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绩效评价

2020-03-09 06:13曹宏丽吴忠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环城游船两江

曹宏丽,吴忠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 言

“山水”是桂林的城市灵魂[1], 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问题, 创造两者相融合的聚居环境应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2]。 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桂林市以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桂林如何打造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样板, “两江四湖”工程[3-5]也许能提供启发。 它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种值得剖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模式, 其典型意义不仅在于大规模城市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还在于城市建设获得了绝大多数市民和游客的支持与高度认可, 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中西部地区、 城建基础较差、 财政总量较小的非省会、 非沿海沿边城市搞好城市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6]。 “两江四湖”既是城市建设综合工程示范: 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区典范[7]、 历史地段水系整治规划样板[8]、 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参考范式[9], 也是环城水系景观, 为桂林城区气候、 水文、 碳汇、 植物等作出生态贡献。 目前, 对两江四湖的园林植物价值和游憩价值[10-14]的研究较多, 经济和文化评价较少, 运用景观绩效评价方法较欠缺。

景观绩效系列(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 LPS)由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于2011年提出, 评价对象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景观项目, 评价特色在于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进行系统评测, 形成一套以案例研究为基本工具和方法的科学评价体系[15-17]。 基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 社会、 经济三方面的效益价值,构建景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指导未来景观设计, 推进风景园林学作为循证学科的发展[18]。 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在桂林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景观作为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新工具[19], 如何为人类所用, 怎样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价值, 实现生态、 经济、 社会的动态平衡。基于此, 借助景观绩效评价方法, 探索“两江四湖”工程为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启示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桂林市中心城区(110°15′30″E—110°18′32″E, 25°15′38″N—25°18′24″N), 海拔140~160 m,2019年平均气温19.92 ℃, 平均相对湿度73.9%, 有漓江(5A)、 两江四湖·象山(5A)、 芦笛岩(4A)、 叠彩山、 伏波山等景区景点, 集聚桂林城徽、 国宾洞、 城市地标等标志性旅游资源。

自古以来研究区水系资源极为丰富,在不同时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河道淤塞、水系隔断、水质污染、淤泥沉积愈发严重,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灾害频发。“两江四湖”工程便应运而生, 秉持“做活水文章”的建设理念,对研究区水系、环境、城建、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治[3-6]。水系的景观提升改造建设始于1998年,一期工程于2002年基本完成,通过清淤排污、引水入湖、绿化美化、人工造湖等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工程,较为彻底地治理了四湖和漓江的环境问题,并将四湖与漓江串连贯通,重现了唐宋时期的水上游览景象。二期工程于2018年基本完成,主要是桃花江干流综合整治和连通水系工程,2012年阶段性竣工,实现了象鼻山与芦笛岩之间的水路连通。2018年全面贯通桃花江与内环水系,大大缩减了由水路到达芦笛岩的时间(由原来1 h缩减为15 min),为桂林水上旅游再次拓展空间。如今二期工程的连通水系和古代的水利兴建异曲同工,相当于再现宋朝的环城水系。三期工程仍在进行中。对应地,“两江四湖”工程所建设的环城水系由3部分组成: 一是 “四湖”(木龙湖、 桂湖、 榕湖、 杉湖)和漓江之间的水路联通形成一环水系(图1a); 二是桃花江与4个内湖联通形成二环水系(图1b);三是恢复朝宗渠,联通小东江、訾洲河形成三环水系。此外,环城水系水上游览项目于2002年6月正式通航营业,现由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全权经营,有员工近500人,游船60余艘,日接待容量超过1万人次,游览项目以夜游两江四湖为主,辅以日游一江四湖、鱼鹰捕鱼生态游、一江一园、两园四湖等,还可根据游客需求定制游览线路。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已成为桂林城市名片, 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休闲度假5U奖”、 “广西十佳景区”、 “标志性品牌景区”等。

1.2 绩效评价指标筛选和数据采集

由于不同景观项目在地理位置、性质、规模、类型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因此环城水系景观绩效的度量指标体系在参考其他研究经验[16-17]的基础上,还需因地制宜地对环城水系进行可持续分析,通过实地踏勘、资料收集、案例借鉴等前期准备工作,在基础度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结合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的实际情况, 制定可度量、 可适用的城市环城水系景观绩效评价度量指标体系, 并收集、 查找有说服力的数据, 结合 LPS 常用的基本统计、 抽样调查、 建模、 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20]等度量途径、工具,将绩效效益转换成清晰、直观、易于理解的数据结果。

图1 两江四湖一环(a)、二环(b)水系示意图(据2019年Google Earth两江四湖地图)

1.2.1 环境绩效数据采集 1)水存储量实测。 根据Google Earth 两江四湖历史(2005年9月2日和2019年10月21日)影像地图解译2005、2019年内湖水位面积;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研究区数字高程地图(DEM), 并导入ArcGIS利用“等值线”工具生成等高线矢量数据,与四湖矢量数据裁剪,获得四湖等高线图,分析统计后获得水位线和水位面积现状数据(表1)。 结合《两江四湖环境整治工程水利工程专项规划》(简称《规划》)实测水位数据, 计算新增水体的理想蓄水体积,估算新增塘的蓄水能力,对比分析一环水系和二环水系改造前后水存储量的变化。

表1 水存储量实测数据

2)水质状况和清淤数据。两江四湖工程建设前的水质无法获知准确数据,但相关资料显示,当时的水体散发恶臭,明显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水质标准[6]。 因此采取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程, 包括清淤截污、 引水入湖等,工程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水利吹驱技术, 有效清洁了水底淤泥和垃圾。 根据《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21], 可获得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2002—2017年水质状况数据。

3)气候状况数据。 为了解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与城市气候状况之间的联系, 选取距离研究区最近的“两江”气象观测站点(110°2′21″E, 25°13′5″N), 通过WheatA 小麦芽软件获取该站点观测数据, 并依据不同年份温度、 露点温度计算相对湿度。

4)植被碳汇实测。两江四湖沿岸乔木为人工绿化树,类型以本地树种为主,主要有榕树、银杏、桂花、池杉、羊蹄甲、香樟、石山榕、水杉等[22],沿湖岸线套种。以杉湖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实地测量和美国i-tree“树木效益测算器”(national tree benefit calculator)[23],测算湖岸每单位乔木碳汇,再乘以四湖周长,便可得到四湖总碳汇的结果,可表示为

植被碳汇实地调研于2018年8月10—18日进行,主要为每木记录、抽样调查和实地测量3个步骤:①对杉湖沿岸乔木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每株乔木的位置和类型,并做好图示标记。经调研,杉湖沿岸乔木共888株,分属被子植物、种子植物、木贼、裸子植物、维管植物门,双子叶、单子叶、松柏、松、木兰纲,22科33属39种,其中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262株, 占比29.5%, 为其特色植物群落, 其他树种有银杏Ginkgobiloba、 桂花Osmanthussp.、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 黄葛榕FicuslacorBuch.-Ham.、 榔榆Ulmusparvifolia、 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等。 ②通过等距随机抽样法获得抽样树种, 同一树种按地理位置依次标号, 总体规模记为N; 按不同类型乔木总株数的10%设定抽样树种, 样本规模记为n; 设置抽样间距K=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最终获得抽样树种共计214株。再者,根据乔木类型和规模给抽样树种编号,以软尺、地图、树种编号表等为工具,实地量测乔木胸径并加权平均得到乔木平均胸径。③将乔木类型、平均胸径输入i-tree计算器,获得每株乔木碳汇值,再乘以乔木数量即可获得杉湖乔木总碳汇结果,详见表2。由于i-tree计算器无法直接选取桂林地理气候特征,作为计算限制条件,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距美国东海岸400 km的亚特兰大市作为气候特征参照区域代入计算。

表2 杉湖乔木碳汇和蓄水调研结果

5)植被蓄水实测。植被蓄水数据采集方法与植被碳汇一致,计算工具也采用i-tree计算器,不再赘述。杉湖乔木蓄水结果详见表2。

1.2.2 经济绩效数据采集 经济绩效主要测算由环城水系景观产生的经济价值:一方面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新措施新手段减少的建设成本,很难获取当时的数据,后期的一些相关资料中提及较多的是当时采用了新技术“水力吹驱”,大大降低了清淤截污的经济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后,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的是一环水系疏通后的水上游览项目,这部分数据主要来源于《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年度报告》(2001—2017年),其中包含了旗下子公司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旅游接待人数和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税务参照的有关政策[24],据此可对环城水系水上游览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作基本统计和分析测算。

1.2.3 社会绩效数据采集 社会绩效主要测算由环城水系景观产生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和公共服务两方面。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访谈和观察游客(市民)对“两江四湖”工程的认可情况获取,如文化价值可通过对比宋朝桂林城水系格局图与一环水系、二环水系格局图分析其变化情况获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城水系景观绩效评价结果

针对已建成的“两江四湖”一环水系和二环水系景观,建立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类别,1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定量、定性的效益评价,结果见表3。

2.2 环境效益评价

2.2.1 水存储量 从《规划》获取杉湖、 榕湖、 铁佛塘(木龙湖改造前名称)、 桂湖1998年实测水位分别为147.7、 147.7、 152.26、 149.23 m, 通过Google Earth影像解译获取杉湖、 榕湖、 木龙湖、 桂湖 2019年平均水位分别为149.27、 145.61、 154.97、 151.12 m,水位面积分别为6.97、9.64、4.08、17.11万m2(表1),以此为基础分别计算各相邻高程之间的部分容积,计算公式为

式中: ΔV为相邻两条等水位线间的容积, m3;F1、F2为相邻上、 下两条等水位的水库面积, m2; ΔZ为相邻上、下两条等水位的水位差,m。

结果显示, “两江四湖”一环水系新增水容积约34.185万 m3, 由于缺乏1998年四湖的水位面积数据, 因此该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二环水系进一步连通了桃花江与榕湖、 木龙湖, 新挖了木龙湖与桃花江之间的人工湖塘, 新增水位面积9.45 万m2, 由于缺乏水位线数据, 无法计算新增水容积。

表3 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绩效评价结果

2.2.2 水质 ①“两江四湖”一环水系景观大大提升了四湖水质,2002年漓江与桂湖、榕湖、杉湖均为Ⅲ类水质,与建设前相比有了大幅提高,新建的木龙湖与桃花江为Ⅳ类水质,属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二环水系建设期间,漓江水质有所下降,2017年又上升到Ⅰ类—Ⅱ类水质,水质状况较为波动;桂湖、榕湖、杉湖水质则从Ⅲ类水质降为Ⅳ类水质,水质状况有所下降;桃花江和木龙湖则一直保持Ⅳ类水质,水质状况较为稳定。漓江、桃花江是自然河流,易获雨水和地下水补给,水体流动速率较快,水质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四湖水质状况现状不如一环水系竣工初期,主要原因是其为人工湖塘,工程建设时间长,水体流动速率慢,换水周期拉长,水质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使得淤泥沉积,水质状况又再下降。尽管管理公司每年都对湖面进行垃圾清理,避免水上游览活动带来的生活垃圾沉入湖底,但是淤泥和水体流动速率仍是制约四湖水质状况的主要因素。②一环水系采用的水力吹驱清淤技术,是一项环保清洁的新兴技术,共清除三湖(桂湖、 榕湖、 杉湖)淤泥60万m3,至少节约4 224万元工程费用。工程建设者懂得利用新兴技术优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建设成本,这一方式值得借鉴学习。

2.2.3 小气候 气象数据瞬息万变,现场自测数据具有很大随机性,因此选取两江气象观测站年度数据来表示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对气候状况的影响情况,1998、2002、2018年该站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0.02、19.52、20.06 ℃,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0.1%、76.1%、73.3%。同时,从《桂林年鉴》中查找同年份桂林市年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1998、2002、2018年桂林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9.9、19.3、20.3 ℃,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4%、77%、72%。可见,1998年两者温度差为0.12 ℃,2018年两者温度差为0.24 ℃,20年来桂林市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4 ℃,两江站上升了0.04 ℃;同期,桂林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下降了2%,两江站上升了2.2%,说明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小气候环境。

2.3 经济效益评价

2.3.1 游船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 2002年桂林市政府出资成立桂林市环城水系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并正式运营两江四湖水上项目, 2003—2006年游船接待人数共计128万人次, 年均增长率30.32%; 游船营业收入共计1 3030万元, 年均增长率30.06%, 详见表4。 2007—2009年,处于产权变革期和发展停滞期, 数据缺失。 2010年公司被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 年游船接待人次在2014年突破百万人次, 2017年达141.41万人次, 年均增长率13.89%; 游船营业收入在2015年突破亿元, 2017年达11 697万元, 年均增长率14.94%, 详见表5。

表4 两江四湖2003—2006年游船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11]

表5 两江四湖2010—2017年游船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

总体来看, 2003—2006年处于游船项目快速增长期,无论是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都呈现较高速率增长, 经历过3年转型阵痛期后, 游船项目回归市场, 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率。 目前, 两江四湖水上游览项目已成为旅桂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 2017年与桂林城徽象山景区联合成功申报国家5A景区, 迈入国家旅游景区最高等级行列, 环城水系景观项目未来还将继续保持旅游经济增长态势。

2.3.2 游船税收贡献 1)营业税额。2010—2016年,游船营业税税率为5%,按照“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68 795×5%”计算,两江四湖旅游船营业税额3 440万元,年均缴纳营业税491.4万元。 2017年,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6〕36号”文件各行业营改增条例, 游船收入营业税改增值税, 税率提高至6%, 缴费基数下降, 由于经营成本难以获取, 故本年度增值税额难以计算。

2)所得税额。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1〕58号”文件, 公司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 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的控股子公司属于鼓励类中“第三十四条、 旅游业”。 同时,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2013〕35号”文件 “财税政策第十一条: 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享受西部鼓励类优惠的旅游企业, 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因此,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2010—2013年所得税税率按15%征收,2014—2017年按9%增收, 不考虑递延所得税及纳税调整,按照“营业利润×所得税税率=应纳所得税”计算,2011—2017年两江四湖游船所得税额733万元,年均缴纳所得税104.7万元,具体见表6。

表6 两江四湖2011—2017年游船营业利润与应纳所得税[24]

2.4 社会效益评价

1)一环水系恢复内湖连通,日月双塔、知音台成为桂林城区新地标,打造众多景观节点,增设了桥梁景观、亲水岸线、滨水步道等,实现环城水系水陆、日夜相结合的游览方式,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爱;二环水系重现宋朝环城水系格局,进一步丰富滨水景观,打造了滨水商业街、滨水村庄(如鲁家村)等, 亲水活动多元化, 通航后大大缩短了象鼻山到芦笛岩的水上通航时间, 由1 h缩短为15 min。

2)环城水系提高了桂林中心城区游憩价值。2016年桂林常住人口496.16万人,市辖六区153.31万人[25]。两江四湖地处桂林城中央,与桂林市商业中心重合度高,特别是一桥之隔的榕湖、杉湖、滨江路等地段更是成为桂林市民夜晚散步、周末休闲的游憩空间。

3)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综合办公室、游船运营部、景区管理部、技术工程部、水系管理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演艺开发部、经营销售部、5A办、漓江市内段分公司12个职能部门,现有员工近500人,包括游船讲解员、游船驾驶员、游船摄影师、游船售票员等基础性服务岗位(以上数据参考公司官网, 2018), 2010—2017年获得公益性岗位补贴共计304.148万元[24](据《桂林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 按其实际就业困难人数, 市财政从就业专项资金中根据用人单位性质按比例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

3 结 论

将景观绩效评价方法应用于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评估案例设计建成后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度量水系景观创造的实际价值,为评估预期设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未来旅游城市景观项目的优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1)在环境绩效评价中,环城水系的清淤和截污,有效治理了湖塘环境恶臭问题;一环水系和二环水系的疏浚和连通,进一步巩固了水环境治理成果,并使得总蓄水量显著增加;引水入湖不仅连通了漓江和四湖,还增强了4个内湖的水体流动,有利于改善水质;滨水人工绿化树种,除了美化环境外,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植被发挥着重要的碳汇和蓄水作用;水系景观对中心城区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在经济绩效评价中,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的改善对桂林城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游船接待人次累计超千万人,游船营业收入累计近十亿元,直接旅游收益较为可观;榕湖、杉湖滨水步道景色优美,受到游客和市民喜爱,几乎成为旅行社必推线路之一,游船旅游明显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商业等旅游服务业发展,创造了众多就业渠道和岗位,间接旅游收益可观。

(3)在社会绩效评价中,一环水系和二环水系的串联,重现了宋朝的环城水系格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水系景观提高了桂林中心城区景观视觉质量,增加了滨水游憩价值,丰富了城市滨水空间可开展的活动类型,增添了滨水活动的趣味性,增强了城市滨水公园吸引力,市民和游客访问量大增。此外,游船旅游经济对就业的拉动,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增强了社会和谐度。

两江四湖工程构想以水为主线,力求显山露水,将山水作为城市形态构建的主旋律,将环城古水系的整体保护与水系通航的旅游新环境创造融为一体,在保护古水系完整格局的同时进行水上游览开拓创新,赋予古水系新功能,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它遵循了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人居观,重现了唐宋时期两江与四湖水流互通的环城水系,一并解决水源干涸、环境污染、城市建设等一系列人居环境问题,从而实现桂林城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环城水系格局有机更新,文化脉络继承发扬,城市景观显著提升。同时,两江四湖工程还是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管理的典范。环城水系北面沟渠易堵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曾采用的引水入湖方法仅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源解决水源干涸问题。实践证明,两江四湖工程实现了水利、规划、园林、文化等多方面目标,改善了桂林城市人居环境,是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提供了一种“景观+旅游”创新示范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此案例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仅找到2005年9月2日Google Earth 历史影像地图,又因榕湖、杉湖、木龙湖、桂湖自2002年竣工以来并未出现较大的工程改造,因此仅使用了2005年历史影像数据来反映一期工程建设后4个内湖的水文面积和湖岸长;2)环城水系景观绩效评价指标未能完全实现,例如水岸保护、丰富生境、房地产价值等指标由于原始数据、量化方法或工具的缺失、不足而无法获取评价结果,文化价值、游憩价值等指标评价还较为模糊,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持和恰当的定量评价方式;3)案例评价仅针对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景观建设项目在2002—2019年的效益成果,以此判断该时间段内景观设计目标达成度以及不足之处,时间跨度较大,部分指标为截面数据,缺乏连续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环城游船两江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马车与游船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应用
医者颂
环城旅行
游船火灾隐患现状及整改对策
幻影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