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20-03-10 21:21杨亚星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证书人工智能

杨亚星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行业应用的深化,大量的基础会计岗位面临被削减的命运,也改变了会计工作形式和人才需求结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要想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先提出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冲击,针对目前高校会计教育在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指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脱节、课程设置落后、师资水平不够、实训条件差的问题后,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转型发展的策略,即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1+X”证书、培养师资队伍和改善实训条件,以期能够为“会计 +AI”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冲击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2017 年 5 月,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率先推出财务机器人,它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天能做完 40 多个人的工作。其处理速度是人类员工最快速度的 15 倍以上,有接近 80% 的基于规则的流程可以被其代替。财务机器人是目前是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以 RPA技术为主,能够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内容,模拟人工财务手工操作,可用于交易量大、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任务。目前财务机器人可以完成账务处理、发票认证、发票查验、银行对账、费用审核、发票开具、合并报表、收款核销、账期处理及报告等近 20 个任务。以报销流程为例,以往的人工模式是“差旅人自己垫付或借款—系统填报—发票粘贴—领导审批—报销专员检查原始凭证—出纳打款”,而财务机器人模式是“差旅人在系统上传发票—财务机器人自动识别关键信息—出纳打款”。这就等于省去了发票粘贴、领导审批、报销专员检查的人工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降低了雇佣成本。当然,目前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代替的是人工操作层面,未来会向咨询、风险控制等方面深化。

在人工智能时代,大量基础性的会计岗位会受到巨大冲击。据 2014 年《经济学人》的调查显示,会计是未来 20 年很有可能被机器人夺走饭碗的职业之一。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如何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人工智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1、高校会计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于 2020 年 2 月 21 日公布去年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年版)》中,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是新增热门专业。而当前会计专业的课程尚未能结合人工智能的内容,同时,许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基础和公共课时较多,其次实践类课程和理论课程比例不合理,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大部分的课程均为理论课程,在教室以多媒体为媒介进行讲授教学,而实践课程,例如专业实训、外出调研及企业认知实习等相对偏少,这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局限在理论阶段,实践能力弱,未能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2、会计人工智能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变化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的数据显示,2018 年金融服务行业 36% 的日常任务是由计算机运行算法执行完成的,到 2022 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上升到 61%,占比上升引发的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岗位的流失,特别是传统的数据输入文员和会计基层人员,而这将是高校应届毕业生迈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设置和调整必须要落实。随着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中发挥作用不断增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充分为学生考虑人工智能的影响,应当使学生接受到传统会计学科教学的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的创新教育,但是,绝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暂未将人工智能纳入课程设置中,而是专注于教学入门级的助理会计就能执行的结构化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很可能在将来被人工智能替代。

3、缺少“以学生为中心”模式构建的学习生态系统

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学校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内容的固化模式转变为由会计工作面临的多种混合技能要求驱动的“以学生为中心”模式。传统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照本宣科、不求创新的情况,教学方法单一,即使是不同的课程,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会计类课程多以分录和计算为主,学习内容枯燥,而枯燥的部分恰恰是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内容。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转型发展的策略

1、修订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财务人员转型势在必行。对于未就业的高职学生来讲,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事财务咨询方向,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维护。显然,第一个方向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并不适合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相反,第二个方向应当成为培养目标。目前财务机器人只在大型企业应用,原因是成本高,需要由专业公司根据企业具体流程进行专门开发。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使用财务机器人,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基础设计和维护岗位的人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在把学生培养成“会计 +AI”的复合型基础人才。另外,在传统课程的设置上,更应当强调是理论和实操的结合,在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建议增设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如Python、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财务共享等选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讨论人工智能内容,引导学生面向未来积极思考,了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与对于会计行业发展的意义。

2、大力推进“1+X”证书

据统计,有会计专业的本科院校是六百多所,有会计专业的高职或高等专科学校有千余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在岗位缩减的前提下,增加就业竞争力,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来看,“1+X”证书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最权威证书。2019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计划从 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0 年 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财务共享列为第三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财务共享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在初级证书里,有一项是人工智能应用模板,包括智能识别、智能记账、智能审核;在中级证书里,有一项是智能设计模块,包括财务机器人需求整理、财务机器人原型设计、财务机器人开发沟通。学生通过考证,一方面可以获得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操作,使未来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岗位。

3、加强“双能”师资队伍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下,数据分析和 ML 在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计算机专家通常缺乏会计知识,而在会计领域的专家却缺乏计算机技术知识。高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招募在这两个领域都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或加速培养现有师资力量。“人工智能 + 会计”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是具备这方面的教师队伍,能够进行跨学科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该领域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ICAEW 建议会计专业人员与其他学科或其他组织机构加强合作,以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目前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还停滞在 RPA 自动识别凭证、自动生成分录和自动编制报表等方面,学术界对会计人工智能化的理論研究严重滞后,这个问题将引起会计专业教育的重大变革,必须加强“双能”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会计人工智能研究步伐。

参考文献:

[1]财务机器人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范思琦、刘悦、曹敏,黑龙江科学,2020(1):23-24

[2]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会计工厂遭遇财务机器人,魏琴,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5):56-57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证书人工智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2019:人工智能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