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述评

2020-03-10 17:07张玮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述评中小学

张玮

摘 要:英语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在学校进行二语习得的主要媒介,是英语课程标准中具体要求的文本体现,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重要性。本文从历史学和教育学角度对我国现有的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实证性研究少、结论雷同率高、农村地区适切性研究少,希望为当下我国中小学英文教材研究提供空间和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科书;述评

一、从历史学角度的研究

笔者在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研究在时间段上主要分为清末、民国时期以及建国以来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研究各有侧重。

清朝末期,我国开始自编英文教材,对这一时期英文教材的研究主要是对一些早期英文教材的介绍。石鸥对中国第一本自编英文教材《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的编写背景和出版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了《华英初阶》在我国英文自编教材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它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首本英文教材,也是商务印书馆自编的第一本英文教材,商务印书馆开了学校英文教材编纂之先河,为中国人自编英文教材积累了宝贵经验。[1]

在此基础之上,石玉在其《我国自编教科书的开端<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中对这套教材的出版概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开始对其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目标上, 以传播宗教理想信念为根本,在教学上, 注重英语书面读写能力的养成,在内容组织上, 遵循循序渐进的准则,在形式上, 第一次采用中外文并列编写排版的方式。石玉还对《华英初阶》中首创的中外文并列编排形式做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编排形式, 即在外文原文旁列中文为注解,对当时的英语教学大有益处。[2]

吴驰较为宏观地研究了从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正式颁布到新中国建立这近五十年里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从“文”到“语”的演变历程,即英语教材从清朝末期偏重“文”逐步过渡到为民国中后期偏重“语”的特点,也就是从强调英文语言文字到强调英语“听”和“说”。他认为这一改变在清朝末期到民国中小学时期英文教材发展的历程中体现的非常明显。[3]

与对晚清英文教材较为稀少的研究状况相比,对民国时期英文教材的研究则相对集中,相关研究有张学婷的《民国时期我国自编英语教科书的研究》、杨萍的《民国时期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杨丽莉的《民国时期我国高中英语教科书研究》、牟英梅的《民国时期我国自编英语教科书研究》以及刘佳佳的《民国时期我国自编英语教科书研究》等。

牟英梅分析了民国时期自编中学英文教材的变化历程,她认为民国时期中国自编初中英文教材的编写特色是贴近生活并且便于应用,许多日常生活常用语都在其中有所体现,课文与具体生活实践的密切相关性,激发了青少年学外语的热情;同时,这一时期的英文教材也加入了一些体现西方先进思想的文化信息,有助于学生将个人所学运用于实际之中。牟英梅认为因为民国时期我国自编中学英文教材加入了体现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传播外国文化的作用,1927年之后,教材内容在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方面不断丰富,因此她总结民国时期中国自编中学英文教材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发展历程。[4]刘佳佳将民国的自编英文教科书分为 1912—1922 年,1922—1949年两个时间段,系统地梳理了民国时期自编中学英文教材的发展情形,分别对这两个阶段自编中学英文教材课程标准、教材设计、教材编纂特征做了具体描述,还对教材的适用对象、审定情况、出版情况等做了阐述。[5]张学婷在研究民国时期中国自编英文教材的成就时,认为该阶段的英文教材在培养公民道德素质、传播外国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按照年级体现不同的侧重点以及承接上的连贯性的特点。[6]

二、从教育学角度的研究

(一)教材编写

张献臣对过去六十年我国英语教材编写进行了回顾,将我国英语教材编写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坎坷曲折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全面复兴阶段、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中外互补阶段和新世纪新理念阶段,并对各个阶段所编写的教科书进行了列举与回顾。[8]韩宝成、廖菊红和吴本虎等对英语教科书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韩宝成基于对北京市某城区部分中学英语教师进行的调查,了解了他们对现行英语教科书的看法,分析了教科书编写存在着无趣,不实用的问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制需要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二语习得等多个学科汲取营养。并把 “有趣”、“有意”和“有理”原则作为英语教科书的选材的参考。[9] 廖菊红在对当前主要使用的几种小学英文教科书所作的研究中, 提出大量小学英语教科书在编纂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淡化语言基础知识、轻视乡土教育特点、淡化母语文化背景等问题,并提出在以后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编纂中要把学习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双重目标结合起来。[10] 吴本虎主要研究了中小学英文教材编纂中如何体现多元文化地包容性、避免文化冲突这一问题,他按照新《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在研究中分析了编纂中呈现出来的一些不够尊重文化差异的方面, 并认为这些现象会对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课程目标和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有所影响。 [11]

(二)教材文化

肖龙福在其《浅析我国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信息》[12]中对1982年版和1993年版初高中英文教科书中的目的语文化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教材内容存在未能摆脱用英语来描述中国文化的老框框,以及教材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介紹不够完整等问题,认为英语教材应充分体现其跨文化的功能,各国文化都应平等看待,避免宣扬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优越性。吴晓威、陈旭远从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文化内涵分析出发,分析了高中英文教材中所展现的文化内容的分类标准。[13] 研究表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和分布落实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到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对文化内容的选择,基本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在高中入学初期应使高中生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相同和差异有粗略的认知”以及“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相同与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的文化意识目标的要求。另外,对英语教材中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多,相关研究有苏勤的《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信息的分析与建议》、于斐的《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失衡现象比较研究》等。 [14]于斐,宋蕾在对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失衡现象进行了分析时,认为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失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与西方文化失衡、城市与乡村文化失衡、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失衡。她们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不同时期出版的中学英文教材在中国与西方文化、城市与乡村文化和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层面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文化需求,力求完善英文教材中不同文化内容的配置结构,提高我国初中英文教学的文化性和实用性。[15]

(三)教材评价

许峰梳理了中外的教科书评价研究,并归纳出教科书评估的指导思想、 评估依据、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科书评价研究的方向: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的评估体系。[16]谷晓翠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记录的方法对《展望未来》这套英文教科书进行了评估研究,研究表明该套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是对教科书评价中中的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的较好体现,亦符合教材评估中的效率原则,研究还阐述了对该教材的修改建议,即充实附录中“语法参考”内容,适当增加固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并配合相关例句加以理解,让学生在“发现语言规则”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方式继而将其运用于实际交流中。[18]李建军在借鉴国内外有关英文教科书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本土英语教学实况的教科书评估标准。并且采用这一标准,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高中英文教科书《英语》(新标准)在山西省的应用状况进行考察。 [20]解欣从使用者角度对《展望未来》系列教科书进行了评价研究,在程晓堂和Cunningsworth的教材评价的理论框架下,她让重庆市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对《展望未来》系列教科书做一个整体印象评价,分析该教科书是否体现了课程大纲的要求,然后综合问卷调查,教师访談以及课堂观察三种方式对该教材进行深入性的评估,研究该教科书在应用过程中是否真正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找出教科书设计与教科书实施中存在的偏差,继而找到有效地使用该教材的方法,以期促进教学顺利进行。[21]

此外,刘冬梅还对农村学校的英语教科书的适用性做了评价研究。[22]

(四)教材比较

汤丽伟结合英语学科教育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探索解放以来初中英语教科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从一个侧面来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以 1963 年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人教版的初一英语教科书为研究目标,重点从知识、心理、思想、文化四个层面对上述教科书的内容、结构进行系统的对比,试图深入分析各套教材的特点。在对新、旧两套教科书异同的理论研究之上,结合实际的调研结果,探讨了 2003 年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所体现的适应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特点,同时也对该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23]针对我国英语教材呈现出的“一纲多本”的现象,程兰从五个分析维度和九个评价标准对我国初中八套英语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八套教材都注重在丰富的语境中帮助学生学习词汇,但是在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技能的编排方式上各有特色,不同的教科书展现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并针对分析结果,从五个维度对教科书编纂者提出了改进方法。[24]

三、对现有研究的几点思考

英语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在学校进行二语习得的重要材料,是英语课程大纲的文本体现,各个阶段的英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定阶段英语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通过对不同阶段英语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窥探一定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状况。回顾我国现有的对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研究,便于我们对我国英语教科书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脉络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发掘英语教科书研究的特点以及各个时期教科书值得借鉴的地方,更好的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制。

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发掘出我国目前对中小学英文教材的研究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对清末民国初期英语教材的探究主要停留在对当时使用的英语教材的简单介绍,侧重于教材的编写背景,出版发行状况的叙述,而对教科书中英语语言学习的内容呈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等缺少较为细致的研究。

其次,纵观各个时期的教科书研究,无论是民国时期我国英语教科书的编写特点,还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信息与西方文化信息的平衡问题,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都极其相似,往往在一个研究结论出现之后成为后人研究的参考模本,导致很难推陈出新,研究结论雷同率较高。

另外,笼统宏观的理论研究较多,对具体版本教科书的细致研究在数量上还是较少,因此大量的英语教科书需要做细致的实证研究。

最后,笔者在对文献进行综述的过程中发现对英语教科书在农村地区的适切性的研究较少,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对农村地区英语教科书的关注度不够,教科书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城乡文化差异和区域教育水平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有待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石欧.我国最早的自编英文教科书--《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J].书屋,2008(5):25.

[2]石玉.我国自编教科书的开端《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35-37.

[3]吴驰.由“文”到“语”--清末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之演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3):50-53.

[4]牟英梅.民国时期我国自编英语教科书研究[J].兰台世界,2015(22):92-93.

[5]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6]张学婷.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成就述论[J].兰台世界,2015(12月上旬) :43-44.

[7]蒋小敏.建国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8]张献臣.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 60 年回望[J].中华读书报,2010(8):1-3.

[9]韩宝成.从一项调查看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编制原则[J].外语教学理论与原则,2014(2):56-63.

[10]廖菊红,赵正.试析当前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新西部,2009(4):179.

[11]吴本虎.析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中忽视文化差异的现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8-82.

[12]肖龙福.浅析我国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信息[J].国外外语教学,2004(1):31-37.

[13]吴晓威、陈旭远.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4(12):263-266.

[14]苏勤.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信息的分析与建议[J].新课程研究,2008:68-70.

[15]于斐,宋蕾.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失衡现象比较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28-131.

[16]许峰.英语教材评估研究--回顾与前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5-38.

[17]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17-21.

[18]谷晓翠.对《展望未来》英语教材的评价[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2004.

[19]程晓堂.基础英语新课程英语教材评析--兼评外研社《英语》(新标准)初高中英语教材[J].2006(5):3-9.

[20]李建军.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英语》(新标准)的分析与评价[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21]解欣.从使用者角度对《展望未来》系列的评估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2010.

[22]刘冬梅.农村学校英语教材适用性研究—以武川县外研版初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23]汤丽伟.初中英语教材比较研究[D].内蒙古: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4]程兰.国内八套初中英语教材对比分析[D].上海: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16.

[25]曾文琦.两套初中英语教材的比较与分析—统编教材与牛津教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  金华  322118)

猜你喜欢
述评中小学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