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内涵对高职教育提质的必要性刍议

2020-03-10 18:43朱艳敏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学习力教育教学

摘 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在“教育质量要全面提升”的教育愿景的背景下,高质量教育的打造,离不开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的有力推动,尤其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学会学习”导向下的“学习力”培养,正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常态化发展与个体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只有学生和教师都共同形成一种能力导向型的学习意识和行为,才能真正使职业教育质量迈向新发展。

关键词:学习力;教育教学;高职师生

一、“学习型社会”驱动了“学习力”的“新机遇”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提出了“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目标,并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纳入到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

“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大国”的构建,离不开在教育领域赋能教学参与者逐步掌握终身的“学习力”。事实上,基于传统教育面临的挑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富尔报告》中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没有人能够依靠启蒙教育过完一生。对此,该报告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两大理念,并发出了“每个人都有权利并且有必要为促进自身、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而学习”的倡导。时至今日,在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个体的“学习力”成为了大势所趋。

二、“学习力”引领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诠释”

1970年,美国著名的社会思想家阿尔文. 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学习力的培养与提升,也影响着了个体实现发展乃至国家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学习力”(The Power of Learning)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瑞斯特(Jay Forester)教授及其学生于1965年发表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一文中提到。虽然当时佛瑞斯特教授并没有系统地对“学习力”作出明确的学术定义,但却对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巨大价值作出说明,并指出“由于学习力的存在,一个组织才能成为有机体,才能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进步,不断向前。”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习力”概念开始被迁移至教育学领域,并在90年代中期,逐渐成为了管理学领域的前沿,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并且也成为了教育界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理论支撑。至此,学界关于“学习力”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三个视阈开展,并形成了项目学习力理论,组织学习力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

其中,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盖伊.克莱斯顿(Guy Claxton)教授和帕特里夏.布罗德富特(Patricia Broadfoot)教授两人于2002年发起的“有效终身学习编目”(ELLI:Effective Lifelong Inventory)的学习力研究,成为了国外教育领域在学习力研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成果。该项研究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渗透,尝试在为“学习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作出新的基础理论诠释,指出“学习力是一种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学习中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创新力四大基本要素构成。”

与此同时,该项目也针对“学科课堂上如何构建学生学习力”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发现“学习力”是有助于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力的重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精神与创新力,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目前,国外教育学界对于“学习力”的研究主要針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起学习者的学习力以促其有效终身学习”来开展。而我国关于“学习力”方面的研究更多是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大部分的学者对学习力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两大方面。其中,学习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成为了理论探究的侧重点;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侧重于学习力的提升策略和评价上。

具体表现在:①学习力内涵研究。如:陈维维(2010)总结出了四种主流观点,即学习力的能量观、品性观、素质观和能力观。②学习力的要素研究。③提升学习力的策略研究。如,张雪松(2006)从提升学习力的准备、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 38 条提升学习力的途径。④学习力的评估研究。石建军(2017)指出由于学习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外关于学习力的评估方法中较成熟、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是英国 ELLI项目探索的“蜘蛛图”的动态评估手段。

三、“学习力”构建了高职教育实效的“新目标”

伴随着“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巨大影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面对着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其角色与职责也开始更多地从原来的“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作出实然性的改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起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虽则在信息化技术的助推下,教学过程因资源丰富与时空泛在等鲜明优势改善或提高了教学效果,但相关实证证明,一旦信息技术被过多地贴到教育教学之中,也较容易让学习者产生“不善学习、不会学习”等学习力不足等问题。

对此,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从现状来看,鉴于高职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毅力不强、学习能力不高、学习创新力欠缺等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深化对高职学生学习力内涵的认识,重视并加强对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质对高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教学生学会知识, 更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生态下,教师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个人驾驭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双师”技能,以教师学习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力,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从“教会”到“会教”,学习环境从“单一静态”到“多维动态”等迭代发展。

可见,立足于“互联网+”的大趋势,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生态现状,以“学习力”作为诠释教学实效的分析视角,探解课堂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与应用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外延表现,为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应用积极教学法,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个体学习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高质量教育态势,无不成为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与实效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维维,杨欢.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40-46.

[2]裴娣娜.学习力:诠释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视野[J].课程.教法.教材,2016,36(7):3-9.

[3]张雪松.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201.

基金课题:2017年院级教科研一般(青年)研究项目立项(S-15)

作者简介:

朱艳敏(1989-)女,汉族,广东高要,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896)

猜你喜欢
学习力教育教学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力的论证研究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