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转折点上的社会科学研究

2020-03-10 23:12刘洋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转折点

摘 要:本文主要以处在转折点上的社会科学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从现实中的历史和未来、终结认识论的思维逻辑、不应发展为自然科学的镜像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转折点;社会科学研究;深入思考

历史的积淀往往会在某个具体的历史阶段层面上留下痕迹,大多數在历史发展中出现过的社会现象均会再次断面为基础进行铺展,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似乎能够把历史和形势结合起来,寻找有力的证据完成研究证明。本质上在任意历史阶段中都存在着独特的社会现象,出现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同时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应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如今,人们处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环境,这一个时代体现着高度繁琐性以及不确定性,聚集历史积淀的元素和新生的元素,使得社会具备一定的发展风险性。此种状态之下,社会科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实情况,把新生的社会因素作为出发点,深层次挖掘科学研究的内在价值,正确掌握人类发展的方向。

一、现实中的历史和未来

科学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尤其是针对知识来讲,应该被人们最大程度的继承。可是科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以某个话语为前提进行延续,若社会的发展产生话语被另外话语的进行替代,历史层面的科学会消失不见,即便是部分技术成果被运用,也是无法站在现实角度上分析未来的【1】。某个学科对立的理论与学说之间表现出重合性,主要是由于各个理论存在着相同的话语体系,受到关注的对象性质所决定。因为不同的理论知识表现出交叉性和重合性,才可以有效地降低理论和学说,在理解层面与接受层面产生的难度。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历史进步的信仰,和工业社会进行对比,农业社会体现着不成熟的状态,可是若人类经历了某个工业社会的发展历史,会发现自身的行为对自身的成长带来麻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人类的发展具备不成熟性。如今,人们应该研究在工业社会阶段中的不成熟走向成熟相关路径,真正的承担起人类从历史走向未来发展的革命使命。除此之外,人类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会因为社会具备繁琐性与不确定性引起矛盾,可是在走进新世纪之后,人类的发展信心逐步丧失,可是风险社会疾病是社会表现的繁琐性和不确定性,也不一定是必然倾向。如果站在繁琐性和不确定性的角度上进行科学构建,那么人类在创造历史价值方面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二、终结认识论的思维逻辑

人类生存于具备繁琐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发展环境中,传统认知世界的方法有所滞后,人们不能寻找科学的切入点,也不能从任何切入点整体上把握世界的发展倾向,所以人们的行动缺少科学依据的支撑。此种状态之下,人们应该关注思维模式的变革,形成满足繁琐性和不确定性环境的思维模式,以此思维模式为前提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对于社会研究中运用认识论原理,主要表现是研究对象,在初级阶段发展为人们心中的某个念头。换言之,针对以觉识为主的认知进行科学研究,不可能去限定对象,而是应该尝试把认知纳入在视野体系内【3】。基于本质,站在社会科学在工业社会中取得的成效角度上,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并没有完全满足认知论的逻辑,甚至天真地相信分析性逻辑能够处理人类发展的一切问题,凭借直觉运用经验,时时刻刻去检验想象功能。

结合福柯先生的认知论转型认知,我们了解到,思想产生存在于一个不确定的瞬间,注定要被摧毁,发展在毁灭期间需要排除的障碍因素。人们所看到的思维仅仅是假象,应该尽可能地消除相关元素,保证思想发展为无现象的意志,使得物品的形成存在必备条件。最终人们看到的思想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坚持,排除了生命发展受到界限的可能性,从某个层面上而言,这些都是福柯对自己情感思想的抒发途径【4】。如果突破认知论的思想定势,不再拘泥于主观层面的争论,人们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应该以自身的思维为主,构建满足终结认知论的逻辑体系,站在全新的起点上进行社会科学构建。

三、不应发展为自然科学的镜像

对于近代科学发展,受到社会科学的影响,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之间存在着沟通桥梁,尤其是社会科学,尽可能的立足于自然科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科学的进步,保证人文科学的发展倾向于自然化,完全抛弃了人文科学,在近代早期的思想构建勇气。理论上而言,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存在着方法相同性,能够互相借鉴与学习。可是此种借鉴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无条件屈服,与此相反是以学科自主发展为基础,进行学习和创新【5】。现阶段,社会科学由精确性朝向数字型方向转变, 20世纪后期以来,数字化这一个词汇广泛流行,深入的存在于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用来描述人们所处社会出现的变动。表面上看,现实生活中具备一个数字化特征,可是人们认为数字化的概念并不是特别准确,或者数字化的词汇会误导人类的思想。数字化的含义依据不同事物之间能够通约的某个层面,还是事物的一般表象,可以说是抛开事物特征性得到的事物普通特征。站在某个视角下,数字化的词汇将工业发展进程纳入在工业社会的解释框架中,然而此种理解方式会影响这个历史性事件阐释的正确性。

对于批判哲学产生之前,科学因为没有在相似性的思维母体结构中进行分娩,所以体现着被现代科学贬低为独断论的思想因素,这也是科学的基本特征。生成批判性哲学思想之后,科学研究体系不会是在逻辑层面还是在数字化层面,均得到合理性条件的支持,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并不是独断的。分析一定思维语境,独断论表面上是贬义词,可是如果突破分析论的语境结构,拥有着相似性思维,当断则断就是行动者的优秀品质,不难理解的是,处于繁琐性和不确定性的发展条件之下,积极决断涉及者承担责任的勇气,体现着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们应该相信科学的发展并不会在后期工业化运作中停止,而是在后期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打破独断论的相关问题局限性,和人类的进步与成长产生密切关联【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社会科学逐步失去独立性,仅仅凸显自然科学的一种现象,因此最好不要运用科学这个词汇形容社会研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研究也应该被纳入在科学范畴之内,只不过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与人类的解放科学性等同,并不是想方设法地把人类和纪律融为一体。确切而言,社会科学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站在理性层面进行分析,不可以仅仅运用分析性思维,还要涉及相似性思维,或者兼具分析性思维和形式性思维,从根源上研究社会科学的发展,把社会科学研究当作繁琐性和不确定性,发展环境的优化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梅立润. 国内社会科学范畴中人工智能研究的学术版图[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9(3).

[2]景怀斌. 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空间"及其构建[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8, 000(001):P.25-36.

[3]米加宁, 章昌平, 李大宇,等. 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 No.28(04):22-24.

[4]杜斌, 徐飞, DU,等. 人文社科研究对技术创新的长线支撑效应试探——以中美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的关联发展为例[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

[5]杜斌, 徐飞. 人文社科研究对技术创新的长线支撑效应试探——以中美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的关联发展为例[J]. 教育科学文摘, 2018, 37(1): 8-9.

[6]潘虹,  唐莉. 质性数据分析工具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以Nvivo为例[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20, 004(001):51-62.

作者简介:

刘洋(1989),女 天津市人,民 族:汉, 职称:社科类研究实习员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研究。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102)

猜你喜欢
转折点
未来访谈:站在转折点上
余有画说
余有画说
青春的一场告别仪式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解除制裁,伊朗经济迎“转折点”
走,让我们去家访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
pH对高甲氧基果胶NMR转折点蔗糖浓度的影响
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