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苏联首访记(上)

2020-03-12 07:49孟昭庚
湘潮 2020年2期
关键词:斯大林苏联毛泽东

孟昭庚

1949年12月6日晚上,毛澤东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专列,开始访问苏联之旅。

毛泽东此次出访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活动;就两党、两国之间所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谈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协定等,并商议与解决有关两国利益的其他若干具体问题。

12月9日,毛泽东的专列到了中国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城市满洲里市。因为中国铁路是准轨,苏联铁路是宽轨,因此要换车。

在苏联国境线的车站上,早已停好了迎接毛泽东一行的高级专列。这是一辆设备很好的专车,设有会议室、卧室、休息室和浴室。苏方赤塔州的党政军领导人和苏联外交部一位副部长特地来到边境线上迎接毛泽东的到来。毛泽东亲切地上前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后,登上了苏方的专列。专列在苏联西伯利亚大地那壮阔的林海雪原上向前奔驰。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毛泽东凝望窗外,猛地吸了一口香烟,陷入了深思。他十分清楚,此次莫斯科之行任重而道远。当时,中苏两国在友好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隔膜和障碍。这首先来自苏联领导人过去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仗打胜了,又曾一度怀疑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铁托式的胜利”(笔者注:斯大林认为,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是靠煽动农民和外国扶持才成事的投机分子)。斯大林一直担心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会不会是另一个铁托。由于中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了新中国的中央政府管理,斯大林也很担心中国会走亲英、美的路线。尽管毛泽东已经明确表明了“一边倒”——倒向苏联的外交路线,但斯大林仍然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心不下。毛泽东在思量着,这次一定要在会谈中改变自己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形象,打消斯大林对自己和中国共产党的疑虑。

列车到达雅罗夫斯基车站时,专程从莫斯科赶来迎接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大使王稼祥在这儿登车陪同前往。

王稼祥一登上专列,就兴奋地奔上前去紧紧握住毛泽东的双手,说:“主席啊,可把您盼来了!”

毛泽东也高兴地伸出双手:“稼祥同志,你辛苦了,我这一回可少不得你这个苏联问题的专家哟!”两人在车窗前坐下来,兴致勃勃地长谈起来。

黄昏降临,车窗外晚霞渐浓。毛泽东抽着香烟对王稼祥说:“记得斯大林60岁生日时,我们党还不怎么强大,人家也看不起我们。当时,我在延安发表了《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没有想到他70岁生日时,我们已夺取了政权。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

王稼祥点了点头,深有感触地说:“从1920年3月共产国际为帮助中国革命,派出第一位使者魏经斯基来华,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苏联同志对我们的支持帮助,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毛泽东说:“这种支持和帮助,我们过去需要,现在同样需要。”

毛泽东的话勾起了王稼祥对往事的回忆,他说:“我记得主席在庆祝斯大林60岁诞辰的那篇文章中这样说过:我们中国人民,是处在历史上灾难最深重的时候,是需要人们援助最迫切的时候。《诗经》上说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正处在这种时候……”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毛泽东轻声地念诵着,把目光投向了车窗外。

1949年12月16日,莫斯科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中午12时,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花团锦簇的莫斯科北站(雅罗斯拉夫车站)。车站上顿时鼓乐齐鸣,欢声雷动。这是苏方精心安排的。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军元帅布尔加宁上车迎接毛泽东。

在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的陪同下,毛泽东精神饱满地走出车厢,向车站上热烈欢迎的人民群众挥手致意,并在寒风中做了一个简要的书面发言。

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结束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将毛泽东送往莫斯科近郊的孔策沃别墅下榻,这是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期间及战后的住所。安顿下来后,莫洛托夫请毛泽东好好休息,并告诉毛泽东:“下午6时整,斯大林同志约您在克里姆林宫会面。”

晚上,在警卫人员的护送下,毛泽东按时来到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的会客厅。会客厅金碧辉煌,十分气派,大理石墙壁光亮照人,红红的地毯显得隆重华贵,壁炉架上端的墙上挂着一个老式俄国挂钟。毛泽东有意识地看了看时间,5点57分,比约定时间提前3分钟到达。

6时整,厅门打开,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及维辛斯基外长站成一排,迎接毛泽东的到来。一般不到门口迎接外宾的斯大林,为了表示对中国人民及其领袖的尊重、信任及特殊的礼遇,特地做了这样的安排。

斯大林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他沉着坚毅,目光深邃,热情随和。身后依次站着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维辛斯基……

斯大林微笑着伸出双手,毛泽东也将双手伸了过去。两位伟大的共产党领袖,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我们欢迎你的到来!”

“谢谢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仔细端详着毛泽东那高大的身材、红润的面容,毫不掩饰地赞叹道:“好,好呀,真想不到你这样年轻、这样健壮!”

“斯大林同志也很健康呀!”毛泽东回答。

随后,斯大林回过头来,把政治局全体成员逐个向毛泽东作了介绍。而后,毛泽东也向斯大林介绍了中方随行人员。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会谈桌两边坐了下来。斯大林望着毛泽东,说道:“伟大,真伟大!你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真诚地祝你健康!”

毛泽东听了却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可是长期受打击,受排挤的人噢,有话无处说啊。反对我的人厉害哩!”

“不不不。”斯大林没等翻译把话译完,即打断毛泽东的话头,拿着烟斗的手习惯性地摇了摇,“胜利分清了是非,胜利者是不会受到谴责的,这是一般的公理。”

正式会谈开始了。斯大林说:“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在望,中国人民将获得彻底解放,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将会改变世界的天平,加重国际革命的砝码。恢复经济和建设国家将是你们头等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但你们有最宝贵、最丰裕的资本人力,这是取得最后胜利和向前发展的最可靠的保障和力量。你们获得全面胜利是无疑的。但敌人并不会甘心,也是无疑的。然而,今天敌人在你们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全心全意祝贺你们胜利,希望你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我代表中国人民衷心感谢苏聯人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支持帮助,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朋友的。”毛泽东诚恳地说。

斯大林问毛泽东:“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

毛泽东微笑着说:“这次来,一是为祝贺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二是看一看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才两个月,毛泽东撂下各种亟待解决的国内问题到苏联来见斯大林,就是要求得苏联的物质援助——这是当时中国的头等大事,但毛泽东不肯明说,而是把访苏的最根本意图留在心中。这是因为,他认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不能向人家乞求什么,苏联是老大哥,应该诚恳而主动地提出帮助我们。

斯大林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斯大林语速较慢,声音不大,但自信十足。

听了斯大林的话,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我们这次来是要完成某项事情的,是应该搞出一个什么东西的,可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毛泽东不卑不亢,以东方人的幽默,围绕斯大林那个心照不宣的“东西”,附加了一些条件,边说边形象地用手比画了一下。

这般类似谜语的话,如果直接译出,苏联领导人肯定不会明白,因此,翻译师哲作了解释:“好看就是形式好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内容有味,实实在在。”

然而,苏联众领导人听了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理解那是何物。中苏两党、两国领导人一起讨论好吃、好看的东西,岂不可笑?但斯大林没有明说,仍婉转地继续询问。

毛泽东趁机对斯大林说:“我想请周恩来来一趟。”

斯大林还是不明白毛泽东的意思,惊讶地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一个什么事情,请周恩来来干什么?”

毛泽东平静地掐灭了手上的烟头,说:“周恩来到了就可以商量这件事了。”

斯大林的愿望是:不管是中苏之间要签订什么条约或协定,都得由他这个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来签署,这样才对等,才门当户对。既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那周恩来仅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还不能称为中国政府首脑,如跟他签约,无法对等。斯大林显然是不愿意跟周恩来平起平坐,所以他很不满意。

12月21日,是斯大林七十诞辰,苏共中央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富丽堂皇的莫斯科大剧院装饰一新,灯火通明,充满了喜庆色彩。

除各国代表团外,前来祝寿的苏联国内代表都是精心组织的,苏联人把能参加这一庆典看成是很高的荣誉。

当斯大林和毛泽东以及各国代表团一同走上主席台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四起,气氛十分热烈。容光焕发的斯大林走上台后,首先把毛泽东和各国共产党代表团介绍给了大家。大家望着站在斯大林身边高大魁梧、气度不凡的毛泽东,不禁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

在与会的13个国家和共产党代表团中,斯大林特意安排毛泽东第一个致祝词。毛泽东的祝词热情洋溢,十分精彩。当他读到“斯大林同志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他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并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事业作了极其杰出和极其宽广的贡献。中国人民在反抗压迫者的艰苦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斯大林同志友谊的重要性”时,全场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斯大林——毛泽东!斯大林——毛泽东!”台下有人挥动帽子和围巾,场面十分热烈壮观。斯大林也友好地侧过脸来,对毛泽东报以感谢的一笑,轻轻地鼓起掌来。

在看演出时,斯大林同毛泽东坐在一个包厢内,两人边看演出边交谈,气氛亲密友好。

宴会从晚上8时开始,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1时多才散。回到驻地,毛泽东便对汪东兴说:“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为什么要搞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掌都鼓痛了。我们回去不学这个,吃饭就好好吃饭,看戏就好好看戏。”

祝寿活动持续了几天才结束,各国代表团在完成使命后都先后回国了,中国代表团负责人毛泽东则按预定的安排在莫斯科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去苏联各地参观访问。

12月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第二次会谈,主要内容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有关问题,另外还包括越南问题、日本问题、印度问题、西欧问题等。此前在1949年7月刘少奇访苏期间,斯大林曾经表示:1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因为那时是与国民党政府打交道,不能不如此,待毛泽东来莫斯科后再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现在毛泽东来了,斯大林却只字不提中苏条约。当毛泽东问起周恩来是否应来莫斯科时,斯大林用了一个不成理由的借口,说:“政府主席现已来此,内阁总理又来,在对外观感上可能有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还是认为周恩来不来莫斯科为宜”。这表明,斯大林仍然不愿另订新约。

此段时间,斯大林几乎每天让人打电话来询问毛泽东的生活是否安适,却始终不提签约之事,也不再会见毛泽东。苏联新闻机构也很少报道毛泽东的活动和行踪,国际舆论纷纷作出种种猜测,有的甚至无中生有。有一天,工作人员把一则“毛泽东已被斯大林扣留”的英国通讯社报道交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付之一笑:“无稽之谈!”随后,他放下报纸说:“随人家说去吧,古往今来总有好事者的。”

这条英国通讯社的谣言,让苏联方面有些紧张。为了戳穿谣言,毛泽东主动于1950年1月1日,公开答塔斯社记者问。毛泽东说:“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些问题中,首先是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他还表示将访问苏联的几个地方和城市,以便更加了解苏联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情况。

毛泽东的答记者问1月2日在报纸上一发表,谣言不攻自破。

毛泽东这次访苏本来对签署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寄予很大希望。但当他和斯大林会谈时提出废除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问题时,却被斯大林以英美以及“雅尔塔协议”给挡了回去。以后几次会谈,斯大林都绝口不提签署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事。很明显,斯大林是企图迫使毛泽东履行1945年苏联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图长期占有在华的特殊权益。

毛泽东被晾在一边。到莫斯科后受到如此冷遇,大大出乎毛泽东的意料。作为一个懂得忍耐的政治家,毛泽东此时再也忍不住了。一日,陪同毛泽东来苏的苏联驻北京的专家总负责人柯瓦廖夫和苏联驻华使馆参赞、中文翻译费德林来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对柯瓦廖夫发了一通脾气,说:我到莫斯科来,不是单为斯大林祝寿的,难道我来这里什么事也不办就是为天天吃饭、拉屎、睡觉吗?你们要保持跟国民党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

柯瓦廖夫和费德林走后,毛泽东情绪很好,高兴地对师哲说,如此教训一番柯瓦廖夫,其目的是为了他向斯大林反映我们的不满。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毛泽东吃鱼的小插曲。毛泽东指示随行的叶子龙和卫士李家骥:“你们只能给我做活鱼,他们要是送来死鱼,就给他们扔回去。”随后,只要苏联人送来的不是活蹦乱跳的鲜活鱼,叶子龙、李家骥便遵照毛泽东的叮嘱,拒绝接收。于是,克里姆林宫的大小人物都知道毛泽东吃菜很讲究,不是活鱼他不吃。其实,毛泽东对饮食向来是不讲究的,他的讲究与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有关。

1949年1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受斯大林之托,秘密访问西柏坡。米高扬穿着圆领大衣,戴着圆筒皮帽子,很威风。而中共中央的五大书记却都穿着没棱没角的旧棉军衣,毛泽东的衣袖上还赫然打了块补丁。在一次吃饭时,米高扬指着红烧鱼问:“这是新捞的活鱼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动筷子。米高扬这一举动刺痛了毛泽东的心,因为当时中国还处在战争时期,前方战士在流血,老百姓还吃不饱饭,又适逢北方河、湖、塘封冻期,用人工破冰取鱼非常不易。

毛泽东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最终赢得了斯大林的尊重,赢得了苏联人民的尊重,虽然在之后的会谈中有过分歧和不愉快,但毛泽东最终获得了访苏的圆满成功。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斯大林苏联毛泽东
武装保护苏联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斯大林坠马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雾在做迷藏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