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

2020-03-10 11:19石国豪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节电电能

石国豪

摘 要: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电能需求量明显提升,电能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类型。但在电力供配过程中,供用电系统的电能消耗、电量损失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文结合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的必要性,对供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思路展开讨论,借此通过该技术的实践,降低供用电系统电能损耗。

关键词: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电能

引言:电能属于社会建设中的核心能源,供用电系统在电能供配中,线路损耗是评估电力企业供电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着电能的利用率。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电能输送期间,减少电能损耗,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因此,本文对供用电系统中如何运用节电降损技术进行展开分析,希望给予相关从业者建议与参考。

1.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的必要性

一方面,供用电系统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设施,其所提供的电能资源是维持社会生产、居民生活的能源类型。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有效应用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可在电能资源供配过程中,提升其利用率,减少生产环节的电能、资源损耗,继而提升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避免因电力持续、大量损耗引起生产风险,保障电力企业供用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1]。另一方面,社会进步中,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供配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是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同时有利于供用电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维护电力生产安全性,控制供用电期间的能源消耗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对供用电系统进行节电降损处理,可预防设备损伤,延长部分电力设备、供配地装置的使用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损失。

2.供用电系统电能损耗原因分析

供用电系统输送电能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各级变压器、输电线路转化电能,使其成为可维持生产作业的电力资源。但是在供用电系统运行期间,仍伴有较为突出的电能损耗、电力资源浪费问题。其一,在各级变压器输送电能时,尽管磁能、电能具有相互转换功能,且整体转换效率高,然而转换时仍存在电能损失。此外,若在电能供配时,供电企业对电阻内的电能损耗管理不当,会造成更多能量损失。其二,电能输送期间,供用电系统中各电力组件均会产生功率、电能损失。此类损失通常被称为线损,而供用电技术线损、管理线损属于较为常见的线损类型。线损产生后,供用电系统运行时,会存在固定、可变的损失[2]。

结合供用电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生产特点,引起电能损耗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中。电力计量工具测量不够准确时,会导致供用电系统所供应的电量计算失效,而电量计算出现误差后,则会导致供用电系统在电能供配中出现电量损耗。再者,电能在输送过程中,部分电流会处于未利用状态,这类电流存储于电缆中时同样会不断被消耗。与此同时,供用电期间,系统电压值并非固定值,其在变化时系统电压幅度会产生变化,使得电能、电量产生损耗。

3.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策略

3.1提升供用电网络的功率因数

在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提升供用电网络的功率因数,是为通过及时的无功补偿,控制电网运行中的电力损耗。具体来说,供用电系统中,电容器所产生的无功电流,会直接与电力设备中滞后的无功电流相抵消,以此起到提升电网功率因素的作用。在落实无功补偿措施时,集中补偿、就地补偿均能够改变供用电网络的功率因数,满足系统节电降损要求。其中,集中补偿的具体方法是在变电所布设电容器柜,使其对电力设备使用中的电能进行集中性的无功补偿。就地补偿则是应用自动化的调节补偿设备,预防供用电系统出现过度补偿、电力资源浪费现象,甚至可保障电力设备无功负荷的稳定性。

在此期间,为发挥无功补偿对节电降损的积极影响,还应确保无功补偿方式运用的合理性。比如对于10kv的配电设备,可采用集中补偿方法,并使无功补偿设备中的负载率不超过75%,将其功率因素调整为0.5,变压器容量为25%~40%。因此,在利用无功补偿,提升供用电网络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时,相关人员还应系统对比无功补偿方案,选择节电降损效果最佳的处理方案。

3.2推进电网信息化建设

电网信息化建设是为通过供用电系统功能、内部管理的升级与优化,增强系统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效果。一方面,电力企业在电网规划、电网建设等项目中,需要坚持降损增效、维护电网安全的基本原则,同时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细化供用电系统中的电源与电网结构,全面落实节电降损措施[3]。另一方面,供用电系统在自动化建设后,电网自动化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从而有效避免电力供应期间出现频繁停电的问题,并且具有提升电能供应质量,减少线路冗余、损耗的作用。为此,电力企业在运用节电降损技术过程中,还应重视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继而通过电力资源的在线、实时监控,科学调配供用电系统中的电力资源。

3.3合理控制导线长度

为减少供用电系统中的线路损耗,电力企业还应合理控制导线长度。具体来说,电能输送时,相关人员在设置低压箱、配电箱周边的线路时,尽量使用直线架设线路,并将变配电所设置在电负荷中间区域。随后在低压线路与电负荷之间的间距小于200m后,将导线长度控制在最小数值内,以此通过供用电系统电能输送距离的改变,减少导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与此同时,为降低线路损耗,在调整导线长度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增加导向截面积。供用电系统中,对于部分输电距离较大的区域,线路在电压平稳状态下,若导线有效截面增加,可进一步控制系统运行成本,节省电能消耗。比如在高层建筑中,电力企业可将配电室布设在电气竖井周边,并在线路设计中选用有效截面积较大的导线,从而确保线路内电能负载量的充足,维持电压的稳定,避免因电压、电流量存储问题引起电能损耗。

3.4确保三相负荷运行的平衡

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技术应用中,保证三相负荷运行的平衡,是通過系统电力负荷的控制,防范电能损耗现象。一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利用变压器实时监测负荷,同时根据负荷变化,灵活配置变压器,预防变压器引起的过载、空载问题。除此之外,在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前提下,还应通过变压器位置、容量的控制,确保三相负荷运行的平衡。在此期间,对于公用变压器,可通过三相平衡送电的方式,将其出口区域不平衡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另一方面,供用电系统中的低压线路,其在使用中通常会受高次谐波、单向影响,使得电网中三相负荷不平衡风险较大,继而导致系统电能损耗严重,甚至会危及供用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造成电力设备的内外部损伤。因此,在利用节电降损技术,减少线路上的电能损耗时,还应根据系统低压线路、高压线路的监测数据,快速调整三相负荷,使其整体平衡度满足供用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用电系统运行中节电降损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为维护电力企业、社会利益,需灵活运用节电降损措施,落实电能供应过程中的线损管理。同时结合各地区电力供应要求,制定个性化节电降损方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能源紧缺问题,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宇锋.浅析供用电工程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8(07):66-67.

[2]黄浩,梁一力,梁一博等.供用电系统节电降损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5):189-190.

[3]杨昆云,尚林洪,可卜文等.谈供配电系统节电技术措施[J].城市周刊,2019(006):62-62.

(贵州电网公司都匀三都供电局  贵州  三都  558100)

猜你喜欢
节电电能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电能的生产和运输
海风吹来的电能
配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国内照明节电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照明稳压节电柜的技术特点与应用
从“冰箱小杀手”到“节电小王子”
从“冰箱小杀手”到“节电小王子”
电能管理系统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