律。而自然界许多形体本来就以团状呈现着,大到行星绕恒星运转的轨迹,小到一朵小花,甚至是质子和电子,几乎所有事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依赖于团状存在着。团状给人一种坚固结实,难以击碎的力量感。我们伟大的先贤正是感受到了自然界这种美,也创造出了很多团状图式的艺术品。而艺术家们一方面在受自然的启发,另一方面也在受材料的限制。众所周知,世界的艺术在某个阶段仅仅一个工匠普通的日常工作,当雇主要求画家在陶瓶底作画时,画家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创造出适合在这个不规则团状的空间上的构图。不知不觉也在形成着团状的一种审美。国立故宫博物院藏金至元白玉“春水”饰件。因为玉本身的形状限制,所以画家就因地制宜将天鹅变形,使其适应曲线状的边框。今天看来,却形成一种艺术形式,饶有趣味。

“团状”还因其美好的喻意,也备受艺术家的青睐。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割据战乱经常上演,而团圆,团聚成为一种最为可贵的期盼和祝福。所以团状的艺术形态也就备受青睐,生生不息。

一、团状图式的表现场景

(一)道释神话

图式,不能孤立着看待,图式与立意是相辅相成的。多半的时候是先有立意再去决定图式和内容,一种构图自然有其擅长的内容题材。团状图式暗合了太极图,自然有深藏的中国哲学背景,所以古人在表达道释神话题材上经常使用。如成化帝朱见深的作品《一团和气图》,在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用团状图式,将三人,分别代表儒释道,组合在一起,浑然天成,乍一看就像一弥勒盘腿而坐,外形饱满,契合一团和气的立意。

(二)画幅本身为团状

由于绘画的功能性,艺术家常常选择团状的材料进行表现。此时画面图式也会有别于一般形状的材料,为了适应团状的外形,古人通常也会将画面主体人物聚拢,与外形相呼应。例如宋画团扇,便是如此。

(三)有意味的生活场景

清代画家闵贞,便将此构图扩展开来,并运用自如,成为其写意人物画布局的一大特点。在闵贞笔下,用团状构图描绘一些有意味的生活场景。如《婴戏图》,画面中一群小孩在尺幅中心形成明显团块。使得氛围变得异常欢乐热闹。小孩各有情态,调皮玩耍,而整体结构却仍然坚实厚重。团状图式的吉祥寓意,擅长去表达吉祥祝福的装饰题材。饱满的外形自然给人一种团圆吉祥之感。

二、团状图式在中国画中的具体应用(以闵贞写意人物画为例)

闵贞的艺术实践以团状构图为特色,形成个人的构图风格。闵贞,字正斋江西南昌人,清乾隆时期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画人物,兼工花鸟,能工能写。闵贞生平画过写意人物画题材涉及很广,从肖像,道释吉祥人物,到生活场景,样样精彩。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践行团状图式这一艺术形式,从中我们也能清楚看到其具体运用时的特点。

三、主体人物的相似性

通常团状构图要求其团状内部的人物有一定的相似性,以达到统一的整体效果。闵贞《八子观灯图》,初看全通,犹如一个上尖下平的磐石一般稳稳放置于竖向尺幅中下端,简洁明了,一览无余。近看,八个小孩团聚一起,俯身争看花灯。他们年龄相仿,个头相当,仿佛无参差大小错落。这便是团状构图的一大特点,团状内部为一类人,或者说为相似的一群人,这样不会因为哪一个个体而影响整体,整体抱团力量便会凸显。但细看,每个相似的小孩脸圆稚气,身短而粗,有的兴奋 有的惊讶,有的嬉笑,有的议论。每个人于统一中又充满变化,而且每个独立的个体也不失其表现力。凸显了孩子们在欢乐节日中的兴奋,天真,活泼的神态。线条流畅,粗笔挥毫,富于动态,笔墨酣畅,变化多段。其另一幅《柳阴论渔图》便更能证明这一点,此图虽构图上不是标准的团状组合,但其主体部分的人物还是以团状去组合的。关键在于整幅画九个人虽有老少,有黑发无须者,有白发长鬓者,但皆穿着相同渔衣斗笠,手持相同钓竿。艺术处理的重复有助于力量的集聚。而且这样的相似处理有助于团状的紧密性与和谐性。那变化何在呢,显然人物虽为一团,但被分为两组,前一组呈三角形状,有立有蹲,后一组人物背面朝前,而大疏后又是复杂的衣纹和精致的脸部,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两组又以钓竿相联系组成一个倾斜放置的四边形团块,所有的变化瞬间就统一在个整体之中。

四、团状图式的外形特征

既为团状团状,当然团状的外形显得格外重要,通常这个外形也遵循方圆,疏密,曲直等规则。再看《孩戏图》也是团状构图经典之作,画面中就两个小孩,面面相对,中间一个水缸组成一个标准团块形。此图妙在左上角大笔羊毫饱墨点发帽,显得圆浑饱满,而在右下角正好是水缸的一角,画家稍作变形,直接一横一纵豪放写出,形成一个尖锐的直角,一圆一方,刚柔并济,形式感很是强烈,而缸口惜墨如金,孩子的发幔却肆意泛滥,又是一组强烈对比,中间夹一个极其精致到位的小脸和小手立马化其生硬,节奏感增强,主题突出,如画龙点睛一般。如此跨度之变化,挤在一个五边形的团块之中,不仅和谐,而且,有太极阴阳之妙,黑白相生。所谓团状,也只不过是形容语而已,不可拘泥不化,非认圆形不可。只要符合前面论述的一些条件,外形仍然可大作文章。闵贞在这一方面也做过很多尝试,如《婴戏图》外形大致呈梯形,《八子观灯图》是一个三角形放在一个正方形上。在如此图则呈倒三角形。

五、团状图式的笔墨特点

图式,必然涉及表现方法,即笔墨。每一种图式都有适应其表现的笔墨,这也是息息相关不可忽视的一点。如若表现方法不当,那构图味道也就折损大半,再看闵贞如何去处理《醉八仙图》的,人物衣纹皆以羊毫大楷,以粗线写出,笔酣墨畅豪放不羁,挺健刚劲,无纤弱之笔整幅如此变化不大。而头发则以大笔阔墨,如高山坠石一般点出,但又虚实相生,不露声色。脸部以稍细墨线精巧勾出,退远看,人物浑然一体,细看又千姿百态,相映成趣。所以团状图式的笔墨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六、团状图式的启示

中国画的图式样式既具稳定性,又具有无限的内在活力,每一种样式的图式经过不同的时代精神的洗礼便会有不同面貌的发展,现代人的审美变化,促使中国画样式呈现更整体,更单纯,更强烈,更集中的审美特点,让画家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以继承发展出适应当今时代精神的新样式。团状图式是传统中国画构图中的沧海一粟。也是一扇窗,打开这扇窗窥见传统的伟大,为传统重新添加新的血液,在继承的基础上,使中国画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图式外形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书画名人汇
惊呆了,水果还能这么玩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