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环青海湖地区旅游发展研究

2020-03-12 13:10赵丽华
攀登 2020年1期
关键词:环湖轴线青海湖

赵丽华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

一、“点—轴系统”理论的旅游学价值

“点轴系统”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组织架构的基本规律,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心往往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增长极数量逐渐增加,各增长极之间生产要素交换活动频繁发生,联结增长极之间的交通线路、能源供应线等就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轴线。轴线首先为区域增长极服务,并不断吸引生产要素向轴线两侧集聚,形成新的增长点。随着发展轴线上的增长极和增长点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点和线逐步开始向外扩散经济和社会要素,从而形成次级点和轴线。如此不断重复,发展轴线就会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周围不发达地区延伸,在区域内逐渐形成多级发展中心和发展轴线,最后形成网络化区域空间发展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区域旅游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沿交通线路(轴线)从旅游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 景区景点) 向不发达区域纵深推移旅游产业,由点及面,最后形成网络发展格局。从区域旅游的角度来看,点是区域内重要的旅游中心(景区、景点),即增长极,轴则是联结区域内旅游中心的重要交通线。按照“点轴系统”开发模式组织区域旅游开发,可以科学地处理好区域内旅游产业布局的集中分散、旅游产出的公平效益问题,实现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旅游节点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空间可达性,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通过交通网络和旅游网络,能将分散于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要素集中起来并形成旅游经济活动,发挥生产要素集聚功能,串珠成链,促使节点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在“点轴系统”开发模式下,有利于把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区域产业布局结构、区域整体形象打造等经济活动与旅游交通线路等轴线开发有机结合,相互统一,合理规划,协调发展,发挥乘数效应,形成由“点”到“线”到“面”的科学布局,推动区域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二、环青海湖地区旅游轴线与节点的选择

环青海湖地区在行政区划上涉及三州四县,湖区南面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的共和县,湖北面和东面属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湖区西面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的天峻县。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应用,加之西宁市在环湖流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城市依托、交通串联”节点作用和旅游空间拓展作用,在青海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快推进西宁与青海湖一体化发展,因此本文中环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也涵盖了西宁市。

(一)重点旅游开发轴线和旅游节点选择

交通运输干线以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极的联结线路,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青海湖地区深居内陆,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作为区域间旅游开发的重要轴线。

青藏铁路西格段与315国道途经西宁、湟源、海晏、西海镇、刚察、德令哈等县市;兰新高速铁路在青海境内联结海东、西宁、大通、门源等县市,经甘肃张掖、酒泉、嘉峪关、进入新疆。沿途分布着众多景色各异、不同文化交融的旅游景点,是一条汇聚了雪域文化、河湟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西域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旅游黄金线,实现了甘、青、新三省区之间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国道315线沿昆仑山脉东西延展,经湟源、海晏、刚察、天峻、乌兰、德令哈至新疆的喀什。公路连接东部农业区和草原牧业区,穿越了荒漠无人区、风蚀土林地貌群、盐渍土地区, 沿途沙漠、雪山、湖泊、白云相伴,串连了金银滩、原子城、茶卡盐湖、鲁芒沟岩画、天峻石经寺、柯鲁克湖、外星人遗址等环湖地区的重要景点,呈现给游客丰富的景观体验。

国道109线 (北京—拉萨),全长3901公里。其中青海境内段起自民和享堂桥,经乐都、平安、西宁、湟源、都兰、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出省,全长1484公里,沿途汇集了草原湖泊、河流高山、戈壁盆地等景观,串联了日月山、倒淌河、151基地、龙羊峡水电站等知名景区景点。国道214线( 青康公路)经西宁、湟源、共和、兴海、玉树、囊谦,进入西藏昌都,最终到达云南省景洪县。在青海境内走向和沿线所经站点,是“唐蕃古道”的延续,自古以来就是藏汉经济贸易往来的要道和科技文化传播的通道,也是汉藏文化、农牧文明双向交流和传播的桥梁。这里流传着许多汉藏联姻、甥舅会盟、茶马互市等表现汉藏民族团结的传说故事,传颂着数不清的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佳话。

(二)重点旅游开发轴线和旅游增长点分析

1.重点旅游开发轴线分析。环青海湖地区目前已形成以兰青、青藏、兰新客专为主体的铁路轴线,联结了甘、青、新三省区,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铁路沿线的环湖旅游半径不断增大,客源地空间分布日益广泛。以青藏铁路(公路)为发展轴,形成西宁—青海湖—天峻—德令哈—格尔木,西宁—青海湖—乌兰—都兰—格尔木—昆仑山—可可西里进入西藏两条旅游线路,也可由大小柴旦分别进入新疆,是西部探秘、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自驾穿越等为一体的中高端旅游线路。依托G6(京藏)、G0612(西和)高速和G109、G315等主要公路组成交通主轴,以青海湖为核心,打造的“乐都—西宁—湟源—日月山—倒淌河—二郎剑—金银滩·原子城—鸟岛—茶卡”的青海湖人文旅游廊道,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河湟谷地村落开发、红色文化传承、唐蕃古道文化寻踪、民族文化体验等原生态自然景观吸引力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唐蕃古道旅游南线以214国道、G0613(西丽)高速为纽带,涵盖了塔尔寺、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共和县龙羊峡景区、兴海赛宗旅游区,同德宗日文化休闲区、玉树环结古旅游区等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环青海湖地区轴线荟萃了本地区旅游精华,正在兴起的自驾游、自行车游、徒步游、生态环保游、科考游、探险游等特色旅游在这里方兴未艾。伴随环青海湖地区旅游市场范围的扩大,加强以轴线为基础,发挥增长极的核心带动作用,凸显次级增长点的辐射基地作用,实施各增长节点间旅游合作发展,必将推动环湖地区旅游业极大发展。

2.重点旅游增长点分析。环湖地区作为青海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拥有湖泊、河流、草原、沙滩、野生动植物、宗教寺院、古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族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体育文化、诗歌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使环青海湖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文化的缩影(见表1)。

表1 环青海湖地区各增长点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表

三、环青海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十二五以来,环湖地区依托重要旅游增长点,围绕“大美青海”核心品牌,深度开发“夏都西宁”“魅力海西”“圣洁海南”“梦幻海北”等旅游品牌,新业态、新线路、新产品层出不穷,登山、观鸟、自驾、骑行、徒步、摄影等特种游产品对接不同目标顾客群体需求,深受市场欢迎。截止2018年,环湖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470.10亿元,增长22.3%。海北州通过发展信息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开展多元旅游宣传促销,利用区位优势,整合旅游资源,逐步打造集高原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产业联动格局。神秘原子城、浪漫金银滩、百里油菜花海、天境祁连、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黑河大峡谷、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旅游品牌逐步在全国叫响,旅游景区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旅游产品有效组合、受众面广。2018年,海北州全州接待旅游人数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6.4%,旅游效益递增效应再创历史新高。海西州旅游发展以盐湖资源和昆仑文化作为两大突破点,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城镇化、文化、体育等领域全面融合发展,旅游业态不断创新、游客体验丰富,“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成为环湖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2018年海西州旅游总收入位列全省第二、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海南州依托清清黄河、青海湖、龙羊峡及周边湿地、温泉等休闲度假资源,利用冬季黄河极限挑战赛、世界攀岩赛、黄河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旅游增长点的聚合力,重点打造“共舞和谐”“尊道贵德”“流彩贵南”“同心同德”“富饶兴海”等县域文化品牌。大力发展观光型特色养殖、农家体验、美丽乡村生态农牧业项目,开发田园观光游、乡村采摘游、民俗体验游等旅游项目,旅游业产业带动作用显著,旅游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优质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海南州的知名度。

(一)产业结构经济结果对比分析

从十二五初期到2018年,二、三产业是环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表2所示),并且伴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转型升级,第二产业GDP占比在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日益增长。2018年与十二五初期相比,环湖地区GDP增加了740.75亿元,增长0.52倍;第一产业产值增加66.17亿元,增长0.89倍;第二产业增加100.97亿元,增长0.11倍;第三产业产值从452.33亿元变为1025.94亿元,增加了573.61亿元,增长1.27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从十二五初期的32.02%增长为47.64%。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环湖地区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

表2 环青海湖地区三次产业总值及GDP占比分析

数据来源:2011-2018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2018年间,环青海湖地区旅游业占GDP及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十二五初期的5%增长到21.83%,旅游业发展已成为环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环湖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旅游收入更是占到第三产业的45.82%,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见表3)。

表3 环青海湖地区旅游业总收入占GDP及第三产业比重分析

数据来源:2011-2018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环青海湖地区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旅游业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反映的是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进一步明确环湖地区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可以根据表3中的数据,得到回归方程模型:Yt=1.284Xt+1668。其中Yt为环湖地区历年GDP,Xt为环湖地区历年旅游收入,通过应用EXCEL计算,得出R2=0.9227,反映出回归直线的拟合度好;相关系数R值为0.9606,则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旅游业的发展对环湖地区GDP的增加影响十分重要。通过对环湖地区旅游收入和地区产值取自然对数进行变动趋势分析得出,环青海湖地区生产总值与旅游总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大致同步的增长趋势,基本呈线性分布。(见图1)。

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线性回归方程:Lny=0.223Lnx+6.3077。表明环湖地区旅游总收入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0.223个百分点。旅游业的发展既能够直接带动餐饮、住宿、景区、商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还可间接带动农业、工业、城市和乡村建设,提升通讯、金融等服务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等方面作用突出。

四、依托点轴系统,提升环青海湖地区旅游发展水平

根据构建的环青海湖地区旅游发展点轴系统及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环湖地区旅游发展应突出区域内增长极集聚扩散功能、完善区域整体服务功能、发挥交通轴线的联结作用,打造旅游整体形象,提升环湖地区整体旅游竞争力。

(一)突出增长极集聚功能,发挥旅游节点的扩散作用

以西宁为中心,将海南、海北、海西作为旅游活动的重点旅游区,加强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祁连风光旅游北线、青藏铁路(公路)旅游中线、唐蕃古道旅游南线串联贯通、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带;各节点作为旅游客源和旅游信息的辐射地,实现节点间旅游活动互补、旅游流自由流动。以格尔木、共和、刚察、门源作为新的增长极,逐步打造柴达木旅游板块、青海黄河上游旅游景观廊道、青海湖人文旅游景观廊道、祁连风光带生态旅游景观廊道,推动区域内交通、市场、服务、信息、品牌体系化建设,从而实现环湖地区旅游辐射发展与点轴梯度发展,形成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提升旅游增长极地区的各项服务功能

对接旅游节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内容,完善供水供电、营救救援、垃圾污水处理、医疗保障等配套设施;建立集交通、气象、治安、统计管理、实时监控等为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引导培育“智慧旅游”,打造电子商务、品牌推广、数据共享的云平台,提升旅游景点景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以青海湖、金银滩——原子城、茶卡盐湖、门源百里油菜花海等知名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完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休憩设施、步道等基础服务设施。通过提升旅游增长极地区的各项功能,发挥增长极的极化效应,逐步实现环湖地区旅游发展的规模效应。

(三)以点轴为纽带,搭建区域合作发展平台

点轴开发是以区域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为背景, 区域内各点轴之间必须加强合作。环湖地区基于点轴系统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应依托西宁市、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强化节点城市的门户旅游功能,建设集散中心;利用旅游轴线的互通便利和旅游资源上的互补优势,连通周边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促进客源互送,品牌共创、信息共通、市场共拓,实现区域旅游内畅外连、贯通大西北。

(四)竞合发展,以整体形象营销推动产品营销

针对旅游活动的跨区域性特点,以点轴空间结构为整体,依托大美青海整体形象建设,深度推进“夏都西宁”“魅力海西”“圣洁海南”“梦幻海北”等旅游品牌建设,发挥各自优势、挖掘并宣扬自身独特游客体验价值。沿青藏铁路、兰新高铁、315国道线,依托沿线增长点,深入挖掘金银滩草原、百里油菜花海、仙米林场等生态旅游资源,突出高原绿、草原碧的“青海青”形象;利用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民族节庆、文创产品、体育赛事等文化旅游产品,推广文化深、风情醇的“青海情”形象,扩大旅游影响力;沿109国道与214国道,可以利用巍峨雄伟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湖水、深邃清澈的蓝天、鬼斧神工的丹霞,凸显天空蓝、湖水蓝的“青海蓝”形象和江源美、山河壮的“青海清”形象。通过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以独特的旅游产品体验来增强游客的获得感,实现同质产品专题化、异质产品互补化,形成“1+1>2”的增值效应和市场力量。

(五)创新旅游活动,解决“旅长游短”问题

伴随旅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市场分割日益细化,传统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环湖地区应依托独特旅游资源,应对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创新旅游活动。以工业生产体验为载体、开发集观光、户外摄影、康体养生、科普教育与自驾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围绕乡村振兴,依托种养业、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优势,发掘乡村旅游的新功能新价值、培育乡村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突出旅游产品的绿色概念、环保元素,开发增加游客体验感、参与感的沉浸式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历史民俗等资源内涵,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景观、研学研修、特色有机农业、农事体验、民俗演艺、节事节庆、假日和夜间经济等旅游产品。

猜你喜欢
环湖轴线青海湖
复杂建筑群项目的建筑轴线相关性分析
圆柱体轴线直线度误差的评定及其可视化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那美丽的青海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青海湖》
踏浪青海湖
武汉市中心城区环湖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