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

2020-03-13 04:35王斌肖光荣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

王斌,肖光荣

(1.长沙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2.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把握网络空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研判意识形态安全发展趋势,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等重大命题,从国家总体安全观视角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4],在网络空间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从国际、国家、社会和个人四个维度全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哲学范畴统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基本方略和行动指南。

一、国际维度:构建人类网络命运共同体,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什么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什么要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怎样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这个时代课题,紧密结合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构建人类网络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维度来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一)构建人类网络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互联网也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习近平敏锐观察网络社会发展的趋势,洞悉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从全球治理的视角为维护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下了一着先手棋。第一,指出必要性。在网络空间,西强我弱是客观现实,西方凭借技术优势,借助互联网的工具理性可以充分地体现其国家利益和价值追求。倘若在国际互联网空间治理上我们不能提出开创性的原则方法,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强势局面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以提升网络话语权,从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尤为必要,习近平在历届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致互联网大会的贺信都强调要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第二,强调重要性。习近平指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以造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的格局,这就有助于联合世界各国力量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6],从而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和治理能力,进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和话语权。

(二)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潜在的现实影响力,是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理论上,话语权是政权面临挑战的晴雨表,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第一,提升话语权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问题。互联网时代,网络管理权、话语权都成为国家主权的新内容,也是影响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西方善于制造话语、操纵话语,通过话语推送价值观念。针对这一客观事实,习近平敏锐地指出:“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要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8]。第二,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习近平强调,失语就要挨骂。我们必须解决有理说不出、有理不会说的问题,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对外话语体系,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国际传播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第三,提高国际话语权。话语权既是“软权力”,又是“巧实力”,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具有硬实力无法比拟的作用。互联网时代,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控制了话语权谁就控制了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权、领导权。要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9],扩大我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提升我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10]。

(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网络空间,“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不时出现,严重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空间失语失声,就会内外交困。习近平深刻洞悉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指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第一,从认识论维度阐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11]要在网络空间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理直气壮地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第二,从方法论维度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12]。讲中国故事,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要讲,要形成“交响乐、大合唱”,要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13]。第三,从实践论维度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联合国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都在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14]。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15]。

二、国家维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两个巩固”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主要场域与前沿阵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通过网络贩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还贩卖思想和文化。西方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和话语优势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网络空间掀起和平演变,严重影响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从总体安全观出发,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网络舆论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在网络空间,各种敌对势力大肆宣扬“普世价值”,企图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建设,从维护国家主权和政权安全的战略高度对待网络安全,深化了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第一,“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6]。互联网改变了舆论的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影响了网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反华势力利用技术优势,声称“有了互联网,就有了对付中国的办法”,他们甚至毫不讳言要利用互联网“颠覆中国”,在互联网空间发动“和平演变”。第二,“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7]。互联网时代,强大的网络执政能力是必备要素。互联网的扁平化特征给执政方式、执政安全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必须从长治久安的高度看待网络执政能力建设。要从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权、领导权和话语权,掌握好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最大的“命门”,过好互联网这一关。第三,“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要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18]。互联网时代,国家主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已经逐渐扩展到网络空间。互联网改变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原理和技巧,具有了意识形态属性。哈贝马斯更是直言“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就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就要主动占领网络、引领网络,主动出击。

(二)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9]。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20]。党的领导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证。习近平从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一,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场方向至关重要。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新闻网站,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习近平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1],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网络安全的根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2],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中心环节,在网络空间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4]。

(三)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对势力就会去占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使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第一,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25]。只有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才能确保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才能夯实执政之基。习近平充分认识到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26]第二,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巩固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负责,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负责。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7]。第三,牢固树立起“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网络意识形态是立党立国之根基,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28]。

三、社会维度: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形成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人物互联、人机互联的时代,互联网将人机传播与大众传播合二为一、人机交往和大众交往融为一体。网络社会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场域,互联网逐渐深入人们生活的核心。公众既是传媒所传播意识形态的客体,又是传媒所传播意识形态的主体[29]。网络空间构成了意识形态新的生存空间,网络空间里的机制秩序构建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

(一)巩固红色地带,打压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在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纷纭激荡,人们思想交流交锋,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先进和落后相互交织。“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30]习近平科学地指出,网络空间存在红色、黑色和灰色三个地带,要夯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之基,就必须正确区分各个地带,有的放矢。第一,巩固红色地带。红色地带是坚持党和国家基本立场的思想舆论阵地。这是我们的主阵地,主要由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31]。对于红色地带,我们“一定要守住,绝不能丢了”“要巩固和拓展,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32]。第二,打压黑色地带。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包括各种网络负面言论和敌对势力制造的各种舆论。黑色地带虽不是网络意识形态的主流,但负面影响很大,绝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会“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33]。习近平明确指出,对于黑色地带,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我们“要勇于进入,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斗,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34]。第三,转化灰色地带。网络思想舆论阵地,更多的是介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因此,转化灰色地带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点,工作应该更加精准。一是“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要割断黑色地带对其的影响,要大规模开展工作;二是要“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35],要大张旗鼓争取,加强对灰色地带的红色影响和引导。

(二)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建设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清气朗、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36]。反之,则不符合人民利益。维护网络空间这个精神家园的风清气朗,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第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37]。清朗的网络空间才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可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才可以形成良好网上舆论和政治导向,进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引领力。第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38]。文化是深层次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网络文化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抵制网络“三俗”文化,培植网络优秀文化,用优秀文明滋养人心,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39]。第三,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修复网络生态。网络空间需要天朗气清、生态良好,而不是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习近平强调,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就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40]。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效、度,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1]。绝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切实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生态环境。

(三)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网络世界,并不是没有法律边界。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题是现实的,必须接受现实的法律规范。2016年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42]。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治理并举[43]。第一,加快网络立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是依法治网管网。要治网管网,就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依法规范网络行为”[44]。“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45]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保证网络安全,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第二,坚决制止和打击危害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对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论、思想、行为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对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46]。一定要将管理权和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47]。第三,坚持网络治理法治化方向,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准绳,在互联网空间,更要规范政治话语边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让英雄烈士的尊严能够得到坚决捍卫,让侮辱英烈的行为无处遁形,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网络舆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个人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48]。网络空间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一人一媒体”的时代,必须加强舆论引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习近平指出:“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49],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关键在人。网民既是个体,又可以汇聚成磅礴力量。要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50]。

(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基础。习近平强调,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51]。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四个自信”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促进社会进步,铸就人民信仰,从而奠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第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3]。网络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晴雨表。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第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滋养社会[5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在网络空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5],从而坚定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定力和信仰根基。

(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化为最大增量

第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坚持党管网络,党管意识形态[58]。“四个意识”分别从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和政治标准角度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互联网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四梁八柱。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巩固执政之基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党的政治优势。互联网时代,只有党管网络意识形态,才可以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习近平反复强调,每个宣传思想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网络媒体工作者人人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巩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第二,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56]。“四个自信”分别从政治方向、指导思想、根本保障、精神家园维度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新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提出,媒体人要引导人们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提升判断力、辨析力、执行力、影响力,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57],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第三,构建最大同心圆,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59]。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主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指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三)砥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习近平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60]第一,砥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之下。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社会制度,同样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三,厚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1]。习近平提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62]。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信仰是原生力,信念是原发力,信心是原动力。砥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63]。让全国人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就是行、中国共产党就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信仰就有了现实支撑,信念就有了现实支点,信心就有了现实依据。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以科学的网络安全观加快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秩序与刑法介入的正当性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