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600余年的小碗何以让人痴迷?

2020-03-11 07:31陈明望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盏釉面生机

陈明望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唐诗是酒,宋词是茶。两宋时期,文人雅士之间“斗茶”盛行,而建盏正是当时上至天子、下及乡绅流行的斗茶器具。

在宋徽宗亲自撰写的《大观茶论》中,对建盏推崇不已:“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不想,宋亡元兴,饮茶风俗改变,加上战乱频繁,一代名瓷建盏遂从兴盛走向衰亡,工艺终致失传。此时,青白瓷器逐渐代替了黑釉瓷器,建盏竟从明代停烧,烧制工艺失传了600多年之久。

直至1979年国家成立复烧小组,建盏才出现了新的生机。最初复烧小组只有十几人,没有完整的资料,没有釉料配方,上釉手法都需要慢慢摸索,烧成不同的釉面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经历40年的探索与发展,建盏匠人已从十几人,到如今的数干人,断代了600多年的建盏又逐步恢复了生机。

生于1984年的陈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建盏匠人。陈旭父辈世代从茶,他从耳濡目染,由他在北京马连道经营的茶叶生意也是小有名气。一次陈旭与朋友去博物馆参观,别人给他介绍建盏,作为一个建阳人他第一次知道建盏背后的历史,十分惭愧,并由此对建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研究的深人,陈旭在2013年决定回到建阳开始学习做盏。建盏不像青花瓷,图案是一笔一划由画师勾勒上去的,建盏的图案全部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因此釉水的配比、窑温的控制就极其重要。起初,陈旭烧盏不明其中关窍,每每出窑都是残次品居多。

烧制建盏成本极大,材料、人员等耗费每天少则数百元,多则一两干。陈旭为此投入了全部身家,还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建盏都低价卖出去,以维持自己的研究,结果依然连续4个月烧出的都是残次品。

他几乎面临绝境,精神也近乎恍惚,不愿意与人交流,每次开窑都十分沮丧。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陈旭开始怀疑当初选择的正确性,要不要重新回到北京賣茶叶?为此,他休息了一个月进行思考,一个月后,他决定坚持下去。

当时正值秋季,气温骤降,烧制之后窑温冷却速度加快,这些细微的改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雨后秋日,陈旭神奇地烧出了整只带有彩光的盏,震惊了整个建盏界。因为盏的色彩像极了日出之前天空的五彩斑斓,于是他将这只盏取名为“破晓”。

“破晓”烧制成功之后,陈旭陆续又烧制出一系列带有创新元素的建盏以及黑釉花器等,并将建盏与铜器、漆器等材质的茶器相结合,呈现出既古典又现代的新型茶空间。“做盏,急不得。”目前陈旭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烧制技艺上,希望能研发出更多可传世的作品。虽然,柴烧建盏成本高、难度大,釉面花色极难控制,有时候一炉烧下去常常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但陈旭一直在积极尝试。

2018年6月11日,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宣布永久收藏陈旭所制的两件“破晓”作品。他的“破晓”在此之前也被中国法门寺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永久收藏。

猜你喜欢
建盏釉面生机
简述明末清初过渡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工艺特点及其成因
建盏谣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生机暗涌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浅谈日用陶瓷小膜花纸装饰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植物印花回归为春色增添一份生机
炫酷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