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穿越公路之旅

2020-03-09 15:05景鑫
小资CHIC!ELEGANCE 2020年3期
关键词:林肯旅行公路

景鑫

到公路上去、公路文化所代表的从来不只是追求自由、放逐自我那么简单,也不是肤浅的逃离、回归。美国人最早便是围绕公路展开生活的,公路精神甚至可以说是日常生活本身。

沿着无边的公路行驶下去,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才真正展现:在穿越美国66号公路的旅途中,看到的是一个中西部的美国,锈带上的美国,萧条、荒芜的美国;在穿越中国新疆独库公路时,因为遇到岩崩,只能临时改道,而缺憾也因此造就了另一种美;在这期的公路主题中,我们采访了经验丰富的旅行者,他们又是作家、摄影师、电影文化工作者,这是他们在公路上看到的故事。

穿越腹地,才能看到真正的美国

美国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公路旅行兴趣的国度,是公路文化的起源。那次公路旅行是在2013年,我们从亚特兰大出发环游了美国。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进行真正的公路旅行。62天时间,穿越了26个州。66号公路之旅是这次旅行的一部分,从芝加哥开到洛杉矶,我们总共花了14天。

沿着这条美国著名的母亲之路,1926年开始修建、被遗弃在1985年的公路,沿途一直就有高速公路伴随。奇妙的是,你在被封闭被架起的高速公路上,除了遥远天空和城市、快速掠过窗外的模糊地貌之外,你什么都看不见。可是一旦下到66号公路上,你就可以穿越森林、湖泊、经过古老的桥梁和无数个小镇的中心或边缘、行驶在真正的荒漠与农田之中,风滚草有时就缠在你的车轮上,看得见被时光禁闭起来的过去,那些废弃加油站、过去的路边餐厅、以及空无一人的鬼镇。

66号公路会带你经过8个州、3个时区,窗外的颜色从葱郁的青绿色变成忧郁的灰绿色,然后变成一望无垠的沙漠的土黄色,而终点是太平洋的蔚蓝色。地貌不断变化,也许是这趟旅程最直观的感受。直到上路前,66号公路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的印象来自斯坦贝克的文学、鲍勃·迪伦的歌、《逍遥骑士》电影,甚至有些是道听途说的网页介绍、旅行杂志的只言片语,很多都是错谬的。这些错谬反而令这趟自驾成了“意外之旅”。

美国人把什么都画在墙上。他们的历史、风土、族群、政治倾向,还有心情,沿着公路能看到年代不一、画风不一、内容不一的各种墙画。在德克萨斯的Amarillo城外,有一处极为著名的风景,叫做卡迪拉克农场——这个农场最初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叫蚂蚁农场的艺术家团体为了表达对美国汽车的崇敬而建立的。他们收购了很多汽车,允许所有过客免费在这些车身上涂鸦。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车上进行涂鸦。这个地方甚至只能用经纬度定位,通过GPS导航找到,我们去的那天下午,36°C的高温天仍然有许多人在这里,紛纷跑到农田里,兴奋地用喷漆覆盖昨天游客在上面的各种示爱、祝福、骂娘。这也是典型的美国风景。

从新墨西哥州到亚利桑那,路上越来越荒芜,景物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远眺亚利桑那平原,平得令人难以置信,美国人把这里想象为外星人降落的地方,飞碟常常在这里被看见。最难行驶的路也在亚利桑那。

在公路上长途旅行,早餐、中餐基本都是麦当劳为主,晚餐就在住地附近搜APP“yelp”,找中餐。美国中西部偏远小镇的中餐馆很多都是泰国人、越南人开的,是一种很古怪的味觉体验,但为了吃一点蔬菜也就将就了。所谓蔬菜,除了炒西兰花,还是炒西兰花——如果这家店有炒青菜,恭喜你,找到真正中国人开的馆子了。我们去的时候是2013年,6年前在66号公路上,住宿基本上还是汽车旅馆为主。但是那个Motel基本上是大型的连锁Motel。我从当地观察和交流来看,Motel文化在慢慢消失和衰退了。但是在中西部,比较荒凉的地方还是以Motel为主。

我们在66号公路上唯一没有住汽车旅馆的一晚是到了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俗译春田市),因为是亚拉伯罕·林肯的故乡,所以城里到处都写着林肯的名字:林肯故居、林肯图书馆、林肯博物馆、林肯·赫恩登律师事务所、林肯墓地,也许是因为对这样的“历史圣地”毫无感觉,于是决定住到别的地方去。我们住的旅店是一个B&B(Bed and Breakfast),大概是“民宿”。这家旅店位于斯普林菲尔德往东20英里的彼得斯堡,是一栋1886年建造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古宅,是我们前一天翻阅当地旅游网页时无意发现的。两卧室一客厅的套房,连带早餐只需要120美元(在美国,我们在订房网站上从未见到过如此罕见低价)。价格低廉当然是有原因的,越接近彼得斯堡,道路就越荒凉。后来的经历有点像恐怖片,当然是玩笑啦。旅店服务和食物是一丝不苟的。去旅行,多数时候是为了看大山大海。但回来时会发现,旅行也是这些途中的小小细节构成的。

一路上都是与印象反差很大。你看到的会是一个中西部的美国,锈带上的美国,萧条、荒芜的美国。一个更真实的美国,这和大多数好莱坞大片里的美国差别还是很大的。最终你都会认识到:只有穿越腹地,才能见到真正的美国风景。

在美国,公路精神甚至就是生活本身

CHIC:后来还有没有过这样的公路旅行?

卫西谛:在意大利有过一次短途公路旅行。但在欧洲旅行主要目的还是与文化、艺术相关。在美国,你可以真的只是开车,只是在路上,就可以很开心。

CHIC:走近一个地方细看,才会留意到许多人文与地理细节,在公路旅行中你关注的是什么?

卫西谛:66号公路上真的有很多可看的。1960年代的美国遗迹,地形地貌,小小的龙卷风就在车道旁,很少数的人出现时也像是风景的一部分。

CHIC: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最直观的变化是?

卫西谛:东部是美国文化和体制发源之所,东海岸显得文明而繁华,越往西越是广袤荒芜,然后到达西海岸时又是一片自由开放的热闹。在人文上,东部保守、严谨、彬彬有礼;西部开放、自在、不拘一格。

CHIC:公路文化概念兴起于美国,公路精神最早代表了美国人天性里的爱自由,今天很多“公路旅行”似乎变成了一种肤浅的短暂的逃离。对你来说,怎样理解公路精神?

卫西谛:在美国,公路精神不仅是自由,还有开拓精神,甚至它就是生活本身。美国人就是围绕公路展开生活的。当年我降落在亚特兰大,车从机场开出驶上州际高速,混入车流不超过半小时,我就看到隔壁车道一辆皮卡的驾驶室里,一位白发干瘦的老太太神情自若地端坐在方向盘后,鼻子下面插着两根透明氧气管!——有一种“活着就必须上路”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公路旅行在欧洲也好,其它地方也好,都是看风景去的;而在美国就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断移动,没有尽头的生活方式。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

传统的公路精神不会消亡

口述:齐栋(巴伐利亚酒神)

毫无疑问,我对公路文化的概念最早是来自美国公路片。我自己亦是一个狂热的公路片爱好者。

近些年逐渐迷恋上自驾旅行,中国西北的公路有不亚于美国西部片的苍凉,更有比美国西部更丰富多变的地貌和景致,所以连续两年都曾在新疆等地开展自驾旅行。印象最深的大概要属2018年8月自驾独库公路了。那是一段留有缺憾的旅程,我们在独库公路巴音布鲁克下段遇到了岩崩,只能临时改为自驾218国道。我想说,正是这种缺憾造就了另一种美。我们在巩乃斯遇到了世间最动人的绿色,并翻越了有“鬼门关”之称的天山艾肯达坂(达坂,是西藏所说的垭口。艾肯达坂海拔3050米,地势险要)。

在公路旅行的时候,以自驾为例,你会享受在路上翻过的每一座山,淌过的每一条河,戴上墨镜迎向朝阳,或者在疲惫不堪的夜晚寻找最近的汽车旅馆。对我来说,这样的公路之旅意味着淡化目的地,更享受在公路上开车或看风景的每一个当下。

而公路文化的魅力在于汽车(摩托车)和公路的合二为一。只有当汽车(摩托车)的轮子在公路上滚动时,这才是公路旅行,两者无法割裂,缺一不可。公路旅行有一种类似爵士乐般的即兴属性,只要你把油门踩到底,你随时可以从教条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任性地驶向远方。无疑,公路旅行是最契合“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一精神的,这或许是公路旅行的最大魅力?而在路上最不方便的,大概是如厕问题?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卡车司机那样装一个大号的矿泉水瓶,所以得练就一种憋尿的本领。

可能我对公路文化及其精神的理解更为传统,更为old fashion一些。在我看来,公路文化中对自由的追寻、叛逆精神、摇滚和迷幻色彩,以及永远在路上的核心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还会以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呈现开来。比如过去的公路旅行,人们只能收听电台里的音乐,或者播放盒带或CD,今天人们可以轻松地连接车载蓝牙音响,从而随心所欲地播放更加契合公路主题的音乐。无论怎样,传统的公路精神是不会消亡的,它也许会像黑胶唱片那样,在未来重新成为一种风潮呢。

公路旅行,爵士乐般的即兴

CHIC:每个人上公路的动机和目的会有些许不同,你觉得公路的魅力在于什么?

巴伐利亚酒神:公路旅行有一种类似爵士乐般的即兴属性,只要你把油门踩到底,你随时可以从教条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任性地驶向远方。无疑,公路旅行是最契合“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一精神的,这或许是公路旅行的最大魅力?

CHIC:在公路旅行中你关注的是什么?像住宿、吃饭这些基本问题会成为困扰吗?

巴伐利亚酒神:遗憾的是,中国高速服务区的咖啡总是不好喝,希望星巴克之类多多加油吧。另外,在OTA网站订酒店時,停车是否方便成为极为重要的关注点。

CHIC: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骡子》中,有一个有趣的点是,因为年轻时在美国四处游走,他就知道哪里的加油站旁有最好吃又实惠的汉堡。

巴伐利亚酒神:电影《骡子》里的这个观点很有趣,我这里可以贡献一个相似的案例:2014年和朋友在川藏线自驾时,一开始吃饭总是跟着那些普拉多或牧马人什么的越野车,后来发现这些车主大都是游客,他们对哪里吃饭不踩雷,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我们就学精了,专门盯着饭店前有没有卡车停泊。这些卡车司机常年在路上奔波,哪里的饭菜好吃又便宜他们最有发言权了。

齐栋(巴伐利亚酒神)

知名旅行作家,摄影师,铁道文化推广者,影视编剧,CCTV-9纪录片《乘着绿皮火车去旅行》顾问。已出版《绿皮车站——首部铁道小站旅行笔记》《我乘火车穿过俄罗斯》等。

猜你喜欢
林肯旅行公路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安静从容 林肯MKX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