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由港建设过程研究

2020-03-10 22:36赵鹏鹏赵云芸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赵鹏鹏 赵云芸

摘 要:打造海南成为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部署,但是规划建设自由贸易港完全是需要摸索,并无前例可循的。而香港作为世界最开放的世界自由港,加之二者同处亚洲,自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以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按照自由发展程度和功能细分将香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探究香港自由港演化经历的主要过程,为下一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初步的可取经验和理论。

关键词:香港自由港;海南自贸区;转口加工

Abstract :Building Hainan to become a free trade po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lan for our country to deepen reform and realiz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Hong Kong, the world's most open free port, and the two in Asia, there are naturally many places to learn from. This paper divides Hong Kong into different historical form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re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al subdivision, explores the main process of Hong Kong's free port evolution experience, and provides preliminary desirable experience for the next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Key words:Hong Kong Freeport Hainan Free Trade Zone Transit Processing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地都在不断创新自己的贸易模式,所以中国作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同样一直在致力于寻找可以打破国际贸易之间的层层束缚,减少贸易成本和最大程度的规避经济风险的举措,更好的实现贸易的自由化。2018年4月13日下午,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决定建设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自由港作为目前世界贸易发展中最为自由化,开放程度最高的一种贸易发展模式,成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手段,自然是被国际各组织研究的主要对象。香港不仅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并且在自由港建设上更是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自由的港区制度保障了香港资金、人和货物的自由流动。

打造海南自贸区为下一步建设中国自由港打下基础,不仅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同时,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联系,彰显出中国的改革决心。从自贸区到自由港,海南势必在自由港制度探索上担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而香港作为自由港制度上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所以研究香港自由港的建设过程将为自贸区制度的建设方面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二、自由港的概念界定

目前公认的自由港概念是在一个国家国境内划定一个特定区域也就是“境内关外”,在该区域内的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任意的自由流动,并且最主要的是享受自由港较低的关税水平,绝大部分货物可以享受免税进出该港口。而自由港的最早的概念则是出现在13世纪欧洲的马赛港,后来随着各个国家及组织对自由区拥有不同的认识,最经常被用到的就是“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出口加工区”等概念,而这些概念都是自由区的概念延伸和拓展。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开放程度最高、自由度最高的则是自由港,例如世界著名的新加坡自由港、迪拜新科技自由港和香港的自由港區。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到达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各个国家和组织纷纷模仿自由港的建设模式,学习其中的自由制度来打造属于自己的“自由港”,然而大量模仿者的都统统将自己的区域称之为自由区,这也导致了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自由区的形式,目前世界上的自由港区已经达到了130多个,自由港的概念也逐渐消失了当初最明显的界限。随着国际著名自由港的不断升级改造,自由港的概念已经不再单单局限于某一港口吞吐量的变化和功能上的定位,而是指向港区空间内所有元素均可实现任意的组合、拆分和流通,几乎为零的阻力,发挥最大的贸易自由化。

三、世界自由港的演变过程

自由港既然作为目前世界自由区中发展程度最为突出一个阶段,广受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曾于1992年就港口演变提出了“港口代际划分”理论(UNCTAD,1992) ,以港口功能为标准先后将现代港口分四代,对港口的发展阶段进行了代际划分和展望,在港口发展及港口功能角色演化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其中第一代港口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利用天然的地理位置,发挥货物的集散转运功能,同时进行简单的货物加工装配环节,但是港区仍旧以转运转口为主营业务。二代港口与一代港口最明显的区别除了活动区域向港内外延伸,出现了独立的加工制造部门,由单一的转口功能向出口加工制造贸易复合型功能的转变,这一时期的自由区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第三代的自由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港区内部的加工制造产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港区的综合协同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渐渐往港-城一体化发展。第四代港口的以多个港口组合发展还正在形成之中。

以香港为例,目前实现了较好的港城联动,正处于第三代自由港阶段,港区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协同发展,已然从港口服务的被动提供者转型成为了国际贸易生产要素配置的组织者、参与者。

按照港区代际划分理论香港恰好就经历了前两代港口的发展,正处于第三代的自由港阶段。下面就分别针对每一代港口的功能定位重新将香港命名划分为三个阶段,由自由度较低的以转口集散功能定位的原始自由区阶段到加工制造贸易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区阶段过渡到自由度较高的综合多功能自由港阶段研究香港的自由港的演变过程。

四、香港自由港不同历史时期演变进程

(一)转口集散的原始自由区阶段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占领香港之后,于1841年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在经济上主张自由贸易政策,在货币金融上宣布各国可以在香港港内自由兑换货币,并且明文规定任何人出洋军不受各种限制,允许商船进出,这些政策的实施是促成早期原始香港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鸦片战争之前香港本地以生产水平较为低的手工业和渔业为主,但是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毗邻东亚和东南亚,地处海上交通要冲,这也是成为英国占领香港来拓展远东商业利益的窗口。当时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是西方殖民者向往的新世界,但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殖民者获取利润的阻碍,为了加快倾销货物的速度,殖民者源源不断的将西方的香料等物资运往香港,然后再通过香港将货物直接转口销往内陆和东南区其他地区。大量的货物运往香港直接促使殖民期间的香港从传统的渔业、农业和简单的手工业转向专门负责分销通运的东方中转站,开始修建较为基础的港口基础建设,发展港口转口业务。极大的促进了香港的航运业的发展迅速成为西方货物集散之地,转口业务的收入也是占到了当时香港所有业务收入的70%-80%左右。

(二)加工制造主导的自由贸易区阶段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中国的成立收到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对中国实施的“禁运”政策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香港的转口贸易业务的收入。自1952年开始,为了减少转口贸易收益急剧下降的状况,香港开始逐渐增加本地产品的出口占比,政府积极实施发展鼓励本地产品的出口政策。

为了应对世界形式的变化,香港开始迅速转变产业结构,加大工业化的投资比例,工业制造企业的增加将大量从外国输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初级产品进口香港,然后经过简单的加工包装再次输出大陆和其他各地。香港面对禁运及时的调整出口策略,遏制了经济下滑的趋势,到 1959年 ,香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比重已上升到 69. 6% ,加工工业开始取代了转口贸易的地位,并且香港的人均GDP收入由1960年的429.44美元上升到1978年的3923.94美元,人均GDP相比60年上升了913%之多,香港也是出现了长时间的经济增长阶段,具体如图 1所示。

进入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香港搭大陆改革开发给的顺风车,在自由港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香港政府除了实行免税和低税率的制度外,还实施了表现最为突出的通关便利政策、货币汇兑政策和人才流动政策,而这三个特有的政策构成了香港持续繁荣的重要因素。

香港自由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自身的航运自由,贸易通关上的“积极不干预”政策。香港本身处在亚洲通往欧洲和美洲的重要交通要冲,为了解决大多数货物汇聚于此通关慢、检查繁琐的问题,一般商品进出香港无需报批,除少数手贸易管制的商品需进行事前申请并批准后才能进出外,一般商品的进出口无须报批。在通关手续上,香港的海关简化了清关程序,进出货物和船舶只需要在网上进行电子申报,并且采用电子提前预报货物和电子锁减少了海关的检查次数。除此之外香港特区配额和贸易管制很少,没有主动的进口配额,一系列的通关措施极大的解决了香港海关的效率和简化了通关手续。

而在金融制度上,香港实施了自由的货币汇兑政策。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处于相对封闭、保护主义再次盛行的时代,香港作为一个依靠世界贸易发现发展起来的港口自然也会受到世界的经济萧条影响,在外汇货币方面,香港在1973和1974年先后取消了外汇和黄金的管制,完全开放了外汇及黄金市场,外国资本和本地资金均可自由进出流动。在货币制度上,香港于1983年成功实行了联系汇率制度,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维护稳定的汇率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良好的货币运行机制也使香港成功的避免了亚洲货币贬值危机。

与此同时,在专业化人才引进方面,香港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劳动力资源受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极少干预,劳动力的流动性很高。香港的无香港政府鼓励一切来港投资劳务的自然人,不管是本地,还是外来的投资人,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通过实行自由的企业制度,香港企业发展迅速,生产环境优越的香港企业通过丰厚的劳务待遇,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素质劳动力,例如持有香港特区的护照可以随意出入欧盟等国家都是免签证的,香港高度自由的人员流动政策弥补了香港本身人力资本较少的短板,国际化人才的流动加上香港强大的人才引进计划和跨国公司的吸引,招募了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开到香港,这也是造就了香港人力资源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综合多功能自由港阶段

香港经过前期的转口加工阶段和出口加工阶段,不论是港区的贸易制度方面还是港内的金融环境方面都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尤其是香港经济出现了第三个新的增长点,服务贸易的收入占据整的经济的比例也不断上涨,金融、旅游、商品零售和服务等行业纷纷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而这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香港的“积极不干预”政策,香港也由此进入综合多功能的新阶段。

“积极不干预”政策极大的赋予各行业自由发展的自主权,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最大化的释放市场红利,促使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在20世紀70年代香港加工制造也仍居占据主导地位,加工制造业的劳动力也是占到了整个行业的50%左右,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香港高端化技术、金融和服务第三行业的不断兴起,加工制造业劳动力的占比下降到了20%左右,进入21世纪就业人数更是下降到了10%。并且60-90年代香港的进出口零售、饮食、批发业和酒店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由1961年占比的14.4%上升到2000年的45%。另外截止到2018年香港最为重要的四个支柱产业金融、旅游、贸易和专门服务的就业人数占比达到了46.3%,就业人数达到了179万余人。(如表 1所示)

五、香港自由港发展总结与展望

(一)香港自由港经验总结

香港能从一个土地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的一个贫瘠之地,最终成为东方明珠,离不开的虽然是独一无二得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香港抓住了历史发展得一个机遇,根据自身固有的条件和世界形式的变化、政治形势的变化,巧妙得利用大陆市场这个跳板,顺势从一个各种日用产品都依赖于进口得小地方成为世界知名得最自由得世界性港口和金融城市,离不开得还有香港政府一贯执行“积极不干预”的市场理念在香港各行各业里面的深入贯彻,政府放手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本身只负责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尽可能的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市场经济的内在功能充分、自由的发挥。

立足法律,除了政府的法律法规之外,香港各行各业的行业准则和商会也是约束香港市场稳定发展的定海神针,这也是香港能继续保持今天的地位并逐步扩大其开放、自由的奥秘所在。

另外香港在三次的港区转型方面,充分利用了外资和技术的外溢效应,不仅在某个出口或者进口竞争产业资产结构和产业增长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并且由于技术的外溢效应出现了不同的产业集聚,提高了全社会闲置资源的利用,改善了资源配置结构,使得香港贸易环境的优化提升,随之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高,收入的不断增加,最终带来的是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二)自由港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香港将不断强化世界货物集散转口和加工出口的角色,继续利用世界金融交易市场和和世界性港口的优势,逐步打造成为世界新型的信息集散控制中心,通过的大量的数据處理完成基础的港区业务,着力服务于第三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港区产业的优胜劣汰,最大化的提高公共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优化细分市场的产业结构,朝着高、精、尖产业转型。

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在世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区域性港口城市将不断强强联合,打造区域性港口信息交换平台.香港作为东亚发展形式最快的港口城市之一,可以在打造区域港口来联合体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区域自由区不同形态的合作,发挥进一步的港口带头效益。

六、香港经验对我国自由贸易制度建设启示

目前我国自由贸易制度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一些试验区上去的了一些不俗的成果,但是未来自由贸易制度建设仍旧存在着很多的不容小觑的矛盾和问题,例如经济增速和经济质量不相容的矛盾,产业结构和岗位不适配的问题等等,但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改进。而对于香港成功的经验切不可盲目的一把抓,而是要做到有所取舍,因地制宜、精准定位。下面就香港经验对我国自由贸易制度建设总结了三个策略。

(一)转变贸易管理和监管模式

对于中国正在开展和计划建设自由港区的,要逐步实现两个转变,其一就是转变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交由企业主导,但是要想实现由政府到企业的转变需要长时间的缓慢过程,而这一过渡阶段可以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渗透实施;第二个就是贸易监管方式的转变,香港自由港建设的经验表明,只有不断的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简化监管通关手续,采取事前备案,事后监管的方式对海关监管区实现有效的运营。

(二)建立适配的营商和金融环境

香港能如此之快的进入第三代港区模式,离不开便利的营商和开放的金融环境。高度便利的营商环境可以为自贸区吸引各地的人才和资金流入;而金融市场的开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为服务业以及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持续不断的注入新鲜的活力。所以对于中国内地的试验区来说,若想实现自贸区较快的发展,势必先营造相匹配高度便利的营商环境,建立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放宽金融市场的管制,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注册门槛,降低企业资金流转效率、节约企业对外贸易的金融资本消耗。

(三)制定弹性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市场经济有序进行的前提,香港经济得以顺利进行也是得益于香港法律中的成文法。国内的各个地方的试验区要根据中央法律规定总的指导方针下,分别针对各自的不同复杂多变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特别的法律细则,同时要保证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的修改弹性,与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梁建伟.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及其借鉴意义[J].广东经济,2018(11):34-39.

[2]季祖强.香港自由港建设的主要特征、动力机制及镜鉴启示[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9(02):94-97.

[3] 陈晓倩.香港自由港实践探索研究[J].财富时代,2019(08):142.

[4] 谭文岳.香港——世界最开放的自由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05):24-25.

[5] 周晓益.浅议香港的自由经济政策[J].法制与社会,2007(06):358-359.

[6] 胡凤乔. 世界自由港演化与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6.

[7] 周珊珊. 香港经验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8] 青山.繁荣的香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灵活的自由企业制度[J].中国商贸,1996(16):44-45.

[9] 周汉民. 开放新高地  创造新奇迹[N]. 人民政协报,2020-07-02(003).

[10] 吴欣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路径探索——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对比分析[J].对外经贸,2020(01):41-43.

[11] 文菲.香港早期的自由港政策[J].港澳经济,1997(12):58.

作者简介:

赵鹏鹏(1998-),男,河南周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赵云芸(通讯作者)(1987-),女,湖北襄阳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汉自由港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G062。

(武汉商学院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