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太平天国纪年归户田契初探

2020-03-09 06:13张全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浙江档案 2020年1期
关键词:纪年太平天国安庆

张全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有“太平天国”纪年的民间契约文书存世稀罕,现今已很难见到实物。1981年安徽省望江县曾发现两件有“太平天国”纪年的农民卖地契[1],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1984年被送往北京参加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全国拣选文物展览”[3],其内容还被《安徽省文物志稿》[4]《太平天国博物志》[5]等收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88年第3期也转载了相关考证文章。

虽然学界对太平天国纪年地契一直有所关注和研究[6],但据笔者所知,此后30多年间再未见到有发现太平天国纪年地契田契的报道。直到2018年9月,在安徽省安庆市老峰镇鲁氏家族档案遗存中,一份有“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年款的田契再次呈现,这是迄今所见第三件明确有“太平天国”纪年的民间契约文书,刷新了“太平天国”纪年民契存世数量的记录。

该田契质地为皮纸,高42厘米,宽36厘米,毛笔墨书,未钤盖官方印鉴,因此属于白契。现将其内容转录如下:

立杜顶约汪义成,今将原顶马东屯田壹处,坐落三善圩半户。七股之四,计大小田拾叁坵,每年大熟额租稻拾弍担捌斗陆升,小熟课钱柒佰弍拾捌文。登用泉潭夹泥,水利灌荫,牛车沟路,上下俱全。七股之四,派管。下脚厰田壹坵,菜地四双,宅后粪窖壹口,独管。随田草庄房壹所,外掩俱全,余基稻场小塘壹口,下脚厰宕、厰泊、厰沟,鱼水泥利,俱照七股之四管理。凡田上所有一切等项,并不遗留寸土,凭中尽行出杜顶与戴必美名下,上庄居住耕种为业。当得受时值顶首九六大钱壹佰仟文正,比即亲手领讫。自顶之后,听从永远兴工,办纳租课,过割当差。田上租课自庚申年起,以前年分不干戴人之事。倘有重复拨押抵顶,亲疎人等饰说,以及东租不楚,汪人一力承管,不干戴事。此系二意情愿,并无逼勒,立此杜顶约为据。

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十二月初六日

立杜顶约汪义成亲笔(花押)

沈启发(花押)、程名彰(花押)、鲁奕品(十字押)、鲁奕桂、鲁世甲、鲁世广、鲁世近(花押)、杨德芝(花押)、汪国顺(十字押)、潮世发(十字押)、潮金柯(十字押)、陆森花(十字押)、陆广春(十字押)、鲁世憐(花押)、钱万选(十字押)

凭中:

杨翠元(花押)、戴宝仓(十字押)、汪政寿(花押)、江本桂(十字押)、魏启有(花押)、陈锦和(花押)、张恒泰(花押)、戴见美(十字押)、杨良金、汪金元(十字押)、汪义和(十字押)、杨广周、陈荣华(十字押)

这件田契为“顶契”,所谓“顶契”就是只让渡转移租赁权,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应该是与明清时期盛行的永佃制有关。明清时期,田底权和田面权可以分离,即所谓“一田两主”,拥有田面永佃权的佃户,变成“二地主”,可以不经拥有田底权的地主同意而出租或典卖田面权[7];即使地主典卖田底权,也不影响佃户的田面权,就是所谓“换主不换佃”“卖田不卖耕”的惯例[8]。该杜顶契约定了田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租价,在前面说明,即“大熟额租稻拾弍担捌斗陆升,小熟课钱柒佰弍拾捌文”;二是顶首价,在后面交代,即“当得受时值顶首九六大钱壹佰仟文正”。

从田契内容看,是当地汪氏将原租种马姓东家的水田及附属物作价转让与戴氏。水田所在地为“三善圩”,今在安徽省安庆市东郊柘涧山周边一带(旧属怀宁县),具体位置待考,据民国《怀宁县志补》记载,“三善圩”是道光三年大水时知县朱士达所修,故又称“朱公隄”。田契中提到的“半户”[9],大致有点像今天的银行账户,“户”是指一个户头,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祖宗、会社、寺庙、商铺、码头等等。至于其中的“屯田”,则有待进一步考证。

值得注意的是,此田契只是鲁氏归户文契中的一件,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还有三件:第一件是道光十四年(1834年)严玉成、严道曾兄弟将原租种三善圩王姓东家的水田及附属物作价转让与潮步堦;第二件是咸丰三年(1853)潮步堦将其又转让给了汪义成;第三件即是与有“太平天国”纪年这件内容相同的另一份(一式两份),不过此件年款只写“己未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没有“太平天国”字样。像这样具有成套性的“太平天国”纪年归户田契在国内属首次发现,也是目前所见第一件明确有“太平天国”纪年字样的田契(望江两件均为地契),因此可以说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以下转录道光、咸丰两件田契内容:

立杜顶约严玉成仝弟道曾,今将分授田课壹处,坐落三善圩王东屯田半户。七股之四,计大小田拾坵,又秧田壹坵。七股之四,每年额大熟租稻拾弍担捌斗六升,小熟课钱柒佰弍拾捌文。登用泉潭夹泥,水利灌荫,牛车沟路,上下俱全。在上屋基稻场菜园,周围树木,七股之四,粪窖壹口,独管。小塘壹口,照租派管。下脚厰宕、厰泊、厰沟,外下脚厰田壹片,七股之四,凭中尽行寸土尺木不留,出杜顶与潮步堦名下,上庄居住耕种为业。当得受时值顶价九六大钱弍拾玖仟文整。倘有重复拨押抵顶,亲疎人等饰说,严人一力承管,不干潮人之事。自顶之后,各无异说。此系二意,并无逼勒等情,今欲有凭,立此杜顶约为据。

有东租不楚,不干潮人之事,严人一力承管,又批。(花押)

有老顶约壹帋,因有存留,不便取出,田上有事取出公照,又批。(花押)

又批,腰大田壹坵,潮人独管。

又批,改“贰”字壹个,又改“捌”字壹个,又改“斗”字一个,又添“六”字“升”字贰个,鲁仪顺笔。(花押)

又批,大秧田壹坵,独管。笔。(花押)

道光拾四年九月初八日

立杜顶约严玉成(花押)仝弟道曾(十字押)

凭中:严应才(花押)、严至和(十字押)、鲁仪顺(花押)、潮广如(十字押)、鲁开至(十字押)、王洪如(花押)、鲁柏顺(十字押)、潮与同(花押)、陈广才(十字押)、潮步凡(花押)、步高(十字押)、刘彰仲笔(花押)

[立杜顶]约潮步堦,今将原顶马东屯田壹处,坐落三善圩半户。七股之四,计大小田拾叁坵,每年大熟额租稻拾贰担捌斗陆升,小熟课钱柒佰廿八文。登用泉潭夹泥,水利灌荫,牛车沟路,上下俱全。七股之四,派管。菜园四双,粪窖壹口,独管。随田屋基余基,树木稻场,小塘壹口,下脚厰宕、厰泊、厰沟,鱼水泥利,并下脚厰田壹片,俱系七股之四管理。凡田上所有一切等项,并不遗留寸土尺木,凭中尽行出杜顶与汪义成名下,上庄居住耕种为业。当得受时值顶价九六大钱捌拾仟文整,比即亲手领讫。倘有重复拨押抵顶,亲疎人等饰说,以及东租不楚,潮人一力承管,不干汪人之事。自顶之后,各无异说。此系二意情愿,并无逼勒等情,今欲有凭,立此杜顶约为据。

咸丰三年八月十六日 立杜顶约潮步堦(花押)

潮支心(花押)、魏起友(花押)、程名张(花押)、鲁义顺(花押)、沈启荣(花押)、陈金玉(十字押)、潮步凡(花押)、汪国顺(十字押)、潮步高(花押)、鲁奕青(花押)、潮世春(花押)、鲁世甲(花押)、鲁世广、魏美值(花押)

凭中:

汪义采(十字押)、汪金元(十字押)、汪容高(花押)、鲁亦贵(十字押)、汪义和(十字押)、陆广春(十字押)、陆松華(十字押)、潮支桂笔、张恒太(花押)、魏辉旺(十字押)、程金和(十字押)、胡国顺(十字押)

太平天国纪年始于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九年己未”即清咸丰九年己未(1859),此时距太平军占据安庆已有七个年头。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1853年9月下旬,翼王石达开率大批文武官员、军队五六千人及战船六百余艘抵达安徽省会安庆。“安庆易制”[10]从此开始。石达开在安庆推行新的制度,使用太平天国纪年,人民“照旧交粮纳税”。太平军在安庆的统治直到1861年才告结束。

按说安庆地区以“太平天国”纪年的契约原本不少,但就笔者寓目的当地上千份契约文书实物来看,目前所见仅此一件,其原因已难考证,或是历次人为销毁所致。这片水田本为汪氏于清咸丰三年(1853)八月十六日从当地潮氏手中顶得,此时太平军刚刚占领安庆,可能还没来得及推行太平天国的制度,所以该件田契仍以清朝年号纪年。

据笔者所见,可归为太平天国纪年田地契约的多不写“太平天国”字样,如“甲寅四年”(1854)、“丁巳七年”(1857)、“壬戌十二年”(1862)等等,反应出当时民间采取的是一种折中的做法:既不写清朝年号,也不写太平天国年号,而用传统的干支纪年(不用太平天国改造的干支)。

太平天国政权先后存在十几年,建有首都,定有制度,疆域涵盖苏浙皖鄂赣等省,势力波及全国十几个省、六百多个城市,范围不可谓不广,影响不可谓不大,然而为什么现今很难看到其纪年田地契约传世?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目前并未见到学界有相关探讨,也无足够的文献来支持研究解决。对此,笔者初步认为:第一,太平天国统治地区,当时田地买卖活动减少,一部分田地契约年款采取了回避书写年号的做法,只有一部分田地契约年款写有“太平天国”字样;第二,太平天国覆亡后,年款写有“太平天国”字样的田地契约即被人为销毁;第三,1950年之后,在两次大规模毁弃旧契约文书的运动中,绝大部分幸存的“太平天国”纪年契约毁之殆尽,如据上海《川沙县志》[11]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县里收集到太平天国田契、唐代古船等文物592件,经历劫难后,仅剩宋代铁牛、唐代古船等少量器物。

为什么目前所知三件“太平天国”纪年民契仅见于安徽安庆地区?与安庆地区一江之隔的徽州地区,存留有几十万份的古代文书,但迄未见到有报道发现太平天国纪年民契。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谜题。笔者只能姑且以为,或许是因为当时该地产生的数量相对较大,总有微量遗存,能幸免于丙丁之灾。

猜你喜欢
纪年太平天国安庆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简介
鱼殇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故太师铭石记》纪年小考
对时间的再认识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太平天国钱币新考》出版发行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太平天国也说“国”
方寸中的太平天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