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担使命 共筑中国梦-论新时代抗疫精神和抗洪精神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聚力作用

2020-03-10 09:09王静博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

王静博

摘 要:2020一开年,中国遭到新冠病毒突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迅速打响人民抗疫斗争。今年夏季,罕见强降雨的袭击,让多个省份又投入伟大抗洪斗争中。两次斗争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新时代抗疫精神和新时代抗洪精神,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重要的聚力作用。

关键词:抗疫精神;抗洪精神;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全体同志和中央书记处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这梦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清晰的历史脉络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必是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完成基因测序。中国精神从来都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无不与今天的中国梦如出一辙。中国梦继承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吸收了民族精神中伟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是前提,对实现中古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精神,它对中国力量有重大凝聚作用,是坚持走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伟大实践阐述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

2020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殊之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世界人民遇到了一场百年大考。我们遭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统领全局,统筹兼顾地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这种显著成效是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所取得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爆发后,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人民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各行各业都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都在“为热干面加油”!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首次阐述了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内涵,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鲁迅先生很早就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优秀民族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对这一内涵的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面对感染者,上到九十八岁的高龄老人,下到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婴儿,无论何种职业、何种身份,国家都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救治。人的生命和尊严得到全力保护和最大的尊重。

这场抗疫斗争是举国同心的人民战争,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各行各业或默默奉献,或向险而行,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每一场战争,总有冲在前面的英雄,也总会有不畏生死的牺牲,正是这种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的舍生忘死的精神,才给了我们攻坚克难的巨大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疫斗争中的“尊重科学”精神。現代社会面临未知变数越来越大,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和突破,离不开科学技术。将来的世界必是科技的世界,应当使“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蔚然成风。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科学防疫之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靠科技!也正是如此,国家对在疫情防控中的科学家院士,给予了最高荣誉和褒奖,无论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张伯礼,还是为研制疫苗争分夺秒的陈薇,都是医学科技的领军人物,是我们国家为夺取抗疫斗争伟大胜利的重要智慧力量!

另外,伟大抗疫精神中的命运与共更显示出中国担当,直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在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这种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意识,与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天下一家”的道义担当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凝结升华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我们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无惧风浪、奋勇向前的“硬核”支撑。斗争越是艰险,精神越显伟大。伟大抗疫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铸就和磨炼的,是中国精神又一笔丰硕的财富。

危难,是党的试金石。抗疫斗争刚有好转,全国许多省份又遭暴雨袭击,中国共产党勇担使命,又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投入防汛抗洪的斗争中。

今年七月,重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尤其是南方地区进入了防汛关键期,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严峻的汛情,广大党员冲锋一线,干群同心,铸就了伟大的新时代抗洪精神。

向险而行的大无畏精神。洪水来袭的同时,无数请战书、志愿书、红手印,都彰显着抗洪英雄不怕牺牲的无所畏惧。在今年的洪水中,安徽地跨长江淮河,面临双线作战,汛情尤為严重。7月11日,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培文圩出现漫堤险情,圩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87名机关干部“汛”速行动,连夜组成抗洪抢险工作队,在1000多米的“战线”上筑起拦洪坝,组织群众转移工作。

安徽其他地区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抗洪英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种向险而行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抗洪士气,凝聚了人民力量。

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是抗洪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防汛救灾的斗争中,从长江大堤到淮河两岸,万众一心,通力合作,彰显了伟大的抗洪团结精神!据统计,进驻安徽抗洪抢险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员战士超过四万人,咱们安徽各地参加防汛抗洪就超过30万人。在现代媒体平台上,无数短视频和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壮举,讲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奏响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凯歌和生命至上的英雄赞歌。这种充盈于全社会的正能量,彰显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温暖患难中的人们,坚定人们战胜病毒的信心,铸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防线。

人与自然友好共生的和谐精神。新时代抗洪,不再是与自然对立的抗争,更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建设美丽中国,更需要和谐精神。习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防汛救灾从“控制洪水”到“人水和谐”彰显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和谐精神。此次安徽考察中,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淮河治理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对与淮河共生的江淮儿女来说,变“水害”为“水利”,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当前,防汛工作之后,更重要的是灾后重建,开启绿色征程。

现代化抗洪的高效科技精神。与1998年长江抗洪不同的是,今年救灾装备越来越科技化、现代化,大大提高了抗洪效率,抢占了救灾的先机。一段名为《航拍中国版“抗洪神器”,带你看武汉防洪墙》的视频走红,视频中,一道数百米长的铝合金拼装式防洪墙矗立在江滩月亮湾。这种新式材质的防洪墙,不仅韧性好,而且耐腐蚀,能够承受洪水长时间的冲刷和强大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这种防洪墙安装十分简单便捷,高效地争取了抗洪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高科技抗洪设备,如“龙吸水”移动排水车,凌波架桥,水陆两栖气垫船,无人化装备等等。新时代抗洪,连接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整合了5G、VR、大数据等高新尖技术,让我们的抗洪斗争更高效也更专业了!这是与传统抗洪与众不同也是最突出的方面。

回首2020年,抗疫斗争和抗洪斗争深深印刻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历史上,两次伟大实践所铸就的伟大精神,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精神的谱系,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事实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与任何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人物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精神就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唯有精神屹立不倒,中华民族才能挺立潮头。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伟大抗洪精神,必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精神支撑,必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凝聚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29日)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

[5]学习时报(2020年9月9日)

[6]新华时评:防汛抗洪 人民至上(2020年7月13日)

[7]强天林 抗洪救灾装备走向体系化(中国军网2020年10月9日)

[8]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力量《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3日 09 版)

(中共淮南市委党校  安徽   淮南  232001)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抗疫精神的内涵及对青年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思政课从战“疫”中提升
伟大抗疫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融入“抗疫精神”的《商务写作》线上教学设计与实践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改革的实践
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