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分析

2020-03-11 09:21陈惠红刘东亮潘月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率

陈惠红 刘东亮 潘月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首发症状为腹泻、咳嗽、呕吐、发热等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几天后可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如气短、心悸、乏力等,可诱发心脏扩大、心包摩擦音、舒张期奔马律、心包少量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体征,是导致患儿发生心脏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1]。临床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普遍存在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被视为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临床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无创、可靠定量指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也是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技术,主要通过数字化处理系统描绘完成检测,DC值降低预示迷走神经功能减弱[2-3]。但临床关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迷走神经功能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同期到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HRV与DC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9(5.98±1.26)岁,体重10~30(18.65±3.24)kg。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8(5.22±1.30)岁,体重11~30(18.73±3.26)kg。纳入标准:试验组儿童均符合《儿科学》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家属知情研究内容,均签署同意书;无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其他心脏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伴有肾、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入组前1周服用过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药物;合并全身严重感染者。两组入选儿童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采用美国DMS公司提供的Version 12.5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记录两组儿童连续24 h 动态心电图,并使用计算机HRV和DC分析软件处理,计算出HRV各项指标和DC。HRV各项指标包括时域指标:RR间期均值标准差(RR interval mean standard deviation,SDAN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oot-mean-s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RMSSD);频域指标:高频功率(0.15~0.40 Hz)、低频功率(0.04~0.14 Hz)。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DC与HRV各项指标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C、低频功率、高频功率、SDANN、SDNN、RMSSD这6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见表1。

组别DC/ms低频功率/Hz高频功率/HzSDANN/msSDNN/msRMSSD/ms对照组6.95±1.20719.30±61.24511.26±49.65126.39±35.27136.22±38.2666.02±13.89试验组4.73±1.42624.25±45.33349.02±47.28105.84±34.62116.03±37.2944.16±13.26t值 8.4448.8212.94016.7332.6728.049P值 0.0000.0000.0040.0000.0090.000

2.2 DC与HRV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显示,DC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SDANN、SDNN、RMSS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2、0.703、0.781、0.608和0.772,P均<0.05)。见表2。

表2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患者感染病毒后引起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的慢性或急性炎症病变,可引起心肌除极、复极过程步调不一致,进而导致心肌传导系统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病毒感染心脏后,可损伤心脏功能,导致心率异常改变,提示患者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系统受到损伤。DC是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的整体趋向性分析以及减速能力测定来定量评估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水平,进而预警和筛选猝死高危心力衰竭的无创心电技术[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其原因可能在于,病变累及心脏容器感受器末端,损伤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进而导致迷走神经活性下降,从而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5]。

HRV受生理及病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RR间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动影响,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定量指标。动态心电图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分析HRV的重要方法。HRV时域指标中SDANN是反映 24 h自主神经功能平均变化的重要指标;SDNN是反映24 h自主神经功能整体变化情况的指标;RMSSD是反映24 h自主神经功能及RR间期差异的重要指标;频域指标中高频功率主要反映迷走神经活性,低频功率主要反映迷走和交感神经对心率的调控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SDANN、SDNN、RMSS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DC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SDANN、SDNN、RMSSD均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受窦房结控制,自主神经控制窦房结的功能,而当心脏受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心率变异性变化[7]。由此可见,迷走神经可控制窦房结功能。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结果的真实性,从而为临床判断病毒性心肌炎病情严重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多伴迷走神经功能受损,且HRV各项指标与DC呈正相关,提示将DC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治疗指导有一定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离心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