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译报道工作40年(1950—1990年)

2020-03-14 09:25孟广均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图书

●孟广均

(中国科学院 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因1985年11月前长达近35年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故以下简称为“科图”)自1950年成立至1990年40年间形成的一大传统,就是始终坚持把编译报道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科图的编译报道工作在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领导制订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和计划提供战略情报,为中国科学院各文献情报单位的业务工作、干部培训、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提供辅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这40年中,据不完全统计,科图编辑出版的各种类型的单本和连续性出版品为314种①。除了团队制作的集体成果外,在科图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也促成了众多个人努力的成果,据1950—1987年的不完全统计②,有185人参与了著译活动,作品(包括论文、译文、专著、译著)共达2 022篇(种)。可以说,这也是对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和学科的有益与可贵的贡献。

我有幸在1990年前后做过科图编辑出版部主任,当我突发奇想地将科图自成立以来40年间科图编译出版方面的业绩整理出来后,深感惊喜,立即决定将其作为重要史料之一,填补空白,加工成文,希望对后人参考借鉴甚至继往开来有所助益,否则殊为可惜,因此就克服困难尽力而为了。当时有关内容只刊发在内部纪念册里,近些年接受访谈和与同行交流时都被问到这方面的情况,才想到再整理、补充一下作为公开的史料,至于1990年后的续作相信自有后来人。

1 从发展历程看科图编译报道工作的成就

科图从成立至199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创建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一下科图在这3个时期开展编译报道工作的情况。由于科图的编译报道工作主要为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机关服务,即为促进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以及为有关管理决策服务(需说明一下:中国科学院所属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在文革后才独立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故科图以前的编译报道工作也包括为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但同时也为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服务,即为促进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服务,因此在每个时期下又分为(1)(2)两部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情况。

1.1 创建初期(1950—1965年)

(1)科图在1950年4月创建,除了1951年8月即开始编印《新书公告》外,1952年开始编制检索工具,包括《苏联科学期刊论文索引》(1952—1955年)、《自然科学期刊索引》(1953—1955年)、《全院西文期刊总目》(1954年出版)等检索工具,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编制二次文献的图书馆。1952年至1955年这3年共计出版了6种出版物,以编制期刊检索工具为特点。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1957年国务院也颁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关于开展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方案”等文件,科图立即积极响应号召,编制了《中国科学院藏方志目录》(1956年)、《全国机械电机工程期刊联合目录》(1957年)、《中国科学院入藏化学期刊目录》(1957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历代墓志草目》(1957年)、《俄文期刊总目》(1958年)等馆藏目录、全院和全国联合目录。在国家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仅1958年一年即编制了数学、计算数学、物理、原子核物理与原子核工程、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高分子化学、电子工程、力能学、自动化与远距离操纵等学科的馆藏书目;馆藏石刻、舆图、辞典、书目等目录;电子学、人造卫星、稀有元素等文献目录,共47种。

1959年在全院图书馆工作会议上正式把开展文献参考和书目情报工作列为重要任务后,又积极组织编制了物理学、高分子化学、有色金属与稀有金属、自动化、计算技术、原子能、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力学、动力工程等联合目录性的基本书目;西文、俄文、日文等参考书目录;多种专利专题文献目录和其他专利检索工具等,共33种。1956年至1959年这3年是科图历史上的出版物高产年代,共计出版了85种出版物,以编制各种目录,特别是图书目录和专利文献目录为特点。

20世纪60年代前5年是国家经济建设调整时期,科图和全院一样处于稳步发展、整顿提高的状态。 科图除继续出版专利专题文献目录外,1961年起受中国科学技术文献编译出版委员会的委托,负责编辑《期刊论文索引》(国外自然科学部分),开始有力学、光学、半导体、固体物理、原子能、动植物和生理生化等7个分册,后改名为《科技文献索引》(期刊部分),逐渐合并为力学、物理、生物学和核子能4个分册。1964年取消核子能分册成为3个分册,一直到1966年8月。此外还编有《生物学俄西文图书联合目录》和《农业文献索引》《激光文献索引》《亚非论文索引》等专题文献目录;1963年开始编制的书刊展览目录(如地下水文献、实验室建设文献等)也属于专题文献目录。1960年至1965年这5年共计出版了35种出版物,以编制学科和专题文献目录为特点。

(2)科图在1956年即创办了馆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双月刊),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创办馆刊的图书馆,表明领导和有关专家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工作经验的交流和理论、方法的研究。这也是科图由此而形成的又一传统。

在国家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科图做了几件值得一书的大事:一是编制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索引》,分别于1958年、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二是编辑了一套《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手册》,包括《图书馆基本设备图册》《图书补充工作、期刊工作》《俄文图书著录法》《西文图书著录法》和《目录组织规则》5个分册。这表明领导和有关专家很重视业务工作的基本建设。三是编印了一些单本出版物,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概况》(1959年),其中汇编了规章制度等;《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1949—1959年)》(1959年),汇集了院属43个图书馆10年的工作总结;《图书馆学参考资料》第一种《苏联科学院图书馆图书补充工作中的一些特点》(1959年);《书目参考工作文献目录》(1959年)等。

在20世纪60年代前5年国家经济建设调整时期,科图也开始注重大发展后的经验教训交流和总结,为此接连召开了采访工作、编目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3次讨论会,并在会后分别编辑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采访工作讨论会资料汇编》(1960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目工作讨论会资料汇编》(1960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讨论会资料汇编》(1961年)。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科图第一种图书馆学专业的译文资料——《国际编目原则会议论文选译》(1961年)。编印了《西文普通图书著录条例》(1961年)、《北京地区研究所图书馆规章制度》(1962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从1961年起更名为《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月刊),从刊名的改变也可看出采取了立足本院面向全国的方针,开始在全国图书馆界发挥作用。

1.2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在这万马齐喑的困难时期,科图的编译报道工作仍未停顿,难能可贵地在继续发展。

(1)科图仍然坚持主动配合当时零星的科研任务,编制连续性的二次文献,如《地震文献索引》(1966—1975年)、《仿生学文献索引》(1968— 1979年)、《国外环境科学资料索引》(1973—1977年)等。1975年起,科图还组织10余位同志编制了社会科学范畴的二次文献《外国经济问题文献索引》《国外“中国研究”文献索引》(哲学、社会科学部分)等,多方面地报道馆藏。

继续编辑出版了一批单本检索工具,如《国外火星研究资料》(1968年)、《植物无性杂交文献索引》(1971年)、《岩矿分析文献索引》(1973年)、《国外部分晶体激光材料文献索引》(1974年)等。

出版了面向广大读者,通报馆藏英、法、德、西、日、俄等多文种外文新书的《外文新书通报》(月刊),从1971年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1958年底起曾出版《西文新书快报》,但文种有限,且仅1年多即夭折)。

这里应特别提及此期间的几件大事: 一是首次出现了利用馆藏古文献选编史料的新发展,如配合地震研究编辑出版了《北京地区地震史料选编》(1976年)。

二是首次出版了主要报道国外科研管理和科技政策的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国外科学报导》,从1970年创办直至1979年共出版了104期。1975年9月28日当时主持科学院工作的胡耀邦同志还专门对改进该报导的内容做了批示。

三是开始编辑出版科技资料译文集,如1968年编译的《国外仿生学资料汇编》(主要是自译,也收集了少量重新校订后的外稿)、1971年编译的《用微生物从石油、天然气和煤中提取蛋白》(译文集)、1972年编译的《地震预报》(译文集)、1972年编译的《关于欧洲“研究与发展”的专题报告》(译文集)、1972—1975年介绍20世纪物理学、基本粒子物理、海水淡化、激光计算机技术等新科学技术的《科技译文资料》(8集)、1973年的《国外受控热核反应参考资料》等,都很受欢迎。

四是翻译、编译专书,如周恩来总理联络员和中国科学院军代表,将用语体文直译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旧译为文言文版本《天演论》)一书的任务交给科图,科图成立了专门的翻译小组集体完成了任务,该书和编译的《生命的起源》,分别于1970年(1973年修订再版)和1973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在这个时期,也应提及几件难能可贵的大事:一是在1972年至1973年间编译出版了《国外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第1、2 辑(第3辑已编好,因经费问题未能出版)。二是科图一直坚持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的出版做准备工作,1974年终于先出版了下册(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部分)(上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哲学、社会科学图书部分,于1979年出版)。三是馆刊在1966年停刊10年后在1975年以新面目《图书馆工作》(季刊,后改为双月刊)出版。四是1975年首次组织编撰了系列化的图书馆专业学习班教材,共7种,包括目录组织、藏书建设、图书分类、中文图书著录、西文图书著录、西文工具书、参考工作和检索工具等。

1.3 改革开放时期(1977年—)

“文革”结束后,科图即根据1978年全院图书情报工作会议精神,努力为四个现代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为全院出成果出人才做贡献。科图的编译报道工作在新形势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1)随着科学研究的复兴,为配合学术会议编制的展览文献目录明显增多。仅1976年至1979年就编辑出版了花粉育种、地下水、低温超导、核磁共振、基因工程、加速器、花药培养、生态环保、高压物理、生物固氮、非晶态物理等26种展览文献目录。 1980年至1984年又相继编制了波谱学与原子分子物理学、岩矿分析、环境科学理论问题、相对论物理、生物信息处理、数据库、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35种。

科图相继编辑出版了一批涉及学术、文摘、书评、动态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如1981年创办了学术期刊《遗传工程》,1986年改名为《生物工程进展》(季刊)。1986年和1987年分别创办了文摘期刊《中国物理文摘》(双月刊)和《中国数学文摘》(双月刊)。1986年创办了书评期刊《国外科技新书评介》月刊。 1988年创办了动态期刊《科技开发动态》(双月刊)等。

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方面的出版物也相继出台,以连续性刊物为主。首先是1979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科研管理》(季刊,后由其他单位编辑出版),随后有1980年创办的不定期连续刊物《科研管理参阅资料》、1983年创办的不定期连续刊物《科研规划参阅资料》(这两刊1988年合并为《科研管理与规划参阅资料》)、1980年创办的《科学学文摘》(季刊,1986年停刊)和1987年创办的《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双月刊)。还有论文汇编《科学研究的组织与管理》(3集,1981—1983年)、《国外科技体制汇编》(1984年)。

还首次出现了科技成果汇编出版品,1982年出版了两期《中国科学院派往国外访问学者、进修人员科技成果汇编》,1988年出版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汇编》。

此外还有名录等工具书,如1981年编制的《世界重要科技会议名录》。颇有新意的《科技工具书附录综录》和《社科工具书附录综录》是将1 500多种中外文工具书中的约8 000多个附录汇集而成的。

这个时期除了编印出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1977年,收录了4 200余种)和《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1990年开始选编,中国书店于1992年出版),还有利用馆藏古文献选编史料和挖掘古籍内容的新进展,前者如配合台湾研究编辑出版了有关台湾史料的《台湾文献丛刊》书目提要,后者如涉及10个学科的《<梦溪笔谈>自然科学条目释评》,特别是1990年与有关单位合作编辑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善本医书》(共12册),由中医古籍出版社于1990—1993年出版。

(2)这个时期图书馆学情报学出版物也进入大发展时期,在数量上超过前两个时期的总和,品种繁多,百花齐放;在质量上也大有提高,内容大都能反映国内学科研究的新水平和国外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期刊类有1979年创办的《图书情报工作动态》(双月刊);1980年创办的《计算机与图书馆》,1985年起改名为《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双月刊);1982年创办的《国外图书情报工作》(季刊);还有《图书情报工作》的增刊。至此,科图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已形成系列,包括反映国内学科研究水平的《图书情报工作》;介绍国外学科发展的《国外图书情报工作》;主要报道全院图书情报系统工作动向的《图书情报工作动态》;研究国内外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的《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资料汇编大都是为配合有关任务编辑的,如中国科学院从1980年至1990年共召开了6次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讨论会,每次都出版了论文集,共6集,已形成丛书。全院从1978年起至1990年召开过两次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会前或会后都编有文件资料汇编,共2集。为纪念全院图书情报系统工作35周年和40周年,分别将各种有关资料和数据汇编成《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三十五年》(上下册)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四十周年》。还有1990年为促进改革开放经验交流而编辑出版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改革经验座谈会文集》。为配合中心新馆建筑设计,汇编了《图书馆建筑设计参考资料》。为图书情报人员学习进修汇编了《图书情报工作文献选编》《图书情报工作学习和参考资料选辑》等。

译文集或译书有1980年的《西德的情报文献工作》、1981年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译文集》、1982年的《第47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大会论文译文集》、1987年的《80年代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政策》、1988年《美国文献情报资源建设——协调合作藏书发展》和1989年的《收费信息服务》等。值得特别提出的是,1981年科图馆领导牵头、数人合译、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化图书馆系统引论》被认为是该领域第一本译著。

1980年编辑出版了一套10册教材,系征求意见稿,油印本,经修改后于1982—1983年正式铅印,内部出版了一套,共13册。

一些参考工具性的出版物可谓力作,如为馆藏1 200多种中外文图书馆学情报学著作(外文约1 000多种)编写出中文提要,汇编为40多万字的《馆藏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著作提要》;为1 100多种外文检索期刊编写出中文提要,汇编成以图书情报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的25万字的《国外主要二次文献期刊指南》。还有《俄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刊篇目索引》等。

科图历来重视条例、规则之类出版物的编译工作。这个时期出版了西文图书、俄文图书、西文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条例和图书的目录组织规则。此外还翻译介绍了英美编目条例的第2版(AACR2)。

最后应特别提到,1988年科图首次难得地申请到院级科研课题“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研究”,1990年底结项,成果为《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研究》和《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指南》等,共约70万字,1991年和1992年先后荣幸地获得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科图又申请到院级科研课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发展战略研究”,也于1990年底结项,成果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发展战略研究》,1991年获得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 从产品类型看科图的文献情报产品

2.1 科技情报类出版物

40年来编辑出版和还在继续出版的科技情报类出版物有224种,占总数314种的71.3%。学科范围涉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及其研究; 中国哲学;中国史;亚洲史;经济;中国政治;文化、科学、教育;语言;自然总类;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科学;动物学;医学;农业科学;技术科学;力能学、动力工程;电技术、电子技术;矿业工程;金属学;冶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业;土木建筑工程;运输工程等30多个学科。这里按产品类型简介如下:

(1)馆藏目录:报道科图收藏的不同文种、类型和学科的文献,包括:

图书目录:37种。其中普通图书目录24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数学图书目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物理学图书目录》等;线装书目录3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新收中文线装旧书草目》等;工具书目录5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文辞典目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外文字典目录》等;新书通报、快报6种,如《中国科学院西文新书快报》《外文新书通报》等。

期刊目录:6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外文期刊目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国际交换收到期刊公告》等。

专利文献索引、目录:21种。如《专利文献索引:电讯、无线电、电子学》《英、法、美、西德、日本五国钢铁专利目录》等。

内部资料目录:2种。如《馆藏内部资料目录》等。

方志目录:3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地方志目录》(上下册)等。

舆图目录:1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文舆图草目》。

石刻目录:1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石刻编年草目》。

墓志目录:2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历代墓志草目》。

书目的书目:4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书目之书目(中文部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书目之书目(外文部分)》等。

(2)联合目录:联合报道科图和院内外一些图书情报机构收藏的不同文种、类型和学科的文献,包括:

图书联合目录:2种。如《物理学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等。

(三)丰富互动形式。在应用互动教学模式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时,师生互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互动模式,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作为引线,以此促成师生间的互动。但单纯的师生互动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要培养学生在生物课堂中自主探究的能力,还需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丰富互动形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

期刊联合目录:5种。如《中国科学院入藏化学期刊目录》等。

方志联合目录:1种。为《中国科学院藏方志目录》。

(3)专题文献资料目录:报道某一学科或专题的包括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等不同类型和文种的文献,为配合专业学术会议而编制的专题展览文献目录也列此,计93种。如《光受激发射文献通报》《生物固氮文献目录》《数据库文献目录》《环境保护文献目录》等。

(4)期刊论文题录:15种。如《苏联科学期刊论文索引》《科技文献索引(期刊部分)》的力学、物理、核子能、生物4个分册等。

(5)文摘:3种。如《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另外,1990年又新出了《高技术报导》文摘杂志。

(6)期刊:3种。如《科技开发动态》《生物工程进展》等。

(7)译文集:9种。如《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热核反应》(译文集)、《地震预报》(译文集)等。

(8)工具书:8种。如《科技工具书附录综录》《世界重要科技会议名录》等。

(9)善本书:1种。为《中图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善本医书》(12册)。

(10)地方志:1种。为《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

2.2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出版物

40年来科图编辑出版和继续出版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类出版物有80种,占总数314种的25.5%。这里按产品类型简介如下。

(1)分类法(包括分类法索引和学科分类表):6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国际物理学分类表》等。

(2)期刊:8种。如《图书情报工作》《国外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等。

(3)资料汇编:31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讨论会文集》《图书情报工作》增刊、《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三十五年》等。

(4)教材:3种,每种均为系列教材。如1982—1983年出的一套共13册:图书情报工作概论;文献收集;期刊工作;图书分类;中日文图书编目;西文图书编目;俄文图书编目;读者服务工作;参考咨询与文献检索;科技工具书使用法;文献复制;情报研究;电子计算机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1989—1990年又将推出新修订的系列教材,也是13册。

(5)工作手册(包括规则条例和规章制度等):13种。如《西文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手册》1~5册等。

(6)工具书:6种。如《俄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汇》《馆藏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著作提要》等。

(7)专题论文题录:2种。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刊篇目索引》等。

(8)译著:9种。如《计算机化图书馆系统引论》《美国文献情报资源建设》《图书馆学情报学译文集》等。

(9)研究报告:2种。如《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研究》等。

2.3 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类出版物

40年来编辑出版和继续出版的此类资料有10种,占总数314种的3.2%。这里也按产品类型简介如下。

(1)题录:1种。为《科研规划文献目录》。

(2)文摘:1种。为《科学学文摘》。

(3)专题文献资料汇编:1种。为《科学研究的组织与管理》1~3集。

(4)期刊:5种。如《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科研规划参阅资料》《科研管理参阅资料》等。

(5)译文集:1种。为《关于欧洲“研究与发展”的专题报告》(译文集)。

(6)研究报告:1种。为《国外科技体制汇编》。

2.4 个人作品

到1987年底,科图共有185人发表了作品2 022篇(种,下略单位数),包括论文、译文、专著、译著。可贵的是,这些作品除一部分是作为工作任务完成的以外,大部分是作为个人学研成果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大致分析,这些作品中最多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类,共933。其中概论143、分类编目134、典藏服务131、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110、文献检索90、计算机应用86、情报学53、文献搜集38、古籍36、标准化26、期刊工作25、干部培养25、复制17、建筑15、声像工作4。其次是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类,为436。以下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241、哲学社会科学66、科技史45、其他学科21(其中未来学14)。此外280篇为动态性文章和书刊评介等,未予分类。

3 体会和建议

3.1 体会

(1)认识编译报道工作的重要性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首要前提。情报工作是有“情”即“报”,传递信息;报道实际上是情报的同义词,侧重宣介。图书情报单位利用不同方式搜集、加工整理的文献信息只有报道出去,开发出它们的内容,传递给用户,才能发挥其在提供查找线索、交流情报信息、促进科学研究、宣介科研成果、培养干部和发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常说报道工作是图书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世界著名的图书情报机构,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日本的科技情报中心、苏联的科技情报研究所、美国的工程索引社、化学文摘社等,无一不高度重视编译报道工作。它们以提供一次文献、编制二次文献、整理三次文献等方式,有所侧重或齐头并进地、广泛而系统地将各学科研究成果,包括事实、数据、文献线索等传递到用户中,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服务。反过来说,著名的《英国国家书目》和《农业文献目录》等也大大提升了相应的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立农业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科图从建馆开始就有了解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了解科研人员需求的知名数学家关肇直担任负责人和著名社会科学家陶孟和副院长兼任馆长,由于范新三馆长、蔡国铭副馆长继承了前任的传统,实行依靠专家办馆的开明方针;由于本身就是图书情报学家的佟曾功、史鉴馆长的进一步宏扬和积极组织,甚至亲自参与,总之由于大家特别是领导同志能正确认识编译报道工作的重要意义,40年来才能够一直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坚持开展编译报道工作。

(2)依靠群众,发挥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基本保证。科图各业务部门不论是为完成院领导下达的和院内外单位委托的任务,还是通过主动调查了解广大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图书情报人员的需求,一般都会根据自己业务工作的性质、内容和特点,在最后做成和推出不同类型的文献情报产品。由于各业务部门领导能注意发挥每个同志在不同语种、学科和业务岗位上的特长,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团结合作;由于业务管理部门能想方设法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既照顾到连续性的、成套的大项目,也照顾到短平快的小项目;还由于能得到许多研究所和科学家的热情支持,如帮助选题、审稿、定稿、分类等,所以都能积极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产出累累硕果,并促使很多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成长为专门人才。例如,公共服务部门编辑出版了许多馆藏目录和联合目录、新书通报和交换书刊通告、分类法、著录规则等;书目参考部门编制了许多文摘、索引、专题文献目录;情报研究部门编制了许多与科技研究和科研管理有关的调研报告、译文资料、学术刊物等;技术服务部门也编制了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有关的刊物;编辑出版部主管了几份图书情报学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等。

(3)培养一批素质好的专职编译报道人才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条件。为了做好编译报道工作,除了发动广大群众外,还必须培养一批有甘做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有一定学科专业基础、中外文文字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广且细致耐心的专职编译报道人才,作为组织者、鉴定者、加工者起核心作用。科图除了有一批上述有胆识的决策者、馆长等外,还有一批热心、负责的组织者,如赵继生、于德胜、廖渊镇、符志良、白国应、辛希孟等同志,没有他们积极的牵头、组织,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的。当然,更离不开所有的实际参与者,他们中有的默默无闻地做了几十年编辑工作后光荣退休;有些仍在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有些是新生力量,朝气蓬勃,勤于学习,有望成为好的接班人。

3.2 建议

科图目前的编译产品虽然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受到多方好评,但殊为可惜的是大都是内部出版物。随着全院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广大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等的需求,作为重要支撑系统的全院140多个图书情报机构,须积极配合,编辑出版各种类型的文献情报出版物。为使这些出版物尽可能多地纳入正规,建议院、馆领导积极支持和促成文献情报出版社的建立。该社可以是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和科图共同领导、挂靠在科图的独立核算单位,主要承办科图和全院各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情报产品的出版事宜,也可适当承办院外有关产品的出版事宜。

目前科图出版品较多,“物出多门”,缺乏计划、评估、协调、审定和检查,因此有些未登记、未经审查也以科图的名义出版,有些错误较多未达出版标准也能出版发行,建议在未成立出版社前先在编辑出版部内设置总编室,统一负责有关事宜。在未成立总编室前,也需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出版品的质量。

多年来一直未能将科图编译报道工作的现代化提到日程上,因此工作效率较低,建议在某些方面压缩开支,为编译报道工作逐步配置必要的现代化设备。

注释:

①主要根据科图编辑的学术评议材料之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出版物简介(1952—1987年)》,本人又补充了这40年间一些遗漏的材料,可能仍有遗漏。

②根据科图编辑的学术评议材料之8《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人员著译目录(1950—1987年)》。

猜你喜欢
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图书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在长沙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图书推荐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