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 达济天下

2020-03-13 08:07卢振楷
商业文化 2020年6期

卢振楷

导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处京畿重地的林达集团在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董事局主席李晓林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示精神,率领林达人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审时度势、开拓进取,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务实创新,逐一地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从而完成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使企业规模扩张迅速,取得了卓越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肩负着建设百年林达品牌的荣光和梦想,李晓林带领的林达人正大展宏图、和着缔造基业长青、达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向我们迎面走来……

上篇 京畿重地创伟业

京畿重地,首都北京。

在千古幽燕大地的万千沟壑中,有那么一刻,我们似乎触摸到了其千年跳动的脉搏,那是一片充盈着诗情与梦幻的土地。

那梦幻般的山川水乡,最终会感动所有心灵。当心灵被打动,梦想就会放飞起来。对于李晓林和林达集团来说,辉煌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次悄然发力。

追溯林达集团的发展之路,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探寻林达集团的强企之道,总有一种智慧让我们沉思。林达集团自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林达人的不同凡响与引人瞩目。

打开林达集团创业创新发展的数据库,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

1953年,李晓林出生在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尽管胡同名字听起来又有钱又有粮,但李晓林的家庭却是一般家庭,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是大家闺秀,用他的话说是一个非常有慈爱的伟大女性,“她教育我们从小就要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李晓林的一生,乃至后来的许多传奇故事都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历史的年轮印证了时代的变迁,李晓林也无一例外地经历了那个时代三件大事件--“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辞职下海”,用他的话说“自己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但生活的历练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企业家精神的虔诚布道者。

1987年,当大家还在计划经济里随遇而安时,李晓林就已经靠着2000元起家,在电缆、注射器、彩电生意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商品特别短缺,什么都需要票证,我看到这个商机,就做贸易起家了。”

1990年,李晓林留学日本。他发现日本妇女体质偏寒,她们非常喜欢中国的乌鸡白凤丸。然后就买好多的乌鸡白凤丸出口到日本,作为留日的中国学生,李晓林初试商界牛刀。此后,李晓林的商业天赋逐渐显现,然而,他的理想并不仅仅在于贸易,他期待更广阔的诗和远方,他的初衷还是想做发展实业与投资,贸易只是他完成原始积累的一个捷径而已。

回国后的李晓林看到中国当时住房紧缺,大多数都是老中幼三代挤在一个四合院里,住房太紧缺。而北京要发展,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迁走。就在那时,他又嗅到了商机。

说干就干的李晓林立即贷款收购了当时位于西直门的一个食品厂,在原址上盖了一幢中档公寓。他也成为是第一个买国有工厂建房子的民营企业家,还有幸拿到了编号为001号的房屋产权证。

1996年,李晓林投资兴建三里屯幸福公寓,创造了当年开工即销售完毕的经典,他被圈内人士誉为京城投资界内的一匹黑马。作为原是北京补花二厂的厂房,地理位置好,当时工厂开出条件特别高,一开始算下来基本是没钱可赚的。但李晓林不肯放弃,仔细研读政策、测算价格,在他几番努力下,公寓才得以建成并创下輝煌。

至此,短短几年时间,林达集团收购兼并了数家大型国有企业,如原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煤炭四厂、北京儿童食品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地质仪器厂等,在北京投资建设了牡丹园公寓、西直门公寓、幸福公寓、紫玉饭店和林达大厦、远洋新干线、林达海渔广场;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淮安市、南通市、天津市等地都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投资总额达数百亿元。

如今,林达集团已成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拥有控股北京林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林达环宇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福建产品市场有限公司、北京林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林达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林达民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李杭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紫玉饭店、中国马赛克艺术协会、江苏林达外语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林达智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林达投资有限公司、哈尔滨林达外语城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哈尔滨林达旅游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林达维景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哈尔滨林达动物城有限公司、牡丹江鼎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实体;参股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人人助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斯篮搏(上海)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并一跃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界的领军企业。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李晓林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耀,拥有许多光环,“中国第一辆劳斯莱斯拥有者” 、“地产界先行者”等近百项荣誉,但对他而言仅仅是完成了人生阶段性梦想,他还有更多的想法要付诸实践。

如今,经过30余年的发展,林达集团已成为以文化旅游为龙头,以环保科技、房地产开发和风险投资为重点的国家级大型民营企业。

中篇 创新发展结硕果

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道理尽然。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下滑的压力,林达集团在李晓林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不断进取,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困难中前进,在拼博中取胜,在市场投资缩水、金融紧缩的巨大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企业没有停顿和后退,仍在困难中前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在管理创新、卓越品质,真诚服务,以人为本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创新发展现新路。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李晓林深深体会到,卓越品质,真诚服务,以人为本,这是林达集团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林达集团进一步加强京外城市投资布局,与专家学者联手,解决市场需求,设计和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人居环境,不断开拓市场。

李晓林认为,房地产建设发展与管理创新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

2009年,李晓林在京城东四环打造的独具海洋文化的地标建筑------林达海渔广场,创造了城市综合体品牌和销售史上的奇迹,这是他剑走偏锋、眼光独到的创举。

林达海渔广场將不规则的建筑单体用鱼形布置一气呵成,5A级写字楼做成鱼头的形状憨态可掬,它在中国首创HOPSCA概念-----酒店、写字楼、公寓、艺术馆、商街、海渔公园六位一体,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面世之初,林达海渔广场的“另类”被业内人士所不能理解。

在李晓林看来,房地产从来都不只是生意,也是他施展艺术才华的领域。“我觉得房地产是一种凝固和型态的艺术,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开始追求建筑设计和造型的多样化。”

李晓林的眼光是非常犀利和独到的,在林达海渔广场之后,他继续勾画着更伟大的 “海渔蓝图”,他要打造汇聚世界闻名精华与人文资产的微缩国度、穿越时空的情境化外语学习疆土。

“中国有两亿学生,外语书面能力可以,交流能力不太行。不是我们学生笨,而是没有语言环境。我打算在全国十个城市建造外国语言场景的‘外语城,为国人锻炼语言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哈尔滨是第一城。”谈起“外语城”的建造,李晓林说,“中国的学生和年轻人需要这样的‘外语城,我就是为他们打造他们需要的良好生活环境。”

李晓林介绍,林达集团哈尔滨外语城以马赛克文化艺术为主题,文化教育产业、旅游观光产业、影视传媒产业、商业体验产业四大产业为支柱,投资规模达到30亿元。就是将西方建筑史上十三种建筑流派全部融入到外语城的建设中,九个国家分区:英国区、法国区、德国区、意大利区、西班牙区、荷兰区、俄罗斯区、摩洛哥区、亚洲区,真正实现无需签证、无需长途飞行就可以体验异国风情的生活体验城。

李晓林告诉记者,他十分欣赏美国城市规划大师沙里宁的一句话并将其作为林达外语城的标语:“城市是一本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文化抱负、读出它的文化追求。”哈尔滨“外语城”之后,还将在四川成都、江苏南通等城市陆续建立起林达外语城,他不仅是在打造自己的产业,也想为城市发展打造一张文化、旅游、教育的新名片。

新世纪高科技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得全球市场环境以更快的速度发生着强大的变化。科技项目与产业市场的生命周期在加速缩短,形成了当今的经济衰退期的快速进入,使得各行业中世界最优秀的企业也瞬间短缺了需求的市场,这是现有技术需求市场的饱和与人类期待的更高标准要求不衔接的时空。所以开拓和发展一个与众多科技领域未来发展;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基础项目和开拓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运作模式在当前是极其重要的。

李晓林在创新意识上一点不含糊。不仅在行业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而且引领并推动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并在市场上赢得满堂彩,深受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

创业扮靓人生,奋斗成就梦想。要成就“梦想”,就必须以超乎常人的智慧和眼光,李晓林以永不停歇的脚步和追求,凭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一往无前,使自己的创业人生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新的辉煌。

30多年来,林达集团完成了文化旅游板块、科技环保板块、房地产板块、风险投资板块的成功运作,继而到资产运作和资本运作的历程。林达集团的发展历程是理想逐一得到实现的历程、是硕果累累的历程。林达集团创建以来,积极开展投资经营,企业规模扩张迅速、经营业绩卓著。高质量的投资保证了集团的资产积累,仅在北京地区的投资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并且始终保持资产的良好状态。

目前,李晓林缔造的林达集团,凭借着良好的产品品质、市场信誉度与值得客户满意的服务,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界一颗璀璨的明星企业。

下篇 倾心倾力尽责任

幽燕古地,千年沧桑;传承荣光,责任担当。

经过春孕、夏忙、秋获与冬藏,林达集团有了今日的灿烂辉煌。

回顾林达集团走过的一路风雨,一路高歌,李晓林没有陶醉,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高更远的目标: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将林达集团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行业领先、生态宜居、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李晓林先后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企业壮大过程中,李晓林始终和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始终心系贫困地区的农村困难群众,通过政协提案、人大建议和投书媒体献计献策,为我国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鼓与呼”,呼吁民营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发挥优势,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卫生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新农村建设、电商扶贫等方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

在履职期间,李晓林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努力使自己适应形势发展和新角色的要求。在立足本职岗位、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和社会调研、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李晓林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人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和良好的机遇,为广大人大政协委员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人大政协工作探索新思路、开拓新局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李晓林相继提交的《建议加快中华骨髓库建设提案》、《关于如何解决白血病手术费用的提案》、《关于建设国家级跨部门联合救灾救援指挥平台的提案》(后被《人民日报内参》刊载)、《关于将地中海贫血患者救助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提案》、《关于将器官移植手术费纳入大病医保的建议》、《三招保障稳定脱贫不返贫》等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并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倡议,为中华骨髓库的发展、白血病纳入医保、地中海贫血患者救治等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的骨髓捐献者数量从2002年的不足几万例增加到270余万例,白血病等大病也相继纳入医保。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为助力广大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并稳定脱贫不返贫,李晓林提交了《三招保障稳定脱贫不返贫》的人大建议,从“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探索农村产业扶贫新模式、电商扶贫带动农村产业化”三个方面,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并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如果说企业是李晓林实现梦想的平台,那骨髓和扶贫就是他实现梦想后的信仰。吃过苦的李晓林在拥有财富后,始终没有忘记如何让金钱变得更有意义。从捐款550万重建嵩祝寺至今,李晓林的公益慈善路一走就是二十年。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委员长评价他:“李晓林先生作为我国优秀的企业家和慈善家,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谊,实业报国,致富思源,为中国慈善事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还有许多贫困人口,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尽快脱贫致富,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真正含义”。 这是常挂在李晓林嘴边有这样一句话

上世纪90年代时,“万元户”还很罕见时,李晓林仅1995年一年时间里就捐赠650万元;2002年倡议发起成立中华骨髓博爱基金,带头捐款帮助中华骨髓库建设帮助中华骨髓库发展成为目前全世界第四大骨髓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库。

2007年,李晓林主席倡导发起成立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由陈昌智副委员长担任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理事长,李晓林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12年了解我国贫困地区因为救护车缺乏而耽误危急重症患者、孕产妇、伤员急救时,李晓林先生发起“思源救护”项目,已联合社会累计捐赠3592辆救护车,覆盖592个国贫县、每县至少捐赠了3辆,并覆盖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乡镇中心卫生院,一直创造并保持着我国慈善组织救护车捐赠最高纪录。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秉承“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理念,倡导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媒体和网友,分别在卫生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新农村建设、大病救助等领域开展集约化扶贫、精准扶贫,已经累计有14亿多人次爱心人士参与捐赠,累计筹集款物22亿元,对接贫困农产品上行超过23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超过1500万人次。先后累计捐赠救护车3592辆、捐建乡村卫生室183所、救助2.3万余名贫困患者,捐建“思源沼气”和“思源水窖”各1万多口,开设“思源教育移民班”及“育才班”285个,并在3684所学校捐赠图书600多万册,200多所学校开展“芭莎课后一小时”公益项目等等,为助力我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医疗扶贫和救灾赈灾等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

12年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在李晓林的带领下,不但于2008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最高荣誉称号,还6次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国家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并且透明指数连续8年位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1名,收到受助地区和群众回赠4000余面锦旗。

2018年,由李晓林主席倡议发起,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与阿里巴巴、京东等1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电商扶贫联盟,致力于挖掘贫困地区优质农特产品,助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李晓林任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联合29家电子商务企业、成员单位助力脱贫攻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0多年来,李晓林既是改革开放后的优秀企业家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批参与扶贫开发的慈善家之一,还兼任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等多现社会职务。李晓林始终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参与我国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个人累计捐赠6000多万元善款,曾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国家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及新闻媒体等单位颁发的奖项一百多项。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责在人先,利居人后”这也许便是李晓林历来扶贫济困、关注民众的最真实写照。

此外,鉴于我国民营企业等社会捐赠不断增大的趋势,李晓林先后在《人民政协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上,以“发挥民企优势,‘扶贫+扶智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一方面呼吁民营企业发挥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通过产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慈善捐赠等方式,致富思源、义利兼顾、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脱贫攻坚战;另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供透明、规范、有效的扶贫项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捐赠有价证券、专利、技术等参与扶贫事业,从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

跋语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无数的企业托起了中国的经济奇迹,推动了巨大的社会进步。我国企业家凭借他们特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将企业做大做强,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机会,参与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征程,李晓林表示一定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跨越发展、实干兴企、锐意进取,不折不扣地完成时代赋予林达集团的责任使命。

领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谈及未来,李晓林信心满怀地告诉笔者,林达集团将继续秉承“做强企业、富而思源、回报社会”的责任发展观,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紧跟全球化新形式和“一带一路”政策导向,积极进行业务拓展,掌握经济规律以調控投资节奏,掌握市场规律以决定投资力度,掌握政策规律以校正投资方向,让林达走向海外,将林达民族品牌缔造成为响当当的世界品牌,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