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03-16 18:36易春燕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听力口语学术

易春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重要分支学术英语(EAP)引起了外语界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因为EAP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性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非语言性能力。语言性能力就语言本身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而言;而非语言性能力指学生能够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或批判,进行再次思考。现代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学校除了要教授学生所需知识之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1]。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思辨能力得到了发展,这会成为他们将来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一盏指明灯。拥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才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EAP课程与思辨能力

有人提出大学其他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是突出EAP课程对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会有失公正。由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先阐述一下EAP课程与思辨能力的关系。

第一,中国大部分高校现开设的通用英语(EGP)课程是单纯学习语言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掌握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西方国家社会和经济,达到无交流障碍。但实际上了解西方文化、习俗、社会和经济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中文文献去学习;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外国人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EGP另一主要目标是把学生的英语基础打扎实,因此课堂上不断的机械模仿、操练等浅层次的方法成了教师运用的主要方法,长此以往,这会无形中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让人更不愿意看到的是它会扼杀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程,占学生学分10%的大学英语课程,只是一味的机械模仿和操练让它变成一门费时低效的课程;然而,作为ESP重要的一个分支,EAP又分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EGAP课程主要是侧重各学科语言的共核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规范和素养[2]。教学材料具有科普性和真实性。但无论是科普还是真实,EGAP所选择主题中的观点是有争议性的[3]。因此学生在学习EGAP课程的时候会思考、辨别和查阅相关主题的不同观点,会依据自己头脑里已有的经验对学习进行主动意义的建构。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语言主要有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除了是交际工具,还是思维工具,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语言又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即说不同语言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学习英语“从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打开通向不同文化的窗口,有利于学生与具有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人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4]EAP课程中的学术语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它培养学生分析别人观点的同时让学生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交流时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思维层面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第三,语言学习理论经历了三大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或被称为心理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英语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按语言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造成学习语言时不进行思考、大学英语课程收效甚微等现象。随着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盛行,人们意识到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学习语言也不例外。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为思辨能力引入大学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依据自己头脑里已有的经验对学习进行主动意义的建构。即EAP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EAP课程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无论是从课程性质或语言功能或语言学习理论方面看,EAP课程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都有紧密的关系。EAP课程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培养这样的能力?为此,笔者从EAP阅读课程、EAP写作课程、EAP听力课程、EAP口语课程四个层面展开,分别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方面,探讨EAP课程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

1.EAP阅读

EAP阅读不同于EGP阅读。EGP阅读文章以小说、故事、散文为主,基本都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话题;目的是为给学生打好基础,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基本集中于记忆和理解,再高一层次也就是模拟应用;而EAP阅读文章是信息性较强并有适度的抽象思维的人文科普学术文章[5],一般选取的人文科普学术文章的主题是有争议性的,它需要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探究、评价去解决问题。

从语言知识方面看,EAP阅读和EGP阅读都需要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词汇、语法、篇章知识,虽然EAP阅读的词汇、语法、篇章较复杂,较长,但是词汇意义单一,篇章结构固定,相对而言,EAP阅读文章的长难句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语法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语言知识点[6]。然而,语法只是语篇中显性的衔接手段,语篇背后的语境和学生已掌握的背景知识都对语篇中长难句的阅读具有隐性作用。因此,一方面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力度,课外扩大知识面,大量阅读以母语形式呈现的知识,积攒足够的背景知识,依据自己头脑里已有的经验对学习进行主动意思的建构;另一方面,阅读长难句过程中持好奇、开放、自信、坚毅的思辨倾向,运用分析、推理、欣赏的思辨技能,揭示长难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阅读教学模式一般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三种阅读模式。自下而上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授新单词新句型,然后逐句讲解课文;自上而下教学模式是教师教授背景知识,学生具备此类知识之后能够猜测文本的意思;交互教学模式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是大脑接收文本的视觉信息,同时,释放或建构作者写作时想表达的意思。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需要运用到分析、推理、评价等策略,而这些策略都是思辨技能其中三个标准;交互模式是学习者依据自己头脑里已有的经验对学习进行主动意义的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为此,EAP阅读技能教学应当采用自上而下和交互的阅读模式,以培养skimming(略读)和scanning(跳读)阅读策略为重点,“根据阅读文章的各级标题、图表数据以及篇章结构自上而下浏览查询信息”[6]。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解读文本,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积极思辨。

2.EAP写作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注重大量背诵和模仿,认为打好语言基础才是写作的关键,教师注重的是学生作文中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错误。写作教学模式以结果写作法为主[7]:教师规定题目,设定要求和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给教师批改。教师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语言质量,学生关注的是教师给出的评定成绩。重记忆,轻思考,重模仿,轻创新已是传统英语写作教学难去的痼疾。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英语写作命题也发生了变化,作文体裁以议论文为主。然而,贫乏的英语语言知识跟不上认知水平,学生写出的议论文从文章切题性、论点明确性、说理透切性、篇章连贯性四个内容参数来看都不容乐观[8]。与之不同的是EAP写作主要“讲授文献综述、提纲、小论文和摘要的格式、规范及相关写作技巧”[9]。它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学生已有的学科背景知识为前提,将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中,学生通过收集材料、讨论、辩论方式探讨问题,最后通过学术报告和论文的形式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思想的碰撞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EAP写作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句型、时态、语态、修辞和篇章上。词汇要求较正式,倾向于使用单个动词;主要使用陈述句,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因“物”或“It”做主语,避免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所以使用被动语态较常见。篇章顺序通常为:题目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正文 结尾 参考书目,其中正文一般包括方法、结论、讨论[10]。然而,“知识易懂,操作不易”,如果教师对EAP写作语言特点只是罗列式讲解,而不结合实际英文期刊论文,收效会是甚微。因此,教师在信息输入部分时结合国外较好几篇英文期刊论文,在文献综述、提纲、摘要格式、引用等方面做全方位讲授,学生课外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寻和自己学科有关的国外英文期刊论文,通过讨论、对比等方式巩固EAP写作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结果写作法教学注重结果而轻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相比之下,过程写作法把写作重心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学生在写作过程这一关键阶段也及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反馈和指导。这种集体创作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因此,EAP写作应采取过程写作法教学。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这就意味学生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于EAP是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课程,作文主题一般是和学科背景知识有关,课外学生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大量的与主题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整理,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帮助学生组织学生讨论文献综述写作细节,从学生所列的内容里选择对文献综述写作有用的信息,以连贯的方式把这些内容组织、加工。再次,组内讨论论文提纲,也就是论文主要结构和最重要的观点。第四,按照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独立完成论文。第五,学生浏览文章,检查观点的表达是否清晰,论点是否有逻辑性,引用参考文献是否规范。第六,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第七,模拟学术会议,班上宣读和呈现自己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最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面对面的讨论,谈论论文的优点与缺点,学生相互评分,教师也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分。过程写作法教学注重作品创作的过程,突出了学生自主构思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EAP听力

EAP听力主要训练学生如何在专业课和学术讲座上有意识地记笔记,运用自己已有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辨别哪些是与本讲有关的信息,哪些不是,并且对听到的信息做出逻辑分析与判断[9,11]。传统的听力材料的内容大部分是日常对话或故事。听完听力材料后学生只需完成听力测试题,测试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主要训练学生能否理解了听力材料的大意、记住事实、抓住要点。

EAP听力的语言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一方面,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会使用一些附加词、套语、停顿来陈述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术语言正式和严谨的特征使演讲者会事先准备和组织好,甚至先用文字记载下来。语调上EAP听力有朗读式、对话式和夸张式三种;基于学术文章具有条理性的特点,学术听力中学生应该要掌握EAP听力的篇章结构特点,EAP听力篇章内容一般是遵循题目 内容框架 目标 要求 简要总结 回顾。从语言特点上看,EAP听力不仅测试学生理解与记忆的基本能力,还测试了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评价的思辨能力。

EAP听力教学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主要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如分析、评价、创新能力。因此,听前教师必须给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如运用图片,讨论图片,抛出问题,提供背景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推测能力。听中要求学生注意EAP听力的篇章特点,迅速地对听到的信息做出逻辑分析和判断,通过记笔记形式筛选要点和主要的细节信息。听后通过讨论,根据语境线索和背景知识来构建所强调的意思,模拟学术会议,以口头形式陈述成果。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EAP口语

EAP口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学科领域内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除了涉及学术交流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调、语速、句型、体语等语言技能外,学生还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思考,学会使用各种提问技巧和应对各种提问,能就相关专业类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陈述,鼓励学生观点新颖、阐释充分、论证合理,从而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辨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养[9,12]。而一般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是应对日常交流,强调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性,重语言轻内容,重模仿轻创造。口语练习一般是使用固定句式或重复、结构型对话,给出线索串联事件。此类的口语教学最多培养了学生记忆、理解、简单运用等较低层次的学习认知能力[13]。

现实生活中口语的一大特征是自发性,指的是口语中充满不当的发话语、重复,采用简短、固定的传统的短语或语块和不完整的句子。而EAP口语也会采用简单的词汇,短小的句子,较为简单的语法结构和较少的从句。然而,和现实生活中的口语相比较,EAP口语又具有正式性(清晰、精确)、明确性(条例清楚、说理有根有据)、立场性(切题、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责任性(有广度和深度)、客观性和互动性(根据受众对象的变化快速变化角度、娴熟自如地交替使用不同思辨技能)[14]。这些特性正是思辨技能的衡量标准(思辨技能的衡量标准为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8]。

EAP口语教学可从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实施教学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基础阶段EAP口语教学可以以模拟学术会议宣读学术文章为主。要求学生大声宣读学术文章,培养学生建立自信的思辨人格特质。对于宣读中语音、语调、语速及意群停断等不完美的地方要学会接受,要有容忍、尊重不同意见的开放的思辨人格特质。提高阶段的EAP口语教学就宣讲话题展开讨论,就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推理、评价,让学生对话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技能。EAP口语的拓展阶段训练学生使用各种提问和回答提问的策略,模拟学术讲座问与答方式,培养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说理有根有据逻辑性和理性思维。

四、结语

学术英语和思辨能力本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择优课程。但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逐渐融合于教学中。以教促思,为社会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现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
听力口语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酒中的口语诗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