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发展历史研究

2020-03-10 09:09蒲方白杨韩东亮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单兵火药步枪

蒲方 白杨 韩东亮

步枪,作为现代战场上步兵基本的武器装备,结构形成、功能效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发展历程跨越从有人为的作战至今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抱着对这一探究竟的心,我将步枪的发展历史研究总结如下。

一、发展原因

(一)火药

从火药开始说起,人们应该早就察觉到了火药爆炸对人有伤害性,如果可以制作成一种武器。南宋陈规在1132年,就发明了一种简单的竹管,一端封死,装入火药,在装火药的部位留一个小眼,引出引信,点燃后用敞开的一端烧伤敌人。后来有人被炸裂的竹筒所伤,发现这种爆裂的碎片杀伤力更大,便火药前端放入了小铁珠,创造了南宋寿春府造的突火枪,后来改用更为坚固的铁管,成就了火门枪。

火药的产生改变了当时长矛对长矛的战争形式,对现代步兵武器产生了影响。不仅在步枪产生过程中,后续发展中,步枪对发射药的追求也从最初的黑火药到后来追求高爆效能、无烟发射等,枪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围绕着火药的发展。

(二)战争

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每次枪械得到重大发展都是在战争时期。火药传入欧洲后,欧洲枪械发展迅速,比同时代的中国明清时期,先进了一个档次,原因是欧洲本是众多民族、国家组成的地区,各种战争频频爆发,有先进的武器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所以各国都在改进;而同期的明清时期,中国也在发生战争,但中国发生战争的次数绝对是要小于同时期的欧洲的,所以对于先进武器的需求没有这么大。所以说枪械的发展很大的因素是得益于战争。那个时代枪械是军队最先进的武器,所以如果能在质量、数量上压制对手,就能在战争中取得优势,枪械得到很快的发展。

(三)科技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改变了我们对战争形态的认识,从德莱赛前装枪到后装枪到史密斯威森发明改善闭气的金属弹壳,科技始终是战争模式发展的影子,无法分割。伴随着战争的发展,军队对武器装备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基础兵种的步兵必然也会有一支随着发展的步枪,对于步枪就开始精心设计、创造,甚至于后来有性能、作用独特的步枪出现。

二、发展过程

步枪起源于13世纪的管形火器,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南宋初期,我国军事家陈规发明了一种火枪,到寿春府也制造了一种突火枪。14世纪初,元代制成了金属火枪——火铳,又逐渐发展到鸟枪。1807年英国福赛斯发明了新的击发点火装置,用击锤打击含有雷汞的引爆药,用其发出的火焰点燃室内的黑火药,称之为“火帽枪”。后来再经过各个国家、人员的改造,但都只到达前装枪这一步,这就是前装枪时代。

直到19世纪新技术革命,后装枪逐渐发展取代了前装枪。1840年法国机械设计师德雷泽设计了击针式后装枪,比以前枪战斗射速快了4-5倍。二战期间,德国人根据多变的战术,首先提出降低步枪的威力,缩短步枪的有效射程,达到步、冲合一的理想要求,全面发展了突击步枪的概念,并率先研制出7.92mm库兹中間型短弹和相应的全自动步枪,并投入1942年苏德战场。二战后前苏联军队装备的7.62mm卡拉斯尼科夫AK-47就是很代表性的一种。后来,针对于枪型不一、弹种复杂所带来的作战、后勤和维修保养上的困难,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的将“武器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于是各枪族相继问世,如前苏联7.62mmAKM枪族,美国的7.62mm M14枪族和我国的95枪族等。

20世纪50年代末,步枪开始向小口径发展,以提高步枪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60年代后期,步战车等装甲目标开始在战场上驰骋,使步兵开始了反装甲目标任务,基于这种情况,一批加装枪榴弹和加挂榴弹发射器的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脱颖而出。70年代后期,德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转向了无壳弹步枪和先进战斗步枪的研究。

三、未来构想

(一)口径之争

随着防弹衣的使用以及装甲步兵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步兵对于他们小口径步枪弹药越来越感到不满,因为小口径很难对敌人装备防护装备造成客观的杀伤效果。

中大口径步枪的论调就被提了出来。相比而言,中大口径可以提供更加可观的杀伤力,以及同时对枪身管以及结构的调整将会带来更高的射击精度和更远的射程。报道称,美国陆军的承包服务司令部已经发布了一份关于针对6.8毫米口径子弹、弹体部件、测试工具等设备感兴趣的承包商建议书草案。甚至于在未来的模块化研究之中有没有可能让士兵根据需要组装自己需要的口径的步枪也不可知,但这又对后勤保障以及对盟国的协同提出了新的考验。

与此同时,会不会出现超过当前已有的12.7mm的以火力为主的步枪或者以弹片杀伤敌人的类似于枪榴弹的“炮弹型”子弹都是未知数。毕竟随着当前材料技术的发展形势,低后座发射技术、轻量化技术都是会对此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

(二)枪身结构

枪身结构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枪托和身管的长度。有点秉承“一寸长一寸强”,也有的秉承“一寸短一寸巧”的设计理念。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球所有突击步枪的设计都是有托为主,无托为辅。但现有的无托枪是为了保持身管长度要求的同时,取消了传统枪托,换为机匣充当枪托,随着各国机动兵力的增加,以及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的配属加强,需要在未来的作战中加大机动性和便携性。由此,无托枪就构成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化解有托枪的不易携带的局面。

但未来追求是如何,依我之见,与国家的国情密切相关。因为每个国家作战战场环境不同,对于步枪参数的影响不同,想追求一个固定的数据参数无异于给本来简单的问题徒增负担。

(三)未来技术

21世纪,现代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适应高技术战争、数字化战场的需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制定新的轻武器发展目标。

在轻武器领域,系统化、电子化、智能化,以及新原理、新能源、非致命性等概念相继被提出,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期望通过创新获得对传统轻武器质的突破。

一是发展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是美国于20世纪末首先提出的,该武器系统拟取代现行的自动步枪和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一旦列装后,在射速、射程、威力和战场适应能力方面将得到大幅度提高,成为单兵的核心武器。也有可能是伴随着这一种武器,随之产生的是头盔、携护一体的装具等等单兵作战系统,很大程度改变了单兵作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这套单兵系统已经不再是只满足于枪这一概念,而是将枪炮的分界线模糊化,从而带来更好的携行效果和更大的杀伤能力,同时不舍弃单兵对装甲目标的杀伤能力。

二是发展新概念武器。就是利用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工作原理和杀伤机制,以新思想、新技术、新能源作基础的一类新型武器。例如:澳大利亚正在研制的“金属风暴”。诸如此类的新概念武器虽然在实践中会产生种种问题,但是这也是未来面杀伤武器的一种类型,也会给单兵作战提供更加强大的后备支援能力,甚至于取代一些炮或者单兵火箭的存在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是研制非致命武器(即软杀伤武器)。非致命武器与传统武器的不同,它不再依靠火药爆炸所产生、传递的能量来杀伤和破坏,而是利用新能源、新原理直接或间接达到作战目的。在未来,不求像以前作战那样有血有肉的在物理空间内歼灭敌人,而是对敌人的心理造成威慑,保留人员,为战后发展空间保存人力。如:低能激光步枪就利用激光的特性,发射无任何痕迹的光,造成人眼失明。

(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猜你喜欢
单兵火药步枪
步枪口径之争(下)
神奇的火药
火药的来历
“火药弟弟”
单兵电源新技术
医改举措“单兵推进”亟待破题
编制改革切忌单兵突进
AR—7救生步枪现代版
北京医改告别单兵推进
步枪成长相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