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应用》2020 年总目次

2020-03-09 09:03
工程塑料应用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聚丙烯成型研究进展

材料与应用

碳纳米管填充PUR-T 基纳米复合材料气敏响应性能研究………(1–1)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混合金界面改性研究 ………………………(1–8)

酚醛树脂/Ti3C2TxMXene 导电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1–13)

短纤维层间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板的力学研究………………(1–18)

不同增韧剂对PLA/稻壳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1–24)

聚丙烯/鳞片石墨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30)

玄武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研究………………………(1–35)

PE-HD-g-MAH 共混改性PA612 性能研究……………………… (1–41)

PEEK 基耐磨导电复合材料 ………………………………………(2–1)

非织造布结构对PVC–C/PET 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 ………(2–6)

乙丙嵌段共聚物改性PP/EPR 共混物 …………………………(2–13)

固体超强酸对膨胀阻燃聚乳酸燃烧性能的影响 ………………(2–19)

高韧性高流动性PPE/PA66合金制备及性能……………………(2–24)

共聚物PVC-g-C 合成及其抗菌性能 ……………………………(2–28)

PA610/有机化蛭石复合材料电学性能 …………………………(2–35)

PLA 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及界面处理分析……………………(2–39)

30 t 轴重重载铁路PA66 基复合材料性能 ………………………(2–44)

MWCNT 分布对POE/PA12 复合材料性能影响…………………(3–1)

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扩链改性材料研究 ……………………(3–7)

聚乳酸/聚酯酰胺复合纳米纤维膜制备及性能 …………………(3–14)

生物基增塑剂异山梨醇二庚酯在PVC 中的应用 ………………(3–22)

EMA 对PBAT 的扩链改性及其微孔发泡行为 …………………(3–28)

3D 打印钛合金骨架浸渗PE–UHMW 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3–34)

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制备及性能…………………………………(3–39)

交联微球复合PAAm 高强度水凝胶制备…………………(3–44)

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性能………………………(4–1)

丙烯基弹性体和乙烯–辛烯共聚物增韧聚丙烯性能 ……………(4–7)

光伏组件背板用高反射率PET 薄膜性能 ………………………(4–14)

阻燃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4–20)

热膨胀微球发泡剂对TPU 泡沫结构与性能影响 ………………(4–25)

PPC/LAGP固态复合电解质制备与性能 ………………………(4–31)

有机蒙脱土对五层共挤聚烯烃棚膜性能影响……………………(4–37)

基于短碳链的杂多酸盐在PP 中分散行为及其对抗菌性能影响……………………………………………………………………(4–43)

二胺结构对聚亚胺vitrimer材料性能的影响………………………(5–1)

N-酰化咪唑啉-2-亚胺镍催化剂制备环烯烃共聚物 ……………(5–6)

空心玻璃微珠对聚丙烯酸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5–11)

衬底对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基纳米能量发生器压电性能的影响………………………………………………………………(5–17)

PA66–气凝胶复合粉体制备及性能………………………………(5–23)

PCL 抑菌改性及其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器3D 打印中的应用……………………………………………………………………(5–29)

电子元器件壳体用MCA 阻燃尼龙6 工程塑料研制……………(5–34)

PLA 增强改性PBS 共混物制备及性能 …………………………(5–39)

再生PVDF/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 …………………(5–46)

耐紫外高灼热丝阻燃聚丙烯材料制备及性能……………………(5–52)

玻纤增强聚丙烯抗菌防霉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5–57)

HPMC 提高Zn2+配位丙烯酸基弹性体强度和自恢复性 …………(6–1)

氧化石墨烯包覆羟基氧化铁协同增强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 …… (6–8)

低收缩、低线性膨胀系数聚丙烯材料研究 ………………………(6–14)

汽车内饰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6–20)

良外观耐高静压玻纤增强PA66 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6–27)

聚丙烯/硬脂酸锌/纳米氧化锌发泡材料的制备 ………………(6–32)

聚酰亚胺改性耐高温透波邻苯二甲腈复合材料制备……………(6–40)

相容剂种类对PC/ABS 合金材料适用环境的影响 ……………(6–46)

PE–UHMW 分子量对PE–HD/PE–UHMW 复合材料形态及性能影响 ……………………………………………………………(7–1)

聚氨酯/铕复合材料制备及发光性能 ……………………………(7–8)

连续玻纤增强PA6 复合材料的制备 ……………………………(7–13)

静电纺PVDF/铌酸钠复合纤维膜制备及压电性能 ……………(7–17)

PVDF 含量对中空纤维膜性能影响………………………………(7–22)

液化MDI 作活化剂制备MC 尼龙 ………………………………(7–27)

低吸水率和低介电损耗PTFE/SiO2复合材料制备 ……………(7–33)

ABS/PBT合金材料制备与性能 …………………………………(7–38)

玻璃纤维/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 ……………(7–44)

PVDF/类石墨相氮化碳电纺锂电池隔膜制备及性能 …………(8–1)

含六元脂环耐高温聚酰胺PA10T/10C 合成与表征 ……………(8–10)

两种线性自修复聚氨酯合成及修复性能…………………………(8–16)

耐低温高抗冲阻燃PC 基LDS 材料研制…………………………(8–23)

氧化微晶纤维素–壳聚糖薄膜状敷料制备与表征………………(8–28)

含苯并噁唑结构耐高温聚酰亚胺模塑料制备及性能……………(8–36)

ABS材料粘滑现象改善……………………………………………(8–41)

车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 (8–46)

无卤阻燃增强增韧PBT研制………………………………………(8–51)

绿色生态中空塑料建筑模板开发与应用 ……………………… (8–56)

PA6/CaCO3/GNPs 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9–1)

2,4–二甲基咪唑封闭聚氨酯制备及性能…………………………(9–7)

球磨时间对环氧树脂/FeSiCr 复合材料电磁性能及吸波性能影响………………………………………………………………(9–13)

快速成型高光耐热阻燃PP 制备及性能 …………………………(9–19)

硅灰石填充PLA/PBAT 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9–24)

氰酸酯树脂/纳米立方氮化硼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9–32)

EP/GF/DiDOPO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9–38)

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浮力材料制备及性能 …………(9–44)

固相拉伸对PBS/PCL 共混物力学及氧气阻隔性能的影响 … (10–1)

接枝改性CNF 增强聚丙烯酸酯复合膜制备及性能 ……………(10–7)

界面缓冲层对全旋涂式PVDF–TrFE/ZnO 量子点传感器压电性能的影响 ………………………………………………………(10–13)

聚醚酯增塑剂对PCT 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10–19)

连续玻纤/长玻纤增强尼龙6 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 …………(10–24)

废弃PCB 非金属材料增强PA6/GF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10–29)

PBT/纳米铜粉抗菌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纺丝应用 ……………(10–35)

不同偶联剂改性BBCMR 对WPE/BBCMR 复合材料性能影响…………………………………………………………………(10–39)

具有抗氧功能封端剂对耐高温PA6T/66 性能影响 ……………(11–1)

PE-UHMW/PE-HD/高含量稻秆炭复合材料制备 ……………(11–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护目镜增材制造成形研究 …………………(11–14)

高气体阻隔PA/BIMSM 动态硫化合金的制备 ………………(11–20)

聚碳酸酯薄层阻燃配方及性能 …………………………………(11–25)

尼龙1212 对木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1–29)

永久抗静电ABS 性能研究 ………………………………………(11–33)

RAFT 技术制备三嵌段聚合物POEGMA-b-PVBC-b-PS……… (11–38)

混杂纤维填充环氧泡沫塑料吸波性能研究 ……………………(11–42)

熔体微分电纺制备超支化PPS 超细纤维…………………………(12–1)

静电纺丝法制备PI/MOF–808 混合基质膜及性能 ……………(12–6)

聚丙烯/磷石膏复合材料性能 …………………………………(12–11)

动态硫化SEBS/BIMSM 药用TPV 制备及性能 ………………(12–16)

PLA/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 ……………………(12–21)

高流动高韧性改性PC 的制备与性能 …………………………(12–27)

短切导电纤维填充复合材料吸波性能 …………………………(12–31)

永久型抗静电PA6 制备及性能 …………………………………(12–36)

加 工

不同工艺条件下PS/ScCO2均相体流变特性研究………………(1–46)

VARI 成型V 型构件固化变形和影响因素分析 …………………(1–51)

变模温注压成型对超薄导光板品质的探析与实践 ……………(1–56)

聚乙二醇/氯化锌条件下回收CFRP 方法研究 …………………(1–63)

FDM 3D 打印工艺参数对PLA 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1–68)

熔融挤出工艺对EPDM/PP 热塑性弹性体性能影响 …………(2–49)

FRP 汽车储气罐缠绕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53)

注塑工艺对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60)

编织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流场仿真模拟 ……………………(2–66)

湿热环境下的PMI泡沫材料压缩蠕变特性………………………(2–71)

选择性激光烧结聚苯乙烯蜡模的尺寸精度………………………(3–48)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组合对EPS 再生造粒的影响 …………(3–55)

环境温湿度对静电纺丝稳定喷射的影响…………………………(3–61)

PVC–U 挤出机头各参数对熔体流动的影响 ……………………(3–66)

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和NSGA–II 算法的注射成型多目标优化…………………………………………………………(3–72)

基于3D 打印技术的个性化鼻罩设计 ……………………………(3–78)

挤出工艺对纳米碳酸钙母料性能影响……………………………(4–49)

夹芯注射成型塑件厚度对芯层物料分布影响……………(4–56)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多岛遗传算法的注射成型质量控制与预测…………………………………………………………(4–62)

基于喷动床技术的超临界CO2聚氨酯珠粒发泡工艺 …………(5–63)

注塑工艺对GFPP/可膨胀微球发泡制件收缩率的影响 ………(5–69)

差速非对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内局部停留时间分布测试 …… (5–74)

PVP,PEOX 和PVAL 纤维的电纺制备和表征 …………………(5–81)

热处理温度对苎麻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 (5–88)

大口径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整体成型工艺研究…………………(6–52)

国产芳纶纸蜂窝涂胶工艺研究……………………………………(6–57)

热处理温度对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6–62)

非热压罐成型法制备杂环芳纶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6–68)

双螺杆啮合元件与反螺纹元件对流场影响的仿真………………(6–74)

压装炸药防护层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性能………………………(7–50)

精密光学透镜注射压缩成型多质量目标优化……………………(7–56)

苎麻织物铺层设计及化学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及界面性能影响…………………………………………………………………(7–61)

成型方法对PE–UHMW/PE–HD 共混物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影响………………………………………………………………(7–68)

冷却系统对ABS 材质汽车后视镜外壳翘曲变形影响 …………(7–75)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织造张力控制方法 ……………………… (8–61)

3D 打印碱基纤维素凝胶材料 ……………………………………(8–66)

免喷涂金属质感改性塑料成型工艺优化 ……………………… (8–71)

基于MPI 的雾灯盖板高光成型参数优化 ………………………(8–77)

PEEK 注塑件成型工艺探讨 ………………………………………(8–82)

工艺参数对聚苯醚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结构与性能影响 ………(9–49)

降低辐射制冷膜光泽度研究………………………………………(9–56)

烧结工艺对PTFE烧结程度影响 …………………………………(9–61)

生物质腰果酚基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工艺及性能 ………………(9–67)

3D 打印用双组分丙烯酸酯光敏树脂制备与性能 ………………(9–72)

预处理工艺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纤维改性聚丙烯力学性能影响…………………………………………………(9–78)

波浪螺杆注塑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的探究………………………(10–45)

免喷涂金属质感改性塑料模具与制件结构优化 ………………(10–52)

多射流静电纺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0–5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COC 芯片翘曲变形注塑工艺优化 … (10–65)

熔融沉积成型打印ABS 挤出胀大现象…………………………(10–71)

基于光敏树脂的3D打印成型工艺优化…………………………(10–75)

PLLA/PDLA共混材料的压力诱导流动成型研究 ……………(11–47)

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工艺泡孔尺寸影响因素分析 ………………(11–55)

风力发电叶片叶根的预埋工装研究 ……………………………(11–59)

PVC–U 管材挤出机头的流道数值模拟及优化…………………(11–65)

整体卫浴彩色壁板一体模压成型工艺研究…………………… (11–70)

浆料黏度对涂覆工艺制备PTFE/SiO2薄膜性能影响 ………(11–7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FDM 工艺参数与制件精度关系研究 …(11–80)

ABS 汽车仪表盘加工工艺对其质量影响 ………………………(12–41)

大曲率复合材料制件用国产高伸级对位芳纶纸性能 …………(12–46)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成型工艺 …………(12–51)

低VOC 散发性长玻纤增强PP 复合材料 ………………………(12–58)

高强抗紫外聚酯塑钢线的纺丝工艺 ……………………………(12–62)

EP/MeTHPA/TAP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12–67)

机械与模具

注塑机料筒温度调控和计算机仿真研究…………………………(1–72)

多种抽芯机构的汽车内门把手座注塑模设计……………………(1–76)

车门内饰板优化分析及模具设计…………………………………(1–81)

基于双模糊补偿注塑机料筒多区间温度解耦控制………………(2–77)

欧式花洒本体注射模模流分析及结构设计 ……………………(2–82)

新型偏心啮合盘元件的混沌混合特性……………………………(3–83)

基于专家分段PID 注塑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3–92)

汽车前保险杠热流道精密注塑模设计……………………………(3–98)

高光后盖热流道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3–104)

味精瓶铰接瓶盖八次开模九次脱模注塑模具设计………………(4–69)

扫描仪双色手柄注塑模具设计……………………………………(4–75)

基于CAD/CAE 的曲线锯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4–81)

助力油管自动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设计 ………………………(4–87)

轴承座改进型差速滑块机构及注塑模具设计……………………(4–93)

双层不同类型螺纹盖双内螺纹脱模机构及模具设计……………(5–93)

单齿条驱动双孔内螺纹型芯脱模机构注塑模具设计……………(5–98)

基于Moldflow 与Workbench 的底座塑件推杆配置优化及偏心注塑模设计 ……………………………………………………(5–103)

汽车前侧风挡饰条模具热流道系统设计 ………………………(5–109)

聚氯乙烯气流干燥过程的仿真研究………………………………(6–78)

帆船绳钩注塑模具设计与工艺优化………………………………(6–83)

转轴零件注塑工艺分析及双色模具设计…………………………(6–88)

注塑模具镶件智能设计系统………………………………………(7–80)

自底向上的电熨斗倒置式布局三板点浇口模具设计……………(7–85)

复读机面壳注塑模具设计…………………………………………(7–91)

基于螺杆挤出式3D 打印设备的双螺杆设计与仿真…………… (8–87)

多向抽芯汽车空调出风口壳体注塑模具设计……………………(8–93)

转轴支座零件注塑模具设计………………………………………(8–99)

基于CAE 分析的歧管盖注塑模具设计 …………………………(9–83)

给排水管三通接头旋转抽芯机构注塑模具设计 ………………(9–88)

基于ZWCAD 的奶瓶盖多腔螺纹抽芯注塑模设计………………(9–92)

内环槽管接头注塑模设计 …………………………………………(9–98)

汽车车灯边框薄壁件多向侧抽芯注塑模具设计 ………………(10–80)

SUV 仪表台热流道多浇口注塑模优化设计 ……………………(10–86)

杯体外壳改进型哈夫滑块机构注塑模设计 ……………………(10–93)

瓶坯三板式注塑模具设计………………………………………(10–100)

全电动注射机位置系统的回零算法设计与实现 ………………(11–85)

汽车中央通道模具创新设计 ……………………………………(11–91)

汽车接插件二次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12–72)

基于CAD/CAE 汽车座椅储物盒热流道注塑模设计…………(12–77)

空调挂机中梁模具结构优化设计 ………………………………(12–81)

塑料套管复合抽芯模具并行设计应用 ………………………… (12–89)

测试与老化

粗糙度对碳纤维布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影响……………………(1–86)

掺级配良好再生PVC 骨料混凝土的力学和吸能性能 …………(1–90)

烷基化聚乙烯亚胺接枝SiOx抗菌剂用于聚乙烯的性能 ………(1–95)

防弹衣用新型充气防护散热片制备及性能 ……………………(1–100)

新型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热分解行为及动力学 …………………(1–104)

玻璃纤维增强煤基抗冲共聚聚丙烯的性能 ……………………(1–109)

基于置换法碳纤维束摩擦特性与改性……………………………(2–89)

紫外吸收剂DPP 对PE–LD 棚膜性能的影响……………………(2–94)

硅醇基POSS 改性有机硅树脂的热性能…………………………(2–98)

圆形薄膜预应力测量 ……………………………………………(3–109)

PP/PA6/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3–115)

PA6/ABS共混及增容改性………………………………………(3–121)

铯钨青铜改性PVC 薄膜隔热和红外线阻隔性能 ………………(4–99)

二乙基次膦酸铝协同含磷有机硅阻燃PA66 热分解动力学 …(4–105)

TPU/EVAC 共混发泡材料制备及性能…………………………(4–112)

热塑性PP 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制备和性能…………………(4–118)

PC/PET 合金的制备及其耐溶剂机理 …………………………(5–114)

碳纳米管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5–118)

塑料管道绿色生产技术改造实施效果评价 ……………………(5–123)

不同摩擦条件下四种MC 尼龙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6–92)

冲击能量对EW200/E51 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的影响…………(6–99)

聚乳酸/改性纤维素纳米晶的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 …………(6–103)

含微孔涂层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计算及低辐射设计 …………(6–108)

新型高分子材料透明制品内应力分布检测装置的研制 ………(6–113)

板材级ABS 树脂结构和性能对比研究 …………………………(6–118)

植酸掺杂聚吡咯制备及电化学性能………………………………(7–95)

玻纤增强尼龙6 热带海洋气候环境适应性 ……………………(7–100)

玻纤增强PPS 漏电起痕性能 ……………………………………(7–106)

尼龙/玻纤复合材料耐磨性能……………………………………(7–111)

复合材料环境当量等效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8–103)

往复密封工况下聚四氟乙烯材料性能 ………………………… (8–108)

PE–UHMW人工颈椎间盘体内与体外工况摩擦学对比 ………(8–113)

涤纶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承压性能模拟 …………………… (8–118)

加速老化对PLA/TiO2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9–103)

试验参数对滚塑制品低温冲击强度影响 ………………………(9–110)

间位芳纶针刺非织造布耐高温耐腐蚀性 ………………………(9–116)

湿热–高温循环老化对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9–121)

高分子材料的降噪性能评价方法………………………………(10–106)

不同硬度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非等温结晶动力学……………(10–110)

玻璃钢夹砂管涵管壁参数对环刚度的影响……………………(10–116)

聚乙烯复合管在油田苛刻环境的适用性………………………(10–122)

基于重叠预埋物的超声纵向精度检测方法 ……………………(11–95)

胶层厚度影响碳纤维布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研究……………(11–102)

不同抗氧体系的玻纤增强PA66 的热氧老化性能 ……………(11–106)

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研究……………………(11–11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T700 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11–117)

抗氧剂对聚亚苯基砜热稳定性影响……………………………(12–96)

PE 管材热老化程度的超声非线性表征 ………………………(12–102)

荷载作用下多夹砂层玻璃钢夹砂管涵结构破坏模式 ………(12–107)

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PP 制件缺陷的无损检测 ………………(12–114)

SMC 与PCM 复合材料模压件力学性能的研究 ……………(12–118)

填料与助剂

APP/BF–KH550 协同阻燃热塑性聚氨酯………………………(1–114)

聚乙烯醇/改性纳米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119)

一种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其紫外线屏蔽性能 …………………(2–102)

组分对PC/PBT/GF 三元复合材料的影响……………………(2–108)

一种磷–氮系阻燃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2–114)

建筑用膨胀石墨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119)

利用碳量子点制备紫外线屏蔽PVDF 复合薄膜 ………………(3–123)

芳纶浆粕对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性能影响 ……………………(3–130)

凹凸棒石/弹性体协同改性无规共聚聚丙烯性能 ……………(3–134)

聚合受阻胺对膨胀阻燃聚丙烯性能影响 ………………………(4–123)

磷腈阻燃剂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性能影响 ………………(4–129)

聚氨酯/无机填料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4–134)

DOPO 改性环氧化聚丁二烯的制备及其在PLA 阻燃改性中的应用 …………………………………………………………(5–129)

基于生物质单宁的低甲醛释放量酚醛泡沫制备与性能 ………(5–137)

碳纳米管含量对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5–143)

极性润滑剂对滑石粉填充PP 性能的影响………………………(5–149)

不同固体润滑填料对聚四氟乙烯性能的影响 …………………(6–122)

插层水滑石的抑烟性能研究 ……………………………………(6–128)

DOPO 和含磷固化剂协同阻燃EP 性能 ………………………(7–116)

交联剂DCP 对PP/EPDM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影响………(7–121)

PA6/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拉伸性能…………………………(7–128)

高效氯化石蜡增塑剂的分子设计及性能 ………………………(7–132)

石墨纳米片改性及其对PP 材料性能影响………………………(8–123)

GMA 和PE-g-MAH 协同增容GTR/PE–HD 热塑性弹性体 …(8–130)

环保型无卤阻燃剂在PA6材料中的应用 ………………………(8–135)

聚丙烯酸盐成核剂制备及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效果 ……………(8–139)

新型偶联剂合成及其在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中应用 ……(9–127)

硬脂酸锌对车用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9–133)

选择性激光烧结用PA66/CuO 复合粉体制备及性能…………(9–138)

低密度聚乙烯/壳聚糖季铵盐复合材料制备及抗菌性能 ……(9–144)

协效阻燃剂和增韧剂对无卤阻燃PC/ABS 合金性能的影响……………………………………………………………………(10–129)

DOPO–PHBA 对PBT/GF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0–135)

POE 黏度和含量对PP 及其填充体系性能的影响……………(10–140)

硅类表面活性剂对聚氨酯硬泡性能的影响……………………(10–147)

弹性体含量对增强聚丙烯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11–121)

微波协同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工艺及其性能……(11–129)

偶联剂对聚丙烯/鳞片石墨复合材料的影响 …………………(11–136)

低TVOC 环保阻燃聚丙烯材料制备 …………………………(12–123)

离子液体增容PP/PBT共混物…………………………………(12–128)

二乙基次磷酸铝在增强聚酰胺体系中的阻燃机理……………(12–133)

综 述

聚合离子液体研究进展 …………………………………………(1–123)

改性聚丙烯纤维研究进展 ………………………………………(1–128)

建筑用阻燃聚氨酯研究进展 ……………………………………(1–132)

PP/PET 复合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1–136)

铕配合物及改性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2–123)

聚乳酸/天然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进展 ………………(2–128)

阻燃尼龙研究进展………………………………………………(2–132)

天然高分子材料水凝胶在伤口敷料中的应用 …………………(2–139)

基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室内设计中保温材料应用 …………(2–143)

激光直接成型功能塑料的研究进展 ……………………………(3–139)

汽车内饰用软触感材料及触感表征的研究进展 ………………(3–145)

生物基阻燃剂在聚乳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150)

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开发技术和市场调研 …………………(3–156)

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4–139)

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 ……………………………………………(4–144)

填充型导电高分子基气敏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4–150)

水凝胶海洋防污材料研究进展 …………………………………(4–155)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4–159)

3D 打印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5–156)

柠檬酸酯类、环氧大豆油类增塑剂改性聚乳酸进展……………(5–160)

基于聚维酮碘改性的抗菌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6–13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件轴向压缩吸能性研究进展 …………(6–137)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芳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6–145)

PVC 改性和加工应用工艺研究进展 ……………………………(6–150)

PTFE 中空纤维微孔膜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 (7–138)

阻燃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7–142)

等离子体改性高性能纤维材料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7–148)

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应用及技术研究进展 ………………………(7– 154)

导电高分子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8–144)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 (8–149)

聚乳酸基抗菌材料研究现状 ……………………………………(8–153)

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8–158)

多尺度碳纳米材料/纤维增强体构筑及界面增强机制 ………(9–150)

哌嗪磷酸盐类阻燃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9–155)

金属催化剂在阻燃聚合物抑烟改性中应用进展 ………………(9–160)

PEEK改性研究进展………………………………………………(9–166)

半芳香族聚酰胺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10–151)

多孔结构聚酰亚胺基介电材料研究进展………………………(10–157)

复合材料桨叶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0–162)

天然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10–167)

单向导液非织造材料成型方法及其应用进展…………………(11–141)

车用树脂基复合材料部件替代性设计研究进展………………(11–147)

PBT/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1–154)

车用塑料VOC 含量及气味调控研究进展 ……………………(11–159)

超支化聚合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进展…………………………(12–140)

PVDF 基薄膜电容器介质复合材料研究进展…………………(12–144)

PLA/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2–151)

PVC–C 制备工艺进展及其应用 ………………………………(12–157)

猜你喜欢
聚丙烯成型研究进展
成型液压机技术改造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微注射成型PP/ABS共混物相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