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儿舞蹈《流动娃》浅析群文舞蹈的创作方向

2020-03-09 03:42蒯海燕
人物画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思考创作

蒯海燕

摘 要:群文舞蹈作为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如何使群文舞蹈创作更加贴近生活,创作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我们群文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舞蹈《流动娃》的创作感悟及实际经验,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群文舞蹈;创作;思考

艺术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是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归纳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生活的体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自然也不例外,生活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所以就更加需要从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用作品去传达他们的心声,抒发他们的情感。少儿舞蹈《流动娃》就因贴近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社会的关注。2011年,反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获得公平教育机会的少儿舞蹈《流动娃》获得第六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少儿组唯一的金奖。之后,舞蹈《流动娃》六进北京上央视,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3年2月,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文化部蔡武部长在讲话中盛赞舞蹈《流动娃》是未成年人题材文艺作品中“广受好评的精品佳作”。

一、精心选材寄托时代情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规模持续扩大,其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出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化流动趋势。他们就像候鸟一样迁徙流动,这其中的流动儿童面临不能及时入学甚至是失学的问题,更是让人牵肠挂肚。而舞蹈《流动娃》正是关注现实问题,反映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怀,以广东这个全国农民工大省的流动人员子女为主人公,以幽默、生动、极具表现力的舞蹈语言,把来自全国农民工大省的孩子,分别以四川的芙蓉花、河南的牡丹花、陕西的石榴花、安徽的月季花冠名,表现了他们“坐着火车,跟着爸妈,去广东新家”,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之下,幸福成长、获得平等读书机会的感人故事。《流动娃》关注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巧妙地编排手法,在舞蹈结构上,将叙事与抒情相交融合,在舞蹈语汇上,将外显与内隐对比互动,从而凸显时代情怀。整个舞蹈通过小演员们犹疑的举止、期盼的眼神和欢愉的笑颜,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以及渴望学习的愿望,让观众们感同身受,我们如何忍心让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正所谓最真实的便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舞蹈《流动娃》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力求通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童真童趣叩问世道人心,用流动的雕塑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二、当代视野下群文舞蹈的创作方向

(一) 紧跟时代步伐找准创作方向

时代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紧贴时代发展的要求,群文舞蹈的编创也必将阔步前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的号召。在群文舞蹈的创作中,要积极体现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将新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舞蹈形式展现给人民群众,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提炼、整理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素材,折射现实问题,紧跟时代步伐,反映出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真实情感,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就如少儿舞蹈《流动娃》,虽然都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没有高难的技巧动作,通过小演员们全身心投入的表演和最淳朴的情感流露,反映了“流动娃——祖国的花”这一大时代所产生的社会命题。作为群文舞蹈编导,应该具备政治敏锐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创作出既能弘扬社会主旋律,又能彰显时代风貌的舞蹈作品。作为群文舞蹈作品的创作,不需要展示多高难的舞蹈技巧和动作,用最贴近生活的情感与思想与舞蹈形象完美结合,这种质朴、自然所散发出的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最打动人心的。

(二)说群众想说的话,言群众想言之情

绚烂多姿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她。世间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被她诠释的淋漓尽致。作为群文舞蹈编创者,从群众生活中汲取编创灵感,用智慧汲取群众生活中的养分,从而迸发出反映人民大众心声的群文舞蹈创作灵感。这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從普遍存在的事物上,提炼出能够进行群文舞蹈创作的素材和题材,这样在兼备共性的同时突出了个性的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文化是在历史长河发展中留存下来的一种基层社会文化,她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深深被人民所认知。这就要求群文舞蹈编导用心去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用心去了解她们真正所需要的,能够以小观大,借助群文舞蹈作品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歌颂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正所谓取艺与民,还艺与民,所有的创作围绕着人民群众展开让我们更加清楚我们的创作是源于谁,依靠谁,为了谁。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传统、风俗、语言、艺术,从而形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整个社会映射出盎然生机。因此在群文舞蹈创作时,我们要因地制宜,积极融合地域特点,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群文舞蹈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低于特征,以更好地被当地群众接受和传播。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现代化社会建设有了新的目标,还对社会有了坚定信念,更对人民的基本道德修养提出新的要求。作为群文舞蹈编导,我们要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探索和挖掘文化瑰宝,创作出有情怀、有温度的群文舞蹈作品回馈当今生活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广大人民群众。

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舞蹈的创作要紧跟时代步伐找准创作方向,说群众想说的话,言群众想言之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就如少儿舞蹈《流动娃》一样,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用最真实的情感得到观众的喜爱,引起共鸣。《流动娃》的成功有力的验证了“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作为群文舞蹈编导,想要编创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就必须找准方向,必须虚心踏实深入“生活”、“群众”这片土壤,时刻提醒自己与时代脉搏同律动,与广大群众共呼吸,努力创作出既符合时代主旋律又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的优秀群文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思考创作
创作谈:没有一个沉默者是真的沉默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