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弘扬和发展劳模文化的几点思考

2020-03-12 23:56
工会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劳模大国弘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文化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优秀的中华文化一直起着凝聚民族团结的作用,起着引领发展方向的作用。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中凝练而成的中华文化的时代瑰宝。其中的劳模文化更是璀璨夺目,劳模文化的核心是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劳模具有时代的旗帜与标杆作用,引领着全国亿万劳动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劳模精神既有甘于奉献、辛勤劳动、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带有时代的鲜明特色。新时代的劳模精神除了辛勤劳动之外,还应当具有创新要素、大国工匠要素与渴求现代知识的要素,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弘扬劳模文化应当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爱岗敬业与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与对现代知识渴求精神有机结合,打上新时代的烙印。

创新是我国实现十九大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没有创新我们不可能赶上并最终领先于发达国家。实际上越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发展中可以借鉴的科学技术及其知识就越少,我们发展中需要创新的成分就越多,甚至每发展一步都离不开自己的创新。只有创新我国才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只有创新我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中,都要有坚持创新的理念,坚持以创新推动建设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在2035年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完成其他发展任务的必要条件。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应当具有创新要素,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使全国创新活力被充分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新时代呼唤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精神有两项基本内容:一个是爱岗敬业追求完美的劳动精神;一个是具有大国工匠的水平,即具有生产精品的劳动技能。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能够比较全面地揭示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大国工匠精神也是劳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我国特别需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从国内看,随着我国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们越来越盼望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包括使用上功能更实用、质量更可靠、外观更精美的生产生活用品。由于我国优质商品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每年大批出国出境人士回来时几乎都是携带境外优质商品满载而归。商务部长钟山在今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透露,现在我国居民一年去境外购物大约消费2000亿美元,这个购物清单当中,既有高档商品也有日用消费品。境外购物反映出我国优质商品供应不足,而且价格偏高。随着出境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果我国的优质商品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内购买力向世界转移的速度必然会大幅提升。反之,如果我国的优质商品性价比优于其他国家,不仅我国的巨大购买力会留在国内,而且其他国家的公民也可能会蜂拥而至到我国购买如意商品,那时我国的市场活力就会大大增加了。没有大国工匠精神及大批的大国工匠,我国商品走向高端高附加值,只能限于奢望。从国际看,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摩擦,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自己商品的品质,大大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没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发言权,没有美好的未来。如何提升我国产品的品质,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劳动者中有大批大国工匠出现,我们的劳动者队伍充盈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呼唤着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应当注入劳模文化之中。

掌握现代化知识是建设劳动者大军的时代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围绕现代化这一中心部署的,党的十九大要求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穿于这几个发展目标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现代化,最终是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现在我国的劳动者大军素质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是存在不小差距的。例如,2017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在两会发言时指出,由于我国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以2015年为例,我国单位劳动产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8487美元,而美国是98990美元。简单地说,一个美国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我们13个人创造的财富。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如此之大的差距呢?归根到底是我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实际上我国大国工匠级的劳动者,无一不是掌握现代化知识及其应用技术的佼佼者。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亟需提升劳动者大军素质,弘扬劳模文化,应当将对现代化知识的渴求要素注入其中。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劳模文化的底蕴就是勤劳与敬业,由于劳动模范的培育与表彰,总是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起着引领亿万劳动者诚实劳动甘于奉献,推动国家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所以劳模精神也总有时代的烙印。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及其劳模文化必然与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宏伟目标相适应。大力弘扬劳模文化,对于动员亿万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激发劳动者发挥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以及渴求现代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科技素质、技能素质积极性,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当将弘扬劳模文化作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抓实抓好,挖掘出实干兴邦的新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劳模大国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气象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